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港娱:功夫之王

港娱:功夫之王 第427节

  张雪友现在的唱片销量,在香港男歌手中,仅次于谭咏麟和张国容,超过许贯杰,名列第三。

  杨叶不算,这厮不是个常规歌手,他上一张专辑都是好几年前的事了。

  不过,因为杨叶的存在,香港娱乐圈并没有炒作“谭张争霸”这个概念。

  上面有一尊真神,你俩争个锤子霸?

  许贯杰也没有被封为“歌神”,他是歌神,那杨叶怎么办?

  至于封杨叶为“歌神”?

  他又不是正经歌手,一年最多出两首EP,歌迷都快饿死了。

  这么不在乎自己的子民,是个屁的神!

  ……

  歌手嘛,还是很在意台湾市场的,那边真的有销量。

  所以张雪友损失很大。

  杨叶不能让跟着自己的人吃亏。

  既然台湾市场没了,那就拿内地市场补偿他。

  杨叶道:“公司打算和广州唱片公司合作出唱片,这段时间东汉一直在跑这件事,现在已经基本确定,只等签合同了。

  我们向内地推出的第一位歌手,就是你。虽然内地的磁带只卖一块钱一张,但是人多,销量大。

  以你的能力,出一张专辑,五百万的销量都算比较保守的。

  等专辑成功了,再去开演唱会,票价虽然便宜,但是地方大,人多。场子多,够大!

  一些大城市的体育场,比如天河体育场,工人体育场等,座位都超过一万五千个。

  相对来说,台湾现在只有三千人的小场,开演唱会根本不够。

  总而言之,去内地市场,你赚的更多,不过地方太大,到处跑,也会更累。”

  张雪友还年轻,二十多岁的年纪,正是拼事业的时候,怕个锤子累。

  他道:“感谢杨少栽培,我不怕累!”

  杨叶拿出一摞歌单,交给张雪友,说道:“去内地混,要多唱国语歌。

  你国语说的越标准,歌迷就对你越亲切,你最近练一练普通话的咬字。

  你有香港人的的光环,内地百姓对香港同胞是非常友好的,说实话,比去台湾好混!

  这是我为你写的歌,有些是新写的,有些是以前给邓丽珺在日本发展的时候的日文旧曲。

  不过,我已经全部重新填词,这些歌,够你做一张国语专辑了!”

  “一张国语专辑?”

  张雪友惊呆了,他以前的专辑,杨叶能写一首歌就不错了,这次居然是一张!

  卧槽,果然熬得住寂寞,才会有大收获!

  杨少厚道啊,他从不亏待自己人!

  当初白杨公司被台湾封杀的时候,张雪友曾经和刘桦喝着啤酒,彻夜聊天,最终两人都决定留下来。

  除了他俩十多岁都跟着杨叶,是杨叶一手培养起来的,不愿意做忘恩负义之人外。

  他们始终认为,跟着杨叶是有前途的,杨叶不会亏待他们!

  果然,没过多久,刘桦就得到了杨叶亲自编剧的电影《天若有情》,还让超级偶像周惠敏给他搭戏。

  少女时代在日本的名气很大,这部电影……

  毫无疑问,瞄准的是日本市场!

  杨叶的意思很明白,不是台湾市场没了吗?我给你日本市场!

  至于张雪友的好处,迟迟没有等到。

  不过张雪友也不急,他连问都没问。

  现在,终于等到了,原来是大陆市场!

  张雪友紧了紧手中的歌单,只见第一首歌叫做……《吻别》!

379.第377章 真是没良心

  379.

  一个比较违反常识的事情,中国大陆八十年代某些行业的市场要比九十年代大得多。

  以电影业来说,八十年代,年度总票房一直维持在30亿左右,其中不乏票房破亿的电影。

  而到了90年代就跌破10亿,1999年更是跌到只有8亿。

  直到2007年,才重新回到1987年的水平。

  虽然受盗版的冲击是一个很大的因素,但世界其他市场也在受盗版冲击啊,人家票房怎么就屡创新高呢?

  尤其是好莱坞,技术突飞猛进,神作不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票房狂潮!

  所以盗版的影响只是其次的,主要的原因是电影政策的失误。

  八十年代,那事刚刚结束,文娱事业百废待兴,民众的消费热情空前高涨,只要你的东西好,他们省吃俭用都愿意付钱。

  但是中影这时候却制定了屎一样的政策:

  电影业被规定为企业性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通过银行贷款自筹资金,实现生产利润,并缴纳大小十余个税种。

  这改革听起来挺好的,没毛病,自负盈亏嘛,电影拍的好就多赚钱,拍得烂就饿肚子咯。

  但是,并非如此。

  中影又规定,电影制片厂拍出来的电影,由中影以90万一部的价格统一收购。

  也就是说,不管你这部电影创造了多少利润,一千万也好,一个亿也好,电影制片厂只能得到90万。

  如果你电影拍摄的时候投资过大,导致亏本,那是伱自己的事,中影不管。

  那么赚到的钱怎么分配呢?

  70%归中影,30%归省级发行公司。

  省级发行公司拿到的这笔钱,按照二八政策,20%归地方财政,80%用于发行放映的再建设。

  并且明文规定:不得用于包括电影厂基础建设改造等方面。

  总而言之就是:发行吃撑,制片吃屎。

  这种政策造成了发行放映和制片厂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电影制片厂只能消极怠工,因为无论我把电影拍成啥样,你踏马都只给90万,那我就随便搞一搞算了。

  我制片厂也要吃饭啊!

  于是片子越来越差,观众不爱看,发行和放映自然也赚不到钱。

  于是中影又开始拒绝收购,你故意拍烂片,那我就不收购。

  那制片厂怎么办呢?累了,毁灭吧,厂子倒闭算求!

  双方博弈,内耗,后来中影妥协,在后期上浮了购片价格。

  这依旧没用,因为改开之后,人民生活水平突飞猛进,电影制作成本直线上涨,加点钱根本没什么卵用。

  最终结果就是老百姓空有观影热情,中影却没有几部拿的出手的片子给大家看。

  再加上盗版的冲击,短短几年内,就从每年30几亿的的总票房,搞到跌破10亿。

  更恐怖的是年观影人次,十年间,从最高的280亿跌破10亿,简直是跌穿地心。

  还有一个事,这个时期有才华的电影人基本没什么出路。

  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接受国外的投资,然后拍电影去国外的电影展拿奖。

  拿了奖之后,再靠着在世界各地卖版权来回本,赚钱。

  比如张一谋、凯子哥在八、九十年代的电影,基本都是好莱坞、香港、日本投资的。

  所以说,杨叶选择在在80年代进入内地,可以吃一波红利。

  如果等十年,政策自然变化了再进来,就要从头开荒!

  另一方面,杨叶是个挂壁,他向内地输送了技术,这使得内地崛起时间会提前,这也是他现在开始入场的主要原因。

  ……

  杨叶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和香港各大电影公司串联,又和各大媒体进行沟通。

  最终,关于“香港电影分级制度”的议题一抛出来,便如石破天惊,瞬间在港岛引发轩然大波。

  香港各大媒体纷纷下场发表意见,报纸销量自然也应声而涨!

  这种事情,大家都是唯恐落后的。

  香港两大电视台也罕见地步调相同,邀请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上电视台高谈阔论分级制度的好处。

  建立电影分级制度,是世界各地电影业的普遍共识。

  香港电影已经发展几十年了,如今更是制霸亚洲,甚至有和好莱坞一战的实力,建立分级制度的需求已经迫在眉睫。

  如果杨叶现在不发动,也会在三年后正式建立。

  分级制度越早建立,对电影业的发展越好。

  因为,分级制度确立后,电检尺度自然而然便开始宽松。

  虽然,会由此导致大批渲染暴力和色情的影片泛滥成灾。

  但是,香港电影人亦获得了更为自由的创作空间,从而佳作不断。

  原时空,香港电影的真正繁荣,正是在分级制度确立后的1989至1995这段时期。

  只不过……烈火烹油,鲜花着锦,香港电影人飘了。

  各种卖片花,坑投资人,终于触怒台湾,失去港片最大的市场。

首节 上一节 427/7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美娱之花瓶影帝

下一篇:港综:我无敌你随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