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明天子

明天子 第897节

范广带兵多年,自然知道什么是慈不掌兵,但是慈不掌兵,并不是说,就是铁石心肠。恰恰相反,范广年纪越大,心肠越软。

他麾下的将士,大多是与他的子嗣年龄相当,将这些人一个个送到残酷的战场之中,很多时候范广于心不忍。

只是如果是关键时候,非拼命不可,范广也不会吝啬拼命。

因为他知道,这里死的人多了,整个大局来说,死的人就少了。所谓小仁乃大仁之贼。

只是而今战事已经没有转换的余地了,宁王不过是早死晚死而已。

范广就不愿意再死人了。

于是范广派人招降,也不敢派人上船,而是让船上的人齐齐呐喊,道:“南昌失陷,宁王何不早降,向陛下请罪,或有一条生路。”

这声音自然传过了百余米,传到了宁王的耳朵之中。

此刻宁王一身龙袍,庄重之极,好像不是在逃亡的船只之中,反而是在奉天殿之中。

“王爷。”一个老太监说道:“您--------”

宁王冷笑一声,说道:“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我朱奠培决计不会苟且偷生。去看燕逆的脸色。”

这一句话之中,怨毒之心,溢于言表。

宁王朱权被太宗仁宗乃至太皇太后的压制之下,对外看起来好像一片风光月霁,但是内心之中,却有一种刻骨的怨意。

稍作推想,就可以想到宁王的不甘。

太宗皇帝真正作为依仗的大军,并非是当时北京大军队,而是塞上的边军,也就是宁王掌控大军队。

单单是北京的军队,根本不足以抵抗南京几十万大军,别的不说,双方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上。

唯有太宗皇帝尽收塞上之兵后,才有二十万之众,能与南军正儿八经的大战了。

但是这些军队有相当一部分,,甚至说一半都是宁王的。

如果将当年的北军,看做一个股份的公司的话,宁王投入了将近一半的本钱。但是他得到什么?

不要说,与太宗皇帝中分天下了,连一个好一点的封地都没有,还有太宗死后,仁宗皇帝对宁王看管非常严格。

甚至到了朱祁镇登基的时候,太皇太后对天下军事安排之中,唯二安排人镇守的地方,一个是湖广,一个是江西。

湖广是防楚王,那么在江西是防谁,就不言而明了。

不仅仅是政治待遇上的问题,还有其他生活方面的。

太祖皇帝封国,都会建造好王宫,很多都华丽之极,类比南京,不过是有所折损而已。但是宁王朱权的王府,却是正统中期,国家有钱了,才修建起来的。

之前一直是住在不符合王爷省份的府邸之中。

在宁王看来,更是一种侮辱。

也正是这种怨恨深结于心,这就是他明知道而今起兵胜率并不高,但是他仍旧愿意起兵的原因。

宁王“伧啷”一声抽出长剑,这柄吹毛断发的宝剑,乃是太祖皇帝赐给宁献王朱权的。特别有象征意义。

他对一真跟随他的老太监说道:“ 我死后,你焚我身躯,勿让燕逆所得。”话音刚落,就长剑一横,鲜血迸射而出。随即仆倒在地。

这老太监拦都拦不住,只能为宁王收拾遗容,横在床上,随即堆积了大量易燃的布匹,火油,木材等等。

用火把点燃之后,随即用匕首反刺胸口,仆倒在火中。

这火一点燃就是凶猛无比。外面的宁王护卫,纷纷跳了船。

他们或许对宁王忠心耿耿,但是却不愿意与宁王一起葬身于火焰之中。

片刻之后,这一把火焰就蔓延整个船只,乃至船边芦苇,将好大一片芦苇都烧了起来。

范广看了,既松了一口气,又感到头疼。

松了一口气,是宁王实在是一个烫手山芋。感到头疼的是,这宁王死在火海之中,虽然少了不少的麻烦,但是又带来另外一个麻烦?

那就是该如何,确定宁王死了?

这种要犯,从来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

第一百一十章 余声

第一百一十章 余声

宁王尸体已经成为一具焦尸。根本不能确定身份。

也就是说宁王很有可能假死脱身。

反正范广也不敢大大咧咧的承认宁王已死。

其实大明就闹出过这种乌龙。某个匪首在某次剿匪之中,已经死了。首级都报功了,结果在几年之后,再次出现了。

这不过夺回当年的赏赐而已。

但是宁王的身份,可非同一般。这个报错了,将来是可能会杀头的。

不过,朱祁镇对这一个消息并没有太过在意。

毕竟宁王不是建文,建文生死不明,是一个让太宗皇帝寝食难安的消息,但是宁王即便是假死脱身,朱祁镇也不过是付之一笑。

怎么,有宁王身份的时候,尚且不行,一个逃脱在外,就有办法了。

他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隐姓埋名到死。

所以,他亲手在奏折上划了一道红线,将不能确定宁王生死的字句,给抹去了,对怀恩说道:“将这奏疏通过锦衣卫渠道,让范广看看。”

怀恩立即点头不说。

朱祁镇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事情到此为止。

朱祁镇也不想为区区一宁王耗费精力,他死了也好,没有死也好。都不去管了。反正朱祁镇朱笔一勾大明宁王已经死了。

将来即便再抓住一个宁王,也会以假冒宗室论死。

这就是假做真时真亦假。

朱祁镇之所以如此快的要将宁王的首尾了结,却也是不想在造成更大的影响了。

毕竟,宗室造反对朱祁镇英明神武的形象,还是有一定的损伤的。

朱祁镇刚刚将这一件事情处理了,就听怀恩说:“内阁首辅韩雍与威国公王越求见。”

朱祁镇立即知道,他们两个人也是为这一件事情而来的。宁王之乱,前后三个月上下被镇压下去,可谓神速。

但是即便是再神速,也有很多首尾需要了结,必须让朱祁镇决断的事情。

朱祁镇说道:“宣。”

韩雍的相貌明显见老。

这几个月对韩雍来说,根本就是煎熬。他在处理藩王之前,是想到藩王会反抗的,只是万万没有想到藩王会造反。

满朝文武也对朱祁镇的政策颇有微词。

在很多人看来,这根本就是流放。

韩雍承受了内外夹攻的压力。他之前对内阁首辅的位置还多有眷恋,但是此刻,根本是如坐针毡。

这种心理状态,自然让韩雍衰老加速。

韩雍一进来,说道:“臣为陛下贺,江西乱定,乃是陛下天威所致。”

王越立即附和说道:“臣为陛下贺。”

朱祁镇挥挥手说道:“区区小事,无须多言,坐吧。”

两人坐定之后,就开始说正事了。

韩雍说道:“江西巡抚,布政使等大小十几位官员都罹难,南昌府为之一空,而今南昌乱定,却不知道派谁去抚定江西?”

朱祁镇说道:“卿有什么人选?”

韩雍说道:“西宁侯范广举荐九江知府韩文暂代江西巡抚一职,只是韩文虽然有功,但是资历有些浅薄了。”

朱祁镇看了怀恩一眼,怀恩立即会意,几步就从后面长长的书架之中,抽出了一叠文书。不是别的,就是韩文的履历。

朱祁镇的乾清宫,越发好像是一个图书馆了。这里放的不是什么经史子集,而是各方地方资料汇总,还有各个问题的来龙去脉。

人事资料自然是其中一种。

朱祁镇看了韩文的资料,看上去履历还行,笑道:“资历算什么?他在湖口的战功,足以重赏,朕用人,可曾排资论辈?如果论资历,先生也不会在内阁秉政十年之久。”

韩雍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成为大明首辅,并非韩雍的资历如何,而是韩王在江西赈灾之功。平定大藤峡之功,随军抚定交趾之功,等等战功在一起,才有韩雍在内阁的迅速崛起。

朱祁镇其实也明白,韩雍其实也倾向于韩文。不过官场惯例,恩出于上。

韩雍即便欣赏韩文,也不能做好人,这个好人必须留给朱祁镇来做。

王越说道:“陛下英明,以韩文之能,江西善后之事,应该没有问题了,战后封赏之事,还请陛下裁定。”

朱祁镇说道:“威国公以为如何?”

王越说道:“范广天下大将,此事非臣等可以置喙。”

朱祁镇也明白王越的担心,王越已经是身处嫌疑之地了。

大明而今已经有一个潜规则,那就是武臣如果要进入内阁,一般来说都必须是国公爵。而且是必须有战功的国公爵。

如果世袭的,没有什么军事能力的国公也是不行的。

而范广而今的战功,让他到了国公爵位的线上。

范广以拉萨一战成名,封伯。之后到此转战,虽然没有大功劳的,但是小功劳不少,几十年辛苦,这才晋升为侯爵。

这就看出来战争对于一个将领有多重要了。

范广一战成名,就是伯爵,但是后面却要熬上好些年才堪堪到了侯爵。

这其实也是范广身后没有势力支撑的缘故。如果不是宁王之乱太过迫切,范广距离最近,这一次主战,也未必能轮到他。

毕竟宁王之乱这一战,并不难以平定。

大明可以平定这一战的将领车载斗量。

也正因为宁王之乱太过儿戏了,才让王越有些犯难,如果封范广为国公,范广的战功有些弱,但是如果不封范广为国公,则范广不管怎么说,也是平定了一个藩王作乱。

而范广封国公之后,就有能力威胁到王越在军事上的话语权。毕竟比资历,王越是远远不如范广的。

朱祁镇沉吟片刻,说道:“追封范广三代,荫子,并拨勋田千亩。另,将等江西战事平息之后,让范广去南洋助战。”

首节 上一节 897/10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是科技大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