首页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第129节

  金局长走出时,记者们又是第一时间围了上来。

  在进门之前,金局长才刚刚在记者面前做了秀,摆出一副慷慨激昂的表情,誓要捍卫国家利益。

  当时的金局长觉得,这一局自己怎么也不可能输的。如果唐参赞愿意道歉,那自己将会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在记者面前,到时候自己怎么也算是半个民族英雄了。

  就算唐参赞不肯道歉,那结果也不过是各说各话,到时候自己也可以在记者面前,来一波义愤填膺的演讲。

  演讲的时候,挑对自己有利的说,最终肯定不会丢分,运气好的话还能有所得分。

  然而他所预料的情况,完全没有出现。没有道歉,也没有各说各话,反而是在自己制定的逻辑规则下,被对手打败了,然后自己却鞠躬道歉了。

  这可怎么跟这帮记者解释?要是说对方非但没有道歉,反而是自己道歉了,那会不会被现场这些抗议的民众给揍一顿?

  就算没有被揍,但事情办成这样,自己肯定得背锅的,到时候受处分不说,能保住饭碗就不错了。

  金局长看了看周围的记者,他们殷切的眼神,就像是一股冷风,让他不寒而栗,想到自己可能面临的后果,金局长倍感无助,仿佛一时之间失去了所有的支撑,整个人都变得颓废而沮丧。

  下一秒,金局长突然意识到,想要自保的话,必须要甩锅!

  棒子天生的甩锅技能,在此时此刻终于发挥了特性,几个呼吸的功夫,他就已经想到了甩锅的目标。

  不能甩锅给外国人,还不能甩锅给自己人么!

  下一秒,金局长突然换上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开口说道:“误国啊!我们国家的某些媒体,简直就是在误国!”

  一句“误国“,顿时让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金局长的身上。

  金局长则继续说道:“之前很多媒体都在报道,说张伟不是生物学家,而我们提出抗议的理由,也是以错误信息为依据的。”

  “金局长,你的意思是,张伟不是生物学家,这是个错误信息?”立刻有记者问道。

  金局长点了点头:“没错,对方已经拿出了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张伟一位学术能力非常优秀的生物学家!我们完全被误导了!

  各位都知道,此前我们提出抗议的理由,张伟不是生物学家,所以他指控黄教授论文造假是不具备专业性的,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但是现在,对方已经证明了,张伟是一名生物学家,那么我们之前的理由,也就全都无效了。对方不仅不会道歉,反而是我方,因为搞错了信息,显得有些无理取闹!

  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媒体造成的!我们的媒体,没有经过详细的调查,就发布信息,才导致我们的抗议失败!”

  现场的记者当中,就有人报道过张伟不是生物学家这件事,此时见金局长甩锅,顿时一脸不服气。

  “金局长,请问对方出示了什么证据,证明张伟是一位生物学家呢?”这位记者立刻问道。

  “《科学》期刊够证明么?张伟在《科学》期刊上,发表过一篇生物学的论文!”金局长立刻答道。

  此话一出,全场肃然!

  都能在《科学》上发生物学论文了,何止是生物学家,那可是学术水平极高的生物学家!

第166章 死道友不死贫道

  抗议的人群猛然发现,原来这么多天的抗议,竟然抗了个寂寞!

  张伟不光是个生物学家,还是个学术水平极高的生物学家,都能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生物学论文了。

  更关键的是,让中国给个说法,要求张伟道歉的行动,也因此而失败了!

  此前抗议的棒棒们一个个群情激奋,全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仿佛张伟成了十恶不赦的罪人。

  搞了半天才发现,原来之前抗议的理由完全就不存在,自己才是那个无理取闹的人。

  一腔爱国热情,瞬间被浇灭。

  爱国就爱国吧,爱了半天爱成小丑了,这谁能受得了!

  特别是金局长甩锅给媒体后,民众们也觉得,自己是被媒体给骗了。

  毕竟之前报道说张伟不是生物学家的,正是这些媒体,说张伟缺乏生物学专业的,也是这些媒体,大家是看了媒体的报道,才上街头抗议的。

  所以自己当小丑,全是媒体的锅!

  很多抗议民众立刻调转了枪头,直接去抗议媒体不实报道,抗议媒体误国误民。

  面对民众的愤怒,媒体也不愿意背锅,他们立刻去查询,终于找到了消息的来源。

  正是黄禹锡的那篇专访。

  第一个说张伟不是生物学家,是在故意抹黑黄禹锡的,原来就是黄禹锡本人!

  这甩锅的对象不就有了么!

  ……

  《究竟是谁在误导媒体?》

  《假消息来源竟是黄禹锡教授!》

  《为撇清论文造假,黄禹锡说了哪些谎言?》

  《黄禹锡,一个辜负了媒体信任的人》

  一夜之间,媒体的风向完全转变了,全都在喷黄禹锡故意放假消息来洗白自己。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不甩锅给黄禹锡,那么自己就得背锅,死道友不死贫道嘛!

  至于什么国宝级科学家、国家最高科学家、诺贝尔奖、民族英雄等等称号,在黑锅面前,那都不是问题。

  当需要甩锅的时候,管你是什么玩意儿!

  民众的情绪,也成功的被转移到了黄禹锡的身上,而且对于黄禹锡的恨意,还更胜于媒体。

  在民众们看来,我们大冷天的跑到大街上抗议,不就是为了帮你黄禹锡讨回公道么!

  你倒好,不帮忙也就罢了,还放假消息扯我们的后腿,这就是恩将仇报的小人啊!

  民众对于黄禹锡的恶意值,瞬间拉满。很多黄禹锡的忠实粉丝,在此刻全都将黄禹锡视为最讨厌的人。

  这大概就像是粉丝追星,爱之深责之切,当初对明星粉的多热衷,明星塌房后就会黑的多彻底。

  很快的,另一种声音在市面上流传开来,那就是黄禹锡真的是学术造假了,所以他才需要用谎言去隐瞒另一个谎言。

  如果是在不久之前,这种说法肯定不会传播开,因为黄禹锡的支持者很多,他们肯定不会相信黄禹锡是学术造假。

  但现在不一样了,大量的粉丝变成了黑子,那些黑子们恨不得往死里黑黄禹锡,于是乎黄禹锡学术造假的传言,很快就在民间广为传播。

  ……

  望着最新一期的《科学》期刊,黄禹锡有些失神。

  他怎么也想不到,张伟竟然能在《科学》上发表一篇生物学论文!

  在《科学》上发论文有多难,黄禹锡当然是明白的,很多优秀的学者,一辈子就发不了一篇。

  然而张伟年纪轻轻,竟然发表了两篇《科学》,而且还是分数物理学和生物学这两个领域。

  这完全不科学啊!

  精通两个领域的学者大有人在,将两个领域都做到世界顶尖的学者也不是没有,可那得是两个相关的领域。

  物理学和生物学,这两个完全不相干的领域,是怎么都做到世界顶尖的?

  而且张伟最新的那篇论文,还提出了mRNA疫苗的概念。

  刚刚看到这个概念时,黄禹锡也是心中一惊,他不得不承认,这真是个天才的想法!随后他也意识到,一旦mRNA疫苗被广泛使用的话,张伟肯定会拿到一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也是那一刻,黄禹锡意识到,自己这辈子都再也无法翻盘了。

  被一个诺奖得主揭穿论文造假,就算是没造假,也会有很多人觉得是造假了,这名声肯定是臭了!

  更何况黄禹锡是真的造假了,他压根就经不起查。

  好在政府并没有抛弃他,那就还有回旋的余地。

  学术造假这种事情,只有官方机构才有权去调查。又或者说只有官方机构的调查结果,才能作为处罚的依据。

  所以只要政府愿意保住黄禹锡,那黄禹锡是不会有事的。

  黄禹锡甚至琢磨着,大不了以后就深居简出,老老实实的当一个普通的教授。首尔大学的薪水还是很高的,而且他这些年也积累了不少家资,够下半辈子活的很滋润了。

  正当黄禹锡在琢磨着要不要退休时,敲门声响起,助手匆匆的跑了进来。

  “黄教授,外面来了几个人,说是首尔检察院的检察官!”

  听到“检察官”几个字,黄禹锡先是一惊,随后眼神中闪烁起了无尽的慌张。

  看过韩剧的都知道,那个地方的检察官,权力非常的大,而且完全独立于其他政府部门,几乎不受钳制,甚至连总统的面子都不给。

  一旦被检察官给盯上了,那就不存在保不保的问题了,谁来说情都没用!

  “完蛋了,彻底完蛋了!”黄禹锡直接瘫到了座位上。

  ……

  制药巨头辉瑞,疫苗专家詹森教授拿着最新一期的《科学》期刊,来到了总裁办公室。

  此时辉瑞的总裁名叫麦金内尔,他于1977年加入辉瑞,曾担任过辉瑞美国业务主管和欧洲业务主管,以及辉瑞全球医药业务主管。

  麦金内尔在2001年被任命为辉瑞的总裁,并担任董事会主席,也是在他的主导下,辉瑞开启了全球大收购,比如收购法玛西亚公司和收购惠氏。这两起重要的收购,直接让辉瑞跃升为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

  见到詹森教授走了进来,麦金内尔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笑脸相迎:“詹森教授,想喝点什么?威士忌怎么样?”

  “我下午还要工作,得保持清醒,酒类就算了,给我杯咖啡吧!”詹森教授开口道。

  麦金内尔立刻命秘书去冲咖啡,自己则陪着詹森教授,坐在了沙发上。

  两杯咖啡端上来,詹森教授象征性的喝了一口,这才进入正题。只见他翻开了手中的《科学》期刊,找到了张伟的那篇论文。

  “总裁先生,这是最新一期的《科学》,上面的这篇文章,您绝对会感兴趣的!”

  麦金内尔接过《科学》,一边看了论文,一边点评起来:

  “Toll样受体对RNA识别的抑制,这是跟RNA治疗技术有关吧?RNA治疗技术的前景看似很不错,但实际上的难度还是很大的。

  核苷修饰技术?修饰后的mRNA可以越过免疫系统,直接进入到靶细胞当中?这项研究倒是有些意思。”

  “总裁先生,您看最后一段。”詹森教授提醒道。

  麦金内尔立刻望向论文的最后部分,表情猛的变得凝重起来。他眉头紧锁,思考片刻后,又从头读了一遍论文。

  接连读了三遍论文后,麦金内尔才开口问道:“这里面说的mRNA疫苗,真的可行?”

  “完全可行!”詹森教授点了点头,接着说的:“如果是在看到这篇论文之前,您问我同样的问题,我会告诉你mRNA疫苗的想法是好的,但现实里是无法实现的。但是有了这篇论文,那就完全不一样了,这篇论文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麦金内尔点了点头,接着问道:“论文里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我能理解,研发生产周期更短,具体能缩短到多长时间?”

  “就研发而言,mRNA的研发周期可以缩短到一年以内!至于生产嘛,就不好说了。疫苗的生产周期会受到诸如生产规模、设备效率、工艺流程等因素的影响。”詹森教授开口说道。

首节 上一节 129/1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娱乐:玩刺激游戏,让杨蜜离婚了

下一篇:年代:发家从赶山养殖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