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八三:从改姓开始 第77节
笑着将牧山河领进办公室的许思远,距离退休也仅剩不到两年时间。虽然退休前,没办法再提一级。可在场长这个位置上退休,他也觉得心满意足了。
闲聊一番后,牧山河也直接说明来意道:“许伯伯,可能又要麻烦你跟上面汇报一下,我打算把农场附近的再生林承包下来。你帮我问问,上面能让承包多少?”
“啥意思?要是上面给你承包一万亩,难不成你也承包啊!”
“只要价格合适,我倒没什么问题。”
“啥?你还真想承包这么多再生林,承包这个做什么?就算将来卖木材,恐怕一时半会那些林子也砍伐不了。你之前,不是承包了上千亩吗?”
面对许思远的询问,牧山河也没隐瞒的道:“今年我打算把农场规模扩大,要想种出高品质的农作物,对周边环境也有极高要求,而且鹿群跟香獐数量都会增加。
如果承包林面积更大些,那我可以直接把鹿群跟香獐群,直接放养在周边的山林里。这样收割的鹿茸还有麝香粉,想必品质也会更高,价格自然也会更高。
除此之外,我敢承包这么多再生林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我已经找到人工种植野山参的办法。虽然成活率仅有不到三成,但我相信林子一多,将来野山参也会更多。
现在野山参的价格多贵,以七十年承包期限来说。如果我移栽的野山参,能在林子里长个五六十年,那个时候一颗野山参的价格,嘿嘿,想必能值不少钱吧?”
“你确认是野山参,而不是林下参?”
对如今的河湾林场而言,也开始找一些再生林种植林下参。跟园参相比,林下参品质跟野山参更相似。因为两者的生长环境跟栽培方式,多少还是有些类似。
可林下参毕竟是人工移栽,要跟野山参相比,那肯定不太可能。而且林下参的种子,跟野山参的种子也不一样。正是知晓这些,许思远才会多嘴问一句。
而牧山河则笑着道:“许伯伯,我好歹也是从林区长大的孩子,怎么可能分不清林下参跟野山参呢!真是野山参的种子培育出来的幼苗,而后移栽成活的。”
对常年进山采参的采参人而言,他们碰到长有参籽的野山参,也会将成熟的参籽,直接洒在挖到山参的丛林附近。如此一来,后面的人又能在附近挖到参。
可现如今的挖掘方式,很多人根本就不遵守所谓的采参规矩。无论几品叶的野山参,只要让这些人看到,他们都会将其挖走。那怕年份不长,但终究能卖钱。
只要能卖钱,那就有利可图。正是缘于这种不分大小,只要碰见就挖的采挖方式,才会令长白林区的野山参,几乎陷入灭绝的境地,山脉之中已经难寻野山参踪迹。
如果野山参真能人工移栽种植,那对长白山脉而言,无疑也是一件好事。清楚牧山河不会拿这种事开玩笑,许思远很快答应,会将此事汇报上去。
事实上,相比南方很多国营林场,已经开始转让山林承包权。在北方林区的话,愿意花钱承包再生林的人,其实真的不多。这种额外收入,林业部门想赚都赚不到。
只是牧山河也再次强调,这件事必须得到国家林业部门的审批跟认可。唯有看到国家林业部门盖的权,他才会支付相应的承包费。这样做,就是避免将来起纠纷。
为避免承包山林数量太多,以至林业部门不敢审批,牧山河也很直接的道:“许伯伯,给你送个人情。跟领导汇报时,你可以讲一下,我承包费可以用外汇支付。”
“啥?山河,这事可不能开玩笑哦!”
“这我自然知道!虽然我能搞到的外汇不算太多,但承包万亩再生林的话,相信应该还是够的。如果这事能创汇,对你们林场而言,终归也是一件好事吧?”
“那肯定的啊!咱们林场这边,除了开垦一点参地卖钱,敢跟你一样承包再生林的人真不多。只是我也没想到,你小子竟然还能搞到外汇?”
“嘿嘿,之前你不是好奇,我农场为何种那么多水稻吗?去年出产的水稻,加工成大米后,全部出口了。价格相当不错,只是种植模式要推广很难。”
“为啥?”
“不打农药,不施化肥,而且还要专门洒有机肥。这样种出来的水稻,产量也没其它水稻高。总而言之,暂时除了我的农场,其它地方很难培育出这样的优质水稻。”
“难怪你小子敢玩这么大,搞这么一个大农场。我可听说,你今天农场还打算扩建?”
“嗯!今年我不光扩大水稻种植面积,还打算把农场种的西瓜,试着推销到国外去。国内我卖五毛,很多人都嫌贵。运去国外,到时我直接卖五块。”
“你当人家是傻子,怎么可能买五块一斤的西瓜?”
“那你就等着看,国外这种傻子,绝对比你想象的还要多。”
两人调侃打趣一番后,牧山河也将承包意向书,直接递给许思远,由他再转递给上级。这份新的承包合同何时会批复,就要看上面的办事速度。
但就牧山河猜测,相信这次的速度应该会很快。因为前次,他跟刘兴业提了一下这件事。既然国家有政策,牧山河还愿意用外汇支付承包费,那上面为何不批呢?
上万亩再生林,听上去虽然数量不少。可对整个双甸甚至仙桥镇区域内,那都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况且承包期七十年,承包到期国家依然可以收归林地产权。
当然,如果牧山河还要继续承包,那也要支付相应的承包费用。只是那时的承包费用,跟现在相比的话,恐怕就真的没可能跟现在一样便宜了!
第179章 山野菜都能卖钱?(五更求订)
等到山外积雪开始消融,去年回家过春节的孙轩等人,也早已经回归农场。对牧山河今年打算再次扩建农场,他们自然也很期待,每天也显得忙碌许多。
跟北江当地的农业高校联系后,校方果然很欢迎这种合作方式。除了答应帮东方山珍公司,研发食品保鲜技术外,还答应下半年派遣指导组进驻农场。
考虑到便于收购跟加工,东方山珍公司在双甸,很快购买一座荒废的厂房,将其改造成山野菜食品加工厂。跟彩云那边的招工模式一样,优先招募军烈家属遗孤。
根据山野菜上市时间不同,牧山河也例出几种国外客户比较喜欢跟接受的山野菜进行收购。价格定的不算便宜,但收购质量要求却比较高。
因为是试加工,收购山野菜的生意,暂时只针对双甸境内的百姓。其它县城或者说林区的百姓,暂时也照顾不过来。如果后续销路打开,再扩大生产规模便是。
正在工地指挥请来工匠做事的木兴富,也很直接的道:“山里野菜,真能卖钱?”
“能啊!对咱们而言,山野菜不稀罕。可对国外那些常年生活在城里的人而言,想吃口正宗的山野菜,即便有钱都没地卖。所以我想试试,能不能把山野菜卖出去。”
“如果收购了卖不出去怎么办?”
“应该没多大问题!实在不行,价格低一点卖,人家肯定会要的。凡事不能想太多,太过瞻前顾后的话,怕是啥事也做不成。先试试,相信也亏不了多少。”
“那成!反正你自己做事,心中有数就行。”
考虑到许思文暂时不去香城,筹备食品加工厂的时候,牧山河直接把木友达兄妹给派了过去。等许思文忙完这边的事,到时让兄妹俩跟着去香城即可。
反正加工跟收购山野菜,同样有季节性。过了这个季节,其它时间基本都闲着。但对东方山珍而言,前期卖应季的山野菜,后期卖松茸山菌,确保产品种类丰富。
那样的话,国外客户想品尝地道的山珍美食,相信也会第一时间选择东方山珍。即便将来免不了会有竞争者出现,先把东方山珍的名气打出去,到时合理竞争就行。
至于说恶意竞争的话,那就要看谁的手腕更高明一些。如果竞争对手,选择共同把市场做大做强,牧山河肯定会欢迎。如果是恶意甚至破坏,那他肯定会动用些手段。
毕竟,东方山珍除了是外资企业,公司总经理跟股东在国内的份量,同样会令很多人忌惮的。他按规矩办事,别人不讲规矩,那他再出手,别人也无话可说。
将食品加工厂的事,交给许思文跟手下闲着的队员去负责,牧山河则坐镇农场,指挥陆续抵达的工程队,开始按设计图纸,打造全新的马蹄岭农场。
除了县里请来的施工队,牧山河委托木兴富在当地,也找了不少懂建筑手艺的工匠还有青壮,来农场的工地做事。开出的工钱,自然也相当不错。
如此热闹的场面,令不少生活在农场周边的百姓,也很惊讶的道:“这农场不是私人的吗?怎么搞这么大?这是要建楼房吗?那要花多少钱啊!”
“谁知道呢!听说那个农场主,是之前牧把头的外孙,就是那个被爹抛弃的孩子。不过人家现在发起来了,听说赚了大钱,才打算把农场规模搞大的。”
“搞农场也能赚钱吗?就他们种的养的那点东西,应该赚不来钱吧?”
“那就不知道了!不过,我听到过农场的人说,人家光香獐子就养了几十只。就是那种能掏香囊的香獐子,就这几十只香獐子,怕是也值个几万块吧!”
对于外面的议论声,牧山河也没过多理会。看着在施工队的浇铸下,渐渐成形的三层办公楼。做为农场负责人的赵志诚等人,心里其实也很期待。
反观知晓此事的县镇两级领导,其实也没敢太过关注马蹄岭农场的事。因为两级主官都清楚,这位看似普通年青的农场主,身份却显得有些非比寻常。
连他们的顶头上司,每年春节都会过来拜年,而且不许他们打扰。得知这种情况,只要脑袋没包的人,相信也不会去找农场的麻烦。
再者兴建农场前,农场的规划设计图,牧山河也送去镇里跟县里进地审批。该交的钱都交过了,一切都按程序办事,人家也没乱来,那他们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除了办公楼修三层,宿舍区则全部建成两层小楼。除了办公跟生活区,养殖区跟大棚区,同样有一批工人在忙碌建造。整个农场,也显得分外忙碌跟热闹。
反观赵志城这些人,则开始忙着翻整耕地。看到在农田来回行驶的农耕机械,不少干活的当地百姓,也很惊讶的道:“我嘀妈呀!他们用铁牛耕地吗?”
“不用铁牛,难道用活牛吗?也不看看,人家农场要耕多少地。”
“也是哦!听镇里人说,农场今年光水稻田,听说就要种植三千亩,那是多大面积啊!”
“是啊!换做咱们自己耕种,怕是累死在田里,都耕不过来这么多地。”
“还是这铁牛厉害!这耕地的速度,跟咱们养的牛,真没法比啊!”
无论去年耕种过,又或者今年首次开垦的荒地,赵志诚等人先将水稻田给翻整过来。而后灌入依然冰冷的雪水,让雪水冻死地里的虫卵,沤烂掩埋的草根等杂草。
反观农场这边,以赵志诚妻子为首的妇女们,则每天忙着准备工地工人的饭菜。养殖的鸡鸭鹅,这段时间损失也不小,没少被宰杀用来加餐。
好在屠杀这些养了两年的鸡鸭鹅同时,牧山河又买了不少幼苗继续饲养。偶然有时间,牧山河也会带着孙轩等人,在水库里面拉两网,捕捞水库里的鱼。
有这些肉食做补充,再去镇里集市购买一些猪肉或牛肉加餐,也能确保工程队每天都吃的好跟吃的饱。主家这样盛情款待,工人做事又怎么好意思拖拖拉拉呢?
等到首茬山野菜开始上市,筹建完成的食品厂,也正式在各镇设点,收购几种山里常见的山野菜。因为价格还行,很多百姓接到通知还觉得有些难以置信。
直到各村村长确认,这消息是真的。很多闲在家无事的百姓,也开始蜂拥进山采集食品厂收购的山野菜。对这些林区百姓而言,山野菜能卖钱,那不是白捡的收入吗?
第180章 大米贵卖的原因(求推收)
对常年生活在林区周边的百姓而言,每年时节到了便会自然生长的山野菜,只要有手就能采集。可往年的话,他们大多只采集这种野菜改善口味或增加菜品。
但令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这种山野菜竟然也能卖钱,而且价格在他们看来相当不错。只要够勤快跟努力,一天赚个几块甚至十几块,想来都不是问题。
考虑到后续加工跟出售,牧山河给许思文指认几种味道好,易加工跟储存的山野菜。例如眼下林区常见的刺老芽,这种山野菜也被称之为山野菜之王。
淖水过后虽然会失去一定的鲜味口感,但能保存更长的时间。正是知晓这一点,刺老芽也被例为几种收购山野菜中,收购价格最贵的一种。
除了刺老芽,例如黄瓜香跟牛毛广这些山野菜,加工程序麻烦一些,口感也要略差一些。但这些山野菜对倭国的客户而言,牧山河相信他们会爱不释口。
随着老百姓进山,采集到指定收购的山野菜,大多都以村屯为单位,来到镇里的收购点。看到其它正在排队卖山野菜的村民,他们也询问道:“这山野菜他们真收啊?”
“那肯定啊!不收的话,那不是耍我们老百姓玩吗?只不过,人家要求比较严格。”
“啥意思?”
“就是品相不好不达标的山野菜,人家根本不收,只要符合标准的山野菜。咱们头一次采摘这些山野菜,也不知道有这么多规矩。不过,人家真给钱。”
“过了秤就给?不打白条啥的?”
“不会!人家每收一个就记帐,而后拿着过秤的单据,就旁边那个人领钱就行。”
“嚯!难怪这么多人排队。也不知道,他们收这山野菜去做什么,难道城里人爱吃这个?”
“谁知道呢!也许城里人,有人好这口呢?”
虽然每个收购点,都安排了不少收购人员。可首次收购,为了让采集山野菜的百姓知道,什么样的山野菜才符合标准,收购员也要挑挑捡捡一番。
用牧山河的话说,宁愿刚开始严苛一点,也不希望放松收购的条件。如果放松收购条件,牧山河也担心加工出来的首批山野菜,品质无法得到保证。
即便他收购山野菜,是希望增加林区百姓的收入。可他同样清楚,无论那个年代,有些老百姓还是喜欢耍小聪明。现在放松一点,将来再严格要求,他们肯定不乐意。
如今把标准定的严格一点,那么他们以后进山采集山野菜,也会知道什么样的山野菜能卖钱,什么样的采集了也没用,人家根本不收,那他们自然会按规矩办事。
大量收集好的山野菜,达到一定数量后,收购站便有专车运送到城里的食品加工厂。看到收购来的山野菜,根本品种加工方式不同,送到各个车间进行加工。
做为老板的许思文,虽然不太懂这些山野菜,可担任助理的木小荷,从小也是在林区长大,自然知道这些山野菜的好坏。而招募的工人,她们同样都熟知山野菜。
“山野菜收过来了,咱们也要开始干活了。麻利点,这些山野菜是要卖到国外出口创汇的。要是让国外的客户吃到不干净的山野菜,那我们名声就臭了。”
“木经理,你放心,我们保证把这些山野菜清洗的干干净净。”
那怕食品厂属于草创,但牧山河对于食品加工的卫生要求极其严格。进入车间的工人,都要统一佩戴口罩跟白色外套。即便头发,也要用帽子给兜住。
甚至加工出来的成品,牧山河也要求检测人员,对每个批次出厂的产品,进行相应的检测并认真登记。后期出现产品质量问题,也能知道那个环节出了问题。
同样受邀过来参观的县领导,看到如此标准化严要求的食品加工流程,也很惊讶的道:“许总,看来你们食品厂,很注重卫生啊!”
“这加工出来的山野菜,是要送到国外客人的餐桌上。如果品质不达标,让国外客户吃到不卫生的产品,除了会影响我们的声誉,还会被客户索赔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