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 第751节
打开檀木盒,里面铜印很亮。
秦琅让接过印的侬存信坐下,让那些俚蛮属吏们前来拜见这个上司。
于是一众俚蛮,按着各自的职位,县丞县尉主簿录事参军佐史巡检里正等一连串,排着队拜见县令。
才六岁的县令,倒是还算有模有样的坐在那里,一件小绿袍,十分可爱。
而他的母亲,阿侬夫人,则从秦琅手里接过了一把横刀和一枚兵符,正式成为了门县土团校尉。
门县各溪垌寨子,都将按寨子规模人丁,抽出勇武垌丁,编成土团,这支乡团的额度,秦琅定下标准。
总额一千,是五个标准团,每团二百,一团两旅,一旅两队,一队五伙,一火十人。
抽出一千壮丁编为乡团后,闲时训练,平时为民。在日常,则也要轮番当值。负责护卫县城、县衙、官仓、监狱,巡逻道路,协助捕捉盗贼等等。
门县是秦琅入武安州封地后,设立的第一个县,虽然是收编蛮子后设立的一个蛮县,但毕竟是第一县,所以他很用心。
好多东西,都是奔着长远考虑的。
一切很顺利。
这种授官场面,在蛮子们看来就像是分赃,既是见者有份,但更是凭实力分果子。
谁人多,谁官大。
侬存信才六岁,但他毕竟是金鸡垌前垌主的儿子。如今又有阿侬夫人得秦琅支持,他做县令,还得了子爵,当然没有人反对。
秦琅要搞什么文武两套官分立,让阿侬夫人来做乡团校尉,让各寨抽丁编出一千人的乡团,轮番当值,闲时训练,大家也没意见。
阿侬夫人当校尉,可下面的旅帅、队正等,不也还是各家的人当。谁家出十人,那这火长自然是他家的,出五十人,那队正是他家的,出一百,那旅帅是他家的。
······
原来的溪垌寨子,现在改成了乡里,垌主寨主们变成了乡长里正,主垌的垌主成了县令,长老们成了县丞县尉等,这些变化,蛮子们觉得只是这位卫国公按中原的那一套给他们改个名,不实际影响他们什么。
真正说影响的,还是因为先前兵败后,以后得向秦琅纳三分之一的税赋,不过这税不是什么人头税,而是按田来摊,摊下来的两税钱粮,倒并不是很多,而秦琅还只要三分之一,因此倒也不算什么了。
当然,他们也清楚,这事情或许没这么简单。
果然,秦琅在授官之后,提出了要求。
“先前存信跟着我身边,对于中原汉家文化很是向往仰慕,想要读书,我觉得这是好事啊,因此我呢,打算在门县设立一所县学,选派先生教授,招收学生弟子,教授华夏文化。”
侬存信自然是第一个学生了。
可县学不能只有一个学生,故此秦琅提出,说希望各位门县官员们能够送子弟前来读书。
门县县治设在镇南关北寨,可这县学,秦琅却设在了镇南关的南寨。
蛮子们倒也不傻,一下子听明白了意思,这是要人质啊。
有些牙疼,倒也问题不大。
交人质,也是应有之义。
于是大家都点头,说回头就派家中年轻子弟来读书学习,还说要送厚礼做为学费。
秦琅面带微笑,对他们的配合很满意,当然也没有就此满足。
他又提起,说他希望诸垌能送些年轻勇武的子弟过来,以做为他的侍从,还说会亲自教导这些人文化和骑射武艺以及兵法战阵等等。
·······
门县县学迅速建立起来,第一批学生招收了一百个,全是金鸡垌和附属各溪垌首领头人们的子弟,六到十岁之间,很年轻。
这是秦琅特意要求的,年纪超过十岁,一来不好教,二来他们好多观念已经定型,也不好扭转过来了。
那六到十岁间的孩童,倒还比较纯洁简单,正是好学习汉文化的时候,同时也容易给他们洗洗脑灌输点华夏思想进去。
所以,秦琅让县学只收十岁以下的,然后又特意建立了一个侍从营,招收十岁到十六岁之间的蛮族少年们。
把那些年轻的蛮族首领子弟招到身边,既是质子,也是兵力,还能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蛮子少年们。
一样是招了一百个少年。
蛮子们有些不太情愿了,左一个右一个的,一下子送出二百个。
可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的。
·······
距离纳妾礼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武安州境内的诸溪垌、村堡倒也陆续有人前来。
“来了多少,还有多少没来?又有多少还在路上的,有哪些是垌主亲自来的,又哪些只派了人来,而又有哪些是带了厚礼来的?”秦琅在镇南关的关城中,对阿黄问道。
“人来了不少,咱们关城现在很热闹呢,人来人往的,上次狠揍了金鸡垌后,这威慑效果倒是马上显现出来了,武安州各方都接到了三郎你的请帖,交邕左钦等州也都有回信。”
秦琅笑笑,“听你这么说,意思就是还是有人不卖我秦琅面子了?”
“蛮荒嘛,井底之蛙多的很,肯定还是有些愚蠢的家伙的。”
武安州地方很大,但是有七分都是山区,三分是沿海的平原。
山里多是俚僚,也就是百越之一,有不少是以前蜀王子建立的瓯雒后裔,不过在中原人眼里,统称他们为蛮,或细分为俚和僚。不少中原人眼里的俚和僚,也只是区别生活在深山或是山中丘陵平地的不同蛮子而已。
相比下,俚蛮相对熟点,僚蛮更生点。
当然,武安州也不仅是蛮子,做为交州之地,武安州虽说依山靠海,有大半地方是山区,可从秦汉到隋唐,这块地方中原都是相当重视的,因为有海港,又有红河三角洲平原,所以这里一直都还发展的不错。
上一篇:从雄兵连开始核平世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