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贞观俗人

贞观俗人 第2038节

宋江点头。

“这是应该的。”

“那我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我走了。”

望着走出去的孙二娘,宋江有些愣神。

“哥哥莫不看上二娘了?”

宋江呵呵一笑。

如今的宋江也一把年纪了,妻妾成群,儿孙满堂,谁人不知宋大官人。

“我是在想这次的任务,不容有半分差错。”

“哥哥,我去帮忙吧。”

“不,这事情越多人越容易露出破绽,二娘可是在镇抚司受过训的,相信她的本事还没忘记。”

“等吧!”

“万一失手?”

“万一失手,那就得保证不会牵扯到阿爷头上。”

花白头发的宋富贵,对那位魏公,向来是尊敬的称为阿爷。

“我明白了!”

李逵有些犹豫的道,“我只是不太明白,阿爷为何要对这样一个人动手。”

“不该我们知道的事情,不要胡思乱想。”

潼关外。

潼关号称京东门户,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建立在麟趾原的黄土原上,这是一片光滑平坦的黄土塬,关中这样的塬到处都是,如长安东南灞上的白鹿原,而长安渭北的三原,就是因为县内有三个塬而得名。

麟趾原是秦岭延伸而来,直抵黄河,塬两边皆是深沟,一条禁沟,一条远望沟。两沟受水流冲击,使的壁如刀削。

汉代时,潼关其实不在塬上,而是在沟中。

后来因为水土变化,导致关隘险要也变动,于是隋朝将潼关修在了塬上,到了贞观时,汉潼关城和隋潼关城,都受雨水的不断冲刷,使的天险不在。

而黄河下切,也导致原来的河床裸露,这使的原本麟趾原北面与黄河间并不能通行,此时已经露出了一条河床通道,塬上的关城已经不能扼住咽喉。

于是贞观时,又把潼关从原上移到了河滩,建在河滩上形成不久的一个低台地上,经旧潼关走禁沟的路也就废了。

直接过了新潼关沿河岸大路便可直入关中了。

不过十来年间,禁沟已经荒废的没有了路径。

暗夜里,在这禁沟荒林之中,却出现了几人。

为首之人,却正是孙二娘。

这位岐州女首富,目望东边的暗夜,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第1292章 才人玉陨潼关夜

潼关做为长安门户,虽说如今朝廷迁都洛阳,且天下承平已久,潼关的军事险要不再突出,但毕竟是两京之间的重要关隘,所以朝廷在这里常驻一镇兵马,有骑兵定时巡逻。

孙二娘对这里的巡逻安排似乎了如指掌,在禁沟休息了一个时辰后,在暗夜里向东潜行。

银白的月光,照耀着寂静的黄河两岸。

黄河在潼关前接纳了渭水、洛水之后,被秦岭挡住去路,九十度折转向东,一路深切过去,滚滚东流。

一座潼关,连接的不仅有长安和洛阳,与北面隔河相望的就是河东,风陵渡连。正因为这独特的地理位置,使的潼关不仅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在这繁华的大唐盛世,这里也成为重要的工商市镇。

孙二娘望着这片熟悉的地方,她知道潼关有十万人口,原本潼关隶属华州,属华阴县,但这些年工商兴旺,人口大增,突破十万人口后,朝廷便单独设立潼关县。

潼关县城,就在潼关西面。

但是在那城墙圈起的县城两面,除了那道有四道关城的潼关外,还有货栈客栈酒楼商铺工坊林立,虽无城墙,却依然聚集成邑。

潼关有这么多人口,最重要的还是物流运输的兴盛。

虽然潼关的物流曾经不如陕州兴盛,但这里连通三地,也依然十分兴盛。

潼关东面的陕州三门峡有一百二十里的险滩,黄河漕运艰难,严重制约限制了黄河水运,使的大量的物资只能经陆路绕过这段险滩,这也让潼关成了一个重要的物流中心。

秦汉到魏晋,历朝都对制约漕运的陕州砥柱进行修治,从凿石,到在两岸修建栈道,人力拉纤,隋朝时则规定洛阳到陕州之间的漕运改为陆运,可洛陕之间是崎岖狭窄的崤山山谷,陆运极为艰难,漕运跟不上。

后来不得不还是疏水道,修栈道。

但这两条老办法,也效果不佳。

贞观中,秦琅为转运使时,奉旨解决漕粮入长安的问题,关键的困难就是陕州这段,后来秦琅提出一个方案,就是仍然改为陆运。

在崤山山谷里,开辟出一条专门的轨道,采用对开四轨道,用马拉多节四轮货物车厢运输,并在沿途建立十八座车站递场,通过转搬法接力运输。

直接从洛阳到潼关,依次设仓,建立一条五百里的运输轨道,再辅以黄河水运。

虽然依然是陆路转运,但因为这五百里是采用转搬法,就是分段运输,沿途仓储转运,另外轨道的效率大大强于过去普通的牛车运输,在轨道上,使用四轮车厢,可以多节串连,更节省运力,效率更高。

这个计划唯一比较麻烦的,就是对牛马这种挽力需求较高,若是在武德朝时肯定不行,当时缺牛少马,牛马那得是农耕主力。但对于贞观朝来说,牛马已经不是问题了。

首节 上一节 2038/23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从雄兵连开始核平世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