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482节
只要是朝堂涉及钱庄事,他都是执行者,而非决策者,更别说如此与这么多重臣入宫,商议大事了。
抱着这般的忐忑,李长河小心翼翼的跟随着文武重臣们,穿过宫门,朝乾清宫的方向而去。
很快,在乾清宫中,一场廷议,亦是就此开始。
廷议并算不上顺利,武勋们还好,大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真正懂纸钞含义的,也没几个,况且,纸钞发行与否,对他们而言,至少在目前,也并没有什么关联……
而文官自然不同,明之宝钞的教训,那可还近在眼前。
超发滥发,伪钞泛滥,宝钞如同废纸,百姓被宝钞折腾得民不聊生。
这显然是涉及国本之事。
群臣纷纷谏言,言纸钞之弊,从汉武之白鹿币,一直扯到前明,列出数不尽的弊处。
天子也没有制止,反倒是耐心的听着重部堂大臣的谏言,这也是廷议的根本意义所在。
毕竟,天子也不是圣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他能做的,就是列出大的框架,其中具体策划,实施,还得是术业有专攻。
更别说这种涉及国家金融的货币更替了。
这必须需要文武献策,要分析清楚利弊,如何准备,如何避免,如何实施……
……
第六百五十八章 纸钞之利!
“纸钞之弊,诸位臣公已列得清楚,但为何对纸钞之利,闭口不谈啊?”
直到诸位重臣话音落下,天子才缓缓发声。
此言出,殿中顿时寂静,众武勋饶有兴趣的看向诸文官,但在场部堂大臣,一个个却是闭口不言。
李长河此刻也是心惊胆颤,这一问,何人敢回答!
见此,天子也没强求,他自然明白,纵使这些文臣的眼光受时代局限,看不到后世那些把钱玩出花的手段。
但从汉时就有白鹿币,到宋之交子,明之宝钞,这些主导一国政策的重臣,若说看不到纸钞的利处,那无疑是扯澹。
这个时代能体现的纸钞之利,早已体现得一清二楚。
但纸钞最重要的一个利处,却也是一个最无解的难题,这个难题,也才是群臣闭口不言的最重要原因。
一个铜币,为钱,但朝廷要发铜币,那就得用铜铸币。
但大恒缺铜,大恒财政再怎么缺钱,想通过铸币转铸币税,也会限于铜这个金属的稀缺。
银票流通很有用处,但一张银票的面额,对应的,是存入钱庄的银两。
多发,根本不可能实现。
而纸钞,其对应的原材料,却只是一张纸。
某种意义上而言,想发多少,就可以发多少。
最简单的一个问题,现如今,朝廷缺钱,只能通过各种手段增加财税收入。
但若是纸钞盛行,朝廷缺钱,那又有谁会愿意去做费力不讨好的增加财税之措施,缺钱,印钱即可。
而这个权利,得不到有效解决,也得不到有效控制。
现如今,他这个天子乾纲独断,想超发,也没人能阻止,以后,遇到昏君了,也难以被阻止,哪怕皇权被压制,文官继续势大,但,这个权利,也很容易被滥用。
这就是一颗裹着蜜糖的毒药,历朝历代的教训,已经很清楚的说明了这一点。
天子也没让这份沉寂持续太久,目光挪至大恒钱庄总管李长河身上,缓缓出声:“长河,你管钱庄的,给诸位爱卿说说,纸币的利处。”
“草民……”
李长河颤颤惊惊的站出来,朝天子一拜,声音都有些哆嗦了:“草民以为,纸币之利,在于流通,银两铜钱笨重,商之交易,极其不便……”
说着说着,李长河也冷静了下来,他知道,这对他而言,是一个天大的机会。
天子欲推行纸币,但明显颇有顾忌,众部堂大臣也是顾忌重重,他若是能够在此之中,拿出有利论据,那必然能一鸣惊人。
况且,纸币若推行,离不开的,便是钱庄!
“草民以为,纸币之利,远大于弊。”
“如今天下稳定,百姓愈发富裕,可朝廷的铸币规模,受限于铜矿供应,规模甚小,远远供应不了市场所需……”
“金银贵重,大恒天下,绝大部分金银铜皆存于民间,只有极少数流通于市面上,货币不流通,对朝廷财税也有极大的影响………”
“再者,我朝重视商业,未来商业贸易必然愈发繁荣,以银与铜为币,朝廷根本无法有效统筹天下钱币,也难以针对性的统筹商业之利。”
“唯有推行纸币,废除金银铜的货币地位,天下之财,才能尽在朝廷掌控之中,如此,方可达到真正的国泰民安,国富民强………”
言至于此,李长河停顿一会,又朝天子及文武重臣一拱手,再道:
“再者,大恒钱庄之中,有专人司职统计钱庄历年的进账出账账册,也对各大商行的进出账多有汇总。”
“有一个问题,很值得重视。”
此言道出,亦是立马吸引了天子与群臣之注意,天子点头:“说来听听。”
“草民拙见,若有不足,还请陛下恕罪。”
李长河再朝天子一拜。
如此,天子却也不禁嘴角微扬,笑道:“今日之议,畅所欲言,无需任何顾忌。”
“谢陛下!”
李长河沉吟一会,才缓缓出声:“草民以为,货币之本质,不过是以物换物这个流通过程的替代物。”
“这个替代物,可以是任何东西,只要这个东西,能够起到流通替代的作用。”
“故而,草民以为,货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货币代表的物!”
“但这些年,钱庄统计的数据来看,每年都有大量的白银,从海外西夷手中流通入大恒,然后这些白银,便会买走大恒国内大量的物资。”
“而这些白银,除了货物的替代价值外,其本身,没有丝毫价值。”
“也就是说,海外西夷,用无数没有太多用处的一堆金属,换走了我大恒海量的物资。”
“而海量的白银流入我大恒,必然会造成如前明宝钞滥发的贬值现象,而现如今,白银之价值,之所以稳定,只是因为绝大部分白银,都被百姓商贾们视作传家的家产,深藏于家中。”
“但随着商业繁荣,这些深藏的白银流通起来,再加之海外白银依旧迅速的流入,就必然会造成白银如同宝钞的贬值。”
此时,有一户部官员打断道:“这个问题……只要我朝海外贸易也愈发兴盛,白银的流通形成相互,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吧,如此,还能大大增加朝廷的关税收入。”
“大人言之有理,金银铜皆是以物换物的替代,只要相互流通保持正面循环,弊处自然不大。”
李长河点头:“金银铜为币,是大恒,也是周边诸国,乃至,海外诸多西夷皆认同的货币。”
“可这个货币,是所有国家都认同的货币,但却也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没办法主导的货币。”
“毕竟,每个国家,基本上都有铜银这等矿物。”
“但若是我朝发行纸币,通过贸易流通,让周边诸国,乃至海外诸多西夷国家,皆认同我朝之纸币……”
言至于此,李长河不卑不亢之间,眸中却是浮现了从未有过的亮光,他诸位群臣一拜:“敢问诸位大人,若到了这一地步,纸币之利,有多大?”
此言一出,乾清宫中,顿时一片死一般的寂静,在场的,自然都不是蠢人,对货币的本质,早已了解得一清二楚,如此联想,武勋尚未反应过来,但在场之文官们,一个个连呼吸都急促了起来。
若真到了那一步,那就是用一张一文不值的纸,堪称是掠夺着无数国家的财富。
而这张纸,又代表着钱,钱的威力,有多大,大恒的钱庄商行这个钱的体系,已然说明得清清楚楚。
毕竟,他们文官,严格而言,就是被这个钱的体系,给彻底锁死的。
不然的话,光是武力,大恒打得下天下,可绝不不可能如现在这般坐稳天下。
正是因为这个钱的体系,充当着大恒最坚实的根基,才有了大恒如今的大治之世!
而这个钱,蔓延至全世界……
第六百五十九章 确定
“好!”
没待群臣出声,天子亦是难以抑制的叫好一声!
何谓双喜临门,这不就是双喜临门嘛!
精良的纸币刚研发成功,他又发现了一个能看透货币本质,且最难能可贵的,还能联想到用纸币收割全世界,与他的宏伟构想相符合的人才!
这个观念,太难得了!
天朝上国,是自古的荣耀,也是难以摆脱的束缚与枷锁。
哪怕海外西方的舰队已经开到了海疆门口,但在天朝上国的思想下,依旧不屑一顾。
西夷二字的称呼,便将这份不屑表现得一清二楚。
当然,这个时代,也有不屑的资本存在。
毕竟,自古以来,夷数不胜数,但在汉文明面前,皆是过往云烟。
哪怕是在前明末年那个混乱衰弱的时代,前明的水师,依旧也能吊打西夷的舰队。
如此,高傲不屑,显然才是正常。
但对天子而言,他虽清楚这些,但他更在意利益,这个世界,就是一块大蛋糕,以前是各玩各的,谁也没有在意到自个之外的蛋糕。
但现在,既然有人注意到了,那汉文明,就不能缺席!
哪怕不能全占这个蛋糕,也要吃个盆满钵满,怎么也得对得起天朝上国这个地位!
“不错!”
天子再赞一声,目光流转,环视殿中诸臣,骤然正色:“纸币之利,在于其,就是一张纸。”
“但有大恒国力背书,这张纸,便能成为货币!”
“一张纸代表的货币,便意味着朝廷能够轻松印刷无数货币,这一点,便是比之金属货币的根本优劣所在。”
“既能轻松印刷无数货币,利用纸币,统筹国内的流通的货币,试想,当国内之货币,尽在朝廷掌握,会是怎样的场景?”
“朝廷便能及时根据天下的发展,增发与销毁货币,始终保持国内市场处在良性循环之中……”
“且,纸币成为大恒的唯一货币,那海外诸国,周边藩国,乃至草原,西北,西南土司,要想与大恒有贸易交流,就必须使用大恒之纸币!”
“长此以往,各国皆用大恒之纸币,而纸币的铸币权,在于大恒,也就意味着,使用大恒纸币之其他国家,其货币贸易,皆在大恒的掌控之中。”
“不战而屈人之兵,最上者,莫过如此!”
“此,朕愿称之为货币秩序!”
上一篇:四合院:从贾张氏怀孕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