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俗人 第1484节
后来慕容廆有些后悔,便又派叔父去追,但慕容吐谷浑却不肯回去,且真的一路向西,非要远离慕容廆万里之遥,永远不再往来。
他们越过草原,翻过大漠,渡过黄河,直到青海湖边才停了下来。
吐谷浑七十多岁去逝,死前曾给儿孙们留下遗言,勿以慕容氏自居,永远别再跟辽东的慕容氏联系。
所以后来他的子孙,干脆就是吐谷浑的名字做为新的族群名字,后来建立汗国后,还为国号。
吐谷浑的子孙也确实做到了不管慕容家后来如何折腾,始终不跟他们掺合一起,所以什么前燕辉煌,后燕雄起,西燕荒唐之类的,他们也只是冷眼旁观。
慕容廆和他的子孙们曾风光过,但吐谷浑的子孙却在青海立足几百年了。
吐谷浑的子孙们骨子里是桀骜且自豪的,他们比慕容廆的子孙更坚韧。
这全是一群犟种。
历史上的吐谷浑没少被大唐收拾,可哪次长教训了,不是不懂,是他们不会接受,最终被大唐打残,大唐本来还想留他们一命,继续羁糜统治,可后来他们遇到了猛虎下山的吐蕃,吐蕃人可不跟他们玩羁糜那一套,直接就把吐谷浑彻底的吞并了。
所以说对吐谷浑,其实还是得彻底吞并才行,否则,以慕容氏那骨子里的桀骜,早晚总还是要反的。
青海,不能给吐蕃。
第937章 虎老倒威
69,最快更新贞观俗人 !
贞观九年,皇帝执政十年之际,一开始,便显得有些不寻常起来。
一个多事之秋。
岭南零星的蛮乱还没平定,云南、黔中的蛮夷又举起反旗,北边与高句丽、薛延陀战争一触即发。
吐谷浑居然又反了。
为此,长安城里开始有流言出现。
李世民突然倍感压力,又整夜整夜的睡不着。
这次,太保秦琼再次披甲执锏为皇帝守夜站岗,也起不到多大的效果了。
“三郎到哪了?”
睡不着的李世民,干脆不睡了,让内侍弄来一些卤牛肉干等小菜,再煮一壶茶,与秦琼聊天。
“算算时间,差不多应当要到襄阳了。大瘐岭梅关新道修成,让返京路程便捷了许多,不过终究数千里路。”秦琼年纪大了,有些熬不住夜,坐在那里总有些犯困,有一搭没一搭的答着。
“老伙计你是不是对朕一直留你在京不满?”李世民抿一口奶茶,打量着自己这个老伙计。当初他们想遇的时候,是在武德四年,那已经是十五年前了,那时的他还略带稚嫩,距离浅水原大败也不久。
而秦琼却是正值当年,先后跟随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几位大将,又在瓦岗寨、洛阳王世充等处威名远扬,得遇秦琼,李世民如虎添翼。
败宋金刚,降尉迟恭,破王世充,平窦建德,他们无往不利,所向披靡,那时的秦琼,真正的战神降世,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也。
十年前,玄武门之变的那天,他冒险率八百死士兵行险招,在关键时刻,秦琼引渭北大营的北伐军及时赶到,一锤定音,锁定胜局。
曾经的秦琼,何等的魁梧霸气啊。
如今,头发花白,身形佝偻了。
“臣是一名军人,相比起无数的军伍同袍,够幸运了,我于乱世之中征战,却能活着享受太平,见到这贞观盛世。只不过臣这一生,大小历经千百战,浑身创伤无数,流过的血都有数斗,如今虽然还未知天命,可身体确实大不如从前了。”
“但是臣自以为,如果陛下有征召,臣依然能提枪跨马上阵,依然能为大唐御敌杀贼,只是这京师繁华,臣却无用矣。如今西南边疆不宁,臣想早点回去为圣人镇守。”
李世民感慨的道,“我也知道叔宝你身体旧伤缠身,所以才想让你留在长安好好疗养,京师有最好的名医,有最好的药材,你是朕的猛将,更是朕的福将,朕还离不开你。如果割朕身上的肉,放朕身上的血能给你疗养,朕都绝不会皱一下眉头的。”
秦琼十分感动。
“臣唯肝脑涂地无以报也。”
“叔宝啊,西南夷你也不用太放在心上,终究是跳梁小丑而已,就算吐谷浑在这节骨眼上闹事,朕其实也没太放在心上,只是觉得有些恶心而已。”
秦琼趁机再次进言,提醒皇帝高原上的吐蕃。
“这次吐谷浑生变内乱,处处都有吐蕃的影子,不可不防。去年,吐蕃对苏毗数次用兵,苏毗已经被迫再次臣服吐蕃,弃宗农已将苏毗编为吐蕃第五如,将苏毗人编为数个东岱。”
高原上,松赞干布继位以来,平定叛乱,整训兵马,胜利后又继续改革制度,他将吐蕃国土划分为五个如,如有部、翼之意,类似于军区。
每如之下,又设有左右,谓支如,各如下再编设有若干东岱。
到如今,前四如分左右,共八个支如,加上新设的苏毗如,因未分左右,所以共有五大如九支如,共辖六十一个东岱。
这些东岱便类似于一个千户所,相当于大唐的折冲军府。
既统兵,又管民,推行的几乎是全民皆兵制度。
一个东岱编有一千吐蕃军,其下有不止一千户人口,这一千户相当于是一个军分区,负责供应这个东岱,平时放牧、种地,遇战时征召从军。
吐蕃土风寒苦,物产贫薄,虽然有卫藏河谷平原区,适合农耕,但面积太少,容纳人口有限,更多的地区,都是高海拔的雪域高原,只适合游牧。
有许多地区,除了雪就是冰,甚至连一棵树都长不成,这样的环境,让如今渐一统高的吐蕃年轻君主,把目光放向了高原之外。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唯有向北扩张是居高临下,且往北一马平川,最适合扩张,其它三个方向,都非常困难。
吐蕃的改革,也吸取一些中原的制度,其五如六十一东岱制度,类似于府兵制。
李世民却依然没当回事。
“六十一个东岱,最多不过六万一千军,不足为惧。”
大唐的折冲府兵,兵额六七十万呢,还有北衙禁军呢。
上一篇:从雄兵连开始核平世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