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华娱之别样人生

华娱之别样人生 第33节

所以,在台词的创作过程中,除了达到显性作用外,我们必须融入自己的感情,真正的懂得电影中的这些情境,再来编写人物的台词,这样的台词才会触动人心,令我们的观众产生共鸣。

其中有很多经典台词被大众记忆并流传,感染着一个又一个人。

《那些年》堪称心灵鸡汤般的台词,在当下,对年轻人的吸引是不可低估的,加之几位影评专业人士公正的评论,看片会后,短短三天,就成了媒体与网络的热点话题。

4月30日,《那些年》全国上映,排片高达45%,燕京和魔都的排片更是达到了50%,没办法,谁让其他电影不争气呢。

接下来的两个月,除了6月底上映的《疯狂的石头》和五月底上映的《达芬奇密码》,没有一部电影可以给《那些年》造成阻碍。

豆瓣的创立还太短,更多的观众除了朋友推荐,对一部电影最直观的判断,还是来自于媒体的评论和网络上的宣传。

《那些年》在这两方面都做到了尽善尽美,销量最大的《看电影》,连续两期都有专业人士的推荐。

几大论坛,除了举办的最佳女友活动,还进行了幸运观众的抽奖,极大的调动了网友的观影热情。

仙剑档情侣再聚首,已经可以算是电影最大的宣传利器,柳一菲和胡戈如今在大众心中的地位,甚少有人能够超过。

为了票房,孟轻舟提前搞起了路演这一后世宣传电影的常规操作,柳一菲也被他从岛国给拎了回来。

“孟轻舟,你是不是发神经?走的时候,我就问你,有没有需要我配合宣传的,你说没有,我刚过去,你又把我叫回来,逗我玩呢?”

“或者,只是你想见我了?”

笑意盈盈的天仙,在孟轻舟的办公室,围着他的办公桌走了一圈,一眨不眨的盯着他。

“说!是不是?”

一菲就像是个没有拿到心爱玩具的小孩子一样,缠着孟轻舟,一定要他承认想她了。

牵个手,不至于吧,难道天仙的父母都没在这面给她启蒙一下下?

“一菲…”

“叫我茜茜,不许叫一菲,别以为我不知道,杨蜜你都叫蜜蜜,还有唐妍的糖糖!”

“好好,茜茜,我叫你回来,还不是为了你,这是你的第一部电影,你不希望它的票房高一些吗?”

“那你也要和我们一起去做宣传吗?”

“我还要准备下部电影的分镜头脚本,特效公司的人还会来公司商量电影的特效,哪有时间啊!”

孟轻舟感觉得出,天仙对他应该是好奇和欣赏,离真正的男女之情,差的还远,还好他也没有这种非人的奢望。

因为害怕失败,柯景腾拒绝接受沈佳宜已话到嘴边的答案——如果当时那句话说出口,那么会不会现在的一切都不一样?

陷在爱情中的男人没什么智商,一意孤行又不知所谓。他大脑中关于爱情的回路已经简化成为了“强大→保护→被依赖→被喜欢”,大概因为是漫画看得太多,居然把“强大”理解成了战斗力,最后举办了那场成为两个人分道扬镳导火索的武道会……

比赛结束后的雨夜,固执的两个人争吵,分开,痛哭流涕却都不肯回头。两个人的缘分自此结束,再无联系。

沈佳宜站在大雨中,冲着柯景腾的背影大喊:“笨蛋!大笨蛋!”的时候,神情里的伤心并不比后者少一分。这也是她在电影里最后一次绑马尾出镜。

上映首日,《那些年》取得了880万的票房,位列06年截止目前,国产电影首日票房的第一位。

没有了豆瓣这个吐槽与宣泄的基地,博客与天涯成了影迷的天堂,不论是感叹过去的青葱岁月,亦或是怀念年少时青涩的初恋,

总有过往在心头,总有悲欢看不透!

“有人说年轻时不懂爱,才会遗憾,才注定失去。可有时候我会觉得,正是因为不懂,才真实纯真,不掺杂任何无关的因素。哪怕最后的结果是令人遗憾的。”

那些年错过的大雨,那些年错过的爱情。看完电影,很难不记住这一句歌词,因为纵观自己的青春,一定会找到类似的错过或者可能没来得及验证的错过。

那些自己的影子,成为青春回忆的共鸣,通过一帧帧的电影拨动着回想。

“喜欢对的人,身上会发光噢。”

------------

第六十二章:那些年的你我

袁玉眉带队,胡戈和柳一菲自燕京出发,首站到的就是魔都,也是孟轻舟的主场。

糖糖和杨蜜两人都到了魔都的星美影院,尽管混球没来,但两人还是很关心他的电影。

“糖糖,孟轻舟真的没有和你那什么吗?”

“蜜蜜,你是不是疯了,被人听见怎么办!”

“怕什么,就咱们两人,你还没回答我呢?”

糖糖不比已经尝尽温柔的蜜蜜,这么露骨的事,她哪里好意思说,鼓足勇气也只是摇了摇头。

小狐心里的滋味可就五味杂陈了,究竟是自己的魅力大,还是孟轻舟把糖糖看的更重要呢?

这是个挺让人纠结的问题,未及弱冠的杨蜜还不能想透其中的缘故。

那就是自己魅力太大了,哈哈,这么一想自信心瞬间爆棚!

“蜜蜜,你也太…”

两女的交情好像在这段时间突飞猛进,撇开了孟轻舟不说,私下都能约好行程聚会了。

“这有什么,孔子和鲁迅先生都说过,又不是见不得人的事!”

“行啦,行啦,你个小色女,我们去看电影吧。”

“切,装什么装,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那些年》在第一天拿下880万票房后,连续两天的票房都突破了1000万,特别是在大学校园和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心中,可以说是引发了巨大的共鸣。

网络上随处可见的心灵鸡汤文,诉说着那些年少时的遗憾和趣事,对正在上映的《那些年》来说,这就是自来水!

作为85后,真正经历了通讯工具由简单到复杂的转变,小学和初中的时候传字条、打电话、写信,上了高中(大概2000年)才有了邮箱和qq。

后来又有了手机而且只能发短信,上大学天天泡在网上。我们越成熟,通讯工具越发达、即时性越强。

小的时候想给喜欢的人打电话,但是因为只有对方家里的电话,于是就不好意思打过去,经常是拨完号码就脸红心跳地挂掉。

后来有了IC电话亭,会在电话亭徘徊很久很久。想说什么又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就会写日记,还有写信,每周都跑到学校的木头信箱那里去翻自己的信件。

孟轻舟既然都叫回了柳一菲参加宣传,自己当然不会不处力,他在博客上写下了自己的伪创作过程,以及对电影的理解!

大部分人都在说《那些年》,勾起了青春回忆。

确实,作为导演,我的用意,确实是主打青春感情牌。

可是,除了满地的青春回忆,还剩什么?

那就是青春期的躁动和男女恋爱思维的差异,以及这一场成熟和幼稚的较量。

请先记住一句话:男生追求的是过程,女生想要的是结果。

一个男人,再虚伪再好色再粗暴脸皮再厚,在他喜欢的女人面前都会变成一个纯情小男生,或者是彬彬有礼的绅士,但你知道,那不一定是他自己。

假装成熟的男女其实是最幼稚的。

请你继续幼稚下去呦~

这部电影我想拍给那些依然幼稚的男孩,希望他们能感同身受,也想让已长大的男人心有戚戚。

《看电影》的五月周刊,给了整整三版,介绍了电影的完整故事,文章附上了孟轻舟在博客的短文。

标题是煽情的:沈佳宜,你在哪里!

上映五天,《那些年》的票房就已经有了4012万,金淑丽和袁玉眉都快高兴疯了,照这么的票房走势,难道票房还能破亿?

要是孟轻舟在,肯定会告诉她们,从2006年开始,国产电影票房上亿,不会再是令大众惊讶的事情了。

《那些年》掀起了一场关于青春、关于爱情以及梦想照进现实的话题。对于电影的本身,甚至于对导演和演员,都没有故事更能吸引观众的关注。

“如果不是最后那个吻,电影本身并不值五颗星——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爱,它不深刻,甚至肤浅,但因为没有任何尘垢而吹弹即破、丝苦丝甜。这种幼稚是要定格在时光的相框里,用青春做祭奠的只是当时已惘然。因为不圆满,you're the apple of my eye。”

“想办法挨着她看过了一次集体电影,偷碰她的手后震天的心跳声至今还在回响;要换座位前得知将和她同桌,前一晚辗转亢奋得彻夜失眠;青春是一阵轰隆的心跳,是一场彻夜的失眠。懊恼长不高的个子、低至尘埃里的卑微,都随着青春的落幕而消散。这个我曾两度中途放弃过的明媚青春片,有着最纯真的青春味道。”

每个男孩心中都有一个沈佳怡。

她可能是座你后面老用笔戳你的那个,可能是座你旁边把你掐的青一块紫一块的那个,可能是座你前面上课老喜欢挡你视线的那个,

还有可能是你们班最乖巧最漂亮很多男生暗恋的那个,甚至有可能是某个你一有空就有意无意从她窗口前经过的隔壁班的沈佳怡…每个故事开始都是最纯最美的时候。

柳一菲饰演的沈佳宜真的是清新、可爱的很,就真的像是一个学霸女神,漂亮得无以复加。

第二个周末,三天的票房分别是1022万、1105万、1100万,自此《那些年》上映九天总票房已经达到了8035万,可以说破亿已经是不可阻挡的了。

孟轻舟的导演能力,也得到了大部分圈内人的认可,两部电影,足以看出他的进步。

电影导演有卖艺的属性,这个是不可否认的,一个电影怎么拍、拍得好不好,毕竟还是得看手艺,也就是拍电影的技术。

导演,他有一种“杂耍”的成分在里面,他要向观众卖这手艺。

另一方面电影的内涵,也就是“主义”!这就牵扯到文化层面了。

导演会站在诗人、音乐家、作家、画家等等这些人的肩膀上去看人生,他要综合这个能力。

这个其实就是所谓的“主义”,就是哲学层面的,社会层面的,这是需要学习的。

孟轻舟现在就站在了文化人的边缘,用铜臭换来了新生代导演的名片!

新京报预约了孟轻舟的第一次个人专访。

采访他的是新华报娱乐版块的方芸,他也不知道人家会问什么,按约定的时间,在办公室等候方芸的到来。

“孟导,你好,我是新京报的方芸,谢谢你能答应这次的采访!”

“方姐,你好,我们是直接开始,还是换个地方?”

------------

第六十三章:采访

“孟导,不介意的话,我们就在你办公室吧,可以吗?”

“我无所谓的。、”

录音笔、笔记本,方芸准备的颇为充分。

孟轻舟的青春系列,已经唤醒了国内影视圈校园爱情、都市爱情的前奏,算是趟路的第一人了。

“孟导,从《失恋33天》到《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从都市爱情到校园爱情,你是以自身的经历,还是依靠敏锐的触觉,开辟了这一新的影视类型?”

“不敢说是新的类型,可能处于年轻人跳跃的想法吧,当然电影中的某些素材肯定是真实的,也有艺术创作的片段,但基本上所有的同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曾经的影子。”

常规的爱情电影,为了让观众有代入感,女主普遍一般,男主就是高富帅。

但在如今的年代,早恋是不提倡的,更别提什么堕T、性冲动之类的。毕竟不是每个人的青春都是如此,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灰姑娘找到水晶鞋遇到王子。

比起玛丽苏我们可能更加要还原现实生活,那样的代入感才更真实更成功而不是一味的靠颜值来提高收视率。要知道很多人都是很努力考上一个普通学校找到一个普通工作过的很普通。

仅此而已。

首节 上一节 33/7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娱乐:这明星能处,有钱他真捐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