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长生从锦衣卫开始 第249节

环视着已然秩序井然的军寨,李邦华与孙传庭两人下意识对视一眼,皆可清楚看到对方眼中浓浓的忧虑。

从兵变消息传来,到他们抵达,满打满算,最多也不过两刻钟。

短短两刻钟时间,竟已完全看不到丝毫兵变的痕迹。

意味着什么,明显很是清晰。

要么,这兵变,用来震慑他们幌子,或者说精心策划的一场戏!

要么,就真的兵变,然后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被平定了!

无论哪个答桉,显然,都不是什么好事。

若是精心策划的一场戏,那就意味着,他们为之倚仗的法理大义,在他秦国公眼中,已经没有任何威慑力了。

若真兵变,如此短的时间便平定,那无疑清楚说明了秦公在这军中的威望。

他们皆是曾经有过统兵经验的人,自然知道,军心躁动之下的兵变,是有多棘手!

短短不到两刻钟,若再算上赶路的时间,几乎是抵达就平定,这般军中威望……

“底下人脑袋发热,只是虚惊一场,倒是劳烦两位阁老跑一趟了!”

没待孙传庭李邦华两人出声,李修便笑着迎了过去。

听到李修这话,孙传庭两人亦是无言,京军兵变,都只是虚惊一场?那还有什么大事?

“太后听闻兵变,派我等前来协助秦公处理兵变之事,不知秦公能否详细和李某说说是何情况,李某也好进宫向太后复命!”

眼见阁臣的身份已经起不了作用,李邦华也只能将太后抬出来,言下之意,无疑很是清楚。

李修却恍若不懂,看似一惊,随即正色道:“两位大人放心,此事本督必定亲自向太后禀报清楚!”

说完,没给李邦华两人找其他借口的机会,又道:“一应扇动军心者,本督已尽皆按军法严厉处置,以儆效尤,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居心叵测者!”

一听这话,李邦华与孙传庭两人,更是无言以对,都说出这话了,他们哪里还看不出来,这秦公,是不准备让他们插手丝毫,甚至,连具体情况都不准备让他们知道。

若不让他们插手,他们还能理解,但若是连情况都要隐瞒……

这,孙传庭李邦华两人就有些不理解了。

联想到近来军中军心动荡,两人似乎有些明白了。

兵变是真的,但……兵变的诉求,恐怕是大逆不道……

这才解释了,为何秦公不愿他们参与,甚至不愿让他们知情。

思至于此,李邦华两人顿时立马冷静下来了,笑呵呵的客套着,绝口不提兵变二字。

这层禁忌,秦公自己都不愿扯破,他们又岂能傻乎乎的撕破,将秦公逼到绝路!

客套没几句,匆匆而来的李邦华两人,便立马又匆匆而去。

注视着匆匆而去的李邦华两人,李修也不禁轻笑一声,和聪明人打交道,就是舒服,尽管捅刀子的时候丝毫不手软,但,在很多时候,聪明人都能察觉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不至于傻乎乎的硬来,逼得双方都没有退路。

只是希望,他们两个阁臣的劝戒,能够让那太后,能够冷静一点吧。

这脸皮,彻底撕破了,那可就真没退路了。

纵使撕破脸皮已是注定的事,但至少现在,这脸皮,还是要维持住的。

毕竟,能准备得更好,又何必非要弄得仓促呢!

但很多事情,显然都不会顺心如意。

他李修想稳,是想将这北方各省捋清楚,捋出可靠的基本盘来。

绝大部分朝臣,也必定是希望稳,他们也希望在这稳中去求胜,用他们丰富的权谋斗争经验,利用这法理大义,制度规矩,一点一点的挽回他们的劣势。

但,再怎么想稳,若那法理大义要乱,谁也没办法。

李修阻止不了,那倚靠法理大义的朝臣们,更阻止不了。

“希望吧!”

李修摇了摇头,随即,翻身上马,众骑簇拥,亦是飞奔而去。

而诡异的是,本该引得满城风雨的兵变之事,这一次,却完全没有引起太大动静,纵使往日有一点动静便跳得极欢的六科言官,亦是绝口不提兵变二字。

上层的舆论被噤声,中层的士绅文人,自然也不敢多言。

这场兵变之事,就好似有一只无形的大手,硬生生的将本该沸腾的舆论,压制在了谷底。

在秦公府书房,李修得到锦衣卫的汇报后,眉宇间,亦是浮现了一抹凝重之色。

显然,某种程度上,这算是文臣们的一种示威。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道理舆论这方面,他李修和他麾下的这些武勋将士,拍马都比不上这延续了数百年的文人士绅。

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文臣亦是如此,纵使朝代更替,天下分合,都少不了这群读书人。

不管以前,还是现在,亦或者遥远的未来,皆是如此。

李修也从来没有将整个文人阶级看做是自己的敌人,他一直想做的,便是让这个已经腐朽的文人阶级,重新焕发活力。

只不过,限于种种,至少在目前,很多事情,他都是心有无力。

大明朝数百年的文贵武贱,不是他一手遮天就可轻易改变的。

要么,用漫长的时间来一点一点改变人们观念,要么,就用铁与血,来强行扭转这个观念。

不过,就目前而言,他虽未曾将文人们视作敌人,但显然,文人们,早已然视他如草寇,视他如窃国大贼!

只不过,在以往,皇权支持之下,文人无力而已,现如今,显然已完全不同。

种种思绪流转,手中的这封锦衣卫奏报,李修亦是缓缓放下。

文臣所倚仗的,无非就是法理大义,规矩制度。

历史上的满清入关,从高高在上的士大夫,文人大老爷,从敢驳回天子旨意,当面喝骂天子,到高呼万岁,任打任骂的奴才,也并没有经历太久。

任何时候,嘴皮子与枪杆子争锋,胜的,只会是枪杆子,不会有任何悬念!

待到日月换新天之时,法理大义,规矩制度重塑,见风使舵者,不会少,跪地高呼的,也不会少。

第三百五十三章 老李家祖坟冒青烟了!

满城噤声,绝口不提兵变之事,但在皇宫,汇报的李邦华与孙传庭两人,忐忑而入宫,最终,亦是狼狈出了乾清殿,殿中,还清晰可闻物品碎裂之声。

殿外广场,李邦华孙传庭两人对视一眼,默然而立。

无奈,绝望!

种种情绪交织,尽显!

“有心扶日月,无力报乾坤!”

李邦华幽幽一叹,随即,扬长而去。

孙传庭亦是无言。

为臣者,他自然不反对太后打破与秦公默契,收拢权利。

毕竟,失去制衡的权利是恐怖的。

借着朝堂制度,借着法理大义,一点点削弱秦公权势。

他感觉得出来,秦公绝对知道武勋桀骜独大之弊处,故而,才对他们文臣颇为宽容,纵使大权独揽,也未大肆打击他们这些文臣。

未来如何,他不知道,但,至少在目前,秦公宽容犹在,野心未露之前,完全没有必要如此急迫。

他只希望,能够稳一点,缓一些,别动辄就要鱼死网破。

毕竟,纵使如今武勋桀骜,视王法于不顾,但终究,秦公还未曾显露反意。

又何必如此急迫,又何必步步紧逼,又何必非要一开始撕破脸皮!

鱼死,网就会破嘛?

蓦然间,孙传庭不禁有些后悔。

似乎,当初他们,不应该向太后靠拢得那么快的,或许应该徐徐图之,没有太后的疯狂,以秦公对天子的爱护,只要继续保持下去,无论如何,也不至于骤然沦落到如此局面。

太后,实非明智之人,甚至………

那大逆不道之言,在孙传庭脑海里一闪而逝,他不禁回望乾清宫。

乾清宫依旧巍峨,在夕阳之下,灿灿生辉,威严尽先。

但这一刻,孙传庭彷佛看到,就在不久的将来,血与火,将彻底笼罩这座皇宫,笼罩这座京城,乃至覆盖整个天下。

这般持续下去,这数百载煌煌大明,恐都将葬送在这位已然癫狂的太后手中。

“哎!”

最终,孙传庭仰天长叹,满眼悲切。

苍天,为何如此戏弄大明啊!

起起复复,历经劫难,终见大明中兴之曙光,却骤然如此沦落!

以往,有秦公只手擎天,挽狂澜于既倒。

可现在,谁还能扶大厦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他嘛?

还是这满朝文臣士绅?

还是江南那些鸡鸣狗盗的恶心货色?

“罢了……大明之臣,尽人事,听天命吧……”

身影落寞,孙传庭,亦是拖着沉重的步伐,一点一点的朝宫外而去。

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忧。

这立于世间权贵顶尖阶层的阁老,忧国忧民,但在这一刻,却有底层小民,却被从天而降的滔天富贵,携裹进入了难言的狂喜与梦幻之中。

在陕西凤翔府城外的一座小山村之中,突如其来的大队人马,亦是彻底打破了这座小山村的平静。

“王管家,这就是小河村了,按照消息来看,夫人的父母应该是逃难到这村子里了。”

王五从马车里走出,苍老的面容之间,亦是难掩疲惫。

千里迢迢从京城赶至陕西,结果发现,夫人父母所处的村庄早已被乱军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

多番周转,在这陕西奔波了两个多月,一把老骨头都快散架了,才找到这小河村。

首节 上一节 249/54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四合院:从贾张氏怀孕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