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428节
朝庭的奉响只是一个晃子,是让李世民安心的。
他并不知道,这些探子们的主要开销,还落在东厂自筹的那一部份上,当然,若是李世民知道,自然会明白代价这么高昂的一支军队,怎么可能用表面上的武力去衡量。
一定也会引起格外的重视
这样李言就可以在表面的掩盖下,通过调整商业利润和规模,维持这些密探的同时,也可无限招收不在编的协警和临时工,这也是李言向李世民要向北地合法走私各种物质的权力的原因所在,越是朝庭禁止的,利润越是宠大。
到时候具体一年赚了多少钱,养了多少人,除了自己,谁能知道?
锦衣卫会成为自己手中的一柄利剑,为自己冲锋陷阵、催城拔塞、攻城略地。
岂是一个小小的左屯卫翊府中郎将可以比拟的,可以说,一个锦衣卫,抵得上十万大军,而且还不受地域限制,可以铺设到朝臣府中,甚至是大内宫中,无形无迹,对这个时代的当权者,简直是降维打击。
第583章 承庆殿父子对话(七)
2024-07-13
李言当然清楚李世民有喜欢偷偷安排卧底的习惯,可更多的还是在那些手握重兵的将领身上,何况一个朝庭有那么多十万火急的事情要忙,李世民就算一天十二个时辰不睡觉,也不可能管得这么细。
放一个恒连,偶尔听一下汇报就可以了,他不会在自己身上下太多的功夫的,因为李言现在还危胁不到李世民,还不值得李世民这个九五之尊把太多精力放在自己身上。
实际上在这个时代,不管是皇家还是臣子,那些豪门大族甚至是普通商贾家族,都会派些内奸和卧底去探察敌人的情报,也知道内鬼的重要性,有时候也能收到奇效。
像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中,守卫玄武门的常何,就是李世民早期在庆州杨文干事件后,通过特殊方式布下的暗子,经过小心的运作,才将常何弄到了玄武门守将的关键位置上。
不然给李世民再大的胆子,也不敢凭着区区数百人,去攻打太极宫的北门。
若是没有常何的存在,李世民要想得到皇位,最大概率就是等到李渊死了之后,离开长安,回到自己根基深厚的山东一带,起兵谋反,像颉利那样大军压境,将天下再打一遍,逼迫李建成将天下交给自己。
李言仔细查看过这座名传千古的玄武门,这道门首当其冲最主要的就是防守北方的突厥骑兵入侵,就凭着十几米高的宫城城墙,近二十米深的城门洞,墙上十五米宽的走道,上面密密麻麻的床弩、垒石和投石机。
简直是武装到了牙齿,更别说后面还有直接通往门楼的可以跑五匹马的运兵道,援援不断的火力支援下。在这个时代,若是没有十万以上的大军,不死上万人,是不可能攻克这个长安城最重要的城门的。
但李世民凭着几个将领,几百部卒,就想打破玄武门,简直是痴人说梦。至于原剧中说长孙无忌在事前说服了常何,更是故说八道,若非常何一早就是李世民的人,怎么可能被你三言两语就说动。
若是李渊和李建成任用的守城门的将领,你随便给点好处就说服了,那也太小瞧这些上位者了,若常何真是临阵才背叛李渊李建成,那李世民决容不下这种见利忘义,临阵反叛的角色,最后多半会将其灭口,以为天下守城者戒。
别忘了范兴为什么必死了,李世民若是任用临阵背主的常何,无异是在助长歪风邪气,并且告诉世人,都去做那投机的宵小之辈,难道李世民不怕身边的人有样学样儿,背叛自己,将门户大开。
更何况,常何日后一直都在统领禁军,京畿之地的军权在身。可见,李世民有多信任常何,因为他知道,常何至使致终都是自己的忠臣,只是肩负了使命去李渊那里卧底。
玄武门起兵的也不是九将,而是十将,第十将就是玄武门守将常何。
当然,出于统治和治理的需求,李世民不会将常何的身份揭穿,因为李世民打的旗号就是被李建成逼迫,甚至要杀他,迫不得已之下,才兵变反了李渊父子的。
若是常何的身份揭穿后,怎么解释自己早有预谋将亲信派到李渊身边去守宫门。
那最后的宫变,到底是李建成步步紧逼,还是你这个弟弟觊觎皇位而处心积虑,伱到底布了多少暗子在李渊和李建成身边,还说你不是自己想当皇帝才干出那些卑劣的事情的,这些怎么向天下人交待?
当然了,交待的事情,李世民也不怕,即然敢干就不怕别人口诛笔伐,李世民甚至没有修改历史。
李世民担心的是,以后的子孙后代们都有样学校;
再退一万步,也不怕后代子孙去学,但怕的是那些人没有自己的雄才伟略,学又学不像,你争我夺的,将江山给搞丢了怎么办?
不是便宜了其他人吗?
所以说,卧底的做用,大家都知道,多多少少也都在私下各自安插收买的有,但像以朝庭力量去推动,如此缜密专业成体系的规模庞大的职业间谍机构,这个时代还没有。
是以这方面还是市场空白,李言一点也不担心。
再加上,真正关键的核心人物,李言还有真实之眼可以探查,所以具备了发展锦衣卫和东厂的客观条件,甚至于,钱李言都可以不要,因为系统每一积分都可以兑换一万两银子,一百积份就是一百万贯,李言还有几千积分,那就是几千万贯的银钱,所以根本不缺钱。
但不到万不得已,李言不会拿积分去换钱。
毕竟,积分换成钱很容易,要用钱换成积分则很难,每个积分都要用在刀仞上。
有了李世民的一百万贯的资金,就可以快速启动,以后就可以凭借经营的利润运转,而且有了李世民默认的合法走私唐突边界贸易往来,要不了多久,就可以掌握大量财富,李言也舍不得拿积分去换。
“承乾啊!”
李世民这才问道:“这就是你一开始说对常胜另有打算,看来,你是计划让他来负责这个锦衣卫,做这任什么指挥使了。”
“是的,父皇!”
李言说道:“常胜不管是以前在中山,还是在云中前线,都是在和突厥人打交道,对于这些事情并不陌生,也算是没有超出本行。”
“他现在是从五品的郎将,到时候让他表面上挂着一个东宫六率的虚职,实际上掌握锦衣卫。他在前线多年,受伤无数,仅只是为了救儿臣就挂过五回彩,儿臣也不忍心他殁在战场上。”
“他年龄也不小了,也该成个家了。脱离前线战场,回到京城来,专职负责前往突厥打探情报,对他来说,也不是件坏事儿。”
“只是,他负责的领域避免不了和突厥打交道,还要请父皇给他加上一个鸿胪寺的职位,可以便于他明正言顺的来往突厥和大唐境内。”
“明面上是两方的使节,实际上为我大唐打探情报,探查机密,了解草原详情以及在时间合适的时候完成父皇和朝庭交待的挑拨离间、合纵联横、拉拢颉利身边的亲信,以及草原上对其不满的部族首领。”
让常胜来担任这个锦衣卫指挥使,李言自然有自己的考虑,一个是自己身边确实没什么得力的人手,而常胜和自己的关系又近,年富力强,用得顺手。
虽然他也是个二五仔,但他有经验啊!
对于怎么潜伏,怎么隐藏,怎么打入敌人内部获取信任,甚至能随机根据永通渠决口和太仓粮食事情,顺势利异,策划出差点颠覆长安城的左屯卫军哗变一案,可见常胜还是非常有能力的。
而且他是少数李言能接触到的经验丰富的人材,他对隐太子有足够的忠诚,知恩图报,不为名利所动,矢志不移,只要李言能将其收服,他必然能忠于自己,为自己掌握好东厂。
最主要的就是,他不会被李世民所收买,因为李建成的缘故,他投谁都有可能,就是不可能投向李世民。
其实在李言心中,还有一个人更加适合,就是自己的便宜舅父长孙无忌,此人老谋深算,运筹帷幄,深俯极深,是最适合给自己组建这个部门的人了。
可惜,他如今功成名就,长孙皇后的嫡子还有两个,他并不是没有其他选择,只是自己最为合适。可万一自己扶不起来的时候,他也会及时止损,李言并不能完全相信他。
从根上来算,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铁杆,不会像侯君集一样死心踏地的为自己卖命。
若是自己的锦衣卫真的叫来长孙无忌主持,要么会让李世民不放心,要么最后锦衣卫是自己的还是长孙家族的,都不好说。所以综合算来,常胜是最合适的,不显山不露水的,平时也是以一个纠纠武夫的形象出现,只要打消他对李建成的执念,就能为李言所用。
至于收服常胜,李言心里有些谱,常胜有一个叫常三多的亲爹,还有一个定过亲的表妹,之前在绥州,此时正被颉利所裹挟,很快就要被李恪救回长安城。
另外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几个儿子全部被杀,好像还有一个叫李婉顺的四岁女儿还在世,被李世民除籍,流落到了民间。
这些都可以做做文章,不过最先要做的,就是将常胜和旧太子宫中的遗臣孙达吴庆他们给割裂开,不让常胜受其影响,再想办法收为已用。
最后,李言见李世民心情很好,才将另一个目地说出:“父皇,儿臣接下来的这段时间,要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这件事情上,再加上儿臣现在年纪尚幼,所以儿臣想暂时就不上朝了,专心将这件事情做好,不负父皇的期望。”
李世民微微一怔,苦笑的摇了摇头,自己今天才让这小子第一天上朝,倒是有慢慢让他参与朝议,了解政务运行的规律,没想到今天又要打消这个念头了。
相对而言,李恪就对参与朝会,露出了极大的兴趣,听说昨晚和几个亲信还在府里庆贺了一顿。
第584章 承庆殿父子对话(完)
2024-07-13
虽然太子不恋权的心性,李世民心里很是欣慰,但面对李言的保守,李世民又有些无耐,想到李言现在年纪确实还小,自己也才三十出头,正值壮年,李言这个太子要接班。
还早着呢,培养的时间还有得是!
于是点了点头,叮嘱道:“嗯,可以,你说的那件事情也很重要,要是能把他做好,也不失为一次锻炼的机会。”
“不过,以后你要有时间的话,还是要尽量参与朝会,或者到弘文殿来议政,就算你年纪小,也可以先听听那些朝中重臣们是怎么处理国家大事的。”
“甚至到承庆殿帮朕处理一下公文对伱也是大有长益的”
人就是这样,你越是想要,别人越是不给,你越是推辞别人硬要往里怀里塞,就两人谈话间,李言就拥有了其他皇子做梦都得不到的随时到这三个李世民常待的地方参与枢机要务的机会。
“是,父皇!”
李言恭敬的点了点头头:“对了,儿臣还有一事,希望父皇允准。”
“嗯,你说,什么事情?”李世民现在心情大好,大有你尽管提,我无有不允的意思。
“是这样的父皇,清明节马上就要到了,这些年战乱不定,不少皇室宗亲都没有后人,为免除意外,皇室的清明祭祀礼都改在城内的宗庙里进行。”
“在这些亡故的宗亲中,有三位亲王,七位郡王,六位公主因为没有后人在世,都没人去扫墓,这年复一年的,坟上的草都已经长得很深了,再不去清理一下,影响的可是我大唐的体面。”
李言见李世民情绪不错,将长孙皇后托付的事情说了出来:“父皇忙于国事,龙体又欠安,您和母后崇尚孝道,儿臣身为长子,理应为那些亡故的长辈们进些孝心,也为天下人做些表率。”
“所以儿臣想趁着清明节,前去祭奠一番,还望父皇允准。”
李世民一听,脸色一瞬间沉了下来,不过李言没有提及隐太子,说的又在情理之中,李世民也不好故做姿态,其实他又何尝不知道,这是自己的皇后在背后替自己分忧。
“你准备去祭祀哪些人,说来听听”
李言心里一晒,明敌故问,这分明是想让自己将话挑明,来个又当又立,暗暗鄙视了一番,于是开始扮演着自己该扮演的角色:“所有亡故的身后无人的李氏宗亲,包括息王李建成和海陵王李元吉。”
‘嘭’的一声焖响。
李世民勃然做色道:“隐太子几次想要杀朕,致朕于死地,甚至连毒药刺客都用上了。当年,朕改葬他已经算是厚待他了,你还要搞这些东西,去祭祀他们,你就不怕朝中那些跟他有血债的人议论引发乱子吗?”
面对李世民的佯装发作,李言眉头都没有皱一下,也没有露出胆小怯懦的神色,而是正色看着李世民,缓缓的说道:“父皇,当年诸子争嫡,为了天下黎明苍生,无论使出什么样的手段,都是无可厚非的。”
“但那是诸皇子之间的事情,谁是谁非,都是皇家自己的事情,外人无权干涉。”
“而且现在隐太子他们都亡故多年了,正所谓人死债消,盖棺定论,就算他们有再多对不住父皇的地方,你们兄弟有再多的恩怨,在他们离开人世的那一刻,往日仇怨都已经烟消云散了。”
“现在他们不是什么仇人,只是父皇已经亡故的血脉兄弟,也是儿臣的叔伯,若是任由坟茔荒芜衰败,让天下百姓知道,有损我大唐威仪。儿臣是晚辈,代父皇去看望一下他们,也在情理之中,就算朝中大臣们知道了,也不会太放在心上的,还望父皇允准?”
李世民神情一窒,眼神中浮现一股痛苦的神色,一母同胞,血浓于水的亲兄弟,为了皇位手足相残,这是李世民这一辈子都不愿面对的事情,也被死死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后人提起贞观盛世,提起天可汗,就不可避免的想到玄武门下,骨内相杀,弑兄逼父。
其实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影响最大的,就是以武力兵变,以幼带长,给后世子孙竖立了一个极不好的榜样。
他将天下治理的越好,功绩越大,越是使得后世子孙认为,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哪怕残杀兄弟,手仞至亲,只要能登上皇位,将天下治理好,都是一样的能名传千古,那些肮脏事一样可以覆盖清洗掉。
使得有唐一朝后世兄弟相残,反叛不断,比之汉朝要乱多了,就是少了汉朝的那一份德化之功,多了几分凶残的血腥爆烈之气。
汉朝之所以稳固,实际上离不开文景时期的守成静养,汉初尊崇的以黄老之道治国,是很英明的策略。
实际上为稳定天下,平复周朝诸侯争霸,还有秦灭六国,楚汉相争带来的人心混乱,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这才为后来的武帝拓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甚至被王莽灭了之后,光武帝刘秀依然可以打起汉朝旗帜,再造大汉,就是因为人心归附,天下趋汉。
唐朝开国帝传三世,就出了三件震惊后世的大事。
一代开国皇帝李渊被儿子囚于后宫,形同软禁;
二代以弟杀兄,开启以武力夺权,以幼代长之先例;
三代李治更是将大唐江山被一女人所窃取;
武代李兴,要知道古代可是没有人权的,男尊女卑,在这种社会风气下,人们甚至允许一个女人堂而遑之的称帝建制,何尝不是因为对李唐没有归属和认同感。
唐朝相对于汉朝来说,也少了一份厚德来承载。
唐人和汉人都广为流传,但为什么后世主流以汉人自居,而不是以唐人自居,就在于此。
李言历经三世,见多识广,打算着若是以后登基了,还是要稳一稳,以黄老之德教化天下,崇尚仁义道德,以化育天下,这样坚持个几代后,虽然可能会因暂息兵戈而导致国家孱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