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863节
大明官体系在赈灾上,是有一定之规的,但是前提是有钱有粮,有这两样,什么事情都好办。
如果没有,那就是没有办法了。
从这一点上,从日益繁华的商业之上刮出钱来,是必须做的事情。
这也是这一件事情,不是朱祁镇提出来的,而是实际掌控庶务的韩雍提出来的,就是因为这是一个绕不过的坎。
朱祁镇心中所想,大明朝廷的困境,全然不在这些江南士绅眼中。只是他们都知道,而今是不可能拒绝皇帝的意思。
毕竟,而今是敬酒,如果不喝的话,或许就是罚酒了。
罚酒该怎么样喝?
看看徐某人就
知道了。
只能饮酒谢恩而已。
朱祁镇连饮两杯酒,又一伸手,令怀恩满上,说道:“投桃报李,江南百姓不负朕,朕也不负江南百姓。”
“江南重赋之事,朕做主免除所有官田田租。以惠江南百姓。”
朱祁镇此言一处,下面的士绅先是一愣,随即欢喜莫名,纷纷行礼说道:“我等代江南父老谢过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江南重赋这一件事情,可以说是苦江南久矣。
江南重赋的形成之前也说过了,这里就不说了。
反正江南重赋之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交给官田田租。朱祁镇这大笔一挥,估计有两三百万石的田租没有了。
相当于一个省的税收了。
这些事情,朱祁镇不是没有想过的。
自从朱祁镇知道江南重赋这一天之后,他就想着怎么废除。
只是大明朝廷对江南的财政依赖太高了,高到了不可能废除,即便知道对江南百姓有违公平,但是在生存前面这些事情,都可以忽略。
朱祁镇之所以下定决心,将江南重赋分步骤的废除,却是这样几个原因的。
第一个原因,就是王恕之前所言。
江南百姓之所以能交得起江南重赋,并非江南百姓会拉金子,而是他们参与进入商业流通之中,更多种植经济作物,而不是粮食。
这才能交得起重赋。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江南重赋其实有一定的商业税的性质。而今加征商税,其中有重复征收的嫌疑。加重了江南底层百姓的负担。
第二个原因,以江南棉布,丝绸,瓷器,茶叶等等大宗货物的赋税,最少在一千多万两上下。
这还是将大量偷税逃税算进去了。
毕竟朱祁镇很清楚,以大明朝廷的行政能力,能将这一条产业链之中,百分之三四十的税征收上来,就是一件好事。
更多的,想都不要想了。
这一千多万两的赋税征收,对大明财政的缓解是立竿见影的,而且朝廷要加征的是整个天下赋税,并不是仅仅是江南的赋税。
即便是江南富饶甲天下,但也不可能将一江南的商税胜过天下的商税,比如辽东大木,漠南漠南的马税,北方的煤,广东的糖,等等,这些一项能征收上来一二百万两白银,加起来也不下于江南的赋税了。
这个时候,朱祁镇就发现一个问题。
似乎赋税收的有点多了。
是的。
赋税有一点多。
多的也不是一点半点。
之前计
算过朝廷的收入,田税在二千六百万两上下,是朝廷最大项收入,其余的其他关税,盐税,茶税等有一千五百万两上下,再加上少府收入,应该是超过五千万两的。
这五千万两之中,一千多万两要分给地方财政,一千万两上下,要给军费,剩下百官俸禄等等,宫廷等等,大概能结余几百万两,一旦有大灾,减免地方赋税,二千六百万两的田税就收不齐了。还有额外有赈灾,就会出现赤字。
而今已经赤字好几年了。
家底快空了。
但是三千万两的商税却也太多了。
朝廷手中的钱多一点是好事,但是朱祁镇并不觉得朝廷手中钱是越多越好的。首先大量货币集中在朝廷手中,这本身就是问题所在。
要知道大明货币盘子,即便朱祁镇一直发行货币,货币总量也不过是三四个亿,这已经是银币加铜钱,加黄金,加发行银票了。
大明每年赋税都要有亿万两级别,有些太多了。会不会引起钱荒。
其次,一次性征这么多的税,会不会对大明的经济生态有极大的摧残。
朱祁镇想明白这一点,就一直在思考怎么解决。
按理说,要钱难,想不要钱还不简单,免掉几项专卖的大宗货物不就行了。
但是朱祁镇却不愿意这样做。
这种十几项大宗商品专卖制度,本质上是为商品税颁布的先声。看似专卖,其实朝廷就卖引而已。
如果这种专卖实行时间长了,朱祁镇就会合并,将各种种类的引税,合并为一,就是商税,或者说商品税。
朱祁镇从来不觉得,将大明银两囤积在国库之中,就是一个好办法。
所以他对大明财政的要求从来是,能支撑大明运行之外,略有结余就行了。
毕竟这个时代的金融环境并不理想,朝廷想要借钱也没有地方借,故而每年结余一点下来,作为不时之需也是非常必要的。
商品税不能动,朱祁镇的心中就在酝酿一项减税计划。
比如裁撤各路内河关卡,免去征税的任务,反而加强稽查商税的任务。凡是各府县都要加强之一点。
如果没有严厉的稽查,这些商人估计谁也不想去卖引。
此刻不过是从江南重赋开始而已。
不过朱祁镇很有分寸,在商税没有征收上来之前,这个减免江南重赋的话,不过是一根挂在驴头上的红萝卜而已。
至于能不能吃到嘴里,要看他们怎么做了。
只是朱祁镇却发现了一个问题,很多士绅对减免江南重赋的态度太过积极了。
第六十七章 大明的票据体系
第六十七章 大明的票据体系
朱祁镇微微一想,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如果将江南士绅看做一个整体,倒也没错。
但是自然界大部分东西都是可以再分下去的,而社会群体上也是如此。江南士绅也可以分开的。
虽然他们绝大多数都参与商业了。但是大部分商税是加不到他们头上的,原因很简单。
朱祁镇直接是从成品端收税的。
只有变成成品,也就是丝绸,布匹,才会征税。
至于其他生产活动是不征税的。
但是大部分士绅都是有田地的,对于他们来说,江南重赋才是切身之痛,至于商税却是他们摸不着的东西。
朱祁镇想明白这一点,心中微微一动,又举起酒杯,正要说话。却见唐世良起身说道:“陛下遗爱江南百姓,老朽代江南百姓儆陛下一杯。”
一时间这些士绅纷纷起身向朱祁镇敬酒。
朱祁镇微微一笑也就一饮而尽。
这三杯酒一饮,朱祁镇也就退席了。
这是朱祁镇的习惯了。
对于朱祁镇来说,这种重大的宴会从来不是为了吃饭。而是某些政治目的。朱祁镇今日就是为商税背书。
既然目的已经达到了。
剩下的事情,就无足轻重了。
而且朱祁镇留在这里,这一场宴会,朱祁镇自己不会舒服,而下面的人也不会舒服。因为皇帝在种场合吃饭,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仪。
朱祁镇对此厌烦之极。
朱祁镇退席之后,对很多人来说,这一场宴会才刚刚开始,对有些人来说这一场宴会已经结束。
宴会之后,不知道是不是江南百姓都见识了朱祁镇的决意,所以一些暗中阻挠商税征收的人都一一偃旗息鼓了。
王恕的工作阻力大减。
而朱祁镇也没有闲着,而是一边批阅从北京发过来的奏疏,一边视察江南各种情况。
特别是商税推行情况。
江苏巡抚衙后院之中,王恕忙着落实各种工作,朱祁镇也没有让他来在身边。故而朱祁镇身边只有太子,丘浚,还有几个中书舍人,还有从来不离开朱祁镇的怀恩。
朱祁镇手中拿着一块硬纸。朱祁镇甩了一下,有一点硬。却见上面有这表格,空着几个需要填写的地方,比如衙门发的,谁家产的,运到什么地方,还有有效日期,从几年到几年。还有最下面留着长长的空白,却是用来盖章用的。
没错,这就是棉引。
一百匹为一引,一引一两银
子。
一匹棉布三钱,一百匹三十两。正好一引一两。
这些引税制度,也算是非常长的历史了,在唐代就已经有了。故而在制度上也算完善。
这些引票,都是北京户部印刷的。是专门设了一个印刷局。李东阳作为户部侍郎分管的一部分。
这就要从易知单说起了。
虽然易知单并没有列入朝廷变法大项之中,但是并不是说易知单这办法,就被朱祁镇弃用了,恰恰相反,被朱祁镇全部接纳了。
不管是官府与地方,都在改革之列。
不过,这一项改变,并没有拿出来单独说,而是纳入一条鞭法与官吏法具体执行之中。
在朝廷内部,易知单与考成法合并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