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年代:从陕北窑洞开始

年代:从陕北窑洞开始 第202节

  而且上面的东西,基本都是些日常用品,的确是大家迫切需要的。

  “陈主任,这是名单,你看看,一共要五百份,正好五千块。”

  刚刚交谈中,孙向阳已经知道对方的名字。

  “好,我看看。”

  陈凯接过名单后,认真的看了起来,旁边金香兰三人立即忐忑起来。

  之前在听到不要票后,他们都起了点小心思,这笔买卖,不仅不亏,如果反手一卖,绝对能赚到更多。

  当然,这是给大家发的福利,肯定不可能卖。

  只是单纯的就事论事。

  正因为如此,他们几乎将每一分钱都用到了刀刃上。

  等看完后,陈凯将名单压在自己的桌子上,然后说道:“孙同志,价格都是统一的,我也没法给你们便宜,不过这运输起来,难免会有一些损耗,不多,就百分之五,我给你们加进去。

  你看,这些东西是你们自己来拉,还是我找车给你们送回去?”

  “谢谢陈主任,不过我们这趟走着来的,还麻烦您给找辆车。”

  孙向阳并没拒绝这份好意。

  百分之五的损耗,按照五千块钱算,那就是二百五十块钱。

  这可不是什么小数目。

  同样,他也知道对方为什么会这么做。

  就因为那封来自京城供销总社的电报,作为县城最大供销社的主任,陈凯很清楚这里面所代表的意义。

  如果是打折,白送,他肯定不敢,也没法交代。

  但损耗这玩意,他却敢拿到明面上说,因为任何一个供销社都是这样的,运输过程中,难免会有破损,只是这一部分损耗,原本是属于内部福利的。

  眼下他拿出来,当成自己的人情,在他看来,绝对是值得的。

  而孙向阳同样心知肚明。

  很快,两辆拖拉机就开进供销社的后院,开始有工人按照清单往上装。

  五千块的东西,装了满满两拖拉机。

  主要是那五千多斤粉条,多占了位置。

  这东西,既能炖白菜,也能当饭吃,关键是能放得住,所以才会要这么多。

  如今地瓜三分钱一斤,五六斤地瓜出一斤粉条,这么算下来,他们买的粉条,等于是成本价。

  关键是他们没用票。

  以前金香兰去集市上买粉条,不要票两毛二一斤,等于一斤赚了四分钱。

  要不然她也不会一人直接要了十斤粉条。

  如果真的按照人头分,一家五口人,就是五十斤粉条,能吃好久。

  而且在这会,粉条真的不比白面差。

  走个亲戚,要是能装一把子粉条,对方都得高看你两眼,比装两个白面馒头还要受欢迎。

  像一些产地瓜的生产队,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自制粉条,下来地瓜后,咬牙留出一些来,制成粉条,然后留着过年吃。

  不过双水湾这边,却是不种地瓜的,虽然有土豆,但也舍不得做成粉条。

  也就这次孙向阳要给大家发福利,所以金香兰才会选粉条,相信大家看到后,绝对会很高兴。

  四个人坐在拖拉机上,摇摇晃晃的往双水湾驶去。

  虽然路还在修,但也是基于原来的老路修的,并且来的时候他们就看过,哪怕一些地方还没修好,也是能过拖拉机的。

  一路上,不时有生产队的人拦下询问,在知道是双水湾过年发福利后,眼珠子都红了。

  然后便看向自家大队长跟支书。

  而那些支书跟大队长,则纷纷大骂双水湾,一口一个孙缺德。

  双水湾不就是发现了个煤矿吗?

  用得着这么招摇?

  还给社员们发福利?

  发死你。

  当经过沙坪坝的时候,正好碰到沙兆亮,孙向阳便跟对方说了一声,让他年三十那天,把之前去过双水湾干活的,都带过去,然后发福利。

  孙向阳之所以这么做,同样是想收割沙坪坝那边的经验点。

  只要在双水湾地界上,他以对方曾经都是生产三队临时队员的身份,是可以收到贡献点的,只是比正常少一些罢。

  现在沙坪坝驻扎在双水湾煤矿的那些人,便是如此。

  当沙坪坝的人听到自己也有福利后,一下子轰动了。

  而那些没有的,心里一个劲的泛着酸。

  大家都是沙坪坝的人,这会也都跑来给双水湾修路,凭啥厚此薄彼?

  可惜,不管他们如何委屈,这次注定要患不均了。

  因为这才是孙向阳想要的结果。

  拖拉机来到双水湾往煤矿修路的岔路口,孙向阳也让司机停下,先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听到大队要发福利,而且满满两拖拉机,即便已经离去一段距离,加上拖拉机的响声,孙向阳仍旧能够听到那边的欢呼。

  看到这一幕,孙向阳更加高兴了。

  大家越是期待,兴奋,他到时候收到的经验点也就越多。

  也就不枉费他浪费了那么多唾沫星子,将老支书给说服。

  随着消息不断传播,当拖拉机停在大队办公室门口,已经有人迫不及待的跟着跑回来,名义上是帮着卸货,但眼珠子却死死盯着上面的东西。

  “买了这么多?”

  老支书也急急的赶过来,但到了大队附近的时候,脚步一缓,双手背起来,一副不紧不慢的姿态。

  只是,当他看到那满满两拖拉机东西时,还是被吓了一跳。

  “老支书,都是从供销社直接拉的,没要票,足足五千块钱的,不对,还有……”

  金香兰来到老支书身边解释起来,最后的一句话,则压着声音,小声的说,那损耗的事情,最好不要传出去。

  就按五千块钱的来说。

  “向阳,就买点年货,咱们去集市上慢慢买就行,你这打电话去京城,不得欠人情?”

  老支书找了个空档,把孙向阳叫到一边,有些埋怨的说道。

  “老支书,这人情往来,有来有往才叫人情,来往的越多,关系也就越硬,摆着关系不用,时间久了,人家也会把你忘记。”

  孙向阳解释道。

  “歪理。”

  老支书撇了撇嘴,在他眼里,这件事情属于孙向阳用自己的人情,来帮着双水湾办事情,能不吃亏吗?

  不过他的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也有些骄傲。

  这无疑证明自己没有看错人。

  就像他,当年为了双水湾不饿死人,把自家祖上留下来的家底子都卖掉了,图什么?

  不是没人说他傻,但他却心甘情愿。

  因为在他眼中,支书不是一个身份,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现如今,他在孙向阳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同样是一心为了双水湾发展不顾个人利益。

  只不过,他的本事,没有孙向阳高。

  “我这次找的是京城友谊商店的那位,也跟他谈好,正月底,最迟二月初,香江那边的人就会来考察咱们的剪纸画,所以过年这段时间,咱们也不能松懈,甚至还得抓紧,别到时候完不成任务。”

  孙向阳则说起另外一件事情。

  “嗯,你放心,回头我亲自盯着,就算晚上不睡觉,加班加点,也能剪完。”

  老支书点了点头。

  他对这次剪纸画的订单,同样很重视,甭管是不是一锤子买卖,总之这次之后,多能让双水湾出大名。

  虽然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要是以前有这种好事,老支书肯定藏着掖着,免得被人给抢了去。

  但如今,在孙向阳的引导下,他的想法也渐渐有了改变。

  而且在眼下,对个人而言,太出名了肯定不是件好事,但双水湾作为一个生产大队,作为一个集体,出名后只有好处。

  “有您老盯着,我就放心了。”

  孙向阳又一个马屁送上去,让老支书越发高兴起来。

  “三队长,咱们什么时候发年货?”

  一个正在卸年货的社员,忍不住问了起来。

  这下子,其余人手上的动作也慢了,纷纷竖着耳朵。

  刚刚他们都已经看过了,这次年货竟然有白面跟粉条,还有棉布,有白糖有桃酥,还有小孩子喜欢的糖果,这些东西,就算让他们自己去,都舍不得买。

  关键这次是孙向阳这个三队长,为他们争取来的福利,不用花钱,不用扣工分,直接发给大家。

  比起以前分肉,都让他们激动。

  甚至都已经迫不及待了。

  “发年货不着急,等路修完了,大家都收拾利索了,再发。”

  孙向阳虽然把年货弄来了,但发年货却慢搜搜的。

  得给大家几天的消化时间,得天天盼着,盼的越久,渴望越大,到时候发下去的时候,提供给他的经验才会越多。

  眼瞅着这是今年最后一次收割经验了,孙向阳怎么着都得利益最大化。

  “啊?还得等啊,再等都过年了,我还想让我娘给我做件新衣服呢。”

首节 上一节 202/3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华娱,开局带资进组

下一篇:人在大学,下课摆小吃摊养三胞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