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从陕北窑洞开始 第293节
“可惜了。”
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老支书突然叹息一声。
“对了,还有件事情,学校那边的学生太多,已经盛不开了,我打算找个位置,建一所真正的小学。”
孙向阳继续说着第二件事情。
“建小学?你说的是那种用砖头建的?”
老支书好奇的问道。
“对,一所真正的小学,有育红班,然后从一年级到五年级,至于钱,回头我以香江那家投资公司的名义进行捐赠。”
孙向阳说道。
“用不着,双水湾这点钱还是能拿出来的,大不了过年分钱的时候,大家都少分点,这件事情回头开会我来说。”
老支书干脆一挥手,豪气的说道。
虽然孙向阳说的投资公司,但老支书又怎么可能听不出他的言外之意,分明就是孙向阳打算自己出钱。
如今双水湾已经占了孙向阳天大的便宜,刚刚又推掉了几十万,他怎么可能还让孙向阳出钱?
就算薅羊毛,也没这个薅法。
“您误会我的意思了,建一所小学,实际上也花不了多少钱,重要的是,我需要学校的名义。”
孙向阳解释道。
“学校的名义?什么意思?”
老支书不解的看着他。
“就是说,这所小学到时候叫向阳小学。”
孙向阳说道。
“向阳小学?”
老支书瞪大眼睛,表情有些古怪。
其实,学校叫什么名字,老支书并不在乎,不管是双水湾小学,还是别的,只是一个名字罢了,只要学校建造双水湾,对双水湾要好处就足够了。
但孙向阳突然要让学校叫向阳小学,就有点求名的意思了。
他肯定是无所谓的,孙向阳为双水湾做了这么多的贡献,就算让双水湾改名叫向阳湾,他也会支持。
所以,即便不用孙向阳自己掏钱,只要他说了,老支书肯定也会同意。
可就是觉得有些……
不过联想到孙向阳的特殊爱好,比如说喜欢分肉,分东西,倒是有些理解了。
“名字好说,只要伱喜欢就好,就算双水湾出钱,你想叫向阳小学也简单,肯定没人反对。”
老支书再度说道。
话里话外,还是希望这个钱由双水湾来出,主要是他实在不忍心孙向阳付出太多。
“不,这个钱我来出,您就当我是为了积攒功德吧,为乡亲多做点好事,对我也有不少好处。”
孙向阳坚定的说道。
“功德?好处?”
老支书顿时恍然大悟。
再联想到孙向阳风水师的身份,觉得自己总算明白孙向阳那些特殊爱好了。
“行,你怎么说,就怎么做,只要能给你积攒功德就好,要不回头再建个祠?表面上咱们随便供奉个神,但实际上,悄悄写你的名字?”
老支书小声说道。
“建祠?”
这下,轮到孙向阳瞪大眼睛了,老支书这想法,真是如天马行空一般。
只是这年头建祠,可不是什么好事。
再说了,哪有给活人建祠的道理?
“对啊,你不是需要功德吗?到时候让大家多拜拜,多上上香,功德不就来了?”
老支书解释道。
“您可千万别建,活人建祠,您老是生怕我不折寿,再说了,功德是需要真心实意的做好事,不是拜拜就能有的,铺桥修路,建学校教书育人,这些就可以了。”
孙向阳赶忙拒绝老支书的好意,毕竟他还没活够呢。
“这样啊,那就算了,等你百年以后再说。”
老支书似乎有些失望。
“等我百年,还早着呢,您老肯定是看不到那一天了,不过您要是真的无聊,可以修修族谱,咱们双水湾这一脉,既然在这里扎根,那就相当于重新开始,有自己的族谱,将来大家也都有个根,有利于团结。”
孙向阳不得不给老支书出主意,打发他旺盛的精力。
“这件事情就算你不说,我也打算弄,你还记得路编辑吗?他答应帮双水湾写村志,到时候咱爷俩肯定要在上面留下重重一笔,顺便也把族谱修好,以后过年过节,大家都拜拜。”
老支书退而求其次。
以前他不是很相信这玩意,但自从有了孙向阳,有了镇龙石,他现在已经坚信不疑。
而且也正如孙向阳说的,双水湾的确需要这样一份族谱,凝聚人心。
毕竟现在的双水湾,已经不是只姓孙,还多了姓沙的。
不管两姓再怎么融合,都不能改变姓氏。
“这个您老看着办就行。”
孙向阳点点头。
今后,随着双水湾不断发展,肯定有人要走出去,这是无法避免的。
如果双水湾真能出几个能人,孙向阳也乐意看到。
毕竟,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马上就要来临了,而双水湾,自然要牢牢抓住这个机会,然后腾飞。
想到这里,孙向阳心里也多了几分紧迫,有些计划,也该拿出来了。
第220章 煤矿改革
时间一晃便是月余。
自从孙晓清回去以后,并未再来,仿佛事情就此了结。
不过孙向阳却明白,这件事情远远没有了结,对方现在没有找来,只怕是在寻找合适的风水大师,为了孙家的未来,软的不行,自然要来硬的。
对此,孙向阳并不担心,就算来的是风水宗师,也无法将那真龙穴复原,顶多是在双水湾培育一个新的风水宝地,但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比得上真龙穴。
况且,双水湾是他的地盘,想要来硬的,却也不是那么容易。
在此期间,黄德发找了三个相师,其中两个是骗子,还有一个虽然有些本事,但依旧无法看出黄锦铃的问题,孙向阳也借机请教了一番,对命的理解,也更深了。
但不知道为什么,他始终无法突破那一线之隔,仿佛有什么东西阻碍着他。
而这一个月,黄锦铃每天跟着站桩,身体越来越好,甚至已经开始学习一些擒拿把式,除此之外,她便一直在剪纸小组学习,虽然还没有剪出合格的剪纸画,但也有模有样。
更重要的是,黄锦铃渐渐发现,自己已经有些喜欢上双水湾的日子,在这里虽然简单,但却有种充实的感觉,就连衣服,也换上了双水湾的特色,甚至扎了两条大辫子,活脱脱的一个陕北妹子。
站在双水湾的高处,可以看到一排不断延伸的电线杆,远远望去,上面有人在忙碌着,那是在架设电线,是从县里供电所请来的人。
按照眼下的进度,再有半个月,双水湾就能通电。
同时,研究所那边已经搭建好,老支书从金家沟请了三十个青壮劳力,在他们的帮助下,研究所的搭建大大加快。
整个研究所呈回字形,建的比正常房子高大许多,这也是为了方便在屋里安装设备,一些大型的氧化炉高达三米,如果太矮,根本就没法安装。
研究所除了一个个实验室,还有一排宿舍,将来在这里上班的技术员都会居住在这边,不再回到窑洞那边,用程岩的话说,这一来一回,耽误太多的时间,哪有住在这边方便。
对于程岩的要求,孙向阳自然一一满足。
眼下研究所基本搭建好,就连地面也用水泥找平,就等着那些机器设备运来。
为此,老支书特意又拉出一支修路队,先去把县里通往双水湾的路重新修整一遍,虽然之前已经修过,但这些日子来,拖拉机拉着煤,一趟趟的经过,早就压出一条条车辙,甚至前不久还下了一场雨,导致一些地方被冲的坑坑洼洼,如果不重新修整,那些拉设备的车辆很难通过这边。
黄德发前不久回来了一趟,说明设备已经从香江运到内地,现在正在往双水湾这边运来,只是这一路上,难免要耽误一些时间,所以没那么快到来。
听到设备到了内地,程岩等人每天都眼巴巴的瞅着,盼星星盼月亮,就盼着那些设备早点运到双水湾。
虽然竖电线杆的人已经忙完,留下一些帮忙拉电线,剩下的人已经开始在地里忙活起来。
所以,双水湾仍旧没有闲下多少人。
不过现在双水湾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建学校。
黄锦铃听到孙向阳打算用香江那边的公司为双水湾捐赠一所学校后,立即找到孙向阳,打算由她出这笔钱,用她的话说,师父有事,弟子服其劳,更何况她现在吃住都在双水湾,也想着为双水湾做点事情。
而且,她说出钱,并不是让自己父亲出,而是真的自己拿钱,她的零花钱就足够修建一两所学校,还绰绰有余。
充分让不少人体会到,什么叫有钱人家的孩子。
虽然钱是黄锦铃出的,但学校的名字仍旧叫向阳小学,这是黄锦铃唯一的要求。
学校的选址位于双水湾村碑的对面,也就是在双水湾的家门口,那里正好有一块空地,距离研究所也有几百米的距离,差不多是一左一右的格局。
按照规划,这所小学虽然是单层结构,但建好以后,可以容纳至少三百个学生,哪怕包含了一到五年级,还有育红班,但对双水湾来说,也足够了。
毕竟现在的双水湾,人口只是小一千,就算所有上学的孩子加起来,也只有不到两百个,多建些教室,也是为了以后着想。
相比建造研究所,大家对这所学校明显更上心,正如老支书之前说的,就算让双水湾出这笔钱,大家也都心甘情愿,因为家家户户都有孩子,将来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学,也省去了奔波之苦,不用每天深一脚浅一脚,到七八里外的地方去上学。
至于上学有没有用处,这点只要看看研究所那些技术员的待遇就知道了,即便再淳朴的人,也会算这笔账。
如此一来,自然对建学校更用心。
双水湾的变化,也让周围更多的生产大队羡慕嫉妒,又通电,又建学校,甚至还有那什么研究所,他们哪怕不懂研究,可也知道这个研究所投资了多少钱。
那么一大笔钱,谁不眼红?
可惜,就算再眼红,也没办法争夺。
谁让双水湾出了个孙向阳呢?
“队长,煤矿真的要跟剪纸小组一样,以后多劳多得吗?”
上一篇:人在华娱,开局带资进组
下一篇:人在大学,下课摆小吃摊养三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