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585节
高句丽是个半岛类型的国家,两面靠海,南边的新罗百济又是小势力,没有后方,对其威胁不大,只有北边与陆地相连,东边是大唐,北面是突厥,是以主要外患都在北方。
其在北部边疆一共有两道防线。
最外一层就是以辽东城为中心,以盖牟、沙卑等城为羽翼的北部辽水防线。
然后就是以新城、国内城为核心的第二道防线。
这也是高句丽最坚固的一层,一旦突破,都城平壤就将直面突厥,平壤一失,高句丽也就等于亡国了。
经过一个月的战事,眼见突厥攻入腹地,高句丽也受到极大的破坏,李世民觉得差不多了,所以在前一天招集几位重臣在承庆殿通过了干涉辽东战事的决议,这才在朝会上走程序。
此时高恒权见大唐终于将高句丽的事情提上朝堂,为求能打动大唐君臣,神情之凄婉,言词之恳切,让人闻者伤心,见者流泪,仿佛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痛苦。
高恒权呼吸急促,胸膛起伏不定,身体剧烈的紧绷,双手紧握成拳,像在憎恨突厥人的残暴和冷血,又似在同情自己的同胞沦落到如此悲惨的境地。
“世子起来说话!”
李世民并没有受到年轻男子的情绪所影响,仔细看上去,眼底深入还有一丝丝快意。
“多谢天可汗!”
高恒权一脸感激的起身,实际上心里对大唐也是恨之入骨。
二十年前的那场战役,差点让高句丽亡国,到现在也没能缓过来。
这次大唐打败了颉利,明明可以将整个草原拿下来。
却只收服了西部草原,将如狼似虎的颉利留到了东部,这分明是给高句丽留下了隐患。
颉利以前都是入侵大唐的,可现在大唐强大,他不敢再招惹大唐于是就盯上了东部的这些小势力。
五年时间,高句丽眼看着颉利将东部草原所有的部族一一征服,现在终于盯上了唯一和突厥接壤的高句丽。
若是大唐还是像以前那么虚弱就好了,颉利就看不上自己的国家,而且高句丽还可以在突厥入侵大唐的时候,在东北慢慢侵蚀大唐的利益,扩大自己的疆域。
而大唐为了避免两面开战,对高句丽的行为,采取的也是一直退让的政策。
这次突厥入侵,高句丽明明一早就请求援助,大唐却以各种理由一直推托,眼看着突厥人在高句丽烧杀抢掠。
高恒权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做为高句丽世子,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颇有些权谋智慧,对于这些大国之间的龌龊心思也是心知肚明的。
大唐这分明是坐山观虎头,希望突厥人消耗高句丽。
现在自己还要如此卑微的去祈求,这简直是奇耻大辱,高恒权心里恨的牙痒痒。
这会儿功夫,李世民在他眼里,已然是比颉利还要可恶的了。
李世民看了看满殿的群臣,威严的说道:“情况你们都知道了,是否出兵是件大事,必须要经过整个朝堂的商议,大家这就商量一下,此事该当如何处理?”
李世民话音一落,魏征就第一个站了出来:“突厥人贪婪成性,手段残忍,现在又在高句丽掀起战火,烧杀抢掠,危害一方,我大唐是天朝上国,应该出兵。”
魏征脾气耿直,性如烈火,见不得这种事情,是以第一个旗帐鲜明的表达了立场。
第830章 面搜机宜
2024-07-13
“不然,兵凶战危!”
萧禹站了出来,断然道:“我大唐立国近二十年来,几乎年年有战,现在又背上了西部草原这个包袱,国库已然入不敷出,而且士卒疲敝,根本就没有能力再去打一场硬仗。”
“突厥不是随手可平的小势力,仍然占据着草原东部,有控弦之士数十万,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臣坚决反对大唐出兵,让百姓们过上几天安生日子吧”
萧禹在前朝就是杨广的宠臣,对于直接导致前隋灭亡的高句丽没有半点好感。
突厥入侵以来,整个大唐最高兴的就要属萧禹了。
几次在府中吃饭前,萧禹都在心中悄悄祭奠一下杨广,向他传达这个好消息,希望杨广在冥冥之中保佑,突厥早点将高句丽给灭亡了,好出出这口恶气。
岑文本随后举着笏板上奏道:“陛下,颉利豺狼心蛇蝎性,以前就年年侵入我大唐,还曾在武德九年,打到我京畿长安,如今又侵入高句丽,实属罪大恶及。”
“我大唐是宗主国,决不能看着颉利的恶行无动于衷,该当制止这种行为。”
岑文本的态度明确,但又有所保留,只是说制止,却没有像魏征那样明确的要求出兵。
长孙无忌见状说道:“萧大人言之有理,我大唐现在百废待兴,重心在西域,而且国内的各项改革正是推进,和颉利的战事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解决的。”
“是以臣不建议在这种情况下,让大唐再次陷入战端。”
长孙无忌虽然知道了李世民的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赞同的,而且这时候,李世民也需要一些反对派的力量,这样即便最后干涉,也会显得做出这个决定的不易。
随后众臣们纷纷发表意见,武将们大多对高句丽没有好感,但也都渴望建立功勋,是以多是赞同出兵。
而文臣们多是忧心国内的改革,希望以稳妥为主。
眼看大家吵吵嚷嚷,你说你的理,他说他的理,李世民的眉头也皱了起来,看向文臣前列的房玄龄。
房玄龄知道差不多了,上前奏道:“皇上,突厥侵入高句丽已有月余,受到高句丽的坚决抵抗,所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想来自身受损也已十分严重。”
“臣建议我大唐可派一个使臣前往辽水北岸颉利大营,向他传达我大唐的意思,希望他能撤兵,若是颉利就此退去,那我们也不用操心要不要出兵了。”
“若是颉利不同意撤兵,那我们再出兵击其后方,让其首尾不能兼顾,迫其退去,您看如何?”
“不可啊,皇帝陛下!”
眼见局面要朝向自己不愿的方向滑去,高恒权涕泪横泪的哀求道:“陛下,这一来一回,又要二十多天,可我高句丽现在已然在水深火热之中,每天都有城池被突厥人攻陷。”
“每天都有无数的百姓流离失所,死于战争,实在是耽误不起了,还望皇帝即刻发兵,拯救高句丽于倒悬。”
说完,高恒权一个头磕到地上,俯下的视线中已满是怨毒之色,咬牙切齿。
高恒权在心里发誓,早晚有一天,自己登上王位后,要联合颉利,攻打大唐,以报今日之耻。
“高丽世子有些言过其实了吧?”
萧禹看着跪在殿中的高恒权,眼里满是幸灾乐祸:“当初前隋炀帝御架亲征,集结百万大军攻伐高句丽,接连三次,皆无功而返,死伤无数,现在朝堂上的不少臣子都有亲朋好友故旧战死于沙场。”
“如今突厥才动用了二十万兵力,其中五万还在辽河与我大唐对恃。也就是说,突厥真正侵入高句丽的,才十五万人。”
“高句丽北方坚城无数,国内人人善战,又诡计多端。”
“百万大军面前,亦能稳如泰山,区区十五万而已,怎么就支持不住了呢,分明有诈?”
“皇上,臣看高句丽是想让我拖我大唐下水,替他们来对付颉利,把原本是高句丽的战争移祸到我大唐身上,用心歹毒之极,皇上圣明烛照,万不可上当。”
高恒权心里一怒,极为不满的抬头看向萧禹。
这个老头儿实在太可恶了,刚刚就属他拦得最厉害,现在又用如此恶毒的话来揣测高句丽?
虽然高恒权确实有这样的想法。
看到萧禹口无摭拦,高恒权恨不能起身拆了他的老骨头,将其扒皮抽筋。
不过,现在是在大唐的朝堂上,高恒权不能义气用事,还是要以大局为重,压住心里的怒气,正要再争辨的时候。
李世民摆了摆手,闹哄哄的朝堂上顿时安静下来。
高恒权眼神一缩,大唐皇帝果然威信极高,心里的忌惮又加重了几分。
李世民脸色一肃,吩咐道:“唐俭!”
“臣在。”一句老臣出班拱手应道。
“朕命你为大唐持节使者,前去辽东,和突厥交涉,转达大唐的态度,希望颉利能适可而止,见好就收。”
唐俭应诺道:“老臣尊旨。”
还没等高恒权再说些什么,李世民又看向武将一列:“侯君集。”
“皇上,臣在。”
一名面容刚毅,声音威猛,脸庞如斧刻刀削,眼神坚定有力的武将站了出来。
李世民的声音再次响起:“朕意在平州、卢龙、饶乐、营州、柳城一带组建辽河道行营,命伱为辽河道行军大总管,负责辽河一线的所有军事,配合唐俭的出使任务。”
“一旦突厥拒绝撤兵,你即可率兵突过辽河,袭其后方,迫其撤退。”
侯君集躬身应道:“臣领命,遵旨。”
“吾皇圣明!”
眼看李世民拍了板,群臣山呼应诺。
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眼神微眯,目光深邃,露出了至高无上的天子威严。
贞观四年大唐还在突厥阴影之下的时候,李世民要做出什么决定,发布什么旨意,还要和几位重臣商量,获得群臣的支持。
但定襄会战,打败了曾经的天下霸主颉利之后,李世民的威望就极度上涨,西域诸国纷纷前来跪舔,硬生生的将李世民的气质给抬了起来。
五年下来,随着大唐国力的显著提升,李世民也越来越显示出一个帝王君临天下的霸气。
像今天这样的事情,李世民可以做到完全随意处置,临时宣旨,而不用担心臣子们的制衡和不满。
散朝后,李世民带上房玄龄,并将侯君集和唐俭叫到了承庆殿里,面搜机宜。
“唐俭,你此次出使出使突厥,劝其退兵是次要的,主要是借着这次机会和颉利重新建立联系。”
李世民有些忧心的说道:“颉利已经稳住了阵脚,那么突厥就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解决的了。另外,在现在这种情况下,突厥的四分五裂,对我们大唐是有利的。”
“即然短时间不能消灭他,那我们就要和他搞好关系。”
“做为东部草原的绝对主导,和他们保持正常的往来,做到对突厥内部各种情况的了解,也是我们的需要。”
“我们在朝堂上可以蔑视他,但做为使节,你不能颐指气使。”
“你要保持不卑不亢,有礼有节的态度,别说是我们勒令颉利退兵,而是做为大国,对发生在东北一隅之地的战争,表示正常的关切,并询问一下颉利的根本意图是什么?”
“先接触一下,五年时间没有往来,突厥现在是什么情况,颉利现在又是什么样子,我们都不清楚?”
“最主要的是,要见见这位右贤王,摸摸看他是个什么样的性格脾气特点,越详细越好,此人有可能是我大唐未来最大的敌人。”
唐俭将李世民的交待一一记在心里,认真的点了点头:“是,皇上,老臣一定做到。”
侯君集在上次定襄会战就没有参和,这次好不容易有了独自领兵做战的机会,摩拳擦掌的下定决心,要好好和颉利较量一番的,可现在听李世民的意思,似乎并不想和颉利交战?
当即忍不住的问道:“皇上,颉利那人一向骄横拔扈,不将我大唐放在眼里,岂是我们派个使节过去招呼一声就撤走的,臣看非得干他一下不可?”
“这次,您准备给臣多少兵马?颉利麾下都是骑兵,臣看您要把飞虎军调给臣才行。”
李世民缓缓摇了摇头:“一个都没有,飞虎军要留在关内,控制西域,镇摄夷男,不可能给你.”
“什么?”
侯君集一听就急了:“皇上,颉利可是有二十万铁骑,就算十五万陷在高句丽,可在辽河北岸的也有五万人,朝庭不派一兵一卒,这一仗,您让臣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