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美娱之花瓶影帝

美娱之花瓶影帝 第359节

第525章 生活体验

  “哈里斯,聚焦上半身还是下半身?”

  承蒙召唤,安森二话不说就拿起反光板,站在摄像机旁边担任摄影助理的工作,并且娴熟地切入重点。

  哈里斯看了安森一眼,看来这位演员对剧组其他工作也有一些了解,但此时哈里斯也没有时间表扬安森。

  “……天花板。”

  哈里斯给出一个意外的答案。

  安森看了天花板一眼,暗暗琢磨:

  打光在天花板上,让光线自然柔和地洒落下来,脸部表情会变得更加鲜明一些,明暗转换自然也会更细腻一些。

  不过,这只是他自己的猜测,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具体效果还是需要通过画面才能确认。

  毫无疑问,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如果演员能够明白灯光、摄影机、导演的创作意图以及工作模式,如同当初进入“老友记”剧组研究穿着打扮一样,也许演员能够更清晰更准确地把情绪传达给镜头。

  所以,这应该算是表现派?

  也就是学院系统出身的表演方式,不同于方法派和体验派的不疯魔不成活,完完全全沉浸在角色里,由导演来捕捉表演的闪耀时刻;而是在投入表演之前,和剧组成员展开互动,构建出一个角色的轮廓和脉络?

  果然,拍戏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情,次次都有惊喜!

  尽管大脑正在高速运转,但注意力依旧保持专注——

  安森细细地观察演员和摄像机的互动。

  执掌摄影机的哈里斯微微一顿,他可以注意反光板的细微变化,让镜头呈现出来的整个空间感出现微妙改变,一股细腻的灵气就在画面里悄然蔓延。

  不由地,哈里斯也屏住呼吸,全部精力倾注到镜头之上。

  和想象之中……不一样,完全不一样。

  这一幕,落在剧组其人的眼里——不止哈里斯而已,轻轻激荡出阵阵涟漪。

  阿历克斯-弗罗斯特(Alex-Frost)满眼意外地看着安森,而后转头看看身旁的埃里克-德伦(Eric-Deulen)试图唤醒一些回应。

  可惜,一无所获。

  埃里克那张清秀圆润的娃娃脸上洋溢着雀跃和激动,尽管今天已经是进入“大象”剧组的第二天了,他也还是不敢相信这一切正在发生——

  那是彼得-帕克!

  见鬼的上帝,那可是彼得-帕克!

  通过试镜、得知自己即将出演一部电影,这已经足够疯狂了;结果,一起搭档出演的还有彼得-帕克!

  仅仅只是脑补一下,埃里克狂跳不止的心脏就几乎要停止罢工,昨晚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如同烙饼一般翻来覆去,想着想着,笑容就忍不住爬上嘴角,和傻子一样。

  毕竟,埃里克就是一个生活在波特兰的普通中学生,略显腼腆内向,他的生活和电影、好莱坞、名利场没有任何关系,他也从来没有梦想过和好莱坞产生任何联系。

  而现在?

  不仅近距离亲眼看到彼得-帕克,而且还能够旁观彼得-帕克表演!

  埃里克必须用尽全身力气才能够控制住自己尖叫的冲动。

  阿历克斯看着呆若木鸡的埃里克,心急如焚地左右看了看,却找不到分享喜悦的对象,于是只能用肩膀撞撞埃里克。

  终于!

  埃里克反应过来,转头看向阿历克斯,眼神碰撞在一起——

  疯狂!疯狂!还是疯狂!

  阿历克斯:你看到了吗?你刚刚他喵地看见了吗?安森居然拿起了反光板!摄影师一句话而已,宇宙大明星就毫不犹豫地拿起了反光板肩负起摄影助理的责任,这是真的吗?而且他还如此专心地研究打光,上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埃里克:那是彼得-帕克!啊啊啊,那可是蜘蛛侠!我正在和彼得-帕克一起拍戏,你赶快掐我一下!

  尽管两个人眼神传达出来的意思根本是两回事,但这全然没有妨碍两个人一起疯狂的庆祝派对。

  准确来说,整个剧组都充斥着一种独特的氛围,不管是格斯还是安森,电影剧组进入学校的动作本身就令人亢奋。

  当剧组进驻学校的时候,亢奋不已的学生们略显失望,“就这?”

  一个十几个人的团队,根本就是草台班子;如果不是格斯名声在外,再加上学校也已经确认过了,完全有理由怀疑这是诈骗团伙。

  但失望只是暂时的,等待剧组开始选角并且得知安森担任主角的时候,这所普普通通的中学就再次进入疯狂,一直到现在也还是无法相信事情真的正在发生。

  总而言之,“大象”,正式开拍了——

  格斯并没有心急火燎地立刻投入选择演员的工作,而是听取安森的意见,放慢脚步,等待了三天。

  在格斯的构想里,没有剧本、没有台词,镜头试图截取这所中学的一段普通日常,学生们平时是什么样的、站在镜头前也就是什么样的,无需修饰。

  那么,安森这个外来者可能一下就被凸显出来。

  显然,这不符合初衷。

  所以安森想,他应该以体验派的方式,真正地在学校里体验几天生活,尽可能地融入这所学校的氛围,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同时也是一个参与者的身份。

  格斯细细咀嚼一番,一拍即合——

  格斯也希望自己能够以观察者的身份旁观校园日常,他选择演员的标准就是真实,尽可能贴近角色。

  但这里有一个重点需要注意,伪纪录片,那就不是真正的纪录片,电影是有故事的、角色是有任务的,没有剧本不代表没有剧情,以纪录的方式呈现影像不代表导演没有艺术创作,更加不意味着格斯真的就扛着一台摄像机在校园里四处闲逛。

  自然地,格斯需要根据自己脑海里的角色形象选择演员,并且根据他们的日常生活构思电影情节。

  电影,源于现实但高于现实,拍摄的过程就是艺术再创作的过程——

  百分之九十的真实,加上百分之十的艺术加工和创作,打破真实和艺术的界线,最后完成一部独一无二的电影。

  于是,格斯和安森就在学校“潜伏”下来。

  格斯担心安森可能会暴露行踪,却没有想到安森真的染了一头金发,宛若阿波罗一般的绚烂金发。

  格斯觉得安森疯了。

  没有想到,恰恰是这一头抢眼的金发反而成为最好的掩护,当人们第一眼看到安森的时候就看到那一头金发,哪怕觉得眼熟,但金发的视觉冲击力太强,以至于自己就下意识地否认那是安森的判断。

  一直到选角结束,还有人询问,

  “安森呢?”

  (本章完)

第526章 融入其中

  格斯觉得,自己的判断正在一点一点地被颠覆,此前先入为主贴在安森身上的标签一张一张被撕掉。

  眼前,也是一样。

  格斯认为安森不适合金发。

  因为安森自身的气质相对低调一些,俊朗而阳光、儒雅而潇洒,如此大红大绿的金色着实太过俗气,不仅没有加分效果,而且还会没有必要地拉低颜值——

  假发,就是一次最好的实验。

  但安森有不同的想法。

  金发,好看不好看是其次,因为青少年经常作出错误的选择;重点在于一种叛逆,可以看作是他的反抗。

  结果——

  格斯不喜欢。

  他承认,看到安森的金发造型之后,他还是不喜欢,比假发更加俗气也更加廉价,他甚至建议安森剃光头。

  “至少,光头有个性。”

  然而!

  伴随时间的推进,格斯终于慢慢理解安森的意思了。

  这几天时间里,格斯始终隐藏在学校的角落里旁观,看着安森顶着一头绚烂的金发,格格不入地在校园里游荡,如同游魂,来来往往的身影在观察在打量在驻足却始终不曾真正靠近,仿佛存在一堵看不见的无形隔膜,严严实实地把安森包围起来。

  那种孤独和脆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如果是光头,那就显得太倔强太尖锐,反而和电影的调性相左;但这一头金发,以烟花的姿态盛开悄悄掩饰自己的落寞和哀伤。

  寥寥数笔,一个形象跃然于纸面。

  所以,格斯又判断错了。

  有那么短短一刹那,格斯担心是自己偏心安森而自行找到合理的解释自圆其说;但看到学校里其他孩子们的反应就知道了——

  明明安森就在他们眼前晃荡了整整三天,他们却依旧如同无头苍蝇一般来来回回地寻找安森的身影。

  安森说,“他们找的是彼得-帕克,不是安森-伍德。”

  一句轻描淡写话语的背后,却让人忍不住细细品味起来。

  现在,格斯有些明白安森点头答应出演“大象”的原因了,所以看到安森兴致勃勃甘之如饴地担任摄影助理,格斯一点都不意外,这就是安森现在需要的:

  一切,回归常态。

  看,一步、再一步,格斯正在完全改变自己对安森的看法。

  最重要的是,格斯脑海里关于整部电影的画面也正在成形。

  格斯迫不及待地想要看到安森站在镜头前面的表演——

  “卡!”

  “行,这场戏没问题了,下一场。”

  和安森此前的作品相比,格斯的拍摄风格就是一个极简,尽管史蒂文拍摄工作效率高,但那是拍摄之前准备工作充分的结果;格斯却没有太多准备,一切从简,整个拍摄进度也是飞快往前推动。

  “大象”这部电影里,场景不多,但格斯准备玩一个花样,同一个场景切换不同视角展开,也就是说,相同的情节可能以多个视角持续不断地呈现。

  但和那些烧脑反转电影不同,格斯希望用这些单调重复的镜头来表示校园生活的枯燥,同时也勾勒出鲜活生动的群像,展现不同视角看到的景象。

  所以,投入拍摄前,格斯会和学生们确认一遍“情节”,保证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然后无视摄影机的存在继续忙碌自己的事情;再确认摄影机的运动路线,保证学生们不会撞到哈里斯。

  至于台词、动作等等细节,格斯不会进行指导,而是由学生自由发挥。

  最后,格斯会找到这一场戏的主角,确认的事情基本相同,唯一区别就在于,摄像机会对准主角,以特写、近景、远景等等不同的镜框捕捉状态。

  整个拍摄,只有基本框架,其他一切都显得非常随性。

  整体而言,格斯很少很少挑刺,比起表演细节来说,他更在意演员的状态和气场,这也是镜头试图捕捉的。

首节 上一节 359/5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光之国科学家:卡洛斯奥特曼

下一篇:港娱:功夫之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