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都诸天了,谁还纯爱啊?

都诸天了,谁还纯爱啊? 第227节

  卫恕意说道:“小蝶你来说吧。”

  小蝶行礼之后道:“今天我出门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乞儿,我见他头脑聪明,而且如今没个去处,想起之前姥爷说过二公子缺个书童,想着要是合适的话,不仅能做件好事为小娘肚子里的孩子积德,也能帮主君解决柏哥儿书童的事情。”

  盛红听到之后,有些疑惑,问道:“给柏哥儿找书童这件事自然有大夫人去操心,这外面来的乞儿毕竟不知根脚,怎么好陪在柏哥儿身边呢?更何况这书童不是一般的仆人,大字不识可不行。”

  小蝶一时有些为难看向卫恕意。

  卫恕意立刻说道:“老爷只管放心,此人据说是失忆了,虽然我还没有去看过,但是小蝶已经我说过了,他是饿晕过去的。这样的人给他一口吃的必然会忠心耿耿的。”

  “而且据小蝶说,此人忘却了之前的记忆,似乎是脑子受过伤。”

  “柏哥儿心性纯良,为人正义。这样的书童跟着的话,主君也好放心不是?”

  “至于识字,听小蝶说此人倒像是读过书的,言谈举止与一般的流民不同。”

  盛纮伸手烤着火,思索片刻,道:“人现在在哪里?叫过来我考教考教他,看看他有没有那个资格做柏哥儿的书童。”

  卫恕意立刻给小蝶使了眼色,道:“还不快去把他叫过来。”

  小蝶面上一喜道:“好的,我现在就去。”

  小桃正听着陈东给他讲童话故事,两只眼睛瞪得滚圆,不亦乐乎。

  正当他听的开心的时候,小蝶的脚步声从身后传来。

  小桃立刻站起来道:“小蝶姐姐,他好厉害,知道很多有趣的故事呢。”

  小蝶不知道陈东说了什么故事,他现在只想着让陈东能顺利的进入盛家。

  陈东此时也恢复了些力气起身拱手道:“小蝶姐姐,可是家里人同意了?”

  小蝶满意的点了点头道:“这会儿倒是能看出点儿精气神了。家里同不同意还要看你接下来的表现,我现在带你去见我们家主君。到时候可不要丢了我的脸。尽量乖巧些,知道吗?”

  陈东其实无所谓,毕竟盛纮现在只是一个通判,要求再高也高不到哪里去,唯一麻烦的不过是他的身份问题,但是人家好歹是当官的,这点事情,只要能让盛纮看到他的才华,就不是问题。

  陈东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服,虽然还是脏兮兮的,但是这样反倒显得朴实些。

  小蝶很明显也觉得这样更能引起圣盛纮的同情心,因此没有让他再换衣服,直接带着他走进院子,来到卫恕意的屋子。

  到了屋子里之后,陈东老老实实的拱手行礼。

  盛纮看到陈东之后,发现他长相不错,而且穿的衣服虽然破破烂烂,但是眼中却不像是普通人那样浑浊,而是带着让人心生欢喜的明亮,便问道:“我听小蝶说你失忆了。你是全然忘记了以前发生的事情?现在还能记得什么?”

  陈东说道:“我只记得我的名字叫陈东,其他的都不怎么记得,只有以前学过的一些东西还在脑袋里。”

  “哦,你学过什么?”

  陈东说道:“一些启蒙文章和上古先贤的著作倒是都有所涉猎。”

  盛纮闻言,心中已经可以确定,这个叫做陈东的乞儿绝对不是一般人,从他说话的方式来看,起码也是像卫恕意那样生于耕读世家。

  至少,小蝶没有撒谎,此人肯定是读过书的。

  “那你说说你都读过什么启蒙文章?”

  盛纮此刻已然起了考教的心思,当他看陈东说话的时候不卑不亢,心中已经起了计较。

  莫不是什么犯官之后流落至此?

  不过他脑海中想了想,似乎扬州这边并没有姓陈的官员被流放,而且看陈东的样子,不过十三五岁,就算是犯官之后,说话的时候也不应该如此镇定。

  盛纮心中虽然警惕,但是却没有因此直接把陈东赶出去。

  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且听他说说他读过的书,盛纮也能看得出来个大概的。

  “四书五经读了个不求甚解,千字文三字经倒是勉强背过。”

  盛纮的眉头皱紧,阳光顺着白色窗纸射进来打在陈东的脸上,让他看起来就好像是蒙尘之珠一般,使人忍不住心生好感。

  “四书指的是什么?”盛纮倒是知道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但是四书的说法倒是没听说过。

  “对了,还有那三字经又是什么?”

  陈东怔了怔,难道这个时候还没有四书和三字经。

  他对只知道这些文章被并列在一起,作为明朝科举的考试内容,却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时候并列的。

  不过既然已经说了,便不能再遮遮掩掩的,免得对面的盛纮再胡思乱想。

  于是他说道:“这些都是以前学习过的,正如之前所说我忘记了先前的事情,只记得《中庸》《大学》《孟子》和《论语》被并列为四书。”

  盛纮恍然大悟,“原来是这几本,不过这《大学》和《中庸》原本都是《礼记》中的文章,怎么能单独抽出来成书呢?”

  陈东说道:“好像是之前我太愚笨,按照之前的学习顺序学起来十分吃力,因此老师便给我重新安排了学习的顺序。”

  陈东越说越顺畅,道:“老师曾说,先学《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啪!

  盛纮一拍手说道:“妙啊,我从小苦读,自然知道这其中的艰难,令师尊如此便可以让儒学学习更加通顺,不知令师尊名讳?”

  陈东无奈的摇头,随后说道:“只记得姓朱,其余却不记得了。”

  见陈东摇头的时候,盛纮稍微有些生气,毕竟你连自己的老师都不记得,这也太没有良心了,但是听到陈东还记得姓,脸上便好看了一些。

  “唉,真是可惜,要是能见到令师尊的话,我一定要与令师尊彻夜畅谈儒学之精妙。”盛纮惋惜的说道,随后又问:“那《三字经》又是何解?”

  陈东说道:“因为我过于蠢笨,一开始连千字文也无法学懂,老师便重新作了更简单的启蒙书籍为我启蒙。”

  “什么!”盛纮震惊的道:“这岂不是说,令师尊自己创作了一篇启蒙文出来?这样的人,必然不会是寂寂无名之人!说不定,以后我能帮你找到你的老师。”

  陈东笑了笑,道:“如果是那样,就再好不过了,到时候我也能知道自己到底是谁了。”

  陈东说的倒是实话,如果在这个世界上能有个跟脚,他根本就不用来盛家过渡了,直接搞点豆腐炒菜之类的东西,便能赚到足够考取状元的生活费和学费了。

  盛纮搓了搓手,问道:“那三字经的原文你可还记得?”

  陈东点了点头,说道:“记得,此处若有纸笔,或可以给大人写下一观。”

  “你会写字?”盛纮先是惊讶,随后摇摇头道:“是我以貌取人了,之前你说已经学过四书五经,识字当然是应有之义。”

  随后盛纮吩咐冬荣去取笔墨纸砚。

  陈东拿着笔,还有些微微颤抖,身体并没有完全恢复,还是有些虚弱,因此写出来的字微微有些变形。

  除了写出来,陈东还要对《三字经》中不符合时代的一些地方进行修改,免得被盛纮看出端倪。

  书写的过程中,盛纮已经啧啧称奇,忍不住跟着念出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卫恕意也满是震惊之色,她显然是没想到小蝶捡回来的男子竟然有如此才华,卫恕意不是没读过书的,她自然能感受到这篇启蒙文章之中的价值。

  对于儒学学科体系来说,其文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

  而小蝶则完全是一脸的崇拜,虽然她不认识陈东写出来的那些字,但是就光看那些字的样子,已经是非常赏心悦目了。

  陈东写完之后,盛纮赞叹道:“你这字体,灵动快捷、笔锋瘦劲,可谓是自成一派,不过似乎有唐时薛曜的风格,这恐怕也是你老师教你的吧?”

  陈东点头,将笔归还,道:“正是如此。”

  盛纮对陈东所写文章十分喜爱,忍不住起了爱才之心,唯一忌惮的就是陈东的身份。

  “你的身份真的记不起来了?”盛纮问道。

  陈东自然实话实说。

  “这样的话,在你的身份恢复之前,你以后不得抛头露面,这一点可能做到?”

  陈东点点头道:“大人不必担心,我并非张扬之人,一定用心完成大人交代我的事情。”

  盛纮满意的点头,随后又说道:“你现在没有身份,也无法立契书,先跟着我儿子盛长柏吧,这个月内,要是你想得起来你家所在,我也不会强留你,若是还想不起来,我便帮你安排个身份,我们再立契书。”

第256章 盛长柏的疑问

  “主事,下官最近找到一篇上佳的启蒙文章,对于我扬州的文教事宜可能起到莫大的作用,请主事一观。”

  扬州主事的官邸,盛纮将自己重新手抄的文章呈递于桌前,神情充满了骄傲。

  这篇文章的质量绝对是百年难得一见的,今年的考绩马上就要开始,若是能献上这么一篇启蒙文章作为功绩,加上之前打点的关系,绝对有望进入京城了。

  东京汴梁,那可是所有官员梦寐以求的地方。

  当年他考取进士之后没有留在东京,一直引以为憾事,原本今年心里也是没底的,但是有了这篇文章,进入东京的希望猛然间变得真切了起来。

  “哦?”主事看了眼盛纮道:“难怪你这么急匆匆的来找我,平日里日上三竿也不见你来点卯的。”

  盛纮有些尴尬,但是有此文章,他以前再不堪,那也有了底气站直腰板了。

  再说了,你主事也好不到哪里去。

  我好歹是日上三竿来,你每次都是吃了午饭才来的。

  不就是有一次上面有抗洪旨意,所以那天你提前得到消息,早早的过来等候,才发现我不在的吗?

  就那么一次,还让你装上了?!

  现在我有此文章,你再给我装一个看看,看我还会不会因此而臊得慌?

  盛纮挺起胸膛,大大咧咧的拱手道:“下官以后定当尽忠职守,辅佐主事治理好扬州!”

  主事原本不当回事的,启蒙文章年年有,但是能真正给学童用的其实并不多,很多人写启蒙文章的时候,已经过了那个岁数了,因此那文章虽然看着辞藻华丽,实际上对学童来说,难度反而加大了。

  可是盛纮他也是进士出身,讲道理也是跟他一样,见过不少想要鱼目混珠,凭借启蒙文章直上青云的。

  但今日的表现,很明显在告诉别人,这份文章的含金量与别人的启蒙文章不同!

  “那我可要好好看看了,瀚宇老弟亲自递上来的文章,肯定和那些哗众取宠的文贼不同!”

  盛纮伸手道:“主事不妨看完再说。”

  “好!”主事轻喝一声,挥手道:“你先喝茶,容我一观。”

  之后,盛纮抚着自己的胡须,得意的望向主事的脸庞。

  主事初始,还有不信的神情,但是当他打开文章,读到第一句的时候,神情忽然大变。

  “人之初性本善?!”他心中泛起层层涟漪,忍不住和从前的启蒙文章做对比、

  从先秦时候,到汉唐,启蒙文章始终向着简洁易学的方向发展,到如今,儒学与唐时又有了新的变化。

  由于先帝赵恒的一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让大宋的文教事业产生了进一步的发展。

  整个大宋学子数量骤然发展起来,可是启蒙文章却始终无法将儒学的门槛降低,导致很多乡野遗贤。

  而这篇文章却全然不同,甫一开始,便确定了孟子的性本善之论。

  而且简洁易懂,以人之初,为基础,以性本善为结论。

首节 上一节 227/4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影视:从奋斗开始,一路狂飙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