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年代,从宣传科干事开始! 第160节
不就这个实力吗??洒洒水啦!!!劳资掐头去尾十八,还怕拾掇不了你个洋妞??
今儿劳资就要用实力教你做人,让你知道龙的传人可不是吃素的!!!
两人对彼此的心思心照不宣后,伊莲娜打了一辆三轮车直奔小洋楼。
张沈飞靠在餐厅的墙上抽了一支烟,等到烟燃尽,扔在脚下,捻灭之后,看到远远的过来一辆三轮车,也伸出手。
嘎吱一声,三轮车师傅把车停在他的面前。
张沈飞坐上去,把伊莲娜前面那栋楼的地址告诉他。
到了地方,张沈飞下车,又在小洋楼那片区域绕了一圈,确定没人注意自己后,才折返回到伊莲娜所在的楼栋。
上楼之后,敲响门。须臾,门被打开。
穿着黑色丝袜,大红色纱衣,黑色高跟鞋,烈焰红唇,长发披肩的伊莲娜出现在他面前。
伴随着她的出现,张沈飞只觉得一种野蔷薇的香味扑面而来。
“飞,傻站在门口干嘛??进来啊.”伊莲娜伸出修长的中指和食指,抠在张沈飞领口,轻轻一用力,张沈飞就被她带进屋里。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
窗外渐渐暮色四合的时候,伊莲娜的单身公寓里的声音渐渐停息,最终归于一片沉寂。
张沈飞半躺在床上,点燃一支烟。有道是那啥后一支烟,快活似神仙。
张沈飞一支烟燃尽,窗外最后一抹余晖也终于透过玻璃窗,打在他身边还翻着白眼的伊莲娜身上。
张沈飞把烟头掐灭在烟灰缸,起身去浴室冲了个澡,又拿着热毛巾出来给伊莲娜擦洗干净。
缓过神的伊莲娜看着细心忙碌的他,歪头轻笑。
“笑什么?”张沈飞诧异。
“突然想起你们Z国的一句老话,叫,日久见人心。”
张沈飞帮伊莲娜擦完,又换了一条毛巾给她擦手,一边擦,一边说道:“不,日久只能见床品,见不了人心。”
离开伊莲娜的小洋楼的时候,早已经是华灯初上。
张沈飞有点儿累,许久不见,这洋妞也是真的饿了,他使出了八分力气才能制服她。
不想走路回去,张沈飞于是再次打了个三轮。
回到四合院的时候,正好遇到哥嫂从嫂子唐大妞的娘家回来。
嫂子手里抱着老七,背着老八,大哥张沈亮和剩下六个侄子的手里则都是拿满了东西。
张沈飞好奇的打量过去,粉条,白菜,萝卜,鸡蛋,馒头,锅铲子.
好家伙,真是好家伙,这是把老唐家搬空了??
这两口子哪里是回娘家,简直是鬼子进村啊!!!
唐大妞原本正在指挥大儿子张平安把拿回来的东西分给老太太一半儿,看到张沈飞便吆喝着:“大飞,小舅给带了话说明儿要来咱们家看老太太,顺便去厂甸逛庙会。”
每年过年,整个四九城就数厂甸的庙会规模大,东西齐全。
往年家里穷,从来不敢带孩子们去逛。今年不同,家里经济实力上来了,小舅又说要去置办东西,所以唐大妞想带着孩子们也去凑热闹,买点零嘴儿给他们开开荤。
张沈飞本来就对这个年代的四九城风土人情很感兴趣,因此二话不说也同意了。
翌日一早,
刚八点多,老钱家一行人赶着马车,拖着大包小裹的就到了南锣鼓巷。
这次来的除了钱老森,钱铁柱和赵桂花,还有和张家许久未见的他们的女儿钱小钱。
马车停在四合院门口,张平安最先发现舅爷的到来,立刻命令最小的两个弟弟进门通知大人,其他几个弟弟帮忙拿东西。
同时他自己上前扶着舅姥姥下车,还懂事的跟他们拜年。
“真好,平安可真懂事儿。”赵桂花摸了摸小伙子的头,从兜里掏出一个用红纸做成的红包递了过去。
“谢谢舅姥姥,舅姥姥能活一百岁。”张平安仰着脸笑。
张顺遂,张奋斗,张奋进等其他几个小伙子见哥哥拿了红包,立刻也跑过来,巴巴儿的看着舅姥姥。
第173章 厂甸庙会,小黑胖子!!
赵桂花看到这么多的男孩,笑的立刻合不拢嘴。
一边说着唐大妞真是老张家的大功臣,一边从兜里掏出红包,挨个儿的发过去。
很快,
几个小伙子簇拥着老钱家一行人进了前院。
钱老森进了张沈飞新家的大门,先是前后左右巡视一番,甚至连厨房的米缸什么的都掀开看了一通。
“爹,您别看来看去了。大飞搬家暖房时候我都来看过了,他日子过的不错的。”钱铁柱跟着他屁股后面说道。
“你懂个屁!!”钱老森呵斥他,亲自看过屋子的犄角仡佬,确定小外甥分家另过后日子过的还不错,他这才放心。
“大飞他舅,赶紧上炕,炕上暖和。”张奶奶在他看来看去的时候,一直没有吱声。见他看完了,这才招呼道。
钱老森走过去,没有先上炕,而是带着老婆孩子先给张奶奶行了礼。
“老太太吉祥!!!祝您身体越来越好。铁柱小钱,给老太太磕头。”
“嗐,自家人这么客气干嘛?赶紧上炕。”张奶奶说着挪挪身子,示意他们赶紧过来。
等老钱家一行上了炕,招呼他们喝水,吃点心。
赵桂花打眼儿一瞧,桌子上除了过年必备的酸三色瓜子儿花生,还有稻香村的点心和奶糖。
那水也不是一般的水,里头不是茶叶,倒是一种黄澄澄的液体,喝一口,嘿,甜到了人的心里。
赵桂花跟钱老森对视一眼,满意的一点头。
自打姐姐没了之后,老张家以前虽然住在城里,但日子过的比他们庄户人家还要差,他们两口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虽然有心想帮衬,但自家的日子也是勉强糊口。现在老张家两个侄子日子好过了,他们也就放了心。
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点心,瓜子,聊天,一时间,张沈飞小屋中的欢声笑语传遍了四合院。
中院易中海听到,又觉得胸闷了。他们老易家本就人丁单薄,现在他和老伴儿又没有孩子。
以后,只怕逢年过节家里越来越冷清了越想,易中海越难过。
一旁的聋老太听了,也是满面愁容。
她比张奶奶小了没几岁,张奶奶这人丁兴旺的,她呢???愁啊,愁啊!!
天天看着老张家的日子,和那几个孩子,张奶奶满面红光的样子,她真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
要不是这四合院里还有易中海夫妻和傻柱,她真想搬走算了
因为还要赶集,再加上老钱家早上为了赶路,五点就起床吃的早饭。
所以午饭在张奶奶的要求下,十点半就开吃。
炖了老钱家带来的一只野鸡,煮了他们带来的腊肉,又溜了唐大妞和张奶奶做的扣碗,还做了红烧肉,炖鱼
总之,这一顿饭吃的,虽然没有龙肝凤髓,却是普通老百姓眼中奢侈的大宴。
吃饱喝足,一家人赶着马车便往厂甸而去。
人太多,马车上虽然挤了又挤,也才拉了十几个,剩下的人就都到了张沈飞这边。
张沈飞骑着自行车,前面的横杠上坐着张招妹,张想妹后面的座儿上跨坐着张奋斗和张奋进,一辆自行车,一共拉了五个人。
张沈飞骑着车,跟着小舅赶着的马车,一路晃晃悠悠的到了厂甸。
厂甸庙会以琉璃厂为中线,北起和平门,南至虎坊桥,全长两公里左右。
此时此刻,
庙会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路两边挤满了各式各样小摊儿。
还没到计划经济的时候,地摊经济很是繁荣。
赶地摊卖货的既有专门在四九城各地跑着以跑地摊儿为主的生意人,也有农忙时候干农活,农闲时候做点手工换家用的农民。
张沈飞这一路走过来,只感觉走马观花一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什么水果,蔬菜,布料,手工编制的笸箩,篮子,耗子药,八哥儿,粉条,修鞋的,抱个稻草扎的工具卖糖葫芦的,甚至是变戏法儿的,唱大鼓书的,简直应有尽有。
而大道的正中央,还有跑旱船的,抬花轿的,耍幡子,踩高跷的。
老太太和赵桂花等年纪大的就对这个感兴趣,看到这些就挪不动脚步。
庙会最南头还有临时搭建的戏台,说评书的师傅正说到,“赵华阳“酒雨箭”打张贺巧得‘戒淫花’”。
台下一片叫好之声,张沈飞和钱铁柱也跟着起哄往上面扔了几分钱。
唐大妞和钱小钱走到卖脂粉和棉线的摊位,挑选着合心意的物件。
相对于大人们不同的爱好,小孩子们的喜好则是更加的单一。
他们下了马车和自行车后,便在大哥张平安和二哥张顺遂的带领下,一路直奔卖小吃的摊子。
要问四九城哪里小吃最多?那自然是庙会。
什么爆肚儿,炒肝儿,豌豆黄,艾窝窝,糖葫芦,卤煮,糖人,还有用羊油炒的素饼
张家的孩子们,小到张想妹,大到张平安,从来就没逛过庙会。
今儿拿到了舅奶奶给的红包,里头有七分钱。
财大气粗的二叔又给他们每人两毛钱逛庙会基金,也就是说,葫芦娃们每人怀揣两毛七巨款。
是以六个人手牵手,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冲进滚滚人流,往卖吃食的地摊儿冲去。
再次回来的时候,张平安捧着一个干荷叶,里面是几个雪白中心带红点的艾窝窝。
张顺遂拎着油纸包的驴打滚,外面裹满了熟豆粉。
张奋进手里是豌豆黄,唯有张奋斗没买吃食,买的是空竹。
老五老六两个不到三岁的小娃,抬着一根足足有一米长的超大糖葫芦,哼哧哼哧的跟在哥哥们后面。
张沈飞见几个侄儿走过来,从那超大糖葫芦上撸下来几颗糖葫芦塞进嘴里,大口大口嚼着。
上一篇:四合院,郭大炮的幸福生活
下一篇:综漫:我大夏无神?荒天帝了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