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军阀 第487节
刚才藤本喜久雄手中拿着的被平贺让夺去的那张图纸,就是“藤本私人案”的设计简图。这可以说是藤本喜久雄“鬼才生涯”的绝笔。
藤本喜久雄呆呆地看着平贺让将图纸交给了一位工作人员装入档案袋,他掏出手帕,擦了擦眼角的泪水,慢慢的恢复了平静。
很快,工作人员便将房间里的图纸和资料收拾整理得差不多了,平贺让正打算离开,一位工作人员走了过来,将一幅铅笔画交给了平贺让。而藤本喜久雄的目光,也跟着落到了那张画上。
这幅画上,是用粗细不同的铅笔仔细的勾画出的一艘威武的战列舰,这艘战列舰拥有巨大的塔式舰桥和烟囱,在舰首处,有三座巨大的呈金字塔排列的四联装炮塔,此时这些巨型炮塔的四联装主炮分别扬起了两根炮管,呈45度角向着天空猛烈开火,炮口喷出长长的火焰,夹带着浓浓的黑烟。在这艘巨型战列舰的周围,还有几艘巡洋舰和驱逐舰,而在舰队的上空,竟然还画有几架飞机。
“这是你画的?”平贺让立刻便认出了这是那艘“藤本版超战舰”,不由得又是一声冷笑。
藤本喜久雄有些木然地点了点头。
平贺让又看了看这张想象图,他看着藤本喜久雄那满是血丝的眼睛和鬓边有些花白的头发,面无表情的将手中的画交给了藤本喜久雄,转身走开了。
北京,中华民国海军部,海军情报局。
此时,在情报分析室里,几个人正在谈论着刚刚从从日本得来的最新的情报。
“自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日本海军重新制订了作为华盛顿会议对策的海军整备计划。该计划分为计划a和计划b,作为‘当前应急之策’需要完成的计划a包括:第一,完成‘盘城’、‘天龙’2艘航空母舰;第二,建造8艘‘古鹰’级中型巡洋舰和8艘‘妙高’级大型巡洋舰;第三,确保建造26艘驱逐舰的舰体;第四,建造14艘巡洋潜水舰和10艘机雷潜水舰和28艘舰队潜水舰。”
“潜水舰?”
“就是潜艇。日本人的称呼就是别扭。”
“这个清单其实是很说明问题的。从这个清单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海军对《华盛顿条约》的对策就是大量建造在条约中未限制数量的巡洋舰、驱逐舰、大型潜艇等舰种,同时开发新式的远程氧气鱼雷,以求在开战时发挥这些辅助战舰的数量优势以及鱼雷战的优点,在双方舰队决战前尽量消耗美国舰队,以求在最后的舰队决战中能够以现有的舰队规模击败美国的主力舰队。根据日本海军‘有终会’1934年的统计,自《华盛顿条约》生效之后到1934年这几年时间里,日本海军用于建造主力舰的‘军舰制造费’为16523万日元,而用于建造驱逐舰、潜艇、潜艇母舰等辅助军舰的‘辅助舰艇制造费’达9亿3826万日元。这一比例也真实反映出这一时期日本海军的发展趋势。”
“是这样,1926年和1927年,日本海军两度追加了造舰计划,以求充实洋上鱼雷战兵力。新增加的军舰建造计划包括8艘‘高雄’级巡洋舰、36艘‘吹雪’型驱逐舰、追加3艘巡洋潜水舰和5艘舰队潜水舰。新的造舰计划被称为计划b。至伦敦海军会议前夕,又形成了计划c,包括建造6艘‘金刚’级代舰、追加6艘‘高雄’级巡洋舰和30艘‘吹雪’型驱逐舰,追加6艘巡洋潜水舰和36艘舰队潜水舰,以及追加2艘大型航空母舰。”
“现在的日本海军以计划c为主体,形成了1932年度的第一次补充计划,即‘壹计划’。在提出对美国的‘九段作战’战略后,又于1933年对计划进行追加,进而形成了1934年至1935年的第二次补充计划,即‘贰计划’,包括建造2艘‘苍龙’型航母、4艘‘最上’型巡洋舰,以及增加‘初春’型驱逐舰。”
“照他们这种扩建速度,咱们可是很危险啊”
“扩建速度是一方面,关键是我们得明白他们的战略意图,才能有的放矢。”
“日本人的战略已经现在我们应该是已经很清楚了,从日俄战争结束以来,日本海军的对美本土决战思想就是将舰队主力集合在奄美大岛一带海域,然后前出至本州岛以东海面,发动‘洋上鱼雷战’和舰队大决战。以现在我们得到的情报综合来看,日本人除了将决战地点前移至小笠原群岛外,这一思想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伦敦会议后,日本海军在辅助战舰方面的扩充计划也宣告流产,他们于是进一步决定将战场延伸至中太平洋和东太平洋,在美国舰队离开母港后立刻展开奇袭攻击。这种观念不断修正后的产物,就是所谓的‘九段作战’计划。”
“‘九段作战’计划?怎么个‘九段法’?”
“听起来,这个‘九段作战’好象没咱们中华海军什么事似的。”
“这个‘九段作战’其实是挺有意思的,咱们具体来看一下。”一位军官摆了摆手,伴随着工作人员的操作,影壁墙上很快放下了一幅巨大的环太平洋地区的地图。
“这个‘九段作战’是专门冲着美国人去的,对于咱们,日本人其实是另有布置的,咱们先说他们对付美国人的办法。”
第三百九十三章 小杨才露尖尖角
“日本人的这个‘九段作战’的设想是美国太平洋舰队与大西洋舰队在开战后大致将分成两群,一群是以轻巡洋舰为主力的亚洲舰队,由菲律宾出发。对于这支舰队,日本预定以同样由轻巡洋舰为主的第三舰队应付。美方另一群舰队,也就是被大西洋舰队增援后的太平洋舰队,预计将由美国西海岸或夏威夷出发,并将再分成四群:一群以潜艇组成的舰队将对日本展开破交战;另一群以4至6艘重巡洋舰为主力,将投入奇袭、骚扰任务;第三群以14艘重巡洋舰为主力,将担任主力舰队的前卫与侦察任务;最后一群则以15艘战列舰和若干艘航空母舰为主力,担负对日作战的主力。”
“日本人将与美国舰队的作战分为9个阶段:第一段是自美舰队西海岸出发,直至抵达夏威夷。之后美国舰队将占领马绍尔群岛的一部分,以此作为桥头堡。美国舰队从夏威夷出发后的航程被定为第二段,占领马绍尔群岛前的航程是第三段。占领马绍尔群岛后,美国舰队将抵达被日本人称为‘内南洋’的西太平洋海域,这是第四段航程。随后日本人设想美国舰队由马绍尔群岛出击,直至加罗林群岛附近的日本预定区域,这段距离被分为第五段和第六段。预定决战前夜是第七段,预定决战日黎明为第八段,最后的舰队决战是战争的第九段。日本海军的计划是,各舰队在开战后72小时内集结到加罗林群岛的特鲁克,以此处作为前进根据地。”
“日本人的这个计划预计对美战争将在1946年爆发,届时第一、第二段将分别以4艘侦察巡洋舰、6艘2800吨级‘旗舰潜水舰’和40艘1900吨级远洋潜艇进行沿途监视。第三至第六段所需的兵力为6艘各装备12门508毫米炮的‘超战舰’、8艘‘瑞鹤’型航空母舰、2艘侦察巡洋舰、4艘‘旗舰潜水舰’和30艘1400吨级的‘海大’型潜艇。第三段、第五段将由‘海大’型潜艇发动群体袭击,第四段、第六段美国舰队将分别遭到舰载机和陆基飞机的攻击。在决战前夜的第七段,日本海军将以6艘潜艇、38艘巡洋舰和80艘驱逐舰组成的庞大鱼雷战部队展开夜袭作战;次日凌晨的第八段以20艘潜艇和舰载机进行补充打击。在舰队决战的第九段,将以16艘战列舰、10艘航空母舰、20艘潜艇的兵力对美国主力舰队进行最后的打击。”
听完了关于“九段作战”的介绍,有人笑了起来。
“日本人的思维还是那么的一厢情愿。且不说一旦战争爆发,美国的工业全力开动,美国海军的兵力会不会象他们预计的这样,就是象他们设想的那样,美国人会那么傻的按照他们的计划往他们设好的圈套里跳么?”
“日本人总是这样,他们总是认为,他们一直掌握着主动。”
“日本人难道忘记了咱们中华海军的存在么?还是他们认为,没有了‘共和’级战列舰和‘光荣’级战列巡洋舰,咱们中华海军就什么也不是了?”
“从日本人针对‘九段作战’的兵力配置来看,它对各个阶段所用的军舰性能都有特定的要求。就主力舰而言,由于条约财力都限制了日本人新建更多军舰的可能,因此日本海军在1923年后花费1亿2580万日元,对现有的主力舰进行了现代化大改装。改装项目包括增加水下的防雷突出部隔舱,强化装甲防御,增大主炮仰角以提高射程,更换锅炉以提高功率等等。日本海军中的条约反对派一直抱有‘限制军备反而更加浪费’的观点,强词夺理地争论说,与其花莫大的修理费对旧战舰实施改造,不如建造新舰。不过,从技术的观点看,既然新造战舰项目被冻结,那么日益老朽化的现有战舰必须根据海军技术的进步加以改装,否则必将在未来的海战中失利。从经济的观点看,进入‘海军假日时代’以后,日本海军的舰船建造费大幅度削减,造船工业进入不景气状态,通过对主力舰实施现代化改装,可以留住一大批造船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使其免于流失。”
“其实你们注意到没有,日本人设想同美国的战争是在1946年爆发,那是不是他们认为,在1946年之前,便会先行消灭掉我中华海军?”
“有这个可能性,只是,这只怕又是日本人的一厢情愿。”
“我想知道的是,日本人靠什么来消灭咱们中华海军?咱们中华海军现在是没有巨型的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了,但现在没有,不等于开战时不会有。”一位军官挤了挤眼睛,意味深长地说道。
听了他的话,其他的军官全都会心地一笑。
对于“海军假日时代”的中国海军的真实现状,没有谁比他们这些人更清楚的了。
“日本人上一次在‘釜山海战’中吃了大亏,他们想要报复,要么建造超级巨舰,要么就是航空母舰,依靠轻型舰艇打掉咱们,那是痴人说梦。”
“不错,日本人现在极为重视飞机和航母,航母方面,华盛顿条约和伦敦条约都没有规定日本海军航母的总吨位。在1930年时,日本海军已经拥有4艘航空母舰,即33000吨的大型航母‘盘城’、‘天龙’,7470吨的小型航母‘凤翔’、‘龙骧’,总吨位为80570吨。这4艘航母被编成为两个航空战队,分属第一和第二舰队。其中大型航母配备舰载战斗机24架、舰载攻击机12架,小型航母配备舰战和舰攻各6架。”
“日本人对外宣称‘盘城’和‘天龙’两舰的的标准排水量为26900吨,而这两艘航母实际装备了10门8英寸炮,所以实际吨位要更大。日本人正在建造更多的航空母舰,他们的‘贰计划’以华盛顿条约期满废止为前提,决定再新建2艘航母,即‘苍龙’和‘飞龙’,以及1艘‘凤翔’号的替代舰。另外再建造3艘小型航母的舰体,即潜艇母舰‘剑崎’、‘高崎’和‘大鲸’。”
“咱们中华海军的航母的进展,日本人想必是不知道的。要是他们知道了,怕是就不会弄出这些不着调的东西出来了。”
“日本人在巡洋舰方面的动向也值得我们注意,日本人在1918年的‘八八舰队’规划中,曾计划建造3艘7100吨级和6艘3500吨级两种轻巡洋舰。这批军舰将用作鱼雷巡洋舰和侦察巡洋舰。7100吨级轻巡洋舰后来发展为‘古鹰’型巡洋舰,而3500吨级轻巡洋舰的规格后来依次调整为4100吨、5500吨。从1920年到1925年,日本海军先后建造了‘球磨’级、‘长良’级、‘川内’级共14艘5500吨型中巡,这批巡洋舰都装备7门单装140毫米炮和三座三联装鱼类发射管,航速3年,日本舰政本部设计师平贺让和藤本喜久雄二人共同试制了‘夕张’号小型巡洋舰,以不到3000吨的吨位获得了与5500吨级轻巡洋舰相等的战斗力。由于这一试验获得成功,因此‘夕张’号成为此后日本海军各型巡洋舰的母型。14艘‘5500吨型中巡’加上排水量2890吨的“夕张”号,日本海军的轻巡洋舰总吨位为7.43万吨,据伦敦条约的万吨限额尚有2.62万吨的富裕,因此日本海军决定用这些吨位建造4艘8500吨级‘最上’级巡洋舰,以取代明治时期建造1930年至1931年退役的‘利根’级、‘筑摩’级轻巡洋舰。目前各主要海军国家的轻巡洋舰主炮口径大多是6英寸,德国为5.9英寸。日本海军出于日本人体质方面的考虑,在早期的轻巡洋舰上采用140毫米主炮,其炮弹重量为37公斤,轻于6英寸炮弹的45公斤,可以由单人搬运。伦敦条约规定轻巡洋舰最大主炮口径可达155毫米寸)后,日本海军在‘最上’级巡洋舰上首先搭载了15门155毫米炮。”
“就现在的日本海军而言,其主力舰改装之后的技术性能和武备指标并未与其他海军强国的同类军舰有太大的差异,而新建的巡洋舰已经鲜明地反映出强化武备的倾向。一万吨级条约型巡洋舰而言,日本海军‘妙高’型、‘高雄’型重巡洋舰主炮数量比大多数英国、法国、意大利海军的重巡洋舰多出2门,比美国海军除‘彭萨科拉’级以外的重巡洋舰多出1门,主炮塔的数量则是目前海军强国里最多的。此外,日舰的武器配备反映出重视鱼雷战的思想,在重巡洋舰上也搭载10多具大口径鱼雷发射管。不过,日本海军中武备强化思想实现得最彻底的,还是鱼雷战所用的驱逐舰和其他小型战舰。因为在这个‘九段作战’中,决战前夜的夜间鱼雷战对日本海军意义非常重大,因此建立强大的鱼雷战力量一直是日本海军的追求目标,所以日本人在这方面下的功夫很多,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还有,日本海军对轻巡洋舰的定位与英国海军不同,因为日本没有英国那样广袤的海外殖民地和通商权益,所以以轻巡洋舰作为鱼雷战队的骨干力量,扮演英国海军中驱逐领舰的角色,由1艘轻巡洋舰率领4艘驱逐舰组成一队,4队组成一支水雷战队,进行分队作战。这一点也需要我们注意。”
“再说说日本人的驱逐舰。这是照片。”一位军官打开了幻灯机,将经过处理的照片放在了上面,“‘吹雪’级大型驱逐舰可以说是由日本海军技术人员投入心血精心设计的产物,其设计主持者是‘鬼才’藤本喜久雄,不过据我们刚刚得到的消息,这个人已经离开了日本舰政本部了。‘吹雪’级驱逐舰标准排水量1700吨,大大超过此前日本海军最大的‘睦月’级驱逐舰(‘睦月’级为1300吨)航速达38节,主炮由120毫米增至127毫米,鱼雷发射管亦改为9具,比之以前的‘睦月’级驱逐舰提高了一半的战斗力。此外再加上增大干舷、提高凌波性,使得其航海性能卓越,该级舰的舰桥和桅杆也采取新造型,外观流线且精悍。大家知道,美英驱逐舰规格多为装备4门102毫米炮、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排水量多在1000吨左右。而现在,无论在吨位还是在战斗力方面,‘吹雪’级都远远凌驾于其对手之上。此外,为了减轻舰体重量,‘吹雪’级的舰体大量采用了焊接技术,以代替铆接。”
“看起来不错。”有人说道。
“‘吹雪’级驱逐舰共计24艘,它们和随后建造的4艘‘晓’级驱逐舰又被合称为‘特型驱逐舰’。与‘吹雪’级相比,‘晓’级驱逐舰减少了一座锅炉,前烟囱变细。由于舰桥构造及炮战指挥机构呈复杂化的趋势,因此上层建筑体积变得巨大,在复原性方面肯定是有问题的。”
“这是‘初春’级驱逐舰,更加集中地体现了强化武备的思想。该级驱逐舰排水量1490吨,航速装备5门127毫米炮和9具610毫米鱼雷发射管。在前部以背负方式布置了一座双联炮塔和一座单装炮塔,二号、三号鱼雷管也以背负方式布置在中部。此外,就驱逐舰而言,‘初春’级首次配备鱼雷再填发装置,为了布置该装置,必须将2号烟囱由中心线向右舷移动,两座烟囱的倾斜角度不同。”
“这个‘初春’级驱逐舰,看上去可是很有新意的啊”
“但是,这个‘初春’级驱逐舰也存在问题,你们看,在排水量比‘吹雪’级小300吨的情况下,硬塞进与其同样多的重型武器装备,还要保持高航速,在复原性方面自然会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