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第178节

  这年头小孩子喜欢各种小盒子装好的糖果,所以吃喜酒是最快乐的事情之一,不亚于拿着擦炮炸屎。

  正月的农村,倘若有“啪”的一声,那大抵上就是有熊孩子往水里炸水,或者炸屎……

  “对了,之前你说开洋快餐店,弄了没有?”

  “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下个月或者下下个月,就能开店。建康和沙城各有一家直营店,农大那边也调研得差不多,机器早就准备好了,上个月乡下食堂的炸鸡块,就是新出的产品。工人感觉还不错。”

  张浩南跟邵卫东说好的,只要效果还行,就让邵卫东加盟一个店。

  现在建康本地店长、店员已经开始培训,都是在食堂做过的下岗工人,有的原本打算开个小饭馆,但下岗职工安置委员会的干事通过走访,初步面试一过,就集中在农大的关联企业食堂培训。

  机器都是同一批,都有计时器和温控,再加上安全培训,就算现在开业,也是问题不大。

  并且张浩南跟农大还有个初步协议,就是“大学生助学兼职”这个项目,算是在农大助学办公室领导下的合作,为有需要有需求的大学生,提供灵活时间做兼职。

  视具体岗位,日薪二十五元至五十元不等。

  比如仓库装卸工,夜班装卸工给五十块钱在建康属于中等偏上,比沙城同工种要高个五块十块。

  当然正常情况下,鲜有大学生跑去做装卸工,但之所以设置这么个岗位在,也是为了将来进一步扩大“助学兼职”或者“暑期工”“寒假工”的范围。

  毕竟如果张浩南现在身无分文的话,他肯定选择拿五十块钱的装卸工工资,而不是二十五元或者三十块的兼职店员工资。

  “我听夏校长说,营销总监是一中毕业出去的?”

  “就是之前给奶牛场做产品定位的那个,他在姑苏有一整个团队,开了个人情价给我,现在他在做调查,然后设计产品宣传。”

  此人想要挖过来是不可能的,是专门做产品营销的牛人,很多人记忆中的红色“麦丽素”,除了本身产品确实过硬之外,营销也相当成功。

  多年以后就算是中年老汉打开一包朱古力,大概塞自己小孩嘴里的瞬间,也会说这是一颗“灵丹”“仙丹”“十全大补丸”……

  除此之外,各种牛奶的“三角包”,也就是某一段时间中风靡过的异型包装,此人也功不可没。

  公司在松江,且还有对外服贸经验,在这年头国际化程度这么高,本身就很厉害。

  而且也要不了几年,这位张浩南的老学长,就会在财富自由的时候选择退休,反正张浩南印象中他打算游玩全世界的时候,三分之一的中国还没逛完。

  这可不是打卡式的走马观花,在岭南吃猪脚饭,他能从粤东吃到粤西,连带着肠粉的几百种品类也感受了一下,羡慕得张浩南流下了卑微的口水。

  光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就不是一般旅游跟赶集一样匆匆的人能享受的。

  首先得有财力,其次还得有放松的心情,不紧不慢,不急不躁,每半年还去做一次体检,轻松享受着人生,钱还花不完。

  当然,重点肯定是首先有财力。

  张浩南现在也可以选择退休,毕竟严格来说,他也已经财富自由,但作为一个格局很小甚至没有格局的重生者,他就想在这年头胡乱的搞一把。

  不图别的,就图自己痛快。

  就像他在牛市村摆下养猪场,没有为什么,就因为他看蔡俊他爹顺眼。

  各有各的活法,老学长自有格局,他还是心随意动吧。

  “我看肯德基就很赚钱的样子,但那是正宗洋货吧?老百姓肯定当噱头一点。”

  “无所谓的,各有各的做法,再说了,我只要价格开得高,折扣力度大,一样可以弄。”

  拿出来吃的东西口味差别不大,那拼的就是商品本身之外的竞争。

  为此,老学长专门让张浩南弄了个网页,现在上面挂了各种优惠券图片,谁都可以打印,打印了就能用。

  只是现在还没有打广告,做的只是图样,上面有“龙卷风”薯条、“火箭鸡块”等等优惠券,还有“喀秋莎”玩具摆件,是建康工业开模注塑的小玩意儿,一辆背着多管火箭炮的卡车。

  有一说一,这玩意儿张浩南觉得不太适合小朋友,像他这样的大学生,才适合在书桌上摆一个。

  除了“龙卷风”薯条系列,还有“冰雹”系列的冰饮,“火山”系列的烤翅……

  总之,讲究的就是一个威力大、破坏力强。

  要不是“地狱火”这个名字太地狱,张浩南高低要在这时候推出一下,没辙,家长们讨口彩是有所顾忌的,过个十来年再推出“地狱火”系列,估摸着就问题不大。

  反正张浩南对这些薯条、冰饮其实没啥感觉,他就对各种“喀秋莎”火箭炮模型感兴趣,还有塑料小人。

  一个戴着船形帽做各种动作的Q版苏军女战士。

  目前在建康办公桌上,就放着编号1敬军礼的上色版本。

  乍一看跟冬妮娅·图曼诺娃有点神似,参考的是现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预告片中的形象。

  张浩南等着上映,然而现在出现了跳票,估摸着还得等上大半年的。

  不过张浩南本人更喜欢的,还是赵黛在绘画本上,以自己形象画的“喀秋莎”人物。

  因为是成人向,小朋友们注定无缘,只能雪藏在张老板的抽屉中,时不时拿出来欣赏欣赏,然后让赵黛换上一套苏军军服,角色扮演搞一搞也算是生活中的一点调剂。

  “这会不会很赚钱?”

  邵卫东有些不好意思地看着张浩南。

  “老邵同志,现在是一中首富的慈善时间……”

  “……”

  一时无语,邵卫东也不再纠结,别人想要还没有呢,那么多老师,怎么就张浩南愿意给他好处?

  做好心理建设,邵卫东也不再纠结,师徒一场,就当儿子孝敬老子了。

  转念一想,自己要是有这么个儿子,那真是不用再各种辛苦,每天在学校里累死累活,绞尽脑汁想着如何提高学生成绩,报考合适的大学。

  坐赵飞燕旁边的韩荇则是完全没有心理负担,她以后做了三中校长夫人,就直接辞职,然后去当老板。

  家庭财政大权在手,也不怕邵卫东向张浩南学习。

  没钱还想养一堆小老婆?

  又不是帅得惊动联合国。

  下班,码字,补更进行中。

第216章 别人家的老师(补更2)

  “小燕,注意身体啊。”

  握着赵飞燕的手,告辞时韩荇一脸慈爱,她是真喜欢赵飞燕,母爱肉眼可见的泛滥。

  尤其是现在赵飞燕离预产期越来越近,韩荇也不住地劝说她不要太累着自己,有些应酬,不去就不去了。

  “好。”

  赵飞燕笑起来的时候很好看,而看到她的笑容,想到她过去的经历,韩荇更是内心宠溺,连连轻拍了几下赵飞燕的手背,这才道:“赶紧回去吧,夜里冷,早点回去。”

  “师娘,走了啊。”

  开车的张浩南喊了一声,然后跟邵卫东说道,“走了。”

  “注意安全。”

  手上夹了一根烟的邵卫东说完,然后挥挥手,示意他直接走。

  等车子开出去之后,同一片小区里住着的邻居街坊,也多有同事,还有教育局文化局的人。

  年出头放放小烟花,搞点气氛,市里面查得也不严。

  而且这几年沙城还会在有湖泊的公园搞烟花晚会或者灯会,今年元宵节就会在沙城公园弄元霄灯会,往年还会有“社火”,只是现在怕闹出火灾,“社火”项目就取消了。

  但大抵上放点不是一万响的鞭炮,或者地上滋两下的小烟花,社区和管理部门,也都只当没看见。

  不少带孩子出来的家长一边看自家孩子盯着一小撮烟花欢呼,一边往邵卫东夫妻两个那边靠。

  “卫东,张浩南又过来看你们夫妻两个啊。”

  “嗐,吃个便饭。”

  邵卫东摸出一包华子,抖了一根过去,然后就冒出来更多的街坊邻居,于是邵卫东发了一圈,刚好发完。

  将烟盒捏成一团扔在旁边垃圾桶中,叼着烟的邵卫东这光景就是消消食,顺便跟人吹牛逼。

  身为一个语文老师,工作上他不能吹牛逼;但现在他不是语文老师,而是一个有精神需求的中年人。

  所以,牛逼能吹的时候必须吹。

  “听说现在张浩南生意越做越大啊,我们单位里好两个大项目都是跟他有关的,过完正月,姑苏那边还会过来视察,没有头两千万弄不下来。”

  “啥项目?”

  “培训中心啊,就在五家埭村里的那个,马上还要修通一条路,市里听说一直跟进。我看单位里讲的,说是争取今年做到千人在学规模,然后就是申办为中等专科。”

  心中发懵的邵卫东对此一无所知,他知道有个培训中心,可那不是培训农机驾驶员的吗?跟中等专科有啥关系?!

  卧槽,这小子做什么都做得这么大?!

  但邵卫东对此并不在意,他现在就感觉没办法装逼……

  “卫东,张浩南送点啥过来?”

  “就那几样啊,还能有啥,无非就是土鸡土鸭,吃也吃不完,天天挂在阳台上。”

  “邵老师真是谦虚,我娘舅神鸟镇做成衣厂的,他问张浩南买三湘黑猪,一只优惠也要一千五,一千五买一只猪,我是吃不起。”

  说话的这位是知道邵卫东好处多多的,那种一百来斤就杀的黑猪,他知道是放养的,白水煮煮都好吃,肉味非常足。

  张浩南不一定每个月都过来送鸡鸭猪肉还有菌菇蔬菜,但他老婆赵飞燕每个月少说两趟,就让人开车过来。

  “张浩南又送啥香烟?”

  “还能有啥,就那几种。”

  然后捏完了一包华子的邵卫东,又淡定地从裤兜中摸出一包“建康”。

  而且是沙城市面上少见,但在机关单位中高层十分流行带有龙纹的烟盒子。

  张浩南自己不抽烟,但在建康搞了不知道多少,现在乡下原本放现金的箱子,装的都是烟。

  华子、熊猫、建康……甚至还有流求的香烟,什么阿里山、国父、博爱大中华都有,本地官商偶尔会去鹿城交流,那里流求商人极多,直接带几包阿里山过去,就显得自己很有门路。

  带有交际属性的商品,产品本身之外的东西,才更加为人追逐。

  华子的豪横,就是因为它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社交硬通货。

  往上往下,没有哪个阶层会嫌弃华子。

  而缩小圈子的话,会因为“硬通货”的稀有程度而获得更多的追捧。

  邵卫东此刻乐在其中,宛若一个钓到百斤大青鱼的钓鱼佬……

首节 上一节 178/8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最弱天赋?你可曾听闻真数千手?

下一篇:你当律师,把法官送进去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