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为官路 第577节
他自请外放,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当初被人认为比叶君书还更有前途的人,如今还在偏远地区当个县令。
如今京城里差不多把这个人遗忘了。
而当初比不上自己的两人,短短几年间已经官居三品。
不知余茂林知道这个消息后,会是什么反应。
当初表现那么要好的状元郎和探花郎,如今际遇完全不一样,恐怕他们的关系也大不如前……
外人如何揣测,叶君书是不知道的,但是事实上只有他们自己人清楚,两人之间可是维持着平均两个月一封信的频率,互相之间的状况还是很清楚的。
这个时代里,叶君书最敬佩的人之一就是余茂林,假以时日,他一定能做出比他还更出色的成绩。
无论经过多久,余茂林也不会泯灭下去,待他再次出现在众人视线里,绝对惊艳四方。
而此时却是叶君书走得快了些。
一位时年才二十二岁的正三品。
无疑是个极其有前途的人。
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
下设四司: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
其职位模式与其他五部雷同,司的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外郎,其属官有主事,令史,书令史等。
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
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
稽勋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 、入籍、复名复姓等事。
考功司掌文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察、大计。
吏部隐隐有六部之首的势头,叶君书这次升为吏部侍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亦是压其他部侍郎一头。
可以想象当邓鸿远得知消息后,是什么样的脸色。
不过这也给叶君书了难题。
吏部,已经隐隐是明家的大本营。
这个时候将他调去户部,是想让他弱化明家在吏部的影响力,形成互相制衡的局面么?
这未免太看得起他了。
显然泰安帝是想充分叶君书这个人充分发挥作用。
大皇子夏侯宣玳已经封王,其势力一涨再涨,泰安帝要扼制住这个势头,只能培养起自己的人和绝对和明家对立的势力。
但是将人培养起来的同时,还得保证不会成为下一个明家。
所以关键是平衡为主。
叶君书和李玙分析过泰安帝的心理,此八、九不离十。
所以要泰安帝势必不会让他继续待在户部。
成为户部侍郎更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叶君书长久待在户部,那叶君书最高只能做个郎中,根本不会让他再向前一步。
毕竟李家人掌握大夏三分之一的兵权,如果叶君书再将户部掌握在手里,岂不是兵钱在手?
届时,上位者恐怕日夜难安稳。
所以要将叶君书推出来打擂台,泰安帝想要放心用他,只能将他调离户部。
叶君书想过其他部,但是没想到他会被分到吏部。
不过他欣然接受。
最近朝廷的动静很大,六部之间的人事调动十分频繁。
等到一切尘埃落定,已经到了九月末。
这个时候叶君致已经回来了,而且还给他们带来个好消息。
他在老家成亲了!
因为亲事在他回乡期间才定下来的,赶在回京前办了酒席,所以没来得及通知叶君书他们。
叶君致是想着,他过几年就要回家的,而他已经到了结契的年纪,如今也算立业了,是该成家了。
如果不在老家找,很可能就只能在京城里找。
他寒门子弟出身,但看在子舟哥一家的关系上,肯定是能和小富小贵的哥儿结契,但是叶君致觉得,他将来肯定不会有像子舟哥那样大的成就。
家里人把他供出来不容易,叶君致是不想和差距太大的哥儿结契,容易起芥蒂,闹离心。
所以他回到老家的时候,就让阿姆放出消息寻好哥儿。
最后寻摸到镇上的一个家底比较殷实,人际关系简单,家中长辈亲厚的哥儿,而且还是他以前同窗的弟弟。
叶君致也是有过几面之缘,他对那小哥儿印象挺好,就同意了。
当初被人认为比叶君书还更有前途的人,如今还在偏远地区当个县令。
如今京城里差不多把这个人遗忘了。
而当初比不上自己的两人,短短几年间已经官居三品。
不知余茂林知道这个消息后,会是什么反应。
当初表现那么要好的状元郎和探花郎,如今际遇完全不一样,恐怕他们的关系也大不如前……
外人如何揣测,叶君书是不知道的,但是事实上只有他们自己人清楚,两人之间可是维持着平均两个月一封信的频率,互相之间的状况还是很清楚的。
这个时代里,叶君书最敬佩的人之一就是余茂林,假以时日,他一定能做出比他还更出色的成绩。
无论经过多久,余茂林也不会泯灭下去,待他再次出现在众人视线里,绝对惊艳四方。
而此时却是叶君书走得快了些。
一位时年才二十二岁的正三品。
无疑是个极其有前途的人。
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
下设四司: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
其职位模式与其他五部雷同,司的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外郎,其属官有主事,令史,书令史等。
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
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
稽勋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 、入籍、复名复姓等事。
考功司掌文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察、大计。
吏部隐隐有六部之首的势头,叶君书这次升为吏部侍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亦是压其他部侍郎一头。
可以想象当邓鸿远得知消息后,是什么样的脸色。
不过这也给叶君书了难题。
吏部,已经隐隐是明家的大本营。
这个时候将他调去户部,是想让他弱化明家在吏部的影响力,形成互相制衡的局面么?
这未免太看得起他了。
显然泰安帝是想充分叶君书这个人充分发挥作用。
大皇子夏侯宣玳已经封王,其势力一涨再涨,泰安帝要扼制住这个势头,只能培养起自己的人和绝对和明家对立的势力。
但是将人培养起来的同时,还得保证不会成为下一个明家。
所以关键是平衡为主。
叶君书和李玙分析过泰安帝的心理,此八、九不离十。
所以要泰安帝势必不会让他继续待在户部。
成为户部侍郎更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叶君书长久待在户部,那叶君书最高只能做个郎中,根本不会让他再向前一步。
毕竟李家人掌握大夏三分之一的兵权,如果叶君书再将户部掌握在手里,岂不是兵钱在手?
届时,上位者恐怕日夜难安稳。
所以要将叶君书推出来打擂台,泰安帝想要放心用他,只能将他调离户部。
叶君书想过其他部,但是没想到他会被分到吏部。
不过他欣然接受。
最近朝廷的动静很大,六部之间的人事调动十分频繁。
等到一切尘埃落定,已经到了九月末。
这个时候叶君致已经回来了,而且还给他们带来个好消息。
他在老家成亲了!
因为亲事在他回乡期间才定下来的,赶在回京前办了酒席,所以没来得及通知叶君书他们。
叶君致是想着,他过几年就要回家的,而他已经到了结契的年纪,如今也算立业了,是该成家了。
如果不在老家找,很可能就只能在京城里找。
他寒门子弟出身,但看在子舟哥一家的关系上,肯定是能和小富小贵的哥儿结契,但是叶君致觉得,他将来肯定不会有像子舟哥那样大的成就。
家里人把他供出来不容易,叶君致是不想和差距太大的哥儿结契,容易起芥蒂,闹离心。
所以他回到老家的时候,就让阿姆放出消息寻好哥儿。
最后寻摸到镇上的一个家底比较殷实,人际关系简单,家中长辈亲厚的哥儿,而且还是他以前同窗的弟弟。
叶君致也是有过几面之缘,他对那小哥儿印象挺好,就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