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都重生了,全能一点怎么了? 第126节

  张伟的身影不由自主的在黄禹锡的脑海中闪现,这就像是一根刺,深深的扎进了黄禹锡的心中,每一次想起张伟,都会激起黄禹锡心中无尽的仇恨。

  “如果不是那个中国人,我现在怎么会如此狼狈不堪!”

  黄禹锡不由自主的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他开口说道:

  “那个在伯克利质疑我的中国人是研究物理,一个物理学家,懂什么生物科学!什么戳穿我论文造假?这完全就是外行人对我的抹黑!”

第162章 为了黄教授,抗议!

  记者对黄禹锡的专访,很快就登上了韩国的媒体。

  得知黄禹锡否认了论文造假,韩国民众立刻一边倒的开始支持黄禹锡,之前少许的质疑黄禹锡的声音,也立刻消失不见。

  而“抹黑论”的说法,很快便流传开来。不少的韩国民众认为,是外国人不希望韩国人拿到诺贝尔奖,故意去抹黑黄禹锡。

  其实稍微用脑子想一想就知道,黄禹锡的科研成果属于基础科学,而不是应用科学,谁会闲着没事去抹黑一项基础科学的科研成果?完全就是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更何况既然《科学》都撤稿了,这论文造假必然是实锤的,仅仅“工作失误”几个字,可没法解释被《科学》撤稿。

  但韩国民众却依旧盲目的相信,黄禹锡是被冤枉的,是被打压的。

  韩国人就是这种民族性,总觉得自己是宇宙第一,也总觉得自己的国家非常有知名度,全世界都在关注韩国的一举一动,仿佛没有了大韩民国,世界就不转了。

  但事实上,大多数欧美国家的人,甚至在世界地图上找不到韩国的位置。

  这种民族性,让韩国人面对自己的错误时,很喜欢甩锅。毕竟我是宇宙第一强国嘛,所以我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有错的都是别人。

  你非要说我有错的话,那肯定是你在妒忌我,你在抹黑我!

  就算我真的犯了错,那也不是我的原因,而是客观因素造成的,又或者是你故意陷害我!

  而专访的最后一部分,也就是黄禹锡说,揭穿他论文造假的人是个研究物理的,是外行人抹黑的那一段,更是直接挑动了韩国人的神经。

  那些支持黄禹锡的韩国民众,原本还找不到合理的借口替黄禹锡辩解呢,这下子总算是有了理由。

  隔行如隔山,你一个研究物理的,懂什么生物学?懂什么克隆?懂什么人体胚胎干细胞?一个外行人,凭什么质疑我们伟大的黄禹锡教授,凭什么说黄教授的论文是造假的思密达!

  研究物理的去质疑伟大生物学家的科研成果,很明显啊,这就是在故意造谣,是在故意的抹黑,石锤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有些愤怒的韩国民众立刻开始调查,那个造谣抹黑黄禹锡论文造假的物理学家,到底是谁!

  ……

  首尔大学附近的一家烤肉店里,几个年轻的大学生正在讨论黄禹锡的事情。

  “我之前就说了,黄教授不可能论文造假呢!现在知道了吧!他是被冤枉的!”

  “我听说是外国人不想黄教授拿到诺贝尔奖,所以才故意造谣抹黑黄教授的。”

  “肯定是这样的,外国人不希望看到我们大韩民国崛起,一旦有机会就打压我们!不过就算这样,也无法阻止我们成为世界第一科技强国!”

  “黄教授接受采访的时候不是说了么,这次的论文造假事件,完全是一个物理学家在陷害他,好像那个物理学家还是个中国人!”

  “原来是掌柜的!怪不得会陷害黄教授呢。掌柜的肯定是害怕我们大韩民国崛起!他们怕我们夺回失去的土地!”

  “真够卑鄙的!别让我查到那个陷害黄教授的中国人,否则我一定会撕碎他!”

  几个大学生正在为黄禹锡打抱不平呢,烤肉店里的电视机上,播放起了一个访谈节目,节目里的嘉宾也在讲,黄禹锡被陷害的事情。

  “这种公然污蔑我们国宝级科学家的行为,难道不用负责任么?我认为,大韩民国应该追究这个无耻之徒的法律责任的!”一位嘉宾开口说的。

  “但这个污蔑黄教授的人,并不是我们韩国人,我们大韩民国恐怕真的没有办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另一个嘉宾开口道。

  “我们可以引渡他到我们大韩民国受审,就算没有引渡条约的话,我们的外交部门,也应该对此进行抗议!我们不能让我们的科学家遭受这样的不白之冤!”之前的嘉宾慷慨激昂的说。

  “我赞成你的看法!我们的国家,至少要表现出一个态度来,决不能任由外国人造谣抹黑!我们要杀鸡儆猴!”

  “但截止目前,我们的外交部门却毫无动作,这些无能的官僚,对得起大韩民国的全体国民么!”

  “这也不能怪外交部门,毕竟目前为止,我们还不知道,那个最先造谣抹黑黄教授的物理学家究竟是谁!既然还搞不清楚对方的身份,外交部门也没有办法去抗议。”

  此时,主持人插话道:“就在节目开始前,本台收到了一个最新的消息,那个抹黑黄教授的物理学家,身份已经确定,他叫张伟,来自于中国清大,他也曾经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过论文,而且还是跟黄教授同一期。”

  “对方的身份已经确定了么?那太好了!我建议检方应该立刻启动对他的追责行动,外交部也要行动起来,对这种诬陷的无耻行为,提出抗议!”嘉宾一脸正义凌然的说道。

  烤肉店里,几个韩国大学生此时也是群情激奋。

  “抗议,必须要抗议!我们要坚决抗议这种抹黑大韩民国科学家的无耻行为!”

  “我们现在就去大使馆抗议,一定要严惩这个叫张伟的败类!”

  “对,必须严惩张伟,要让他付出代价,还学术界一个干净的世界!”

  黄禹锡论文造假这件事,韩国民众本就是不承认的,以他们甩锅的态度看,也急需要找一个背锅侠。

  如果张伟是个美国人的话,韩国民众大概率不会表现的很激进。毕竟美国爸爸嘛,踹自己两脚又有何妨?打是亲骂是爱!

  但张伟是个中国人,这显然是最合适的背锅侠人选。

  自从韩国富裕起来以后,便开始看不起中国。毕竟中国当时穷嘛,想到一个穷国竟然是自己曾经的宗主国,韩国人会觉得很耻辱。

  只有强大的美国爸爸,才配当自己的宗主国。

  对于韩国人而言,任何能够骑在中国头上的机会,都不会轻易放过。想想当年的宗主国,被自己按在地上摩擦,这岂不是莫欺少年穷的现实版?是多么扬眉吐气,多么提振民族自信心的事情啊!

  于是乎张伟的身份被扒出来以后,韩国总统府青瓦台的周围,便出现了很多抗议的人群。韩国民众要求政府出面,为他们的国宝级科学家讨回一个公道!

  ……

  韩国这边舆论开始发酵的同时,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分子生物系,施一公也看到了张伟的那篇论文。

  “核苷修饰后的mRNA可以突破免疫系统,直接进入到细胞当中?这个科研成果有点儿意思!对mRNA疗法应该会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这论文写的倒是挺不错的,用词和叙述都比较的严谨,几乎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只是这个科研成果,想要上三大期刊的话,还是得拼一拼运气啊!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既然顾校长都亲自打电话拜托了,那我也就写一封推荐信吧,希望三大期刊可以买账。”

  施教授轻叹一口气,然后开始看起了论文最后一页的内容。

  跟顾校长一样,施教授也是着重于论文中科研的部分,至于最后有关技术未来应用的介绍,权当是凑字数的。

  然而当施教授看到“mRNA疫苗”这个词组时,表情猛的一惊。

  “核苷修饰后的mRNA,携带病毒抗原基因序列,直接进入到体细胞当中,产生病毒抗原,从而激发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还能有这种操作?真是天才的想法!”

  稍微冷静了情绪后,施教授进入到思考状态,他仔细推敲了一番,发现在理论上,mRNA疫苗这个想法,还真的可行。

  再仔细一琢磨,mRNA疫苗不光是可行,而且难度还不算大,如果现在就开始研究的话,十年之内应该就能做出来mRNA疫苗。

  也就是说,论文中提出来的这个创意,完全具备可行性。只要有人愿意花钱花时间去研究,就真的能做出mRNA疫苗。

  意识到这一点后,施教授倒吸一口冷气:“这是诺奖级成果!”

  单看核苷修饰这个成果,能不能去三大期刊发表,的确纯看运气。但是加上这个mRNA疫苗的创意,三大期刊肯定是稳了!

  如果说核苷修饰就好像是打开了一扇窗户,让风吹进来,可以呼吸到外面的新鲜空气。

  那么mRNA疫苗的创业就是告诉你,窗户外面正在搞比基尼派对!你只要走到窗户旁边,往外望去,就能看到纯纯的大波,没有僵尸!

  “国内的基础研究水平,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了么?都能出诺奖级成果了!”施教授心中忍不住腾起了一缕激动。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我也该回国了!”

  ……

  《科学》杂志编辑部,又一次收到了张伟的论文。

  核苷修饰的这篇论文,还是在《科学》上发表,主要也是因为张伟已经在《科学》混的脸熟了。

  张伟之前在《科学》上发表过顶级论文,再投稿的话,肯定会受到重视。

  而且三大科学期刊的地位也差不了太多,诺奖级论文的质量摆在那里,投哪里都一样。

  这一次投稿,不仅仅有施一公的推荐信,张伟也在作者简介里,写明了自己曾在《科学》上发表过论文。

  老作者的待遇肯定是不同的,张伟的论文直接越过了小编的初选,被送到了正式编辑手中。

  “清大?张伟?中国人?我有印象,是那个发现石墨烯的中国人!”正式编辑对张伟还有印象。

  毕竟距离张伟上一次发表论文,还不到一年的时间,而且能在《科学》上发表论文的中国人,也没有几个人。

  “这次还有推荐信啊!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系教授施一公?怎么是分子生物系?石墨烯能跟分子生物扯上关系么?”

  编辑一脸迷茫,然后望向了论文标题,顿时一副见鬼的表情。

  “Toll样受体?RNA识别的抑制?核苷修饰?这是生物学论文啊!一个物理学家,怎么写了个生物学论文?”

第163章 恶人先告状

  一种更安全、更有效、制造更快的新疫苗,这个成果太大,编辑完全接不住,只能送去给主编。

  半个小时后,张伟的论文便出现在《科学》期刊主编唐纳德-肯尼迪的桌子上。

  唐纳德-肯尼迪看到张伟的名字,也想起了石墨烯。

  “距离发现石墨烯,也才一年的时间吧?这位年轻的科学家又有新发现了?还真够快的!”唐纳德-肯尼迪喃喃自语道。

  “教授,张伟是有新发现,但不是石墨烯相关的。他这次投的,是一篇生物学论文!”

  “生物学论文?”唐纳德-肯尼迪歪着脑袋想了几秒,开口说道;“石墨烯是单层碳原子,这跟生物学扯不上关系吧?是不是搞错了?”

  “没有搞错,论文里还有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系教授施一公的推荐信。”

  “是那个研究细胞凋亡的施教授啊,他在业内也算是知名专家了,既然他都写推荐信了,那论文的质量应该还是有保证的。我先看一看吧!”

  唐纳德-肯尼迪挥了挥手,让编辑出去,自己则带上老花镜,看起了张伟的论文。

  片刻后,唐纳德-肯尼迪的脸上,已经浮现出了震撼的表情。

  “mRNA疫苗!怎么会有这么惊人的想法!他是怎么从核苷修饰,想到mRNA疫苗的!我的上帝,这东西真要是做出来的话,人类可能不用再担心病毒变异了,整个免疫学都会提升一个档次!”

  唐纳德-肯尼迪是神经生物学家,是生物学方面的专业人士,所以张伟论文里写的内容,他看了一遍便秒懂,以他的专业知识,更是能轻松判断出,论文里提到的mRNA疫苗是有可行性的。

  唐纳德-肯尼迪还担任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局长,整个美国的疫苗,曾经都是他的管辖范围,所以他当然也很清楚,一种更安全、更有效、制造更快的疫苗意味着什么。

  “这篇论文一旦发出去,全世界的疫苗企业肯定都坐不住了!疫苗的革命,这又是诺奖级的成果!”

  唐纳德-肯尼迪突然意识到,自己竟然用了“又”这个词。

  “之前的石墨烯,就是诺奖级别的成果,现在的核苷修饰,也是诺奖级别的成果,难道他能拿两个诺奖?而且还是不同领域的两个诺奖?”

  这个想法从唐纳德-肯尼迪的脑海中闪过,他自己都被惊了个呆。

首节 上一节 126/1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娱乐:玩刺激游戏,让杨蜜离婚了

下一篇:年代:发家从赶山养殖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