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五龙同朝,这个逆子孝出强大 第142节
仅凭这一点,就令朱高煦对海寿的态度改观不少。
难怪永乐帝喜欢重用宦官,这种机敏听话的太监,比起那些清高自傲的文人士大夫,是要好用不少。
海寿太监亦步亦趋地跟在朱高煦身后,谄媚笑道:“王爷,山东河北那边传来消息,百姓对咱兵仗局的水泥赞不绝口,更是对王爷您感恩戴德。”
“奴婢甚至听说,不少百姓自发地为您在家中立起了长生牌,感念您的恩德,为您祈求福寿。”
听到这话,朱高煦有些发蒙。
这……不太好吧?
要是此事落到老大与太子党耳中,指不定会骂他又在收买人心。
想着,朱高煦也是叹了口气。
平民老百姓本就淳朴憨厚,谁对他们好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要怪就只能怪朱高煦心软,见不得百姓吃苦受罪,总想做点什么。
“行了别拍马屁了,有一点你要注意,水泥的生产工艺现在还不能泄露出去,不然会成为商贾敛财谋利的工具!”
朱高煦脸色一正,神情严肃地提醒了他这一点。
水泥乃是建筑神器,现在这个阶段需要掌握在朝廷手中,大力建设民生发展与军事基地,不能草草推广出去。
海寿太监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王爷放心,奴婢自然懂得。”
水泥制作工艺可是二局唯一能够与一局争锋的东西,海寿太监自然无比重视。
那些派遣出去的工匠,都是兵仗局的老人,而且妻儿老小都在兵仗局内,临走前海寿太监亲自警告了他们一番,绝不允许出现任何纰漏。
只是这样一来,二局算是抽调人手支援灾区,还如何与一局争锋?
想着,海寿太监就硬着头皮开口道:“王爷,只是这样一来,二局怕难以与一局争锋啊!”
“而且两局竞争的主要是军备,这水泥对军队而言,远远不如武器辎重来得重要……”
“嗯,本王明白你的意思,今儿就是来解决这个隐患的。”
朱高煦笑着摆了摆手,“本王特意请来了一位人才,想必你二局很快就有自己的竞争力火器了。”
海寿太监闻言大喜过望,同时也对汉王殿下口中的“大才”充满了期待。
很快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着,很快一位年过四旬的青袍官员走了进来。
海寿太监一见到此人,脸上绽放出的笑容如菊花般灿烂。
“下官胡元澄,见过汉王殿下,海寿公公!”
朱高煦立马上前,笑着将他扶了起来。
“孟源快快请起,无须多礼,本王一直想着见见你,可惜琐事缠身。”
这话倒不是场面话,而是汉王爷的真心话。
毕竟眼前这位传奇人物,可不是一般人啊!
胡元澄原名黎元澄,本是安南权贵及胡朝君主胡季犛的长子,曾任陈朝司徒、胡朝左相国等职。
这胡季犛原是陈朝外戚,而后趁势夺权党同伐异,最终篡夺了陈朝王位,改国号为大虞。
说白了,这就是个乱臣贼子,偏偏他还不安分,上奏朱老四自称陈朝皇室绝灭,自己以外甥的身份被群臣推戴为皇帝,请求册封。
天远地远地,朱老四也不知道真相,直接就册封了他儿子胡汉苍为安南国王。
结果不少幸免于难的遗臣逃到了大明境内戳破了这个谎言,朱老四派遣都督黄中护送假冒宗室陈添平归国即位,结果胡季犛直接伏击了大明使团,将陈添平凌迟处死。
胡季犛的愚蠢行为,彻底引得朱老四暴怒,直接下令命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西平侯沐晟为左副将、新成侯张辅为右副将,丰城侯李彬为左参将、云阳伯陈旭为右参将,领兵八十万征讨安南。
在大明的浩荡天威面前,胡朝军队完全失去了战斗力,大明吞并并且郡县安南,灭亡胡朝。
胡季犛、胡元澄父子被俘,同众多胡朝的文臣武将一起被押送至帝都关押。
这就是大明灭亡安南之战。
而后胡元澄因善长兵器,得到朝廷重用,朱老四授命他“督造兵使局铳箭、火药”。
就连胡元澄本人都感到意外,称这是一次“奇遇”,全身心投入到大明火器建设之中。
大明神机营的出现,胡元澄可谓功不可没,深受朝野敬重,被誉为“大明火器之神”!
此后胡元澄官运甚为亨通,累功升任工部主事。
朱高煦可是知道,眼前这位兵器大家,未来还会坐到工部尚书的高位!
“孟源,本王请你过来,是想解决一个难题。”
“我大明铁制火炮不但十分沉重,还极易炸膛,铜制火炮虽然性能优良,然而成本太高,根本不能量产,孟源可有良策解决这个困境?”
一边说着,朱高煦自己都觉得好笑。
打仗打仗,敌人都还没打到,自己先被火炮炸死了!
这让将士们上哪儿说理去?
胡元澄眉头紧锁,并未急着开口,而是在海寿的带领下巡视了整个铁匠工坊。
良久之后,他才开口道:“王爷,问题根源,出在冶铁工艺上!”
“我大明的铁矿石和煤炭,冶炼出的生铁极脆极硬,远远没有木炭冶铁的韧性好,由此制成的大炮不但十分沉重,而且韧性很差极易炸膛!”
此话一出,朱高煦顿时就明白了,说到底还是因为铁矿石和煤矿石中磷和硫的含量比较高,导致产出的钢铁质量极差!
当初他改造军器局的时候,曾经提过一嘴,改良钢铁的生产方式,如今军器局搭建出了不少高炉炼铁,但是坩埚炼钢还未实现。
眼下水师即将出海剿匪,并且征伐倭国,火炮与火铳乃是重中之重,必须全力生产。
那就意味着,坩埚炼钢这个难题,必须尽快想办法解决!
北平,旧王府。
朱棣每次回到这座府邸,都会心生慨叹。
想当年朱允炆这个小王八蛋,即位不久就采用齐泰、黄子澄之议削藩,不到一年时间,周王、岷王、湘王、齐王、代王先后被废。
作为实力最强大的塞王,朱棣自然惊怒无比,于是他选择了表面上装疯卖傻拖延时间,暗中则加紧练兵赶制军器。
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靖难之役拉开了帷幕,他燕王朱棣以区区北平一地对抗整个天下,直至最终杀入金陵即位称帝!
想着,朱棣自己都忍不住叹了口气。
这座王府,承载了他太多的回忆,有痛苦,也有美好。
北伐大军已至北平,距离宣府大同一带也就不远了。
顶着凛冽风霜行军,三军将士早已疲惫不堪,加之年关将至,朱棣也不愿强人所难,于是下令大军停驻北平,待年关后继续行军至宣府大同,与主力大军汇合,挥师北伐!
三军将士闻讯欣喜不已,对大明天子感恩戴德。
朱棣也难得可以暂时休息,翻阅着从应天府传过来的奏报。
这些奏报中,很大一部分,全都是言官谏臣弹劾监国汉王爷的。
看着这些弹劾奏章,朱棣忍不住冷笑连连,直接命人扔进了火盆里。
老二苦心竭力地革新国策铲除弊政,这些文人士大夫不支持也就罢了,还敢在这儿上蹿下跳地叫嚣!
有那么一瞬间,朱棣真想下一道圣旨,让老二去推行他那劳什子新学,刨了这些程朱文人的根!
但他毕竟是永乐大帝,终究还是忍住了,没有被情绪左右。
陛阶之下,左侧胡广金幼孜等文臣注意皇上又开始烧奏章,顿时眉头紧锁。
几乎不用多想,他们就知道皇上烧的是什么折子。
皇上如此偏爱汉王爷,这对大明而言,是福非祸啊!
右侧薛禄柳升等大将却是老神在在地站着,心情显得很是不错。
就在前不久,皇上告诉了他们一个好消息,户部追加了一千万两的军费!
这个消息一出,柳升等人都快高兴疯了!
那可是一千万两的军费啊!
而且还是追加的!
老子这辈子都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皇上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虽然有稳定军心的嫌疑,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后勤绝对充足,那么带来的就是士气如虹军心高涨!
他们现在巴不得就出塞北伐,直接跟瓦剌蛮子干上一仗,打得他们嗷嗷叫!
毕竟打仗对武官勋臣而言,意味着军功,意味着爵位,意味着一切!
朱高燧站在右侧武官之首,时不时瞟了一眼站在左侧文臣之首的朱瞻基,有些不爽地挖着鼻孔。
这个大侄儿,真是心计重啊!
他都是太孙幼军第一团团长了,本应站在武官之列,结果他偏偏选择立在左侧,这是摆明了站在文官集团那边。
想着,朱高燧就觉得很是不爽。
要是老二在此,看到这混账小子如此不上道,指不定会再暴打他一顿!
大殿内文武官员心思各异,各自思索着接下来的北伐战事。
正当这个时候,朱棣突然拍案而起,竟朗声大笑了起来。
群臣见状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但他们也只能露出一个尴尬而又不失礼貌的笑容。
“好!真是太好了!”
“老二啊老二,你真是让朕刮目相看啊!”
“接近两万万两白银,难怪夏元吉那老抠货如此大方!”
文武官员:“???”
啥?
啥两万万两?
是我耳鸣听错了吗?
那他娘的可是两万万两白银啊!
上一篇:大秦:父皇求你了,我不想继位
下一篇:四合院的自在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