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军阀 第375节
体力劳动除了修铁路、公路需要一些之外,修水利也是需要的。但是,植树造林纯粹就是体力劳动。
没有什么机械能搞植树造林的。
如果中华民国要在西北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就必须调集大量劳动力,首先西北没这么多人,在外地招募工人需要很多钱,而且用国内的工人来造林和用俄国人来造林没什么区别。
那还不如让俄国人来造林,中国工人则用高效率的生产力进行建设。
“进攻沙漠?我们西北可没有那么多的水啊!”唐汉民指出了其中的问题,西北地区确实没那么多水,黄河的水又不够用。
西北地区的发展,受水资源的严重制约。
在西北建设太多的工厂,就会用掉太多的水资源。农业上也无法建设开垦太多的耕地,因为是水资源用太多了,黄河下游会断流。
“我们又不是要一口气消灭沙漠,只是每年向沙漠推进一点。水不够用,我们可以从北海调水,每年调个1000亿立方米的水,也能用个600年才枯竭。”江渝早有计划,那就是从贝加尔湖调水。
如果每年调个100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那么就相当于两条黄河的流量。
作为穿越者,江渝知道,这个国家如果不断的在北方发展工业,那么未来整个北方都将面临缺水的危机,就连南水北调都解决不了这个危机。
与其搞南水北调,不如搞北水南调。
每年贝加尔湖有600亿立方米的水从安哥拉河注入叶尼塞河,然后流入北冰洋,那完全就是浪费了,还不如把这些水资源抽调到北方地区。
甚至连整个叶尼塞河都抽调掉都无妨,叶尼塞河是世界大河之一,每年流量高达6255亿立方米。
要知道后世中国每年用水供应量仅为5600亿立方米,而且还是在节水技术不普及的情况下,其中60%是用于农业灌溉。
如果把整个叶尼塞河都给抽调了,用于中国的农业生产,那么什么海水淡化都不用那么急着搞了。
长江的水也很多,但是江渝可不敢动长江。
这是关乎龙脉的问题,如果把整个长江的水都用于农业、工业什么的,那么首先沿海渔场就完蛋了。
澳大利亚就搞过这档子事,把东南地区的河流截流掉,把所有水都用于农业、工业,结果就引发了环境问题。
但是动叶尼塞河却没有半点压力,叶尼塞河流经的地区都是人烟稀少的地方。
把叶尼塞河抽光那是夸张的,但每年抽个两三千亿就非常非常够用了,这可以让中国把大片的沙漠都绿化掉。
当然这是一个很比较浩大的工程,但当人类生产力发展到这个时代,已经有了完成的可能。
也可以先从贝加尔湖调水,如每年从贝加尔湖调个3000亿吨的水,贝加尔湖的湖水也能用个98年。
98年的时间里,可以再去建设从叶尼塞河调水到贝加尔湖的工程,从而将贝加尔湖重新注满。
3000亿吨的水,相当于6条黄河的水量,每年黄河还要注入海洋不少。
这可以在蒙古、内蒙,造就出一个牧场面积超过200万,并植被茂盛的超级牧场,并将其余的面积全部植树。
当前北方尽管在农业用水、工业用水方面还很充足,但是这并非长久之计,因此调水势在必行。
同时西北地区却是太干渴了,那么大的一块地方,出现大片大片的无用之地。
如果仅仅是满足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每年从贝加尔湖调个1000亿立方米的水就非常够用了。
贝加尔湖的水是天然矿泉水,能直接饮用的,因此可以先供应北方的生活饮用水。
打下北海行政区,光是水资源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第236章:访问波斯,协约国战线吃紧
PS:五千字大章,昨天状态不好,所以只有一更!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北方就得废掉。
后世中国北方经济全面衰败,仅守着běijīng、天津等几个城市的经济,主要原因就是缺水。
就连běijīng的饮用水,都是那种黑乎乎的,煮一锅白粥,结果却是黑的。
好在这个年代环境还没有恶化到那种程度,蒙古地区还经常发大水,只要注意保护好西北植被,环境就不会出现恶化。
此时的西北地区,除了国家划定的可耕作地区,其余地区一律不准种地,在北方草原上垦荒的主要是一些汉人,从明代就开始了。
因此这些人迁移还是比较容易的,不会出现顽抗zhèngfǔ的现象。同时这个年代的人口迁移成本也很低,只要给他们换一份工作就可以了。..
倒是那些退牧还林一度出现游牧民族阻碍的现象,但是却被zhèngfǔ铁血镇压了下去,没有什么好妥协的,毕竟这是关乎民族生存的大事。
“把俄国人拉去植树,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劳动力消耗方法,如果没有足够的地方用这些人,那就把剩下的都丢去植树,也不用白养着他们。”蒋方震点头赞同道,毕竟那些俄国人只能干体力劳动。
不过总的来说,全国各地的机械化普及程度还不是那么高,大量的建设项目摆在那里呢!
要想把这些俄国劳动力消化掉也不是太难。
毕竟每个地区,都有大量要大兴土木的项目。从道路到水利。还有农改什么的,在机械没有那么多之前,都是需要人力去搞的。
在兰州参观之后。江渝又坐上火车,开始前往xīnjiāng地区视察。
到了xīnjiāng,看到的是大量的棉地,绿油油的棉花苗正迎着阳光茁壮生长,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开发,xīnjiāng的棉花种植面积是在不断的扩大。
只见到了xīnjiāng后,从火车上就能看到很多俄国人正被组织起来不断的修着水利。这些俄国人的组成比较复杂。
第一批来到中国的是后世的波兰人,德军打进波兰造成俄国出现大量难民,这些难民被运往中国境内干苦力。
但凡是男的。没钱的,都只能乖乖待在劳动队里面,每个月会发给他们两元炎黄币的工钱。
这一批俄国人劳动力主要有两百多万人,虽然被一定程度上限制zìyóu。但是还是能在周围zìyóu活动。
同时干活也不用吃皮鞭。
没有什么机械能搞植树造林的。
如果中华民国要在西北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就必须调集大量劳动力,首先西北没这么多人,在外地招募工人需要很多钱,而且用国内的工人来造林和用俄国人来造林没什么区别。
那还不如让俄国人来造林,中国工人则用高效率的生产力进行建设。
“进攻沙漠?我们西北可没有那么多的水啊!”唐汉民指出了其中的问题,西北地区确实没那么多水,黄河的水又不够用。
西北地区的发展,受水资源的严重制约。
在西北建设太多的工厂,就会用掉太多的水资源。农业上也无法建设开垦太多的耕地,因为是水资源用太多了,黄河下游会断流。
“我们又不是要一口气消灭沙漠,只是每年向沙漠推进一点。水不够用,我们可以从北海调水,每年调个1000亿立方米的水,也能用个600年才枯竭。”江渝早有计划,那就是从贝加尔湖调水。
如果每年调个100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那么就相当于两条黄河的流量。
作为穿越者,江渝知道,这个国家如果不断的在北方发展工业,那么未来整个北方都将面临缺水的危机,就连南水北调都解决不了这个危机。
与其搞南水北调,不如搞北水南调。
每年贝加尔湖有600亿立方米的水从安哥拉河注入叶尼塞河,然后流入北冰洋,那完全就是浪费了,还不如把这些水资源抽调到北方地区。
甚至连整个叶尼塞河都抽调掉都无妨,叶尼塞河是世界大河之一,每年流量高达6255亿立方米。
要知道后世中国每年用水供应量仅为5600亿立方米,而且还是在节水技术不普及的情况下,其中60%是用于农业灌溉。
如果把整个叶尼塞河都给抽调了,用于中国的农业生产,那么什么海水淡化都不用那么急着搞了。
长江的水也很多,但是江渝可不敢动长江。
这是关乎龙脉的问题,如果把整个长江的水都用于农业、工业什么的,那么首先沿海渔场就完蛋了。
澳大利亚就搞过这档子事,把东南地区的河流截流掉,把所有水都用于农业、工业,结果就引发了环境问题。
但是动叶尼塞河却没有半点压力,叶尼塞河流经的地区都是人烟稀少的地方。
把叶尼塞河抽光那是夸张的,但每年抽个两三千亿就非常非常够用了,这可以让中国把大片的沙漠都绿化掉。
当然这是一个很比较浩大的工程,但当人类生产力发展到这个时代,已经有了完成的可能。
也可以先从贝加尔湖调水,如每年从贝加尔湖调个3000亿吨的水,贝加尔湖的湖水也能用个98年。
98年的时间里,可以再去建设从叶尼塞河调水到贝加尔湖的工程,从而将贝加尔湖重新注满。
3000亿吨的水,相当于6条黄河的水量,每年黄河还要注入海洋不少。
这可以在蒙古、内蒙,造就出一个牧场面积超过200万,并植被茂盛的超级牧场,并将其余的面积全部植树。
当前北方尽管在农业用水、工业用水方面还很充足,但是这并非长久之计,因此调水势在必行。
同时西北地区却是太干渴了,那么大的一块地方,出现大片大片的无用之地。
如果仅仅是满足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每年从贝加尔湖调个1000亿立方米的水就非常够用了。
贝加尔湖的水是天然矿泉水,能直接饮用的,因此可以先供应北方的生活饮用水。
打下北海行政区,光是水资源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第236章:访问波斯,协约国战线吃紧
PS:五千字大章,昨天状态不好,所以只有一更!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北方就得废掉。
后世中国北方经济全面衰败,仅守着běijīng、天津等几个城市的经济,主要原因就是缺水。
就连běijīng的饮用水,都是那种黑乎乎的,煮一锅白粥,结果却是黑的。
好在这个年代环境还没有恶化到那种程度,蒙古地区还经常发大水,只要注意保护好西北植被,环境就不会出现恶化。
此时的西北地区,除了国家划定的可耕作地区,其余地区一律不准种地,在北方草原上垦荒的主要是一些汉人,从明代就开始了。
因此这些人迁移还是比较容易的,不会出现顽抗zhèngfǔ的现象。同时这个年代的人口迁移成本也很低,只要给他们换一份工作就可以了。..
倒是那些退牧还林一度出现游牧民族阻碍的现象,但是却被zhèngfǔ铁血镇压了下去,没有什么好妥协的,毕竟这是关乎民族生存的大事。
“把俄国人拉去植树,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劳动力消耗方法,如果没有足够的地方用这些人,那就把剩下的都丢去植树,也不用白养着他们。”蒋方震点头赞同道,毕竟那些俄国人只能干体力劳动。
不过总的来说,全国各地的机械化普及程度还不是那么高,大量的建设项目摆在那里呢!
要想把这些俄国劳动力消化掉也不是太难。
毕竟每个地区,都有大量要大兴土木的项目。从道路到水利。还有农改什么的,在机械没有那么多之前,都是需要人力去搞的。
在兰州参观之后。江渝又坐上火车,开始前往xīnjiāng地区视察。
到了xīnjiāng,看到的是大量的棉地,绿油油的棉花苗正迎着阳光茁壮生长,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开发,xīnjiāng的棉花种植面积是在不断的扩大。
只见到了xīnjiāng后,从火车上就能看到很多俄国人正被组织起来不断的修着水利。这些俄国人的组成比较复杂。
第一批来到中国的是后世的波兰人,德军打进波兰造成俄国出现大量难民,这些难民被运往中国境内干苦力。
但凡是男的。没钱的,都只能乖乖待在劳动队里面,每个月会发给他们两元炎黄币的工钱。
这一批俄国人劳动力主要有两百多万人,虽然被一定程度上限制zìyóu。但是还是能在周围zìyóu活动。
同时干活也不用吃皮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