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

四合院:从当医生开始的火红年代 第200节

  众人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刚才他说的,是肉票都要取消了?

  “一大爷,您刚才说肉票没有了?什么意思?”

  其中一个邻居连忙追问道。

  “哎,这事儿吧,就算我今天不说,过两天,你们也会知道的。

  因为一些原因,咱们京城市,在六月份的时候,一直到年底,停止对居民供应猪肉。”

  刘海中冲着大家解释道。

  其实停止对居民供应猪肉,并不是个例,在此之前,很多的城市,已经陆续的实行了这个政策。

  只不过京城是最后一个罢了。

  “哎呦喂,这以后买不到猪肉,我儿媳妇可怎么办?”

  人群里,李婶子一脸难过的说道。

  她的儿媳妇,预产期就在六月份。

  从去年开始,拿著婴儿出生证,只能购买到红糖一斤,猪排骨两斤。

  这点东西,在月子里怎么能催得出奶水。

  没有营养品,产妇和婴儿,都要遭罪了。

  无怪她反应这么大。

  王孟德在旁边看到这一幕,也只能在心里叹一口气。

第200章 大食堂解散的后遗症和全院大会

  中院。

  当刘海中提前透露出,六月份到年底这段时间,国家取消投放猪肉之后。

  围在四周的邻居们,脸上都没有笑意,一个个愁眉苦脸的样子。

  最关键的是,食用油和肉类等物资的缺少,让大家的肚子长期处于缺少油水的状态。

  每个人,全靠一个月二三两的食用油定量,以及每个月一两的肉票(这几个月还买不到猪肉)补充营养。

  至于其他各种副食品,市场上长期缺乏,商店和副食品店的货柜上,都空空如也。

  现在居然又要把肉票停了,这让大家心里一沉,未来半年的时间,日子可怎么过。

  李婶子的神情如丧考妣,她端著装著稀粥的饭碗,嘴里一直重复的念叨著:“哎呦喂,我儿媳妇可怎么办呀!”

  看到她脸色苍白,嘴里不停的碎碎念,众人都心有戚戚焉。

  王梦德在旁边也无奈的摇了摇头,心里只能说抱歉了。

  他家里不缺粮食,空间的存在,能买到各种各样的物资,让他一家人的日子过的很滋润。

  但他可不会同情心泛滥,无缘无故的去帮助其他人家。

  一来他的能力有限,空间里又不是无限出现物资,而且,最主要的是,他现在可不是一个人。

  他要是出了事,拖家带口的,一大家子都会被拖累,现在人心隔肚皮,谁知道谁能靠的住。

  他可不敢赌别人感恩的心到底有多少。

  最后,在李婶子神态有些问题之后,除了院里几个大妈在一旁劝说,其他人,都默默的端著碗回家了。

  王梦德也回到了家里,他小声的跟王浩和冉小梅以及何胜男三个人说了刚才发生的事情。

  “这以后半年没有肉票了,日子可怎么过,大人不吃无所谓,几个孩子可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呀!”

  冉小梅听了之后,顾不上吃饭,放下手中的筷子,一脸担忧的看著正在狼吞虎咽的五个孩子说道。

  本来每人一两的肉票就不够吃,每个月家里就只能吃两三顿肉。

  幸好儿子能买回来上好的五花肉,才算能勉强解解馋。

  可以后没了肉票,也就意味著没有五花肉吃了。

  “咳,又不是我们一家没了肉票,这是全京城所有人都涉及到的政策。

  而且,咱们家还算是好的,外地很多地方早就取消肉票了,就算京城市前几个月没有停发肉票,大部分人也都买不到鲜猪肉。

  再说了,我们家的食物油这么多,还有过年时候熬的好几斤猪油,以及孟德从外边带回来的鸡蛋、红糖、冰糖等营养品。

  几个孩子不会缺营养的,最多就是没办法吃五花肉了,忍忍几个月就过去了。”

  王浩皱著眉头劝说道。

  他作为一名老D员,思想觉悟非常的高。

  和王孟德、冉小梅几个人不同。

  对于国家出的政策,虽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该支持的还是要支持。

  “我就说几句话,怎么了。”

  冉小梅白了他一眼,然后气呼呼的说道。

  不过,她唠叨完两句之后,便重新拿起桌子上的筷子,接著吃起了饭。

  一旁的王孟德和何胜男两个人,看到父母两个人拌嘴,也不吭声,偷偷的对视一眼,然后在心里憋著笑。

  对于未来半年没有肉票的情况,他倒是不慌。

  大不了这段时间吃别的肉,鱼肉就蛮不错,或者让许大茂帮忙搞点其他的野味。

  五月初。

  在报纸上,王孟德看到了一条关于农村大食堂的新闻。

  国家正式宣布,广大农村地区的社员们,可以自由选择是在大食堂吃饭,还是各自回家开火。

  由于这个消息对于普通的民众来说非常的突然,大家都没有什么准备。

  当然,就算是很突然,大部分人,都还是选择了各自回家重启炉灶。

  就这样,历时不到三年的大食堂,还是解散了。

  就在大伙开心的拿著队里分的物资回家。

  王家。

  今天王孟德特意请了一天的假期。

  中院,自行车上。

  冉小梅和他两个人,正在往自行车上用麻绳绑著好些锅碗瓢盆。

  里边有些易碎的向盘子和碗,都单独用一个袋子装著。

  两口大铁锅,则是车后架一边一个。

  绑好后,又用手拽了拽,发现很结实,冉小梅才仔细的嘱咐道:“孟德,路上颠簸的厉害,要不你到德胜门坐公交车吧。”

  她生怕这些东西在路上掉下来摔坏了,到时候可就麻烦了,这些可没地方再重新买了。

  “妈,没事,我慢点骑,小心点就行了。”

  王孟德安慰道。

  他宁愿自行车,也不愿意坐‘受气包’公交车了。

  每次坐完,浑身都是煤气味,要洗好几天才能完全洗掉。

  同时,他倒也不太在意这些东西会不会坏。

  大不了到时候从空间里重新买一套差不多样式的出来。

  出了院门,二十多分钟后。

  顺著德胜门出了城,很快,他就来到了郊区地界。

  一路上,时不时的能遇到不少的农户,手里拎著或者背上背著一些布口袋,看形状就能猜出来,里边装的应该是粮食。

  不用说就知道,他们这是不得不忍饥挨饿,把省下来的点滴口粮和一些土特产,拿到城里和城市居民进行偷偷的私下调剂、兑换。

  换取一点点生存必需品。

  其中,铁锅是最受欢迎的物品。

  当他们看到王孟德骑著自行车,后座上绑著的东西后,都双眼放光。

  每个人都会把他拦下来,想偷偷的用粮食,跟他换一些。

  特别是哪两口大铁锅,最受欢迎,基本上每个人,都会先问一下这个换不换。

  当然,这些都被王孟德一一拒绝了。

  两个多小时后。

  田各庄,王家。

  还没到进院子,就听见了堂哥家的儿子嗷嗷哭的声音。

  “怎么了这是?”

  进了院子,王孟德一边把自行车停好,一边冲着堂屋问道。

  “哟,孟德来了。”

  堂嫂听到动静,连忙放下手中的柳条,脸上恢复了笑意,然后从屋里走了出来。

  “怎么了,这小子又调皮捣蛋了?”

  王孟德问道,同时小心的解著麻绳。

  “对,又调皮了。。。”

  堂嫂随口说道,等她看清楚堂弟自行车上的东西后,顿时愣在了那里,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

  过了一会儿,等到王孟德把东西都小心的放到了地上,她才回过神来。

  “孟德,这些。。。”

  “堂嫂,这是早几年我结婚的时候,分家买的,现在放在家里也用不到,都生锈了,正好拿回来给您们用。”

  王孟德解释道。

首节 上一节 200/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四合院:从五八年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