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警戒之民国 第822节
在大型工程车辆让开道路的时候。四辆坦克和六辆装甲车已经开始向前推进,并且渐渐的摆开攻击队形。
“跟在装甲连的身后,进攻。”尖刀连连长并没有放过这样的机会,目前双方的视力都不远,正是进攻的好时机。就连和两栖装甲连寒暄的时间都没有。
尖刀连的战士都废墟中起身,跟在两栖装甲连的后面,慢慢的朝前推进。
等他们接近日军指挥部还有不到百米的时候,笼罩在指挥部的硝烟也消散到可视物的状态,虽然没有正常时候看得清晰,但百米内,依稀可以看到人形。
就在此时,硝烟中的日军指挥部,残破的钢筋混凝土表面,突然伸出了五六根黝黑的炮管,对准进攻中的中华两栖装甲连。
毫无征兆的炮击在中华进攻队形中爆出团团火光,使得中华的进攻势头一顿。对日军此时居然还有能力展开如此强度的反击,让所有人都是一愣。
“赶快改变队形,坦克居前,装甲车居后。这是88毫米战防炮,只有坦克能够承受对方的攻击。”
两栖装甲连的车载通讯电台中,装甲连连长看到战防炮爆炸的动静,很快就做出了判断。根据炮弹的爆炸范围,他直接推断出,这是88毫米左右炮弹具有的威力。随即便在连队频道中,下达了改变队形的命令。
“快点,再快点,装甲车马上倒车,快。”
车载频道中,再一次传来急促的命令声。根据一般火炮的射速,装甲连连长很清楚,距离下一次对方炮击的时间不远了。而且在这么近的距离内,就算是坐下的两栖坦克正面挨上一炮就够呛了,更别说是两栖装甲车了,只要正面的一炮,两栖装甲车薄弱的装甲会立即被撕开,到时候就是车毁人亡的悲剧。
两栖装甲部队所装备的坦克装甲车,在防护方面,比专属陆地的装甲车辆,弱了一截。在面对88毫米战防炮,就算陆军的中国虎王不畏惧,但要是放在和中国虎王同一型号的两栖坦克上,88毫米战防炮,也足够危险,特别实在近距离上,炮弹的杀伤力大大的加强。那就更别说是装甲车了,遇上88毫米战防炮,就算是中华的合金再好,也照样挡不住。
就在两栖装甲连开始改变队形的时候,日军指挥部内,六门战防炮再次发出巨响。在百米的距离上,特别是在浓烟已经差不多消散的之后,日军的准确率明显提高了很多。
之前第一次炮击,并没有战果,而这一次炮击,六发炮弹,有两发命中了目标。在百米的距离上,面对的还是大目标,这样的命中率,只能算是十分低下。要是放在中华炮兵身上,这时候的命中率最少要达到八成。
然而一直都缺少实弹训练的日军炮兵,有两发命中移动中的装甲目标,其实也还算可以了。
走在最前面一辆两栖坦克的楔形炮塔上,被炮弹炸出了一个凹洞。幸好炮弹是命中了楔形装甲,将炮弹对坦克本身的伤害再一次降低,要是直接命中底座的正面小斜度的装甲,那就很有可能会贯穿坦克装甲。对里面的驾驶人员造成致命的杀伤。
第二枚炮弹命中了一辆两栖装甲车的车尾部分,直接将车尾轮胎以上,轰开了一个直径约半米的打洞。整辆装甲车更是被推出了两个身位,虽然厚重的车身并未发生侧翻,但整个车架已经完全变形,这辆装甲车,也只能宣布报废了。索性,里面的驾乘人员都只是受伤,除去比较靠后的车载火炮控制人员受重伤外,另外两个人都只是轻伤。
“尖刀连,马上将里面的战友抢救出来。”跟在队伍中的尖刀连连长,看到被炸开打洞的两栖装甲车,连忙发出救助的命令。
随即,四五个尖刀连的战士,脱离了进攻队伍,开始抢救被击中装甲车里面的车组人员。
在两栖装甲连进攻队伍的最前端,由于被炮弹直接命中,坦克车身剧烈的震动,要不是每一个人员的头上都戴着防撞能力不错的头盔,恐怕此时已经头破血流。装甲连连长晃了晃脑袋,看到炮塔内凹进来的装甲,心中腾起无尽的怒火。
“该死的,这些战防炮绝对是德国货,就凭小日本的火炮技术,88战防炮绝对没有这么大的杀伤力。该死的小日本,居然拿德国的家伙来对付我们。狗曰的。”暗骂了一声,装甲连连长再一次在连队车载频道中喊道:“全速进攻,喷火车准备攻击。”
根据车载瞄准系统的校队,此刻冲锋在前的坦克,也就是装甲连连长自己的座驾,距离日军指挥部只要不到八十米,只要让后面的装甲车前进到六十米的时候,那车载火焰喷射器,完全能够将火焰喷进对方的防御建筑里。
其实之前他们距离日军指挥部就不是很远,但是这里并不是平坦的大道。速度根本快不起来,所以才给了日本战防炮很多的反击时间。要是这里是一片平地,依靠坦克战斗时速20公里每小时,(一秒五米多)这区区百米,根本花不了太多的时间。
接到连长的命令,所有的驾驶员第一时间将发动机的功率加到最大。炮手也开始瞄准对面的射击孔,坦克炮和车载20毫米以上的机炮,全部对准了日军指挥部露出来的炮管。
两栖装甲连所有的战车同时打出巨大的声响,车尾也排出了浓浓的黑烟。坦克炮和机炮的声音也第一时间彻响天际。密集的机炮声,当中参杂了一些炮声。虽说是五辆装甲车,但是爆发出来的火力,顶得上一个火力全开的火力支援排。
后面在废墟上架起的重机枪和班用机枪,这时候也加入到火力压制的行列中。特别是那些狙击手,卧倒在废墟中,手中的十字准心不断在日军指挥部的射击孔中寻找出手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