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1979闲鱼人生

1979闲鱼人生 第274节

领导停顿,掌声响起。

过一会。

他又接讲:“……国家的大局促使着我们必须要改革,必须要招商引资……我们欢迎广大的投资商能来我们县投资建厂,……政策开明……各级部门从要实处上解决投资商来我县投资面临的一切问题。”

甘书记洋洋洒洒一大篇,谈大环境,又重点谈到密云来投资建厂,县政策给的好处益处。

他的讲话,骆涛是非常认可,想招商引资,就必须要有一片这适合他们扎跟的土壤。

没有梧桐树,怎么能招来金凤凰。

“甘书记说的非常好,我个人非常认同,我也希望我们西昌能和密云长期合作共赢。

不能光想着从中获利,也要有所担当,……我们争取带动当地老百姓奔小康,走上致富路。”

1979年12月6日,邓主任在会见日国首相大平正芳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第一次提出了“小康”概念以及要在20世纪末我国达到“小康社会”的构想。

这是个伟大的构想,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中午,甘书记他们请骆涛一行人在溪翁一家高档公家饭馆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

现在的密云财政还是比较贫困,这一顿有鱼有肉的午饭,又加上几十号人,怎么也得不少钱,这不是从公账出,就是甘书记自掏腰包。

不能说他们奢侈,不会过日子,主要是大环境如此。现在招商引资,请人家吃饭当然要吃好的,给人留个好印象。

钱花多了,他们也心疼。

骆涛临走还是叮嘱了小田秘书给了三百块,他也算半个仕途人了,可不能占公家的便宜。

这顿饭顶天也就一百多块,但也需要粮票,多的就折合在那些没法计算的粮票上。

饭后,甘书记因要处理县里的工作,就不能陪着骆涛到实地考察了。

留下张副县和招商、溪翁镇的领导陪着骆涛去溪翁镇辖下的东各、西各两村。

西昌菜篮子主要用地就是在这两个村。

乡村小道就是坑多,十分影响骆涛同张副县的谈话。

“骆先生,乡下的路就这样,您不要太见怪,我们县里已经在讨论关于修路的问题了。…………”

骆涛听他说修路的事,就感觉到这里有坑了。

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农村……坑也有不少。

他这是想西昌也能在修路上,投入一些,也许这就是甘书记没好意思同侯明说的事。

他们这是不搭巢,就想让西昌在这儿下蛋。

但想到自己了解的密云情况,心里也是苦笑,他们跟西山一样没有那么多的资金,供他们拿来建设一条路。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们心里拿不定西昌能在密云扎根、发芽、开花、结果。

所以不敢掏心掏肺的投入,就算是他叫骆涛也一样。

“呵呵呵!这……”骆涛刚想说话,这车子就进一小坑,猛一颠。

走上平路,安了神,骆涛笑着说:“这修路的事我们可以合作嘛!也不能让县里吃了亏,……”

张东风听到骆涛的承诺,心里的那根弦也松了下来,他本着和骆涛有点关系,一直都没开口说这事。

昨儿个,县里开会就讨论了一下这事,因为他的特殊来历,自然就被领导盯上了。

会上虽然没点名,下会后领导可是没少和他谈心。

他也是个实在,为民办事的人,于公这都是不能推脱的事,但于私他还是推了两次。

人常说事不过三,也加上他有那个责任感,也就硬着头皮领了这个任务。

他之前没有接触过骆涛,知道的一些情况,也都是从老领导哪里获悉,没面对面沟通。

仅仅听说,他不敢给骆涛这个人下一定义,他是一位什么什么样的人?

今天,见了面,他可以说:骆涛是一位有担当,有人文情怀,有社会责任感的大企业家。

绝对不能用商人来形容他。

“那真是太对了,早就听说你们西昌在西山的大动作了,没想到今天临我们密云头上了。

老领导还叮嘱我一定要供好您这尊财神爷,………”

看看这当过的秘书的人,说话就那么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现在公职人员说财神爷的话,也没什么不对,当然不能在非常正式的场合。

这事就可以说到传奇的荣先生,在五十六十年代上面人都是称呼他为荣老板。

这个称呼是善意轻松的说笑,绝不是个绰号。

荣家可是三代人都是首富,称呼一声老板没什么不可。

张东风把话题叉到李领导那儿,他们的关系自然又近了一些,说话也就随意一些。

去东各、西各村的路上,时不时就会从车里传出阵阵两人欢快地笑声。

东各,西各村,是由一条从密云水库引流出的白河作为两个村庄的分界线。

从溪翁镇这边公路过来,要先途西各村,过白河桥才能到达东各村。

这两个村不是溪翁镇离密云水库最近的村庄,往北还有西恒河等地方,就有不少村庄。

但那些地方都没有这两个村可使用土地多与集中。

密云地区山多,耕地少,可大面积使用的土地,离水源还近的就只有密云水库北的不老屯镇最为合适。

但也有一个致命的一点,就是密云到不老屯这段路,不花大力大钱建设是不行。

一行人先到了西各村,因为骆涛提前招呼不要弄什么欢迎仪式,所有人都比较随意。

在西各村见到了两个村的支书说话人。

闲话少说,干正事。

于是,穿村过巷直接到了这边的蔬菜基地。

中国式的“菜篮子革命”,应该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的东山省寿光掀起这一股热潮。

他们运用冬暖式蔬菜大棚,让北方的人们在寒冷冬天也能吃上一口新鲜的蔬菜。

在他们之前北方地区大多是运用小拱棚的方法,在冬季种植蔬菜。

他们不是第一个做这事的人,但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了这个种植模式,还进行大规模推广种植。

最终让寿光这个地区成为了闻名全国的菜篮子,这也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

西昌的菜篮子工程也不是一拍脑门子的产物,他们也请了不少农学专家学者,对西昌菜篮子从业人员进行专门指导和培训。

又加上那些地地道道农把式们,这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产业。

【月票推荐票】

第368章 骆涛下乡记

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的麦田,要不了几天就要收割了。

侯明他们是过完年三月份才来密云谈租地建设西昌菜篮子的事,这时候小麦也快到了抽穗的时节,眼看着就是一个大丰收。

老百姓,政府,西昌,三方在这时候也不会有人出言说把小麦给拔了种菜。

家中有粮,心里不慌。

骆涛戴着一顶长麦秸秆编的草帽,站在一高坡向远处望着。这是来到西各庄时村支书送的礼物,骆涛对这顶草帽非常喜欢。

小风吹过来,时不时还需要用手压一下,因为这草帽有一个缺心,那就是没带系的绳子。

五月下旬的天儿,也有点热情似火。

借着微风好好打量这一大片土地,骆涛这一世可是快有十年没跟这土地打交道了。

“张副县,这儿可是个好地方。看着这金黄的麦子,我就非常喜欢,不如咱们到田里看看,怎么样?”

这地儿真是风水宝地,北靠密云水库,三面环山,大敞口,南部为白河冲积沙质平原。

张东风是知道骆涛曾下过乡,但没想到他见到土地会这么情绪激动。

这事儿他怎么可能会出言拒绝,笑着说:“骆先生您这是又想起下乡的生活了啊!……,看这长势今年必定是个丰收年。”

领导讲完这话,其他人也都纷纷表示赞同。

现在我们国家虽然已经改革这么多年,但农村还是以农业为主,其它产业为辅的模式参与改革的大浪潮。

现在我们还有许多偏远的地区群众还没有解决吃饱穿暖这个最基本的问题。

农业生产还是国家重中之重的工作。

粮食到了什么时候,都是第一要位,除非修仙不吃米面了。

众人走到田边,骆涛弯腰从一麦穗上,拨出了几粒小麦,放进了嘴里。

对众人笑了笑,在认真回味舌尖上那久违的味道。

围观的好多老百姓不知道,这个城里来的大老板吃了几粒小麦后,在那傻笑个什么。

都翘首以盼,想听个鲜。

“这一亩地能产两百公斤小麦吗?”

现在史丹利等等化肥还没有走进农村市场,都是施撒农家肥。

还有就是麦种的问题,农民为了省钱,当然也是没有渠道购买优良品种,都是用陈年麦做种,这两个原因就大大影响了小麦产量。

对骆涛提的问题,张东风也是行家里手,对这个情况是非常了解。

“要是施肥得当一亩两百一十公斤是能达到的,当然了这是丰年。不好的情况下一亩地产180公斤,这是最低的数。”

自从农村实行“大包干”,这粮食产量可是提高了三分之一。

骆涛下乡那会儿,一亩地能产三百五十斤就是高产了。

当年为了能增产,播种前翻地都要翻两遍,二三十公分深,还好大队有辆拖拉机,这庄稼地里的重活就减轻了不少。

要是像五六十年代那全部都需要人来干,深翻一尺五。

深翻土地是有不少好处,但种植普通农作物就没有必要深翻一尺五。

“现在咱们这村,人均耕地多少亩?”

首节 上一节 274/6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具化系垃圾?我反手具化一台高达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