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军阀 第588节
而且更重要的是,随着英国认同中国的贸易体系之后,法国、美国等国家也会陆续的认同这种模式。
这样一来,随着这些国家的开矿规模的扩大,就使钱可以完成循环流通,从而使中华民国的出口可以持续,出口之后又能进口到更多的原材料。
进口的原材料不仅能够支撑出口,还能支撑一部分自身原材料消耗。
除了欧洲之外,其他各大洲,各个国家,也因为原材料的出口,培育起了商品市场,使中华民国和附属国的商品有了更大的国际市场。
第072章:远洋运输业的竞争
ps:六千字大章!!二合一
在这工业时代,中国到处都是一片机器轰隆的声音,战后的世界,掀起了一股远洋商船制造竞赛。
英国海洋运输业的衰弱,致使其自身海洋运输都得依靠中、美两国,而中美两国成为了这场远洋商船制造竞赛的主力选手。
特别是随着中国出口、进口的增加,无疑加剧了世界远洋商船短缺的窘境。而集装箱体系,在西方国家还未完全建立,也是造成远洋商船运输力紧缺的一个因素。
华东远洋运输公司,这个昔日还只是一个世界小货运的公司,如今却已经成长为了世界远洋运输业的霸主。
此时的华东远洋运输公司,拥有大型远洋商船超过1300万吨,华东远洋运输公司,也是中**阀寡头财团当中,少数没有被拆分的垄断公司。
按照此时财团的惯例,都是将一家垄断公司拆分成两到三家公司,联手对市场进行垄断的同时进行良性竞争。
“公司成立十一年来,已经实现了商船从无到有。营业额也暴增到了去年的10亿炎黄币。不过随着欧洲人的战争结束,海运业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了,今年我们公司的商船虽然生意依旧是非常好,但营业额却下降到了6亿元,利润下降了40%,全球海运业已经逐渐恢复到正常价格阶段。”
华东远洋运输公司召开了一次公司会议,会议上公司总裁钱可进说道:“我们华东远洋公司身为中华民国远洋运输业的顶梁柱。诸位需要深刻意识到我们肩上的重任。一旦我们倒下了,那简直就是民族的灾难。我们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远洋商船。不仅空间利用率最高,而且耗油率是最低的。另外我们还有集装箱体系,货物装卸速度也是最快的。所以我们在运营上,相比欧美船运公司来说是有成本优势。如果是在这样的优势下,我们还会倒闭,那么我们就是民族罪人。”
“下面,我们先得确定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改革。这个改革很简单,无非就是开源节流。首先是开源,我们公司将建立全球货运信息。从而进一步的提高运输利用率,从而运输更多的货物。第二,就是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塑造我们的口碑。节流方面。则主要靠技术研发。让我们有更大的船,有更高的效率。”
“再则,当前世界海运能力短缺,过去一个月,美国新增15万吨远洋商船,英国新增10万吨远洋商船,法国新增2万吨远洋商船。而我们中华民国,则增加了45万吨远洋商船。而且多是2万吨级以上的集装箱货船。由此可以看出,当前英美都希望从我们手上夺走海运业市场。根据我们的预测。起码未来十年内,不可能再发生一场世界规模的战争。因此我们当前依旧要继续扩大我们的船只吨位……”
华东远洋运输公司,此时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来应对英美的冲击。而预测的世界局势,也大体上准确。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世界各国的经济开始复苏。
这种复苏主要是资本完成了收割,已经没有多少可收割的东西了,所以这时候世界各财团都再次进入养猪的阶段,这个猪自然也就是民资。猪还没养肥,自然不会开杀,不开杀就不会有经济萧条。
不会有经济萧条,就不会有剧烈的内部矛盾,没有剧烈的内部矛盾,也就没有哪个大国意图祸水东引,通过战争方式把矛盾从内部转移到外部。
也就是说,基本上未来十年内,是不会有大规模战争的。但是,这十年当中,并不是每一年都是经济繁荣时期,按照欧美财团的习惯,是六年繁荣、四年萧条的节奏。
对于一家公司来说,要想生存并做大。无非就是看准经济局势,经济繁荣时扩张,经济萧条时收缩。
对于华东远洋运输公司来说,看准这样的经济格局太容易了。因为作为财团的产业,财团本身就对经济局势有强大的控制能力。
如果中**阀寡头财团有需要,就算是全世界都经济萧条了,中华民国依然可以通过关税保护,以及贷款刺激来持续繁荣的经济格局。
此时的华东远洋公司,自然是要全力扩张。
扩张速度越快,就能对欧美造船业形成足够的挤压,当市场份额都被挤压到一定程度时,欧美也就不可能造更多的船了。
此时的华东远洋运输公司,已经做好了与欧美船运公司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价格战的准备。
所以才强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只要保持当前的技术优势,华东远洋运输公司在旷日持久的价格战当中才能保证不亏损,或是比欧美船运公司亏得少。
从当前中华民国、美国、英国的造船业来看,显然三个国家将展开激烈的竞争,但是英国绝对是最先出局的。
因为英国没有血拼的底气,而且英国当前的远洋商船吨位普遍只有一万多,上两万的基本还没有。
只有美国才有血拼的底气,而美国造船技术也是不错的。不过美国在船舶技术研究上的投入不如中华民国,所以技术也开始全面落后。
这些技术上的优势,使中华民国的远洋船运业可以有更足的底气与美国船运业抗衡。
中国船运业不仅在吨位、燃油利用率上有优势,而且就连燃油供应价格都更低,这自然是炼油业效率的问题。
各方面的优势综合在一起,中国船运业成本要比美国低上一大截,盈利也极为丰厚,尽管战争结束后。盈利下降了40%,但是那种超暴利价格也就是战争时才碰得到。而和平时期,这样的海运价格同样有大量的盈利。
这样的盈利。主要就是靠超高的效率来实现的。
一艘三万吨排水量的商船,只需要三五名水手就搞定了,这三五名水手相比全年的营业额来说,就是九牛一毛。真正的成本,主要集中在燃油和制造、维护上面。
维护并不要花太多钱,主要还是燃油的耗费和制造费用。
但是不管利润有多少,中华民国都是赚了。就算是只够保本都是赚了。因为保本的结果,就意味着船员就业岗位,船员们的工资也都是从运输客户身上出的。相当于是从其他国家身上赚到工资。
另外,造船业被带动了,炼油业也被带动了。船只维护方面,也能创造一批就业岗位。
就算是华东远洋运输公司亏损一部分都能够支撑。因为虽然是亏损了。但实际上保住了造船业、炼油业等产业的利润。
不过华东远洋运输公司只要保持当前的优势,并深化管理,基本上会亏损的时候,欧美船运业已经亏损得扑死一大片了。
这场远洋商船制造的赛跑,显然中华民国才是耐力最强的选手。
中华民国当前的造船能力,已经达到了英美的总和。中国造船业发展以来,不仅培养出了一大批本国技工,同时还吸纳了日本造船技工和德国造船技工。以及船舶工程师。
在技术上,即有德国风格。也有日本带来的英国风格。更有中国自身实现的大量技术突破。
十年的努力,财团已经形成了一套很成熟的管理制度,加上技术优势,以及一个大国的优势,也就造就了当前中华民国的远洋运输业成为全球第一的格局。
罗斯柴尔德财团对于重新掌控远洋运输业并不是很积极,这个财团本身是玩金融的,也过于痴迷金融。
倒是美国财团对冲击中华民国的远洋运输业很有兴趣,此时与中华民国展开了造船竞赛。
这场竞赛当中,显然美国速度再一次被中国速度给完爆了。
中华民国的远洋商船制造能力,此时已经暴涨到了500万吨的规模,而且船只是越造越大。
这就让美国为难了,如果美国继续造一万多吨级的商船,那么很快就会失去竞争力。但如果像中国那样制造三万吨级以上的商船,暂时又没那个产能,也没有那么成熟的技术。
这样一来,随着这些国家的开矿规模的扩大,就使钱可以完成循环流通,从而使中华民国的出口可以持续,出口之后又能进口到更多的原材料。
进口的原材料不仅能够支撑出口,还能支撑一部分自身原材料消耗。
除了欧洲之外,其他各大洲,各个国家,也因为原材料的出口,培育起了商品市场,使中华民国和附属国的商品有了更大的国际市场。
第072章:远洋运输业的竞争
ps:六千字大章!!二合一
在这工业时代,中国到处都是一片机器轰隆的声音,战后的世界,掀起了一股远洋商船制造竞赛。
英国海洋运输业的衰弱,致使其自身海洋运输都得依靠中、美两国,而中美两国成为了这场远洋商船制造竞赛的主力选手。
特别是随着中国出口、进口的增加,无疑加剧了世界远洋商船短缺的窘境。而集装箱体系,在西方国家还未完全建立,也是造成远洋商船运输力紧缺的一个因素。
华东远洋运输公司,这个昔日还只是一个世界小货运的公司,如今却已经成长为了世界远洋运输业的霸主。
此时的华东远洋运输公司,拥有大型远洋商船超过1300万吨,华东远洋运输公司,也是中**阀寡头财团当中,少数没有被拆分的垄断公司。
按照此时财团的惯例,都是将一家垄断公司拆分成两到三家公司,联手对市场进行垄断的同时进行良性竞争。
“公司成立十一年来,已经实现了商船从无到有。营业额也暴增到了去年的10亿炎黄币。不过随着欧洲人的战争结束,海运业的暴利时代已经结束了,今年我们公司的商船虽然生意依旧是非常好,但营业额却下降到了6亿元,利润下降了40%,全球海运业已经逐渐恢复到正常价格阶段。”
华东远洋运输公司召开了一次公司会议,会议上公司总裁钱可进说道:“我们华东远洋公司身为中华民国远洋运输业的顶梁柱。诸位需要深刻意识到我们肩上的重任。一旦我们倒下了,那简直就是民族的灾难。我们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远洋商船。不仅空间利用率最高,而且耗油率是最低的。另外我们还有集装箱体系,货物装卸速度也是最快的。所以我们在运营上,相比欧美船运公司来说是有成本优势。如果是在这样的优势下,我们还会倒闭,那么我们就是民族罪人。”
“下面,我们先得确定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改革。这个改革很简单,无非就是开源节流。首先是开源,我们公司将建立全球货运信息。从而进一步的提高运输利用率,从而运输更多的货物。第二,就是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塑造我们的口碑。节流方面。则主要靠技术研发。让我们有更大的船,有更高的效率。”
“再则,当前世界海运能力短缺,过去一个月,美国新增15万吨远洋商船,英国新增10万吨远洋商船,法国新增2万吨远洋商船。而我们中华民国,则增加了45万吨远洋商船。而且多是2万吨级以上的集装箱货船。由此可以看出,当前英美都希望从我们手上夺走海运业市场。根据我们的预测。起码未来十年内,不可能再发生一场世界规模的战争。因此我们当前依旧要继续扩大我们的船只吨位……”
华东远洋运输公司,此时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来应对英美的冲击。而预测的世界局势,也大体上准确。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世界各国的经济开始复苏。
这种复苏主要是资本完成了收割,已经没有多少可收割的东西了,所以这时候世界各财团都再次进入养猪的阶段,这个猪自然也就是民资。猪还没养肥,自然不会开杀,不开杀就不会有经济萧条。
不会有经济萧条,就不会有剧烈的内部矛盾,没有剧烈的内部矛盾,也就没有哪个大国意图祸水东引,通过战争方式把矛盾从内部转移到外部。
也就是说,基本上未来十年内,是不会有大规模战争的。但是,这十年当中,并不是每一年都是经济繁荣时期,按照欧美财团的习惯,是六年繁荣、四年萧条的节奏。
对于一家公司来说,要想生存并做大。无非就是看准经济局势,经济繁荣时扩张,经济萧条时收缩。
对于华东远洋运输公司来说,看准这样的经济格局太容易了。因为作为财团的产业,财团本身就对经济局势有强大的控制能力。
如果中**阀寡头财团有需要,就算是全世界都经济萧条了,中华民国依然可以通过关税保护,以及贷款刺激来持续繁荣的经济格局。
此时的华东远洋公司,自然是要全力扩张。
扩张速度越快,就能对欧美造船业形成足够的挤压,当市场份额都被挤压到一定程度时,欧美也就不可能造更多的船了。
此时的华东远洋运输公司,已经做好了与欧美船运公司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价格战的准备。
所以才强调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只要保持当前的技术优势,华东远洋运输公司在旷日持久的价格战当中才能保证不亏损,或是比欧美船运公司亏得少。
从当前中华民国、美国、英国的造船业来看,显然三个国家将展开激烈的竞争,但是英国绝对是最先出局的。
因为英国没有血拼的底气,而且英国当前的远洋商船吨位普遍只有一万多,上两万的基本还没有。
只有美国才有血拼的底气,而美国造船技术也是不错的。不过美国在船舶技术研究上的投入不如中华民国,所以技术也开始全面落后。
这些技术上的优势,使中华民国的远洋船运业可以有更足的底气与美国船运业抗衡。
中国船运业不仅在吨位、燃油利用率上有优势,而且就连燃油供应价格都更低,这自然是炼油业效率的问题。
各方面的优势综合在一起,中国船运业成本要比美国低上一大截,盈利也极为丰厚,尽管战争结束后。盈利下降了40%,但是那种超暴利价格也就是战争时才碰得到。而和平时期,这样的海运价格同样有大量的盈利。
这样的盈利。主要就是靠超高的效率来实现的。
一艘三万吨排水量的商船,只需要三五名水手就搞定了,这三五名水手相比全年的营业额来说,就是九牛一毛。真正的成本,主要集中在燃油和制造、维护上面。
维护并不要花太多钱,主要还是燃油的耗费和制造费用。
但是不管利润有多少,中华民国都是赚了。就算是只够保本都是赚了。因为保本的结果,就意味着船员就业岗位,船员们的工资也都是从运输客户身上出的。相当于是从其他国家身上赚到工资。
另外,造船业被带动了,炼油业也被带动了。船只维护方面,也能创造一批就业岗位。
就算是华东远洋运输公司亏损一部分都能够支撑。因为虽然是亏损了。但实际上保住了造船业、炼油业等产业的利润。
不过华东远洋运输公司只要保持当前的优势,并深化管理,基本上会亏损的时候,欧美船运业已经亏损得扑死一大片了。
这场远洋商船制造的赛跑,显然中华民国才是耐力最强的选手。
中华民国当前的造船能力,已经达到了英美的总和。中国造船业发展以来,不仅培养出了一大批本国技工,同时还吸纳了日本造船技工和德国造船技工。以及船舶工程师。
在技术上,即有德国风格。也有日本带来的英国风格。更有中国自身实现的大量技术突破。
十年的努力,财团已经形成了一套很成熟的管理制度,加上技术优势,以及一个大国的优势,也就造就了当前中华民国的远洋运输业成为全球第一的格局。
罗斯柴尔德财团对于重新掌控远洋运输业并不是很积极,这个财团本身是玩金融的,也过于痴迷金融。
倒是美国财团对冲击中华民国的远洋运输业很有兴趣,此时与中华民国展开了造船竞赛。
这场竞赛当中,显然美国速度再一次被中国速度给完爆了。
中华民国的远洋商船制造能力,此时已经暴涨到了500万吨的规模,而且船只是越造越大。
这就让美国为难了,如果美国继续造一万多吨级的商船,那么很快就会失去竞争力。但如果像中国那样制造三万吨级以上的商船,暂时又没那个产能,也没有那么成熟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