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明天子

明天子 第44节

亦失哈见状,只能向朱祁镇解释。

明朝封那些外面的部落首领为官,他们这些官员大明不发俸禄,但他们的官印却有一个重要的作用,用来作为凭证来中原朝贡。

以大明朝廷厚往薄来的传统,对女真各部自然要赏赐很多了。

这样一来,女真各部的朝贡也给大明带来很大经济上的问题。以至于朝廷不得不在女真诸部朝贡规模之上,有所限制。

而今女真想用朝贡的办法,换来大批量的粮食,朝廷是断断不允许的。、

朱祁镇说道:“如果通商的话,就能解决女真部落的问题?”

亦失哈说道:“陛下,不必解决女真的所有问题,只要下令通商,则女真各部定然没有勇气与朝廷抗衡。”

“即便有些妄人,他们自己就解决了。不劳朝廷动手。”

朱祁镇心中一动,对亦失哈有一种刮目相看的感觉。

他还以为亦失哈是心对女真有些偏,但是而今一看,他比亦失哈来看,还是太稚嫩了。

让女真平安度过旱灾有什么好处?

即便朱祁镇放开了贸易的口子,想来有那些人能得到这个福利?自然是向着大明的势力,至于那些与大明敌对的部落,自然会消失在这一场大旱的洗牌之中。

而且亦失哈这样做,也解决了朱祁镇一个隐忧。

如果女真在辽东这里做中转商,将中原的货物专卖给瓦刺,又该怎么办?

毕竟主次矛盾要分清楚,不管建州女真将来如此,而今大明真正的大敌,不是建州女真,而是瓦刺。

建州女真可以稍稍放放,但是瓦刺却不可有一丝松懈。

以亦失哈的本意,恐怕给女真的数量都不会足数,足数了,如果行二桃杀三士之计。这一点粮草,即便瓦刺想要,恐怕也要硬生生从女真人口中夺食了。

朱祁镇倒不至于脱欢将女真推为平地,但是想来脱欢不会这么傻的。放着大敌阿岱汗不管,却抢女真的口粮。

朱祁镇越想越绝这个办法绝妙,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将女真的骚扰,遏制在萌芽状态。

朱祁镇顿时觉得,太监这个群体之中,还是有人才的,眼前的亦失哈,如果不是太监,当辽东总兵官,也是合格的。

朱祁镇说道:“来人,赏赐亦失哈给粮四十石。”

亦失哈立即说道:“奴婢谢过陛下。”

朱元璋定下来的太监待遇,不过月给粮一石,一年不过十二石,换算成银子,大抵十两上下。堪堪够果腹而已。

所以太监之中清廉的如阮安,死的时候,身边的银两不过十两,大抵是他一年的工资。

但是如果所有太监都按着这个数目吃饭,那早就饿死了。

朱祁镇知道,他身前三个宦官,都没有靠俸禄吃饭。

亦失哈外在辽镇镇守好多年了,有的是手段神不知鬼不觉的捞钱,至于金英,朱祁镇还记得太皇太后对金英的评价,为人什么都行,就是黑眼睛见不得白银子。

而且宣宗皇帝对金英有赐第,有赐田,足够金英用了,说不定是他们三人最富的那个。

至于王振平时积蓄不多,但是朱祁镇登基这半年来,腰包算是鼓起来了,只是这钱都没有在王振身边,而是宫外他侄子王立手中。

这个情报也是金英暗地里上的眼药。

不过,赏赐给粮这也是一种荣誉,类似一种政治待遇,最少说明亦失哈简在帝心,非寻常人可比。

朱祁镇说道:“起来说话,朕还有一件事情想要问你。”

亦失哈说道:“陛下请问,奴婢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朱祁镇说道:“好,大宁城弃守之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其中本末如何,给朕细细道来。”

这个问题,朱祁镇憋在心里好一阵子了。只是找不到合适的人问。

此刻虽然说是问亦失哈,但也是问王振与金英。

第五十八章 大宁

第五十八章 大宁

大宁就在喜峰口外,古会州之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乃是塞上重镇。

有大宁在,直接将北京的边防线向北推了数百里,只要大宁不失,北京决计不会有动则数惊的地步。

朱祁镇一看大明的边防图,从来没有感觉到有安全感。

当然在地图之上大宁还是大明所有。但是实际情况上,朝廷在大宁早就没有驻军了。

这一件如果说起来,还是从靖难说起来。

太宗皇帝扭转战局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出塞下大宁,挟宁王,收塞上雄兵,这才让太宗皇帝有了与建抗衡的本钱。

当时太宗皇帝为了大宁兵,连北京都不顾了。

当时仁宗皇帝被南军包围数重,奋力攻打。太宗皇帝都弃之不顾。

但是收大宁兵入关,并联系兀良哈三卫,让太宗皇帝对南兵有了抗衡的本钱。但是也留下一个问题。

就是大宁。

大宁并非一开始就有的。

而是洪武年间为了进攻辽东而修建的。

洪武年间捕鱼儿一战,大宁就是出兵地之一。

但是这样重要的地方,太宗皇帝将兵全部撤走了。大宁城如何守,于是乎大宁一地就空了。

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恢复过来,似乎充当了朝廷与鞑靼之间的缓冲区。

但是朱祁镇很明白。

一块地方,自己不去占领,寄希望于别人不占领,这是妄想。

朱祁镇实在不明白,大宁这么重要,直接关系到朝廷的安危,如何能够空置。

这个问题,干系太大,关乎太祖太宗宣宗三个皇帝,金英,王振,亦失哈三人,心中顿时一沉,不知道该怎么说。

既能避尊者讳,又将其中意思告诉朱祁镇。

至于王振更是不管不顾,就好像没有听见的一般。

亦失哈说道:“太宗,宣宗皇帝都又重置大宁之意,只是耗费太大,洪武时建立大宁城,曾经免除北方数省的赋税,让百姓向大宁输粮,一连数年,大宁存粮最多的时候有六十二万石,用宝钞一百二十多万锭。”

“可以说倾北国之力,为此一城。”

“大宁本身,易攻南守。所产根本不够大军所用,年年需要关内运粮。只是永乐以来,北方屡兴大工,又数次北伐。”

“北方积蓄为之一空,重建大宁城根本出不了这一笔钱。”

朱祁镇也知道,永乐年间到现在,即便是太皇太后罢一切不急之务,其实还有很多大工要建。

河北乃是靖难的主战场,本来就残破不堪,而后又有修建北京城,修长城,支持大军数次北征。

太宗皇帝北征,动则五十万之众。供应这么多的粮草,不可谓不劳师动众。

如此下来,北方哪里能支撑起大宁这一项大工程。毕竟大宁城已经放弃这么多年了,当初的大宁城,早就成为了废墟。

想要在大宁驻军,恐怕要重建大宁城。

一想到耗资之大,即便是朱祁镇也是暗地摇头。

北方的粮草紧张,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而今如今需要完成的大工程有,北京城的收尾工程,从永乐年间修到而今,北京城也算不得完工。

除此之外,宣宗皇帝的寝陵,长城的修建。等等。

这已经让内阁有一点喘不过气来了。再加上大宁城?

即便是朝廷有能力修建大宁城,太皇太后也支持,但是战略环境已经变了。瓦刺打败阿鲁台,一统草原。

这样的情况之下,修建大宁城,非要与瓦刺碰上一下不可。

虽然不知道下面的军户实力如何,但是单单从将领上来说,朱祁镇对大明而今的将领,信心并不是太足。

朱祁镇心中微微一叹。钱粮,钱粮,钱粮。大明朝的财政危机,似乎来得太早了一些。

朱祁镇按下这一件事情不说,问道:“朕听说,大宁乃是太宗皇帝割让兀良哈三卫的?”

这个说法从来是传得沸沸扬扬的。

金英听了立即说道:“陛下,其中是有隐情的。”说道:“靖难之时,非常时期,太宗皇帝有默许,在太宗登基之后,早就将这一件事情给推翻了。”

“兀良哈三卫,一直没有在大宁放牧,虽然时常有越界,但决计不敢在大宁多停留。”

朱祁镇听了微微点头。

言外之意,这一件事情太宗皇帝大抵是做过的,不过再太宗登基之后,早已翻篇了。太宗皇帝的黑历史,不好多问。

不过,大宁现状如果再持续下去,随着挖侧的崛起,大宁这一带的空白,恐怕不能持续下去了。

朱祁镇将话题拉回来,说道:“亦公公,辽东的粮食可以自给自足吗?够不够赈灾女真?”

亦失哈连忙说道:“辽东没有府县,唯有卫所,所有卫所屯田加起来,在两万顷,每年只能种一季,所得仅仅能自足而已。想要与女真通商,恐怕也要从南方调粮食。”

朱祁镇说道:“国家有事于北方,多因粮南方,不是长久之策,卿在辽东,于屯政之上多上一些心。在北方多得一石粮食,就抵南方三石粮食。”

“至于这个粮食缺口,可以引商人往辽东。内廷也可以出一点力气。”一边说,朱祁镇一边看向王振。

王振会意,说道:“奴婢这就去安排。”

这个时候的大明毕竟还没有沦落到崇祯时候,虽然国家用度有些紧张,但是不管是宫中,还是各府县,都是有钱的。

只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一点而已。

而且在王振看来,女真的皮毛,东珠之类,还是紧俏货色,有很多宫中需要,即便宫中不需要,转手也是一笔钱财。

朱祁镇对大内的财政并不是太了解,看王振脸上没有难色。这才松了一口气。他有自知之明,动用内廷的财物,他还有这个权限,但是如果想不通过内阁,就动用户部的粮食,恐怕杨士奇定然会反驳过来。

所以能不动用户部,就不动用户部。

朱祁镇对亦失哈继续说道:“辽东能否成为大明的粮仓,就看卿的经营如何了。”

亦失哈万万没有想到,朱祁镇对辽东有这么大的期望,有些诚惶诚恐的说道:“奴婢定当效死力,只是辽东苦寒,一年只能种一季粮食,而且多种栗,旷土虽多,但是人丁稀少,多女真,朝鲜人,汉人都是从关内流放而来的。没有人口,而今外患又起,多余钱粮也要修缮城池,设立关卡。奴婢只能说尽力而为。”

朱祁镇心中虽然有些失望,说道:“好,卿与朕实话实话最好不过了。”

朱祁镇一直以为是辽东军事管理体制,让辽东农业发展不行。而且看来恰恰相反,是辽东人口,特别是汉人太少了。

不能支撑一套民政体系。

首节 上一节 44/10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是科技大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