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第224节
第275章 霸道,高效
为了拼效率,特事特办也是常有的事情。
广陵市给了张浩南几个厂址选择,一是在大运河西岸,离长江并不远,这光景主要还是低洼地,农田居多,但可以工业用的也有不少。
二是在大明寺西北,范围更大一些,是成块的土地,都是待开发,附近还有大量农村。
三是在广陵市西南,基本就是往扬子县、建康市的方向,国道省道一应俱全,还能走水路运输进入长江,就是运力小了点,平时就是一些沙船在跑。
地都是好地,张浩南要是实力够,那肯定是全都要,可惜不能,他现在敢吞,五年后树敌委实太多,没必要。
毕竟他只是个本本分分的沙城土狗,不可能学别人在松江囤地十年不开发。
对大明寺的印象,重生前张浩南并不多,不过有一阵沙城做小五金的老板喜欢外出买别墅,大明寺往南似乎有一片别墅区,也不知道印象对不对,但他记得那里好像的确是一大片住宅区,靠近瘦西湖风景区,怎么地也算是人杰地灵了。
“魏市长,你觉得呢?”
当着苏润众一众广陵市的班子,张浩南直接问魏刚。
仗着老资格过来参加会议,也没人轰他走,当然苏润众肯定是有考虑过的,不过也怕夜长梦多,还是早点落袋为安的好。
正常来说张浩南要让“沙城食品”的管理团队过来考察一下,然后再进一步审核有没有什么历史遗留问题。
但现在不用,魏刚来的时候是两辆中巴车。
沙城的干部临时给张老板打个工,花姑娘可能没有,但金票那是大大滴。
“这里太靠北,而且离瘦西湖风景区太近,都不要十年,最多五年,肯定就会动迁很大一部分。到时候肯定会有土地上的纠纷,毕竟占了这么大一块地,不要说五百亩,就是一百亩,照五万一亩增值计算,那也是五百万来去,老百姓有好处倒也罢了,但你又不是广陵本地人,你说了不算。”
魏刚当即否决了大明寺西北的地块,同时他当着苏润众的面直接道,“而且随着土地增值,改为商业地产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到时候有什么麻烦,多得是人逼着伱关门走人。”
没人会反驳魏刚的话,虽然说得很直接,但这就是现实。
真要是让张浩南独享这一份收益,那不知道多少人难受。
“这里虽说贴近扬子县,看上去交通也便利,但去建康都要兜一个大圈子,你是做出口,不是做内销。运费越低越好,受交通管制拖延发货的可能性越低越好,所以也不可取。最重要的一点,前往广陵市区并不便利,就这一条省道还坑坑洼洼,员工是上下班,不是万里长征。”
随后他手指在大运河旁边的地块框了一下,“就这里蛮好,在闸口南面那就更好了,只要做好内涝防护,基本不用担心运输问题。每天跑个两三条船,直接拉货到沙城就能出口。”
“我看运河两岸都有道路,又不像省道那样繁忙,稍微出点钱,修两条到附近乡镇的乡道,也就够用了。”
而且未来开发成商业地产的可能性极低,土地增值上的利益冲突也会小得多。
魏刚考虑的不是三五年的事情,而是张浩南的工厂能做十年以上。
大多数工厂是活不过十年的,几年关门倒闭才是常态,或者就是老板不做了关门。
能做到十年以上,那是真的产品业务有一套。
魏刚不知道“洞洞鞋”会卖到什么程度,他不在意这些,他考虑的问题就一个。
那就是张浩南这小子,今年才十九岁。
十年后也才二十九。
三十岁不到难道就颓废了?
以苏润众的眼力,肯定也想投资未来的张浩南,所以他跟张浩南建立了还算熟络的私人关系,奈何他是岭南人,正常来说只要不是在央视上亮个相,终究还是要回老家继续工作。
所以在两江省的合作,很有可能就那么一两个工厂,最多三四家。
深入合作,在两江省做大做强,从他个人角度来说可能性为零,但他又很看好这个过分年轻的两江省靓仔,万一张浩南有去岭南省的一天呢?
提前打好关系,将来自己也就多了一个商界外援。
有些项目难啃不好啃,比如说烂尾楼之类,哪天这样的黑锅甩到自己头上,说不定就能请张老板江湖救急一下。
私人关系上的一点经营,是很有必要的。
“那就大运河地块。”
张浩南也没有想法,“明天一起去现场看看吧。”
“二三十个人的饭票,你要解决。”
魏刚专门提醒了一下。
“放心,皇帝老子还不差饿兵,我能让沙城人在外面饿着肚皮?”
财大气粗的张浩南早就在温泉度假村包了两栋,安排魏老头儿一行人享受享受不过是基本操作。
而广陵市的人也见识到了魏刚的霸道和高效,不愧是有名的猛男,确实有一套。
几乎就是几秒钟就分析出了未来的利弊,当然,也可能不是分析出来的,而是老头儿见多识广,吃过见过,自然能趋利避害。
虽说是特事特办,现场肯定是要看一看的,同时就是要着手招工培训工作。
培训其实好办,直接拉着大桥镇的老师傅过来带人就是了,原先的普通熟练工,来广陵挂个班组长职务,做个半年再回沙城,钱肯定是不会少拿的。
但是招工,广陵市政府就要排排坐分果果。
倒不是说要抢着喝兵血,而是解决哪一部分的适龄劳动力。
原先的本地下岗工人要多少,城市和农村适龄待业青年又要多少,如果要在农村招工,要给哪些乡镇的哪些村庄分派招工指标?
这些都是要广陵市政府内部讨论的,张浩南不会去插手,最多就是派个人事常驻代表,跟进一下招工进度。
还有一点就是工资水平,这也是需要谈判的,太低肯定不行,但太高……其实也不行。
如果员工每个人都有保密意识,且嘴巴很严,那给个高工资根本就不是个事儿。
但问题就在这里,每个人都有一点点虚荣心,倘若拿了高工资,要是一点都不显摆……那不是白拿了吗?
张浩南眼皮子底下的五家埭村……不,甚至可以说就张家的本家叔叔婶婶,尚且都管不住自己的嘴,何况隔了一条长江,百里之外的广陵人?
因为不可能保密,那就不能给的太高,否则张浩南得罪的人……那就太多了。
在沙城他可以开个无双随便跟人火并,但在广陵,那是完全不行。
他就是霸王在世那都不行,更何况他现在为酒色所伤,如此的憔悴……
光撸铁不够,张浩南内心又提醒了一次自己,以后不喝酒了。
第276章 做人要专一
规划地块前往实地考察之后,魏刚看着那些直线条的河流,也是流露出了感慨:“也是起码三代人吃过的苦头啊。”
两江省地势平坦,海拔又低,在建国前一到梅雨季,就要开始迎接频繁的内涝,人们印象中的“鱼米之乡”,很多在建国前的粮食亩产是多少呢?
六十斤。
建国后划分地区行署,先后经历三个十年,平均每个县都是动员二十万人以上,才初步完成了灌溉排涝沟渠河流的改造。
开河、开沟、开渠……其实都是一个意思。
天然的河流,怎可能是一条条直线呢?
“老子当年上河,吃了多少苦头啊!”
叉着腰的魏刚倒也不是忆苦思甜,而是吃了多少苦头,总不能白干,总要做成点什么。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嘛。”
“细棺材总算说了句人话。”
“……”
对两江省民间历史不太熟悉的广陵市市长苏润众稍微问询了一下秘书,这才晓得“鱼米之乡”也来得不容易。
两江省的两岸,多得是“圩”“埭”“湾”“市”等等村落称呼,其中缘由,其实都是一言难尽。
今人能够享受到的日常,其实并没有多少年。
一旁朱跃进也是聊起以前在毗陵乡下挑担的经历,他是最后一批组织动员挑河工的干部,自己左肩也是有些歪斜,正是当时重体力劳动留下来的后遗症。
“这岸修得蛮好。”
“坡度好,芦苇种得也好。”
河堤河坝的土办法,就看基底宽,宽就说明当时下了死力气。
从河岸往北看,那真是一片低洼地,少说七八百亩的水田,亩产八百斤,那也是五六十万斤的产量。
虽说都是更看重工业生产的干部,但魏刚也好,朱跃进也罢,多少还是觉得有点可惜。
不过可惜也就是一瞬间,这些田这么些年能出一千来万斤粮食,已经够本了。
没有人组织动员修建这些河堤河坝之前,它不过是一片滩涂泥泞,只不过是一片小小的沼泽地。
“除了可能内涝,其余全部蛮好。不过排水只要过得去,也就差不多了,最多地基再打高一点,反正只是生产鞋子,也不是卖米面粮油,不怕被淹。”
魏刚连连点头,很是满意这块地,位置还在水闸南边,增批个小码头也就是盖个章的事情。
两三百吨的船靠岸就行,货拉到沙城当天就能一个来回。
水运就是比陆运爽。
大货车你总不能百吨王在高速公路上狂飙吧?
“不要就说好好好啊,市里服装公司的人借我用用。”
“……”
脸皮一抽,魏刚抄起“龙头棍”想要给张浩南来一下,但最终还是怕这小子还手,瞪了一眼道,“‘沙城食品’那边你先处理好!”
“呐,魏市长,别人不想捧铁饭碗,要来‘沙城食品’打工,人各有志,这不怪我吧?而且你也是知道的,我很少去公司,都是丁总在处理事情,肯定是他妖言惑众,肯定是他干的。”
“……”
魏刚默不作声,寻思着丁永他还是财政局副局长呢,现在六十多岁还玩起了黄昏恋。
这种制造业招工,管理层社招是很麻烦的事情,校招也基本不靠谱,最多糊弄几个大学生过来背黑锅,所以挖人才是常态。
所有企业都这么干,张老板这么做,很合理。
而且也理直气壮。
最多自己就是挖的方向跟别人不太一样,他就喜欢挖公家的。
当然他跟丁永早就设计好了挖人要求和策略,可不是什么都挖的。
像虞小龙那样的,只适合做副总,也只适合做公关业务。
沙城市国营服装厂改制过程中也多得是受委屈的,服装公司成立之后,很多盈利项目都成了某些二代的壳子,直接拿来赚点加工费,他们是不感兴趣的,但是拿来上市……他们不但有兴趣,而且很大。
上一篇:最弱天赋?你可曾听闻真数千手?
下一篇:你当律师,把法官送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