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第360节
反正省内大佬看魏刚和张浩南那是相当不爽,但又不能干掉他们两个。
而一南一北两个土狗对省内大佬的不爽也早就看淡了,伱妈的,横竖你的人是人,我就不是人喽。
所以对两江省新发的关于危险言论及纪律性问题,两人直接当擦屁股纸,该狗叫继续狗叫,有种弄死他们两个。
万幸,姑苏市一把手还有建康市一把手都站两条土狗这边,倒也没什么更过激的文件下发。
主要是不合适,一个退休的,一个在校大学生,你怎么弄?
秃头老汉已经到了躺地上就能碰瓷成功的年纪,张浩南更离谱,你是能开除他的学籍还是怎么地?
行走江湖,最怕的就是这种不知道底细的老少。
而在京城第一波狗叫没被警告的魏刚,顿时知道自己还能继续,当即接受了几个中西部地区媒体的采访。
其中也有两个卫视,两江省的省府大院总不能连电视遥控器都没有吧?
换台总能看到。
“……现如今虽然各省经济发展都很快,但是呢,农村,哪怕是经济相对较好省份的农村中,适龄儿童的辍学率,也还是较高,有的农业县,甚至能超过3百分之三十……”
“我亲自走访过一些农业县的农村,我们很多老干部,都有在外给家乡外出务工人员提供一点法律帮助的,有些现状呢,其实很不好。”
“……比如说我们沙城有些纺织厂,很多外地来的‘打工仔’‘打工妹’,因为早早辍学,事实上成为了新世纪的文盲……”
“……既然都说是祖国的花朵,我想……我个人啊,我个人认为,在教育上,要尽可能地缩小差距,而不是进一步增大教育差距,这是对‘科教兴国’的重要补充,甚至我认为,在一定程度,是这个大战略大方针的基石……”
在雷州的滨海宾馆内,张浩南看到某个中西部省份卫视的新闻采访,电视上某个秃头老汉说着中西部人听不懂的“普通话”,直接惊呆了:“卧槽,老头子这么勇的吗?!”
第413章 社交工具
在京城“二流媒体”的办公会议中,有人开始复盘对秃头老汉的采访为什么会翻车,最后总结出来的结果,就是小看了这个小学就念了四年的半文盲。
倘使张浩南在此,只会哈哈大笑,然后料定这帮傻卵还是会再次翻车。
魏老汉是只有土狗般的狡猾吗?
作为一个能吏,作为一个精力极为旺盛的人,这么多年文斗武斗什么没玩过?也就是层次低了一些,可经验丰富胆大包天以及强硬又灵活的手腕,从来不是只会埋头苦干。
奸臣能玩的阴谋诡计,他一样会玩。
谁规定“赤胆忠心”就是只有二傻子模式?
在雷州最后搓了一顿,又在椹川县考察时跟当地一帮“车费路霸”干了一场之后,张老板终于要离开,并且坐上了南航的客机。
直飞松江,头等舱还是蛮爽的。
同行的还有几个雷州石化公司的高管,对方还很高兴跟张老板沟通,因为刘公子的油储大项目,在雷州早晚也会有,之前没有,现在一定有。
刘援朝脸皮出乎意料的厚,张浩南到雷州之后没多久,老刘家就带了一个考察团,直奔沿海考察,并且大胆圈地。
此次考察,全程都说油储项目中,张老板也是股东。
真是吐了。
这个千亿大项目的威力确实挺强的,刘援朝已经找好了干活的大管家,明年基本确定香江上市。
张浩南要是套现的话,真是一把赚十年,可惜干不得,两江省这边国资公司都盯着呢,可不会让张老板瞎胡闹。
这次雷州本地的石化公司如此客气,倒不是说在商言商,其实石化公司根本不鸟张浩南这种类型的老板,当然他们连当地政府也不鸟,自成一体的王国,何必拍“外国”君王的马屁。
现在不一样,因为特大走私案的后遗症,再加上国际石油市场的风云变化,雷州的大项目也都被延迟了,刘援朝这种的就不一样,算是给本地石化公司提高生产能力赋能。
刘公子也确实有点东西,难怪掌舵老刘家不翻车,在油料存储技术上,跟弗兰克还有德意志都有合作,什么“二桃杀三士”“一羊杀二虎”,玩得很溜,手上储备的相关专利非常丰厚。
丰厚到什么程度呢?
丰厚到高校从刘公子手里买教材。
参与到崇州、盐渎两港油储项目工程建设的土木、石油、石化、管道运输等等专业的应届大学生,多到不行,甚至连水利工程的都有,还有海洋环境工程等等专业。
“沙城食品”的副总丁永听说刘公子家里的油储技术很好,就让人打听是不是还有别的什么技术,一看果然有,刚巧跟粮食存储有关,实用一点的就是一千吨标准仓,高科技一点的,就是什么气膜仓。
丁永对这个气膜仓很感兴趣,觉得可以投钱搞一搞,将这个技术消化下来。
原本刘公子不同意,张老板就打了电话过去,问自己用用怎么了?
就问你能不能用。
能用,但要给钱。
钱,不是问题。
之所以要给钱,一是刘公子多少还是不爽张浩南这土狗子,二是技术不是刘公子所有,是嘉能可斯特拉塔公司和巴黎综合理工所有。
技术转让要给的钱不会少,主要是之前刘公子买技术是打包买的,外方知道刘公子不需要粮食存储技术,作为添头来加钱,顺便看看有没有潜在的买家。
现在终于等到了凯子。
没花多少钱,但也不算少,刘公子赚了两百多万欧元,嘉能可斯特拉塔和巴黎综合理工拿了四百多万欧元,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总之在“看看实力”这一块,“沙食系”还没有让人失望。
但是,知道这消息的金融圈人士,一个个都是捶胸顿足,该死的“沙城食品”,你妈的为什么不上市?
多么牛逼的利好消息啊。
就这么个消息,做账折算成软妹币一个亿,很守规矩吧?一点水分都没有,换成搞芯片经费的,起码吹五倍,五个亿起步,上不封顶。
馋的人很多,但总算敢伸手的少了。
这次平平无奇毫无波澜,让张浩南还有点不习惯。
到松江之后,就又是跟樊素素逛街扫货,张浩南也看着买了几个小玩意儿,然后在“沙食大厦”跟新入职的员工们见了个面。
公司头一次有这么多白领扎堆,还真是有点不习惯。
不过这里并不会变成总部,只是分公司,外加负责一部分国际业务,可惜没有如今市面上的“名将”,那些国际业务拓展的能手,目前还瞧不上“沙城食品”,庙太小,档次也不够。
大部分松江分公司的员工,也是第一次见真正的大老板,不过因为“龙盾安保”也在同一座大厦。
所以张浩南出现的时候,前后左右二十几个猛男,有穿西装的,也有穿军装的。
直接把员工们看麻了。
坐上头把交椅的张老板只是听取了管理层的各种报告,然后对他们在本地的业务拓展大加赞赏,尤其是“沙记”的制度化科学化管理,张老板让管理层将管理手册整理一下,然后找个出版公司出版。
并且公司公关部抓紧时间联系本地的媒体单位,该吹牛逼就吹,题目就叫《是什么让沙城食品如此成功》。
是科学,是制度,是人文主义,是国际视野……
然后分公司除了沙城来的老员工,新员工都认为大老板是某个三代王子公孙下凡来体验人间疾苦的。
开个公司赚个十几二十亿零花钱,意思意思,也算是不负家族期望。
老员工都是从沙城体制里跳出来的,对老板不说知根知底,那也是亲眼见过张老板的“祖宅”。
家族?
谢谢。
等张浩南离开的时候,有员工打听老板的八卦,老员工也无所谓,直说老板就是好色,其余不良嗜好一概没有。
有多好色呢?
这是全体员工的好奇心。
分公司财务部主管回忆了一下,然后喝了一口茶,幽幽道:“非常的好色,极其的好色……”
公司年夜饭上,那可是大小老婆一起上桌的“盛况”,令人心生向往、佩服不已。
关键是老板从不忌讳这个,整个沙城上层圈子,谁不知道张老板就只是单纯喜欢美女?
总公司在乡下的那些未婚女员工为什么打扮得花枝招展?为什么每天都乐此不疲?
是乡下养了天鹅还有孔雀吗?
还不是希望在“吾家湖”遛弯儿的时候,能够在万中无一的机会中,邂逅一下遛狗的老板?
可惜,老板遛狗的时候,往往带着大老板娘还有双胞胎小孩。
有机会,但不多。
在员工们面前亮了相,也算是主要工作做完了,其实松江这边手头上的业务,目前只有政府后勤部门和“沙记”连锁,“沙记”的扩张跟“喀秋莎”不太一样,基本上就是盯紧了一个又一个新小区的诞生。
讲白了就是买店铺,预购店铺,有小区的地方,就有“沙记”。
当然太小了也不行,小区没有外围商铺也不行,在购买店铺的执行上,也有严格标准,目前松江这里就是一群白领业务员。
虽然“沙城食品”不是房地产开发商,但现在捏着五六十个商铺,那也是不小的规模,放在此时的松江商业地产开发项目中,谦虚点,排个前一百问题不大。
“沙记”主打的就是新鲜、安全、便捷,这种社区连锁极为吃资金投入和货源,特色反而是其次,不过因为有“大桥食品”的缘故,很多散装零食不仅价格实惠,口味也属于独一档。
吕卫东的年薪,拿得理直气壮,而且在小包装的开发上,走的是高端化路线,封包看上去很有档次,但价格却并不离谱,属于一般肉类小零食偏上一点点,主打还是薄利多销。
而因为“大桥肉松”的缘故,知道这牌子的人也多,再加上“超凡猪猪侠”现在很火,每每有小玩具附送,“沙记”就会骤然热闹起来,当天店内光烤肠销量,就可以破千。
目前来说,“沙记”就是全新的现金奶牛,虽然投资大,但快进快出,账面停留资金其实依然丰沛。
张浩南在松江转了一圈正在运行的“沙记”门店,感觉总体来说问题不大,很多上班族现在已经开始在这里长期预订午餐和晚餐,从去年松江本地高校秋招的行情来看,工作餐会越来越趋向于多样化。
没有开办自有餐厅或者食堂的企业,肯定就是每个月贴点饭补餐补,一般白领的时间重要性越来越高,自己做饭的上班族总量会增加,占比在减少。
转了几个“沙记”,从打卡日志来看,配送是正常运行的,投诉有,但基本问题不大,正向反馈主要是菜肉新鲜和小食口味多样。
正向反馈的两大群体不重合,前者是家庭生活不错的退休老太太或者家庭妇女,后者则是年轻上班族,中年以上的很少。
然后在客户希望增加的服务上,基本都是希望价格更低一点,要是能送货上门就更好了。
做这种不切实际的梦很正常,但也跟“沙记”的一项公益活动有关,是跟松江几个区的残联、妇联一起做的。
比如区残联跟“沙城食品”弄了一个“沙记爱心卡”,残联登记的“沙记”所在街道残疾人困难户,每个月就能有八十块钱伙食费,在“沙记”什么都可以买,价格是“沙城食品”“大桥食品”生产端成本乘以零点八。
因此八十块钱绰绰有余了,毕竟是在大城市以相对不发达农村的田间价购买,不过一个街道也没有多少残疾人困难户,所以这一笔支出其实不大,所有店加起来可能都不如一家店的电费。
不过都是街坊邻居,看到了困难户的福利肯定多少有些眼热,在“沙记”做调查的时候,把“沙记”当许愿机来许愿,倒也正常。
张浩南暗访了一圈“沙记”,略微盘算了一下有些街区的店面,就算两年后拆掉,也是稳赚最少两百四十万。
有些靠近核心商业区的,十年二十年都不会拆,但增值三十几倍都是保守的,总体来说,就算“沙记”完蛋了,当房产投资也是血赚。
这也难怪一堆二代撺掇着“沙记”上市,而且张浩南暗访的时候,陪同的五六个人,都是刘援朝朋友们的私人助理。
“张总,‘沙记’完全可以开始扩张到像余杭、建康这样的大城市,‘沙记’发展得很健康,只要有融资意愿,很容易就能募集到扩张所需的资金。当然,张总不缺钱,这一点我们都是知道的。”
上一篇:最弱天赋?你可曾听闻真数千手?
下一篇:你当律师,把法官送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