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之花瓶影帝 第479节
在美国,不少女孩在中学的时候开始构想自己的完美婚礼,于是从不同杂志不同报纸剪下自己喜欢的主题、场地、配置、婚纱等等,剪贴成为自己的日记本,等待筹办自己婚礼的时候再拿出来参考。
现在,哈利就正在做这件事。
从圣诞节早晨洛杉矶的快闪活动开始,将安森每次出现在镜头面前的造型,不管是公开场合还是私下行动,只要狗仔拍摄到的照片全部都不放过,一一按照时间顺序张贴起来,完成这個专题。
简单,确实简单。
粗暴,也的确粗暴。
但是,冲击与震撼同样直接。
一套一套地,完美展现安森的个人时尚风格与品位。
这,不是第一次。
此前,“纽约时报”曾经撰写过一篇专题报道聚焦安森的真实,那一篇报道引起轰动,广为流传。
后来,“时尚”和安森合作一个特别企划,聚焦安森的个人时尚,推出之后大受欢迎,引发热议——
顺带一提,安森和“时尚”的合作被认为是一次富有创新和冒险精神的出色尝试,在业内赢得一片掌声,安娜-温图尔完全没有掩饰自己对安森的偏爱,于是二者合作的主题毫无悬念地延续下来。
从冬天到春天再到夏天最后以秋天画上完美句号,一年四个季节的不同搭配展现安森的个人品位,匪夷所思地将影响力一直延续到了合作的最后。
一步,再一步,稳扎稳打地,安森已经悄然在时尚领域建立口碑,品位和气质得到越来越多认可。
然后,又一步——
TMZ的这篇专题报道,尽管不够专业,甚至显得业余;但哈利抓住了核心,以照片和造型说话。
于是,文字和言语反而显得多余,摆在眼前的造型就是最好的信息。
造型,不拘一格,从正装到便服,从西装到运动服,从皮衣夹克到套头卫衣,展现丰富的元素。
气质,千变万化,打破设计打破色彩打破常规,仿佛小弗兰克-阿巴贝尔打破第四墙进入现实一般,却又更进一步地展现安森的个人棱角和锋芒。
每一次登场,就是一次惊艳。
本来,也有影迷隐隐约约注意到了安森的不同;但在2002年的当下,人们对于具有强烈个人风格时尚标志没有概念,时尚潮流也往往是以品牌为标准,几乎没有人跟随一位时尚偶像的日常搭配建立自己的时尚风格,自然而然就无法产生联想。
一直到TMZ——
的确,这篇专题报道没有技术含量,最多就是中学生剪贴画的水准;但这篇专题报道完成了最重要也最关键的一步:
整合。
所有信息全部整理集合起来,徐徐在眼前铺陈开来,灵感碎片也就全部聚集起来,碰撞出了火花。
轰!
这下,就热闹了。
通过过去两年的累积,安森的时尚风格已经奠定基础,接下来就在等待量变完成质变的关键时刻。
比如,现在。
TMZ再次站在风口浪尖上,并且制造出前所未有的狂潮,比过去半年任何一次独家任何一个八卦都更加轰动更加震撼,横空出世地站在所有人面前。
好莱坞也惊呆了。
在他们看来,TMZ就是一个草台班子,一群什么都不懂的狗仔聚集在一起胡闹,根本成不了气候。
然而。
事情就这样发生了。
从好莱坞茶余饭后的小小谈资渐渐在网络之上不同论坛引发讨论,再到成为年轻世代人人热议的潮流话题,最后进入主流媒体视线全面引爆焦点。
TMZ,实时更新安森的造型,跟随安森由西往东的脚步,一点一点地把这场时尚潮流的大火烧了过去。
线上和线下,安森每次出现的造型变化无形之中验证TMZ的观点,并且聚集越来越多视线和讨论,以至于安森的每次快闪现身又增加全新期待。
接着。
当安森以一袭黑色特工装扮出现在芝加哥快闪活动现场,军靴、肩挂以及夹克的搭配,全身上下的黑色不带任何一丝杂质,宛若路西法一般登场,再次重新定义时尚,彻彻底底引爆了热议狂潮——
在2002年,这也是第一次。
“时尚”,终于下场。
和TMZ这个半吊子的业余选手不同,作为业内权威,“时尚”史无前例地拿出八张内页展开深入分析。
时尚风格、造型特点、配件选择,还有每一个部件的品牌出处;甚至推测时尚搭配的最初灵感来源。
详尽,全面,专业,这才能够称得上真正的专题报道。
“时尚”杂志没有抢时间,而是保持耐心保持专业,一直到收集足够多资料,甚至和安森方面取得联系,展开深入采访,最后才发布了这篇专题报道。
传闻,安娜-温图尔曾经考虑过杂志一月封面人物采用安森——
一旦成行,这就将是“时尚”杂志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以男人担任封面。
最后,安娜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她认为时机未到;尽管如此,“时尚”依旧以八张内页的顶级规格为安森撰写了一年之内的第五个专栏,待遇可见一斑。
于是。
当安森抵达纽约的时候,快闪活动的热度不仅没有减弱也没有僵硬更没有乏味,甚至更上一层楼,全面引爆热议。
区别在于,核心焦点已经悄无声息完成无缝衔接,从近距离接触安森的机会演变为时尚标志的冉冉升起。
但不管如何,效果是一样的。
哈利是正确的,安森确实隐藏了一手。
(本章完)
第696章 正面破局
哈利-佩西是正确的。
当好莱坞那些老学究老顽固们依旧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卖自夸自以为是的时候,安森再次另辟蹊径地重新书写电影发行宣传市场营销的全新历史——
宣传电影的同时,深入观众乃至于普通民众之间建立亲和力的形象,并且顺带确立个人时尚形象。
一举数得。
而且,丝滑顺畅,完全看不出精心策略的痕迹。
在网络没有完全普及、地球村全球化刚刚打开局面的2002年,这一策略简直就是碾压级别的存在。
意识到这一点,哈利全然没有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反而越发确定安森是一个魔鬼绝对需要敬而远之的事实,否则稀里糊涂就把自己卖了还不知道。
描述起来,三言两语,寥寥数笔,似乎只是弹指一瞬间而已;但事实上,安森足迹遍布北美大陆角角落落展开全面宣传的快闪活动整整持续了十五天——
从2002年的圣诞节开始,在忙碌和奔波之中迈步进入2003年,并且还在一路往东,没有停歇。
话题,有了。
热点,有了。
好奇和喜欢,也有了。
那么,票房呢?
看似浩浩荡荡的宣传阵势,全部都是纸上谈兵而已,只有真正转换为票房,只有真正让观众愿意进入电影院,才是成功——
电影公司才买账,否则,那些光鲜亮丽也只是看上去很美,聚光灯熄灭之后的挫败和挣扎更加空虚。
自然而然地,宣传越热闹,聚焦票房的视线就越多。
十二月二十四日,圣诞前夜,“猫鼠游戏”首映式。
十二月二十五日,圣诞节,“猫鼠游戏”全美公映。
显然,这是一个万众瞩目的档期,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档期。
从积极角度来看,假期嘛,家庭观众又有时间了,前往电影院观看一部电影打发时间毫无疑问是一個选择,所以每到假期,电影票房都会明显上涨,圣诞节的话,可能具备拥抱票房的巨大潜力——
没有人会忘记,当年“小鬼当家”在圣诞节引发的狂热;而且,“泰坦尼克号”的票房奇迹也同样发生在圣诞节。
从消极角度来看,圣诞节作为一年一度全家团聚的日子,谁会跑到电影院去?所有人都在家里团聚,比起电影来说,还有很多娱乐活动可以选择。
和暑期档相比,假期档就自带这种矛盾的先天属性,所以一直到现在好莱坞也没有完全掌握规律。
最直接的一点就在于,圣诞前夜和圣诞节这两天,到底安排电影上映还是不安排电影上映?
目前好莱坞普遍倾向于不安排。
假期档,主要卖的是节假日前后时间,主打一个氛围;但是假日当天全家团聚,前往电影院的人潮寥寥无几。
数字,不会说谎。
在北美票房历史上,圣诞节单日票房的最高记录——包括首映和非首映的全部作品,目前记录保持者是2001年圣诞节当天首映的传记电影“拳王阿里”。
这部由威尔-史密斯领衔主演讲述全美家喻户晓传奇人物的电影,首映当天收入一千零二十万美元,这也是北美电影历史上,圣诞节单日票房突破一千万美元的唯一一部作品。
答案,再直白不过。
所以,选择假期档的电影,往往会避开假日当天,在之前上映。
另外还有一点,根据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规定,每年奥斯卡参赛作品的上映日期必须落在去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到今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之间,并且在上映之后至少需要在洛杉矶院线放映一周,否则就没有参赛资格。
这个时间区间,每年会稍稍调整,可能往前一些可能往后一些,但整体而言,以圣诞节为坐标就不会出错。
得益于此,为了竞争奥斯卡,电影往往都会在圣诞节的前一周上映,避免压哨上映可能引发争议。
可想而知,圣诞节之前的档期往往会拥挤得不像话。
今年,也是一样。
圣诞节这一周,就只有“猫鼠游戏”一部电影上映。
然而,前一周的话,则是倾巢而出扎堆出行的一片混乱。
“指环王2:双塔奇兵”无需多说,毫无疑问是这一周的重磅,但还有一系列作品毫无畏惧地同步上映。
休-格兰特和桑德拉-布洛克合作的“贴身情人”也举行全美公映,这是“数字谋杀案”遗憾没有能够达到预期之后,桑德拉重新回归浪漫爱情喜剧的一步,搭档浪漫爱情喜剧之王,期待摩擦出火花。
“纽约黑帮”更是今年颁奖季万众瞩目的绝对重磅,马丁-斯科塞斯、丹尼尔-戴-刘易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卡梅隆-迪亚茨,随便挑选一个名字都是绝对大牌,这部重头戏也同样在这一周公映。
而这些,仅仅只是一部分而已,另外还有两部电影在一千间以上院线公映,再加上小范围点映的三部颁奖季作品,全新和观众见面的作品足足达到了八部,绝对堪称全年一周之内首映作品最多的时刻。
如此热闹,电影市场的喧嚣程度完全堪比暑期档。
正是在如此背景下,“猫鼠游戏”登场了。
即使梦工厂知道圣诞节当天电影院可能并不热闹,即使梦工厂完全可以等待周五也就是二十七日再全面公映,但因为种种原因,梦工厂还是按照计划,如期全面公映。
上一篇:光之国科学家:卡洛斯奥特曼
下一篇:港娱:功夫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