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422节

  “哦?”

  李世民身子前倾,眼中流露出好奇的神色,朗声问道:“何谓为了战,还是为了胜?说清楚一些?”

第573章 再次挺身而出

  2024-07-13

  “是,父皇.”

  不顾众臣疑惑的眼神,李言毫不怯场,侃侃而谈道:“儿臣的意思是,若是为了打仗而发动战争,那自然可以凭着一腔热血,拼他个轰轰烈烈,图个痛快干脆,我们大唐自从建立以来,从来都不缺敢于向突厥拔剑的勇士们,更不缺向颉利发起冲锋的万丈雄心。”

  “但最后的结果,却只有天知道?”

  “但我们的目地若是最后的胜利,那就要知道,我们大唐和突厥的这场战争,将是中原和草原两个最大势力之间的一次碰撞,这场战争一旦发起,但是倾国之战,旷日持久,说不定会打它个三年五载的。”

  “敢问诸位大臣,我们的兵员是否精练?我们的马匹是否足够使用?我们的府库是否堆积如山?兵器甲丈能否撑得住这场大战的需要?粮草可否源源不断的输往前线以供消耗?”

  “打仗虽然需要热血和豪气,但更多的是需要国家强大的综合实力!”

  “承乾不太懂军事,对朝庭如今的实力也不是很明白,但也知道军国大事,决非儿戏。”

  “大唐如今的家底如何,在场的诸位大臣,每一位都会比承乾更清楚。”

  “归根结底一句话,若是打得赢,咱们就打,若是打不赢,那不如再等等,等到我们将实力积攒到足以战胜敌人为止。百姓需要的不是一个‘想‘为他们伸张正义的朝廷,而是‘能’为他们伸张正义的朝廷!”

  李言话声刚落,岑文本便站出来驳斥道:“太子殿下未免太过危言耸听了,简直是长颉利的气势,灭自己的威风,难道我大唐不如突厥,如果真的开战,太子殿下就料定我大唐必败无疑吗?”

  岑文本话里话外的将李言的意思曲解,让不少朝臣听起来,都有些刺耳了。

  李言淡淡的撇了岑文本一眼,说道:“实力永远是维护正义的基础,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弓箭的射程之内。”

  “嗡”的一下。

  李言的话有如惊雷般在众人耳中炸开,言词掷地有声,语气慷慨激昂,回荡在太极殿空旷的上空,让不少臣子都悄声议论着

  说完之后,李言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闭口不言,也不再和岑文本打嘴仗。李言很清楚,岑文本接替了封德彝,成为力挺李恪的旗手,他出面就是为了让自己陷入和他的争端之中。

  泼着自己的老脸不要,拖着自己一起丢人,一是为了打压自己的威风,二是为了衬拖李恪的从容和体面,所以表达完自己的观点后,任凭岑文本如何撩拨,也都不再发言。

  隋唐时代风气开明,没有那么多的儒家礼节的约束,大家都是靠着弯刀和弓箭打天下的,由其是一些久经沙场的武将,更是被李言的最后一句话说的热血沸腾,群情激昂!

  ‘实力永远是维护正义的基础,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弓箭的射程之内.’

  就连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眉角轻扬,也不禁拍案叫好,情不自禁的重复了一遍。

  做为从沙场上走出来登上帝位的铁血天子,他最能感受到李言的话里蕴含的深刻道理,只是从来没有人能像李言一样将之总结的如此精练和震聋发愦!

  “好,太子殿下说的好啊!”

  长孙无忌第一个出来帮腔,神情激动的说道:“皇上,太子殿下虽然不懂军事,可却将这里面的道理说的清清楚楚,一个国家的战争不是儿戏,更不是为了打仗而打仗,那还是为了取得最终的胜利。”

  “没有实力而空谈报仇,只是空谈尔,最后只能误国误民,将好不容易才从贫弱之中走出来,有了点生气的国家重新拖入战争的泥潭之中,若是一战不能胜,那天下百姓又将生灵涂碳、民不聊生了!”

  “皇上,虽然百姓在盼望着朝廷为他们做主,一雪前耻,但他们更希望朝廷能够准备的充分一些,能带着他们取得胜利。只有最终的胜利,才能告慰无数在抵御突厥的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和百姓们哪?”

  李言和长孙无忌这一唱一喝,让得群臣都有些犹豫,本来应该激烈争吵的朝堂,此时却陷入了诡异的安静之中,回到人群中的岑文本更是略显忌惮的看了一下站在首位的李言。

  不过他更多的觉得李言此时的出彩表现,是长孙无忌提前授意的结果,两人不过是在深双簧,长孙无忌是皇上的近臣,揣测到了皇上的心意,然后交给太子的这一翻说词。

  不但岑文本这样想,实际上大殿内的群臣们大部份都是这个想法,包括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

  但李言和长孙无忌的话里却堵住了岑文本的卖直取忠的进言,因为他也明白自己的进谏就是一腔热血而不顾实际做法,只是为了在皇上面前表达一下忠心而已。

  若是再出来请战,明显会被众人所鄙视,所以一时半刻的,岑文本也不知该怎么回答。

  而武将之中虽然有人想打仗,但其实也明白,现在大唐的实力并没有到和突厥发起一场决战的时候,李世民能看出来的东西,他们也能看出来,现在看到李言给出了一个臣薪尝胆的理由,也就不再出来争辨了。

  毕竟,他们也是为了胜利,明知打不过还要打,那不是自已找死吗?

  “太子说的有理.”

  李世民欣赏的看着自己所选的太子,比自己想象中更加优秀,见臣子们虽然议论纷纷但没有人出来辨驳,满意的点了点头。

  看到李言一幅胸有成竹的样子,起了考验之心,又追着问道:“可是魏征给朕上了一道折子,说若是不出兵替绥州百姓讨回一个公道,他就要尸谏,你说该怎么办?”

  李言略一沉吟,从容的说道:“父皇,魏大人是谏臣,他也是出于一片拳拳报效朝廷之心,但他毕竟不是武将,不知兵,他并不知道如今我大唐和突厥的实力对比,到底如何?”

  “不如这样,父皇下一道旨,让魏大人将突厥和我大唐的军队数量、将领实力、士卒战力、动员能力、军马器械粮草等逐一调查对比一遍。到那个时候,或许不用父皇发话,魏大人自己就能知道现在能不能发起与突厥的国战了?”

  眼见李言的对奏出了大风头,身边的李恪再也忍不住了,也站出来说道:“父皇,儿臣也不建议现在就发起战争。”

  “哦,蜀王有什么理由呢?”

  李恪学着李言的样子,站出一步,拿着笏板说道:“儿臣前日去了一趟马市,发现从草原来的上好的俊马也只买五十金一匹,不及往年一半。细问之下,才发现,今年塞北风调雨顺,草盛马肥,由此可以推断颉利军马甚壮,而我军素缺良马。”

  “儿臣以为应该避敌锋芒,养精蓄锐,方为上策。若是这时候和突厥开战,不是正中颉利下怀吗?”

  “嗯!”

  李世民对李言和李恪满意的点了点头:“太子宏观大略,蜀王见微之著,都不错.”

  两位王爷在这个问题的看法空前的一致,下面的臣子们见到李世民一脸认同的样子,于是纷纷附合,都赞同暂时还是以议和为主。

  此次颉利掳去绥州三万军民百姓,向大唐勒索三十万石粮食,十万匹绢,众臣都觉得这样数额太高,户部更是站出来说,如今的府库只能拿出二十万石粮食和五万匹绢。

  和颉利要求的相差近一半,所以在谈到将去议合的人选的时候,无人敢于站出来接下这个差事。

  李言灵机一动,站出来大义凛然的说道:“父皇,儿臣不才,愿替父皇分忧,接下这桩差事,和突厥去和谈。”

  “不行!”

  没等其他人站出来反对,李世民就先果断摇了遥头:“太子忠心可佳,但如今是我大唐的储君。若是这点小事儿,都要太子亲自出马来办,那颉利还以为我泱泱大邦无人呢?”

  李言见李世民否决了自己意见,一脸失落的样子,实则心里也是暗暗得意,明知道李世民是不可能让自己去冒险的,满朝堂中,就李世民和自己两人有天然的护身符。

  站出来即装了逼,体现了忠义,又压了待会跟风的李恪的风头儿,何乐而不为。

  李世民温和的看了一眼长子,然后再看看满朝低着头不敢看向自己的文武众臣,心里有些恼怒。

  玛的,你们这些废物.

  上次罗艺的事情,就让朕的儿子去做人质,现在遇到难题了,还是自己的儿子站了出来,替自己分忧,你们这些人都是吃干饭了,一个敢于任事儿的都没有吗?

  “岑文本,伱们中书省是干什么吗?”

  李世民不悦得看着刚刚叫得声音最大的中年官员:“不是参与朝政,给朕出一个主意的吗?你给朕推荐一个人来?”

  李世民见没人开口,毫不犹豫的就将难题抛给了岑文本。

  李言也是暗暗鄙视不已,此人虽然聪明无比,可却深得为官之精要,明哲保身,多次在时机不合适的情况下,附合李世民,一会要上阵杀敌,牵马坠镫;一会又要捐出身家,你一砖我一瓦的,好像除了他,满朝堂就没有忠臣了!

第574章 一老一小,两个不要脸的

  2024-07-13

  “回皇上,此事实在是太过为难?”

  岑文本嗫嚅的说道:“如若让柱国之臣持节出使,便会长了颉利的志气,伤了大唐的体面,若是让一般的官员去,则是难觅这样纵横捭阖的人才,而且职位低了,颉利也不会接受。”

  “皇上圣明烛照,这个人选,还是由皇上亲自选定吧?”

  一番话说的众臣都是暗暗鄙视不已,就连岑文本自己也有些脸色羞惭,跪在地上,不敢抬头看皇上。

  “哦,这就是你替朕拿的主意啊?”

  李世民噬笑一声,对着满朝文武斥责道:“你们呢,怎么都不吭声了?平日里高居庙堂,吃着朝廷的俸禄,满口的忠孝仁义,到现在怎么都成木头菩萨,封上口了?”

  “上次罗艺造反,朕才十岁的儿子挺身而出,去做人质,才争取到时间,暂时稳住了罗艺。现在只是一趟普通的出使,难道又要让朕才刚刚成年的儿子去冒险吗?”

  “皇上,臣等有罪”

  文武百官顿时呼啦啦跪下一片,一幅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打着法不责众的主意。

  后面的长孙无忌则是暗暗的瞟了李言一眼,心里偷偷点了个赞,不管是皇上还是朝廷,肯定不会让李言一个太子去出使的,那样满朝的文武还有脸吗?

  但李言此时挺身而出,不但显示了忠义,而且将了其他臣子一军。

  外甥什么时候这么机灵了,这个度把握的恰到好处.

  此时李言身边的李恪嫉妒的看了李言一眼,忿忿不平,站起来说道:“父皇,儿臣愿替父皇分忧,去出使突厥,和颉利谈判。”

  唔.

  顿时群臣偷眼看了过来,不少人心里偷偷的松了一口气。

  岑文本心里则是焦急的责怪道:‘我的小王爷啊,太子出来明摆着是做做样子的,皇上不可能准许的,但你就不一样了?同样的招数他能用,伱不能用啊?”

  “你不是储君,在众臣都推委的时候,皇上很有可能顺水推舟,这危险的差使就落到你的头上了啊?’

  “不可!”

  李言一脸的着急,连忙劝阻道:“父皇,三弟报国心切,心情可以理解,可他毕竟年幼无知,不谙事世,更不知这里面的凶险。颉利者,残忍暴虐之徒,若三弟去见他,那不是羊入虎口吗?万一颉利将三弟扣押下来,那岂不是有生命危险!”

  岑文本听到有人劝阻本来心中暗喜,结果一看,是李言在站出来维护李恪,顿时一颗心又沉了下去,无声的叹息一声,太子实在是太精明了,他的表现可圈可点,毫无瑕疵。

  再看看一脸义气用事的蜀王,岑文本自己都觉得,根本不是一个层面上的。

  而李恪则是心中肺都要气炸了,李言口口声声自己年幼无知、不谙事世、不知凶险,将自己都给贬的一无是处了。

  “哦?”

  李世民本也没想着让自己儿子去,此时看到长子出来护着次子,也是大感兴趣的问道:“太子,即然你知道危险,那为什么刚刚又抢着前去呢?”

  “父皇,儿臣是兄长,遇到危险的事情,理应冲在最前,护着弟弟们。那次去燕辽军中做质子是如此,这次亦是如此,有兄不让弟上前,这才是儿臣做为兄长应该做的。”

  李言稚嫩的声音在太极殿上空回荡着:“若是儿臣这个长兄不在,那才轮得到三弟站出来,自古长幼有序,不光是在享受好处上,更多的是在承担责任上。”

  “父皇立了儿臣为太子,给了儿臣天大的荣耀,那么儿臣就要努力的撑起一片天,事事都替弟弟们担起来。”

  李言的一番话,将兄友弟恭表达的淋漓尽致,不但李世民听了非常满意,就连朝中众臣都觉得太子实在是敦厚仁义,温良谦让,真不愧是太子,诸王之典范。

  于是纷纷赞叹起来

  但李恪却听得怒火万丈,若是这样下去,自己岂不是永无出头之日,不加思索之下,兀自站了出来,挺着脖子说道:“父皇,太子之前在罗艺反判的时候,挺身而出,实在让臣弟感动,但如今大哥身为太子不能轻易犯险。”

  “儿臣身为次子,也要为弟弟们做表率,也不能老是躲在父皇和太子的羽翼之下,享受太平,现在国家需要我出来做些什么的时候了,儿臣觉得也应该站出来,不经风雨,恐难成人。”

  “何况这次儿臣是去出使,代表的是大唐,颉利虽然残暴,谅他也不会将儿臣怎么样的。还请父皇允准儿臣所请,派儿臣出差突厥,去救回被颉利掳去的三万绥州父老。”

  李世民看着次子一脸坚毅的样子,想了想,随后缓缓的点了点头:“我儿壮哉,即然如此,父皇就给你这一次机会,由你代表大唐和突厥谈判。”

  “多谢父皇!”

  李恪听到李世民同意,得意的看了一眼李言。

首节 上一节 422/6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从大食堂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