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娱之花瓶影帝 第314节
圆脸男孩注意到窗边传来声音——
叩叩。
视线顺着声音看向窗外,圆脸男孩就放声大笑起来:
哈哈。
正在前行的巴士窗外,一个宽大而修长的手掌正在敲打车窗,并且声嘶力竭地呼喊着。
“嘿,停车!”
车厢里传来一阵嘻嘻哈哈的嘲笑,镜头对准巴士后视镜,里面就可以看到一个带着黑框眼镜的书呆子正在狂奔,快速奔跑的身姿让外套迎风飘扬起来。
却一点也不潇洒。
“那是我。”
这一幕,微妙地形成反差,带着自嘲,自然而然流露出一种喜感,以至于中国剧院放映厅里涌动着轻轻的笑声。
格洛莉亚知道自己不应该笑,电影里那个书呆子明显狼狈不堪,他就是中学校园里被欺负被排挤被霸凌的弱势人群,她自己也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滋味,她不想加入霸凌者的行列,但她略显无奈地,嘴角还是轻轻上扬——
因为那个书呆子是安森。
一眼,格洛莉亚就能够认出来,没有任何难度。
“拜托,你让司机停车。”
“停车!”
“嘿,停车!”
尽管书呆子的声音能够传入车厢,但没有人理会,不止学生们在哄笑,甚至司机也露出戏谑的笑容。
终于,玛丽-简没有忍住,“停车!”她直接冲向驾驶座,对着那个幸灾乐祸看好戏的司机吼到,“他从伍德海文路开始就在追我们了。”
后面传来学生的吐槽,“去叫出租车啦,帕克!”
但是,校车司机不能再继续假装眼盲,终究还是停车。
噢。
车厢里的吃瓜群众们一片叹息声。
书呆子终究还是顺利上车,气喘吁吁地看向司机,“谢谢。抱歉我迟到了。”
话音没落,就有人把一团废纸准确命中书呆子的额头。
哈哈。
车厢里一片哄笑。
奇妙的是,这次放映厅里没有笑声,哪怕整个场景充斥着中学生恶作剧式的胡闹,但没有笑声。
眼前的书呆子,赫然就是安森——
格子衬衫。运动开衫。黑框眼镜。
灰蒙蒙的朴素装扮,整个人就好像蒙上一层灰;一头干净利落的短发,却没有经过打理,软趴趴地耷拉下来,额头上渗出一层薄汗,显得越发狼狈。
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校园边缘人物。
但是。
才登场,眼前这位平凡少年的形象就和安森红地毯的形象无缝衔接,悄无声息地重叠起来,不张扬不狂放,却自然而然流露出一种平易近人的亲切与质朴,宛若冬日暖阳一般轻盈温和地落在指尖。
他,可能是隔壁邻居,可能是生物课同桌,可能会在回家路上发现同学自行车链掉落主动下来帮忙,可能会在图书馆帮助女孩拿到高处书籍,可能会在下课之后帮助怀孕老师搬重物,可能会不声不响地拿到科学试验最高奖……却从来不会站在聚光灯底下。
他,可能是他们每一个人。
普通。平凡。简单。安静地生活在自己的角落里,尽管不耀眼,却一直静静地以自己的方式绽放光芒。
轻而易举地,毫不费力地,格洛莉亚就已经和眼前这个平凡少年产生了共鸣——
而且,不是因为颜值。
格洛莉亚从来不否认,自己就是因为颜值喜欢上安森的,并且一直到现在也沉醉在安森的颜值里,任何事情都因为颜值而变得美好起来。
“蜘蛛侠”上映前,格洛莉亚最大的困惑就在于,以安森的颜值,怎么看怎么都和“普通”没有任何关系,难道安森准备像“公主日记”一样扮丑吗?
否则,代入感怎么来?完全没有说服力,好吗?
但眼前并非如此。
这个平凡少年的登场,不潇洒不帅气不风光,颜值被封印,完全看不出任何光芒,甚至比“公主日记”的迈克尔还要更加普通。
然而,格洛莉亚依旧不由自主地站在平凡少年的身后。
现在,格洛莉亚终于明白安森首映式选择如此造型的原因,从红地毯到放映厅再到眼前的大屏幕,一步一个脚印地,把现实的形象穿透第四墙带入电影里,而后又打破第四墙让电影情节唤醒共鸣。
他,代表每一位普通的中学生。
自然也包括格洛莉亚,还有此时此刻放映厅里的其他普通人——
那个书呆子,被拒绝被嫌弃被欺负,甚至还有学生恶作剧地伸出小腿,趁着书呆子注视玛丽-简的机会,一下就绊倒了他。
扑。
书呆子猛地往前扑了出去,眼镜飞了、脸颊着陆,龇牙咧嘴地闭上眼睛,大银幕里传来其他学生肆无忌惮的哄笑声,但大银幕外却是一片安静。
不知不觉地,就已经代入其中。
(本章完)
第458章 奇遇之梦
彼得-帕克,一个老实憨厚的中学生,书呆子,喜欢物理、喜欢生物,他甚至会阅读目前最新科技的论文而后撰写报告,在学校里几乎没有朋友。
也许,哈利是一个例外。
哈利出身显贵,父亲诺曼拥有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然而哈利不喜欢在学校显露财富,这才和彼得成为好友,他渴望父亲的理解,但显然父亲不在意——
诺曼倒是对彼得多有赞赏。
除了读书和研究之外,彼得唯一的爱好就是摄影,当学校组织他们前往哥伦比亚大学科学院参观的时候,他也不忘记带着相机,为校报拍摄照片。
当然,还有玛丽-简,他的镜头总是离不开玛丽-简。
罗伯特-埃伯特不得不敬佩叙事的高效性和丰富性,山姆-雷米确实展现难能可贵的调度和叙事。
寥寥数笔,彼得-帕克的角色形象和人物关系就已经全面展现——
彼得和哈利的友谊、和诺曼的初面、在学校的处境、对玛丽-简的暗恋等等,如同画卷一般呈现。
不需要多余解释,镜头细节以及画面构图就能够展现错综复杂的关系,悄无声息地让观众进入故事。
而且,更重要的是,彼得-帕克的形象已经跃然于纸上。
校车上被欺负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看到玛丽-简回眸一笑打招呼,他也傻乎乎地挥手回应,随后才意识到玛丽-简是和他身后走过来的两个女生打招呼,其实她根本没有注意到他。
此时他才记起来,玛丽-简不认识他。
在科学院里,他主动将自己了解的蜘蛛知识分享给哈利,哈利吐槽“无聊”;却没有想到哈利一转身就拿这些知识去搭讪玛丽-简,令玛丽-简侧目。
他愣住了,但他并不生气——
毕竟,哈利刚刚询问他是否要和玛丽-简搭话,是他自己拒绝的。
几个场景、几个情节,彼得的形象就立体起来,不仅有棱角而且有层次,善良但不愚蠢、聪明但不自大、温和但不脆弱,明明那张脸孔隐藏在黑框眼镜的后面,完全看不见光芒,却格外鲜活明亮。
普通,却不普通。
代入感,也就出来了。
不止超级英雄电影,几乎所有好莱坞的救世主电影,往往都是俊男美女,当然,这完全没有问题,人人都喜欢在大屏幕上养养眼,但这样的电影里,人物设定也往往高大上,电影里出现的主角们全部都是完美的,那些形象似乎永远活跃在大屏幕的世界里,现实生活不曾也不会出现,演员们也蒙上一层神秘面纱——
不可否认,人们喜欢。
只是,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人们慢慢开始厌倦千篇一律的完美形象、慢慢开始厌倦遥不可及的神秘角色,他们希望看到更加亲近更加普通的形象出现在屏幕上,他们希望看到自己的故事被讲述。
于是,三年前,“美国丽人”这样讲述中产阶级完美生活幻灭的电影进入大众视野,时代正在改变。
眼前,也是一样——
毫不费力地,中国剧院放映厅里的观众能够代入角色,彼得就是他们的同学、邻居,甚至就是自己。
亲切感,油然而生。
十分钟,电影才开始十分钟,观众就已经和彼得-帕克产生的联结共鸣,在故事展开之前就赢得了观众的支持,这份叙事功底,着实令人赞叹。
罗伯特-埃伯特,就职“芝加哥太阳报”的专业影评人,同时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依靠影评赢得普利策奖的大拿——
顺带一提,他不喜欢“公主日记”,打出三十八分。
不过,他没有偏见,对导演和演员都没有偏见,不会因为一部糟糕的作品就彻底否决他们的后续作品。
当索尼哥伦比亚邀请罗伯特前往“蜘蛛侠”首映式的时候,他没有任何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毕竟,今年暑期档整个行业都在关注,现在全部重担都压在“蜘蛛侠”的肩膀上,罗伯特也密切关注。
他好奇的是,“蜘蛛侠”是否能够承担起这份重任?
至少从开篇来看,罗伯特表示满意,千万不要小觑这十分钟的篇幅,往往可能就奠定观众对一部电影的印象,流畅而高效、丰富而立体的叙事并不容易。
导演,功不可没。
另外,演员对角色的诠释与呈现,演员的大屏幕魅力,也至关重要。
真正让罗伯特小小惊喜的,正是安森。
本来,罗伯特更加期待克里斯滕-邓斯特和詹姆斯-弗兰科在商业电影里的演出,毕竟他们已经崭露头角;但没有想到,安森饰演的书呆子居然牢牢抓住视线。
这是一个积极信号。
正是因为如此,那一幕发生的时候——
彼得为玛丽-简拍照,完全入迷,结果没有注意到一只蜘蛛从上空落下来,落在他的食指之上,咬了一口,然后身体基因结构就悄然发生了变化。
放映厅:窸窸窣窣;窸窸窣窣。
吵闹,倒是不吵闹,但明显能够感觉到一阵骚动。
显然,观众已经彻底代入彼得的角色,甚至是自己的角色,按耐不住激动和亢奋,进入屏幕的世界——
哪怕没有看过漫画,前来首映式的观众至少看过预告片,他们都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蜘蛛的这一咬也就意味着命运的改变,彼得生活翻天覆地。
上一篇:光之国科学家:卡洛斯奥特曼
下一篇:港娱:功夫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