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478节
显而易见,天下的商业大环境变化,最终都会反应在这京城的东城区。
京城的大环境变化,最直接反应之地,也是在这东城区。
这也是天子此行的目的所在,纸面得来终是浅,天子向来只信他亲眼看到的,听到的……
第六百五十二章 都城
“北运河,通惠河的修缮,按照修缮计划,主要分为清河淤泥,拓宽河道两部分……”
“前后陆续共调动了一千多名工匠,近五万难民,在去年八月末,便已竣工。”
“只不过近来连年干旱,运河水位不高,难以通航大型河船,所以如今运河船只大都是一些中小型河船。”
“海运那边抵达天津后,便会在天津港换为河船……”
“从京城到通州,通州到天津的水泥官道,也已经竣工完成……”
京城东城城楼之上,洪承畴缓缓的向天子汇报着,天子身披狐裘,目光则定格在了风雪之中的东城码头许久。
河道尽头有人工开凿的大湖,码头便在湖泊之中,民间称之为积水潭,在如今大恒,则被定名为百川湖,取海纳百川之意。
百川湖经元明两朝扩建,还有大恒的修缮扩建,湖泊已是占地近两千亩,只不过,这些年干旱少雨,湖泊之水位,俨然下降了许多许多。
但显然,只要湖水未干涸,为京城命脉的河运海运之终点的百川湖,就不可能衰落。
如今凛冬一至,风雪漫天,湖面之上,却依旧是络绎不绝的船只。
甚至,在这百川湖,还驻扎有两支江河水师营,在这凛冬之际,每天昼夜不停的在湖面游曳,确保主要航道不结冰冻住。
湖面上船只络绎不绝,码头上更是喧嚣异常,各地的商旅,在码头讨生活的百姓,巡视的官员士卒,络绎不绝的车架……
南北的一切,大都是在这百川湖汇聚,影响着京城的方方面面。
京城人口的暴增,还是这些年的愈发繁荣,一切也皆是来源于此。
而这里,也可以说是京城的命脉所在。
稍有波动,影响的,便是京城的方方面面。
一个非农业重心,且还处在边陲,甚至可以说是荒凉之地的都城,衣食住行,很多方面,都得依赖外地运输而来。
如此重地,自然也是防范把守之重地。
百川湖除了两支江河水师营外,京军的奋勇营,禁军的羽林左卫,便是驻扎在这百川湖附近。
而百川湖通向通州的通惠河,通州至天津的北运河,沿途也皆是有重兵把守。
环视一圈,天子之目光,亦是定格在了这百川湖码头两侧岸边,那一眼望不到的低矮棚户。
城池的设计,注定了一座城池的人口承载力,被城墙限制在了一个限度之中。
而愈发盛隆的繁华,又注定增长人口,城池无法承载,也就形成了这汇聚了不知道多少底层百姓的棚户区。
“这里,人口统计没有?”
天子收回目光,看向了刘起元。
“回禀陛下,这边的棚户区,主要是附近县城还有京城里在此务工的百姓,还有各地的商旅,以及前些年天灾时各地逃难而来的百姓。”
“总共约有近十万人,规模太大,也不好处理,再加之这棚户区也已经安定,自有秩序……”
“也就是说,这近十万人,并没有算在京城的人口之中?”
天子再问。
“陛下英明。”
天子童孔微缩,加上这十万人,京城的人口,怕不是要奔百万去了。
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哪怕是在后世,也算得上大城市了。
更别说一个方方面面,都需要外地供养的都城了。
毫无疑问,这座都城,人口的暴增,已然带来了愈发恐怖的供给压力。
衣食住行,一个人的存在,涉及着方方面面的存在,而京城,却是一个连最基本的粮食,都难以自给自足之地。
而最为重要的便是,不仅仅是京城,更是整个北方。
而这个问题的根源,却是在于大恒本身。
自古至今,一次次改朝换代,往往意味着土地承载力到达极限,养不活人了,才有了改朝换代的血腥。
改朝换代的战乱,不仅仅意味着对秩序的洗牌,更是一种天然的人口消灭!
战乱必然意味着死伤无数,且无秩序的战乱,必然对百姓有天大的损伤。
战乱过后,人口少了,土地空了,也就是大治的开始。
而大恒继明而立,用一支强军,硬生生的压制住了本该绵延数十年的战乱,在短时间内,结束混乱,转为大治。
如此,也就意味着,本该锐减的人口,并没有减少太多,纵使改革财税土地,但土地的承载力本就有限度。
更别说,还有如今的天灾绵延。
庞大的人口,有限的土地,绵延的天灾……
显而易见,大恒的存在,是违逆了大势,更是坐在了一个随时都会爆发的火山口之上。
这也是天子为何执意要迁徙人口,要开发辽省,开发西南边陲,西北河套的最根本原因。
土地承载力不够,那就只能开拓生存空间,再以政权统筹调配,最大程度上,缓和承载力的限度。
商业,海贸,也皆是为了此。
对新学的投入,则是寄希望生产力的提高,能够以有限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
而北地天灾绵延下,依旧稳定,以及京城如今的繁华,便可以说是这些策略的阶段性成果带来的。
“朕听闻,工部对京城的整修扩建有做过计划?”
沉吟片刻后,天子才缓缓出声。
“回禀陛下,工部的确做过预桉。”
“说来听听。”
天子点了点头,目光却是有些闪烁。
扩建京城,这个想法,他一直都有,但对北京这个都城,他着实有些不满意。
历史上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都表现出了对江南统治的无力。
定都北京,虽更容易统筹边镇军力对付北疆边患,也更容易掌控边疆军镇,不至于发生边镇失控之祸。
可这些虽重要,但未来的大趋势,在于海洋。
只要生产力发展,定都南方,控制北方,也并不算太难的事情,唯一的顾虑,就是定都南方之后,尝到海洋的利益甜头后,南方中枢,会忽视北疆,乃至收缩北疆防御……
天子思绪流转,洪承畴亦是缓缓汇报着。
对于他们而言,自然不清楚天子的迁都之念。
但对如今的京城而言,扩建,已是必然之事。
如今的京城,不仅仅只是南北商贸的中心,更是控制北方绵延天灾的定海神针。
以前的南粮北运,是为了供给京城,而现在的南粮北运,是为了维持大半个处在天灾之下的北方省份的稳定安宁。
所有粮食,皆是通过漕运海运,至天津,至京城存放,再拨给地方。
其他一切需要朝廷拨给的物资,也皆是如此。
也正是因为举国之力在办这件事,才有了如今京城异于往常的繁华,也带来了暴增的人口。
再加之商业的慢慢兴盛,带来的人口汇聚,而现如今的京城,或者说,这座京城,从建设之初,就没有做承接南北商业繁荣的准备。
显然,现如今的京城,已经有些承担不起时代变幻之下的种种职能,京城的扩建,在这种种因素影响之下,已是迫在眉睫之事。
“工部再商议一下扩建整修方案。”
最终,天子也没有表露出明显的反对与赞成,只是留下了这一句模湖的话语。
“臣遵旨。”
洪承畴立马应声。
天子点了点头,步子迈开,随即朝城楼之下而去。
见此,洪承畴刘起元对视一眼,亦是连忙跟随而上,随着天子的脚步,朝着百川港而去……
……
第六百五十三章 需求促进生产
若说京城东城区,是市井之间的喧嚣繁华,那这百川港,就是明显给人一种畸形的繁华喧嚣。
因处在京城之外,且是各地商队,旅客的汇聚之地,人员之复杂,放眼天下,恐怕也没几个地方能够比得上这百川港。
更别说,还有这大片历史遗留的棚户区,纵使有官员管辖,在这错综复杂之地,管辖的有效性,显然很值得怀疑。
当然,天子并不怀疑秩序是否存在,只是……这个秩序之中,是不是掺和了其他?
仅仅只是从城门,行至港口,这一路上,天子就敏锐察觉到了一股熟悉的气息。
曾经他好歹也在锦衣卫任过大半年百户,管理的辖区还是京城之中有名的乱地,他自然很清楚,秩序之下,有着怎样的黑暗。
更别说,还是在百川港这种鱼龙混杂,人员极其复杂之地。
地头蛇的气息,很是清晰。
拉帮结派,不止是在官场,在民间,更是盛行。
天子皱了皱眉,但很快,就舒缓开来,他知道,这背后,必然又是错综复杂的利益脉络,能在天子脚下立足,没点背景,岂不是笑话。
当年他入锦衣卫,那些京城附近,能叫得出名号的山匪贼寇,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权贵的白手套。
港口很是喧嚣,一艘艘河船停靠码头,船上码头随处可见一群群扛着货物的汉子。
也可见一辆辆车架,停靠在码头,货物装载完毕,便在一阵阵吆喝声中启程,朝着京城城门方向而去。
也可见北方的物资,如麦,豆,玉米,煤炭,在港口上船,最终出百川湖,沿着大运河,亦或者海运,朝江南而去。
但显而易见的是,限于这个时代的生产工艺,港口的一切,大都停留在人力的阶段。
马也好,牛也罢,哪怕只是骡子,在这个时代,也都是贵重至极。
人力,相比这个牲畜,反倒是廉价至极。
上一篇:四合院:从贾张氏怀孕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