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听证会:我成了秦始皇辩护人 第216节
“难道没有卫青,我大汉,就胜不得匈奴?”
汉武帝目光灼灼,语气近似逼问。
在他眼中。
自己问话,还从未有人,敢不答。
林风并没有说什么。
既然汉武大帝,发问了。
无论是作为汉室后裔,还是作为一个历史学者,林风都有必要,从一个客观的角度,阐述观点。
“兵不利,战不善。”
“弊不在大司马大将军仙逝,而是在于,汉武大帝您,在于大汉王朝。”
林风不急不缓,但声音却异常坚定。
然而,
此话一出。
一众学者们,都转过头,惊讶的看着林风。
心中震惊之余。
更是一个个自觉自愧不如。
他们看过这些回溯画面,自然知道。
林风所说,不错!
但,
现在,林风面对的,可是真正的汉武大帝!
方才,汉武大帝的目光,扫过他们。
在汉武大帝的帝王气势面前。
这些历史学者,
甚至包括林老在内,都下意识的垂首,回避汉武大帝的目光。
只有林风。
面对汉武大帝,如此恐怖的气势,依然能一针见血,说出事实的真相。
但是。
他们也知道。
汉武大帝,是个骄傲的皇帝。
纵然他犯错,但是在这个年纪的他,也绝对不容许别人说他有错!
然而此刻。
林风却如此直言不讳。
对比林风,一众历史学者,都自叹不如。
果然,
如同他们所想。
汉武大帝,在听到林风的话之后,周身的气势,骤然变得更加恐怖。
双眼中,帝王之怒,瞬间涌现。
“你是说,怪朕?”
“这天下,还从未有人,敢怪朕!”
汉武大帝语气森然,双目如同虎视,死死盯着林风。
林风的话,显然让他的怒气更甚。
然而,
面对汉武大帝气势上的压迫。
林风并没有任何退缩。
历史,就是事实。
奔着这个角度,他的话并没有任何婉转,神色也依然如常。
在汉武大帝如鹰的目光下。
林风缓缓开口。
“封禅之后,继续用兵。”
“兵锋移至更遥远的西域大宛,于是有了太初年间李广利西征大宛之役,经过数年苦战,终于斩大宛王,屯田于轮台、渠犁,初步控制西域。”
“匈奴在西域仍然保持较大的影响力,导致西域小国选择“两属”以自保。”
“然而,如今的匈奴,已经和以往不同。”
“经过十余年‘休养息士马,习射猎’,元气有所恢复,重新成为汉朝边患。”
“而后数次征战皆不利。”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国库空虚!”
“前后用兵数十年,民力疲敝。”
“到元封四年,关东流民超过二百万人,不在户籍者四十万!”
“城郭仓廪空虚,民多流亡,天下虚耗,人复相食!”
“晚辈此言,绝无虚假。”
“恶果也日益凸显,到了天汉年间,社会动荡,南阳有梅免、白政,楚有殷中、杜少,齐有徐勃,燕、赵之间有坚卢、范生等。”
“群盗四起,内乱不断。”
“此时的大汉,本应修养声息,奈何加强安保纠察,大兴兵力,镇压暴乱。”
“那些镇压不力的官吏,也全部被诛杀。”
“以至于,一些地方官吏畏惧法令,要么隐匿不报,要么杀百姓,以充盗匪之头!”
“如此以往,国家如何能强盛?”
“纵然,冠军侯,大司马大将军死而复生。”
“面对如此局面,恐怕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林风将自己的想法,尽量用旁观者的口吻,说了出来。
然而,
听到这话。
汉武大帝脸上的怒气,却更盛。
“你的意思是,朕错了?”
“朕,何错之有?”
“汉家万事刚刚开创,加上四夷侵略欺侮中国,朕不变更制度,后世就无所效法,不出兵征伐,天下就不会安定,为此不能不让百姓劳累。”
“如果后世又有像朕这么做的,这是重蹈已经灭亡的秦朝的覆辙。太子敦厚,喜欢安静,必定能安定天下,不让朕担心。”
“要寻求一个守文之主,还有比太子更好的吗?”
“骂名,被朕占光。”
“只有这样,太子才能更好的施行仁政!”
“朕,来干这劳苦之事,把安逸留给太子,就不行吗?”
汉武大帝,厉声质问道。
然而,
面对汉武大帝的质问,林风神色依然不变,而逐字逐句,问道。
“陛下,您见过,吃土活活涨死之人吗?”
“陛下,您知道,易子而食,孩子被烹杀的场面吗?”
“陛下,你可听闻,千里平原,树皮皆被啃光的情形吗?”
听到林风的话。
汉武大帝的脸色,很明显僵了一下。
“不曾听闻,不曾知道,也不曾见过。”
汉武帝如实说道。
听到这话,
林风微微叹了口气。
汉武大帝,纵然伟大。
但也是贵族出身,真正的民间疾苦,他并未见过。
不过,正当林风准备开口的时候。
汉武大帝周身的气势,再度增强。
“不……朕没错。”
“朕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太子!”
“百姓疾苦,朕懂!”
“可只有这样,才能方便,将来太子继位后,施展仁政。”
“苦的,是这一代百姓,换来的,却是大汉后世安宁!”
汉武大帝的声音,逐字逐句的抬高。
上一篇:小欢喜:王一笛,我的未来有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