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贞观俗人

贞观俗人 第2287节

对秦琅来说,皇帝亲不亲政没什么变化,朝廷大政不变,那么其它的也不会变。

不是那种天大的剧变,那就影响不到秦家,威胁不到吕宋。

不管秦家人做不做宰执,以如今秦家的势力,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毕竟秦家已经不是靠一两个宰相位置的了,秦家的势力遍及朝野,尤其是吕宋这个基业在手,便立于不败之地,除非秦琅造反,否则以秦家几次为皇唐定策拥立的特殊功勋,秦家的地位谁能威胁?

······

洛阳。

秦琅的信通过水陆加急,递入宫中。

天后与皇帝母子一起读完的信,秦琅在信中说的更多是家人亲情,对于朝堂政事,尤其是两府宰执首长的人选,没有半点干涉之意。

“召翰林学士入宫草制吧。”天后接到父亲这封信后,才终于下定决心拜两府长官。

“来恒与裴行俭,皇帝觉得谁为中书令更合适?”

“天后觉得谁更胜任一筹?”

“陛下是天子,中书令是首相,是辅佐天子治政的首辅大臣,理所当然要由天子来钦点。”

李烨想了想,“左仆射来恒如何?”

来恒是上元朝首辅来济的弟弟,也是非常有能力的宰相,若不是因为来济之前在政事堂,为恒也早就是宰相了。

“圣人若用来恒为中书令,那么不如用裴行俭为枢密使。”

“可裴行俭是侍中,更是文臣。”

天后告诉儿子,“枢密院虽执掌军政,但在朝廷设枢密院之前,兵部尚书也多为文臣,况且,裴行俭虽为文臣宰相,但是将门之后,他早年也在西域漠北边镇历练过,既筹过饷也押过粮,还曾监军经略、宣慰抚军,并曾出使敌营,也主持过会盟和议,胆识、能力都不缺,更通兵法懂军事。”

当然,最重要的是,太后早就提醒过皇帝,要想把权力顺利收回,稳固皇权,那么刚亲政的皇帝就要停止对外扩张,要开始偃武修文,提高文官集团的地位,开始慢慢的削武人军功集团。

用裴行俭做枢密使,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那谁接任侍中,谁接任左仆射?”皇帝问。

太后却没接这茬,“中书侍郎李敬玄、翰林院大学士刘仁轨,都与裴行俭有差不多的履历,都懂军事也有军中经验,可并为枢密副使。”

皇帝惊讶无比。

枢密院一下子增加三个文臣枢使?

“陛下当借此机会,让政事堂宰相恢复军事决策之权,一般军政事务,由枢密院负责,但重要军政事务,枢密院宜与政事堂同议进呈。”

太后的这个提醒,依然还是要偃武修文,打压军功集团,提升文官集团,过去文武分治,现在太后则要开始恢复政事堂宰相的军事决策权。

重要军政事务,原来是枢密院负责,现在要改成两府共议,一同决策,然后交由枢密院具体执行。

以后,军国大事,须得东西二府合议。

重新恢复政事堂宰相对朝廷军国大事的决策权。

再通过任用知兵事有军中经历的文臣做枢密使,副枢密使则文武间用,进一步的加快改革。

“两府宰执能同意吗?”

“太师会支持吗?”

年轻的皇帝有些慌,感觉这步子有些大。

天后很沉稳,“政事堂的宰相肯定很乐于这种新变化,肯定很愿意重新拿回军事决策权,哪怕得跟枢密院共议。”

“他们也会乐意打破武臣专任枢密院正副使单独执掌军国大事的局面的。”

天后这一手,就是让朝中军功集团里的文官和武官内部的分裂,虽然来恒裴行俭李敬玄等等宰相,也都是秦琅提携上来的,但是在天后的这一手出来后,肯定也乐意支持。

毕竟他们都是文官。

至于说枢密院的帅臣同不同意,朝中大将们同不同意,天后觉得问题不大,有宰相们的支持,这事会有些争议,但只要皇帝态度坚定,尤其是利用好政事堂宰相,甚至是朝中文官们的态度,这事还是能通过的。

“以戴至德为侍中、郝处俊为左仆射、马载为右仆射,

以刘应道为中书侍郎,张大安为黄门侍郎,高旋为吏部尚书皆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许圉师为翰林院大学士。

岑长倩授中书侍郎、魏玄同授黄门侍郎。”

天后报出了一册名字,这些几乎都是名门之后,比如戴至德是贞观宰相道国公戴胄的嗣子。

马载也是贞观名相马周的儿子。

刘应道是隐太子建成女儿闻喜县主的丈夫,也是前宰相刘祥道的弟弟。

张大安是贞观名将张公谨的第三子,高旋是贞观名相高士廉的长孙,岑长倩是岑文本的侄子,魏玄同是魏征的本家侄子。

许圉师是武德朝大臣许绍的儿子,许绍还是高祖的同学,赫处俊是许圉师的外甥。

李敬玄是马周的义子,也是秦琅的学生。

中枢这般调整,能带来最小的反对声。

翰林学士院的学士尽皆被召,锁院,大除拜。

一日内,整个两府的宰执全都调整了一遍,虽然多数宰执还在,但位置略做调整。

两秦辞归后留下的空缺终于填上。

首节 上一节 2287/23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从雄兵连开始核平世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