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

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 第332节

  然而随著清朝的倒台,后边京城长时间陷入混乱之中,这一历史著名佳酿也越来越少,配方几乎失传。

  一直到去年,京城葡萄酒厂发掘整理出莲花白酒的配方,按照古老的工艺,才又重新酿造出来了莲花白。

  当时刚上市的时候,王孟德还买了好几瓶回来尝尝味道。

  喝了之后,发现口味很不错,至于保健功效,在他的面前就有些班门弄斧了。

  王浩品尝过后,觉得这莲花白确实跟之前的味道差不多,但就是总感觉缺了点东西。

  “老王,别喝太多了,你和孟德两个人喝一瓶就行了。”

  今天因为算是家里的庆功宴,王浩要喝点酒,冉小梅自然也没有什么意见,但要喝两瓶可就太多了。

  所以她就连忙出声阻止道。

  对于家里“一把手”的话,王浩当然不敢不听,而且今天晚上能喝半斤左右,和平时相比,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行,我和孟德就喝一瓶。”

  而旁边的王孟德早就把酒和酒杯拿了出来。

  一杯酒下肚,再夹一筷子刚放进铜锅里的羊肉片,蘸著芝麻酱放到嘴里,咀嚼一口后,王浩赞不绝口的说道:

  “这羊肉还不错,孟德切的也好。”

  “嗯,傻柱帮忙调的涮锅的料也好,还有这芝麻酱,和涮羊肉真是绝配。”

  冉小梅也吃了一口,附和道。

  至于何胜男和几个孩子,则是来不及说话,一个劲的涮肉吃。

  “是啊,还是纯芝麻酱好吃,前几年困难的时候,和花生酱混著吃,味道就没那么香。”

  王孟德吃了几口后,也点了点头道。

  之前,京城人吃火锅蘸芝麻酱,基本上都不放其他的东西混著。

  等到困难时期,再加上各种定量的限制,导致大家都非常的缺,平时根本买不到芝麻酱,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拿著副食本才能买到二三两。

  为了多吃一口,于是不少人家就想了个招,加上花生调配成了二八酱,甚至是四六酱。

  就在王孟德一家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的吃著涮锅的时候。

  隔壁,老贾家也在吃著饭。

  贾张氏耸了耸鼻子,闻著隔壁飘散过来的涮羊肉的味道,心里就嫉妒的不行,她咬了一口窝窝头,小声说道:

  “又吃肉,天天吃肉,也不知道给邻居们分一点。”

  要不是王孟德救过她孙女的命,高低要骂两句,让心里痛快痛快。

  她的对面,贾东旭也皱著眉头夹了一根咸菜放在嘴里,恨恨的说道:

  “还有易中海和傻柱两个人,王孟德送了他们一斤牛肉,在家里炖上了土豆,也不知道分点给棒梗吃。

  以前他们可都是非常喜欢棒梗的呀,有什么好东西都要紧著棒梗,现在倒好,棒梗从他们家门口经过好几次了,居然都装看不见。”

  他的身旁,秦淮茹正小口小口的吃著窝窝头,听了自家男人的话,心里顿时感觉到一阵无力。

  要不是有了孩子,她真的想一走了之,重新找一个男人过好日子。

  自家之前虽然因为只有一个人是城里户口,条件非常的不好。

  但如果紧紧的套著易中海,有了他的帮衬,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想吃一顿肉都难得很。

  可惜的是,最终一手好牌被打的稀巴烂。

  “哼,快别提易中海和傻柱了。”

  贾张氏提起那两个人就来气,她眼珠转了转,然后看向儿媳妇道:

  “淮茹,我听你说起过,你三叔家的堂妹,不是和王孟德的堂弟处对象了么?

  这么算起来,咱们两家不仅是邻居,还是亲戚的关系呢。

  这样,你平时有事没事,就去找何胜男套套关系,看看能不能帮衬一下咱们家。

  要求不多,只要一个月能送咱们家一斤肉,几斤白面就行了。”

  听了婆婆说的话,秦淮茹直接装作没有听见。

  八竿子打不著的亲戚,就要去问人家要东西,这年头肉和白面多珍贵,也就是她婆婆能说得出口。

  从第二天开始。

  王孟德完全不受获奖所带来的影响,每天都正常做研究和坐诊。

  诊室里。

  一位三十多岁的大姐坐在椅子上,一脸忐忑不安的看著王孟德,嘴里说道:

  “大夫,我是不是得了什么绝症,去了好几个大医院,他们都说不上来我到底是得了啥病。

  就连协和医院,他们也没有办法,那个大夫让我过来找你,说你应该能看出来具体的病症。”

  他的丈夫则半蹲在旁边,也是一脸的担忧。

  自从去年开始,自己的老婆身体就出现了状况。

  一开始就在家附近的医院治疗,药吃了不少,可就是不见好。

  等换了好几家医院后,每个大夫说的病名,都和其他医院大夫告诉的不一样。

  兜兜转转,后来他们就去了大医院,甚至连协和都去看了。

  让他们害怕的是,这几个大医院,居然连病名都说不出来了。

  “大姐,您家里有几个孩子?以后还打算继续要么?”

  王孟德没有回答,而是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关的问题。

  虽然有些不明白大夫为什么问这个问题,那个大姐还是耐著性子回答道:

  “大夫,我家里一共有五个孩子,四个儿子,一个闺女。

  因为家里负担太重了,我和家里人商量过了,以后不打算再要了,五个孩子就够了。”

  听了她的话,王孟德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说那个话题,而是直接了当的说道:

  “嗯,你这个病比较罕见,经过我的诊断,是铜过敏。”

  这种特殊的体质,他也是头一次见,要不是对自己的医术非常的自信,还真不敢这么直接的跟患者说出来。

  “铜过敏?”

  那个大姐和她的丈夫都一脸的蒙圈,这个病名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说过。

  “大夫,不对呀,我平时也没有接触过铜,怎么会过敏呢。

  而且,我这病是去年才得的,以前都没有过,麻烦您再仔细帮我看看。”

  王孟德诊断出来的信息,不是他们不信,而是听起来完全是不合理。

  “呵呵,不用再看了,大姐,你是不是去年上的环,然后上完没多久,就出现了现在的症状。

  那是因为环是铜做的,恰好你又对它过敏,所以身体才会出现问题。”

  王孟德小声的解释道。

  刚才他通过候脉就发现了,这位大姐是易孕体质。

  所以就特意问了一句,对方果然是不打算要孩子了,才会去医院里上了环。

  “啊?”

  那位大姐惊呆了!

  同时她脸色也有些发红,不过她看王孟德说的一本正经,也连忙回想了起来。

  很快,她就回忆起了,还真是像眼前这位大夫说的那样,是去医院上完环之后,才得的病。

  于是她顾不上害羞,连忙问道:“大夫,那我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好办的很,去医院把环取了就行。

  广安门医院是中医为主,没有办法取环,建议你去其他的医院问一问。”

  王孟德回答道。

  “那谢谢大夫了,我们再去到协和医院那边,正好让我们过来的那个大夫也说了,一旦找到病因了,麻烦我们回去和他说一声。”

  大姐晕晕乎乎的说道。

  她到现在都有些不敢相信,以及有些接受不了,自己的病居然是上环引起的。

  等他们走了之后,王孟德冲着身后的几个弟子说道:

  “你们以后出师后,给别人治病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方方面面,什么奇怪的原因和病症都有。”

  “老师,我们记住了。”

  魏明几个人一脸的佩服,然后异口同声的说道。

  要不是亲眼所见,他们真的无法想像的到,世上居然有这种病。

  嘱咐了几个弟子几句,然后王孟德又继续给后边的患者治病。

  一直到快下班的时间,最后一个患者走了进来。

  “王大夫,我家孩子得了肾炎,在别的医院住院治疗好多天,都没见效果,还请您辛苦给看一看。”

  一位身穿中山装的中年男子,领著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走到王孟德的跟前,一脸著急的直接说道。

  说完还拿出了一些化验单递到了桌子上。

  他应该是得到了别人的指点或者此前听说过王孟德的名声。

  “呵呵,别著急,先让孩子坐在椅子上。”

  王孟德伸手接过化验单,然后安慰道。

  等看完化验单,他不置可否,而是开始给那个孩子候起了脉,同时开始问询了起来。

  几分钟后,他心中就有了数。

  “没什么大问题,也不是肾炎,只是‘胡桃夹’而已。

  这样,也不用开药,回去后,多吃点肉,特别是肥肉,长胖点就正常了。”

首节 上一节 332/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四合院:从五八年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