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316节
郭登来找他。自然是有事情来问。
刘定之说道:“将军稍待。”他立即起身,用冷水洗了一把脸,顿时精神抖擞。说道:“将军有话请讲吧。”
郭登就将朱祁镇的密信拿了出来,说道:“大人不是外人,这是陛下的密旨。”
刘定之细细看了,顿时皱起眉来了。
他第一个感觉,就是陛下做事太急了一些。
刘定之在北京期间,与朱祁镇相处时间不断,对朱祁镇的心思也是比较了解的。只是他更知道,很多事情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整顿卫所如果那么容易的话,朝廷早就做好了,而不是从宣德年间开始到现在,一遍遍的派清军御史,但是也没有什么卵用。
刘定之看完之后,说道:“恭喜将军,如果将军能将这一件事情做好了,将来内阁之中就有将军一席之位。”
很多人都看出来,今后大明内阁之中,将会保留六位大学士一位国公的局面。
郭登听了,苦笑说道:“主静兄,就不要取笑我了,我正为这一件事情头疼。”
郭登可不是愣头青,虽然他父亲乃是郭英的庶子,在武定侯府没有什么权力,但是郭登长在武定侯府,接触到的就是大明军方的核心层。
他接触到消息,是很多人一辈子都不知道事情。
甚至说,朱祁镇对军中情弊的了解,都不如郭登。
别的不说,郭登就知道,武定侯府家丁都是在下面卫所挂职的,真要拉出去,那都是朝廷命官。虽然官不大而已。
领着朝廷俸禄,但是将主干活,这样的事情郭登见多了。
即便郭登乃是庶子所生,但是郭登从军的时候,也能安排好些人随行,帮助他掌控局面。可以说郭登能有今日,武定侯府的助力是撇不开的。
正因为如此,郭登才知道,这里面水有多深。
虽然福建这边没有什么强大的将门,而且也算是开国勋贵的势力范围之内。
具体的来说,可以说每一个卫所的建立,就是与某一位勋贵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细细说来,都可以说谁是谁的人。每一个卫所对应朝廷之中某一家勋贵。
这就是所谓之门生故吏。
这里就不细细说了。
大体上,开国勋贵因为太祖皇帝与太宗皇帝两代打击,与军权相隔有一点远,真正主导大明军政的乃是靖难勋贵。
而靖难勋贵的势力,大多都是在北方,特别是北京,九边。
福建这边,细细算来应该信国公汤和家族的势力范围,但是早已人过境迁了。在这里动手,对靖难勋贵集团触动不大。
但是郭登依然感到烫手之极,但是皇帝的命令,他又不能不做,思来想去,已经想了很久了,这才来向刘定之问策。
刘定之说道:“将军有此见底,今后自可常保富贵。”
郭登说道:“富贵不富贵的,我不多想,只要能让陛下满意就行了。”
刘定之说道:“将军觉得,福建士卒如何?”
郭登说道:“草芥之徒而已。”
刘定之说道:“这不就完了,将军新立大功,想来不日封爵,本朝祖制,向来有拍公侯出外训练大军。令主也多承此令,将军不过奉命而为。”
“有何不可?”
郭登正想说什么,忽然想到了什么。向刘定之行礼,说道:“先生之意我明白了。”
刘定之言下之意,就是不要多想。
不要想皇帝要让他整顿卫所的事情,也不要想这卫所之中的利益牵扯,就公事公办,如国初太祖皇帝派公侯出外训练士卒一样。
将不堪用的士卒裁撤出去,只要将福建士卒训练好,可堪一战就可以了。至于其他的事情,他就当做不知道。
只要掌握好这个分寸,对朝廷也好交代,也给自己留了余地。
当然了,这可能与朱祁镇所想的不同。虽然这一次叶留宗之乱,朱祁镇已经摘了好几个世袭指挥使的帽子。
但是还有很多这样家族幸免于难的。
这个体制不变,纵然郭登下了大力气训练好福建军队,但是有能维持几年啊?
郭登说道:“但是陛下那边?”
刘定之说道:“请将军放心,陛下哪里我会代为呈言。”
刘定之如此说,倒不是为了郭登,而是为了朱祁镇。很多事情第一步,并不是要做到最好,而是能将这一件事情给推行下去。
只要推行了第一步,才会有第二步,第三步,如果第一步就出了差错,被迫中止,下一次重新开始的时候,就要费几倍的功夫了。
这个办法,固然会让郭登有明哲保身的机会,但也是最好的办法。
郭登再次行礼说道:“多谢主静兄。”
郭登又寒暄了几句,这才告辞了。
第二天刘定之交接了政务,就开始北上了。
因为而今是冬季,天津海港也冻住了,乘海船北上,更是顶风。刘定之自然是从陆路到杭州,然后从运河北上,想来到了京师,就是明年一月多了。
只是他刚刚走,就有人送来一个包裹,却是郭登送来的程仪。
刘定之一看,却是一封银子,五百两。
刘定之对身边的人说道:“收下来吧。”
身后的管家却有些奇怪的说道:“大爷,平日大爷不是从来不收别人的银子,怎么今日?”
刘定之淡淡一笑说道:“别人是别人,郭将军却不是别人,别人的银子收不得,但郭将军的银子,却是收得的。”
刘定之轻轻一笑,就一路北上了。
而郭登已经开始了抽调各卫所人马,到天阶山下攻山,一时间自然是花样百出,惨不忍睹。
郭登就气炸了肺。
他本来以为福建士卒在战斗之中表现,已经够差劲了。但是万万没有想到,他所看见的差劲表现,已经是福建卫所士卒优中选优的结果了。
而真实的情况,比这更差劲,很多卫所来人都筹不齐。连检查都应付不过了。
郭登虽然有明哲保身的想法,但是身为武定侯府出身,乃是开国功臣之后,他对大明江山也是一分责任感的。
见此情况,什么明哲保身之心,也不去管了。写了一封密折,将福建卫所的情况上奏朝廷。
一口气将好几个指挥使给弹劾了。然后大刀阔斧的进行整顿。
郭登一放开军籍,一时间仅存的士卒,几乎全都要改为民籍了,以至于郭登不得不一个卫所一个卫所的开放。
几乎上福建所有卫所的军队,换血虑达到了百分之七八十,至于不肯走的人,自然是军官了。
有一个世袭枉顾的官职,傻子才会放弃的。
至于卫所的土地情况,郭登虽然没有细查,但是也敲打一番,将那些出了事的将领,不管是败仗的而是牵扯到谢怀案之中的将领,他们所侵占的田产一屡分给士卒。但是比起开国时分给士卒田亩。仅仅有三分之一左右。
但是仅仅是这三分之一,在福建百姓发现参军真分田之后,更是踊跃无比,一口气就招满了几万人。
第九十二章 朱祁镇的惧意
第九十二章 朱祁镇的惧意
正统十一年春。
刘定之一到京师,朱祁镇就立即召见了他。先没有问他盐政的事情,而是将郭登的密折全部拿出来,让刘定之看。
朱祁镇问道:“郭登说,你劝他留些分寸?看看,这福建的情况,是可以留分寸的吗?”
刘定之说道:“臣现在还是这样认为,真因为福建卫所如此,才更要留下分寸。陛下臣说一句不客气的话,除却九边西南之外,天下所有的卫所大体都是这样的,不过是大同而小异,这么大的盖子,陛下敢掀开吗?”
朱祁镇愣了好一阵子,摇摇头说道:“朕不敢。”
是啊,朱祁镇即便是九五之尊,面对这样的事情,他也不敢做。
天下间三百多卫所,满编的卫所有吗?朱祁镇都不敢说有,或许有几个满编的大概是朱祁镇的亲军卫了。
这一件事情闹开会怎么样?
朝廷处理不处理?
不处理话,朝廷的威信往哪里放,处理吧,怎么处理,难道将这一大批卫所官员都给处置了。
且不说将人逼到底,他们会不会狗急跳墙。
虽然这些卫所不堪战了的,但是还是大明朝的武力,他们闹出事来,能直接动摇朝廷权威。
而今瓦刺在侧,朱祁镇敢闹出这么大的乱子吗?
即便是这些卫所官员都是大明的忠实臣子,对朝廷忠心耿耿,忠心到朝廷剥夺他们的家产主要是他们侵占卫所的土地也不会造反的地步。
但是朱祁镇一时间从哪里找那么多军官来弥补缺口,凭借武学学生,不要忘记了,即便是武学学生也是根植在这个体系之上的。
朱祁镇对此很早很早就有预料了,为什么这么多年,在其他事情之上,朱祁镇可以一件件事情给办下来,唯独在这一件事情,从来雷声大雨点小,不,连雷声都不敢有。
实在是这问题太棘手了。
棘手到,朱祁镇知道怎么开场,却想不到该怎么收场的地步。
卫所制度最大的问题,就在土地分配之上,而土地分配这个问题,又太敏感了。国家说是国家,对很多军官来说,他们家族两代人都这样占着,就是他们的了。
不解决这个问题,卫所制根本不能重振,要解决这个问题,非动刀子不可,不是平叛,就是大案。
但是两者而今都不能办。
这卫所的田产账册在明代后期就不存在兵部账册之中,占据朝廷八分之一耕地的卫所土地,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消失在政府数据之中了。
历代皇帝都当做不知道,就知道这个问题有多棘手了,棘手到所有皇帝都不愿意正面解决的地步。
而今朱祁镇仅仅是试探的捅了一下,就发现问题比他想象的更严重,更棘手。朱祁镇只能放弃现在解决,将这一件事情给拖下去。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皇帝也为不得快意事。
刘定之说道:“郭将军所上都是密折,想来也是这个原因。陛下深知其意,而今不过是试一试微臣。”
朱祁镇其实是一口气无处宣泄而已。哪里有试一试刘定之的意思。不过刘定之这样说了,朱祁镇就此下坡吧。
这一口气出了,朱祁镇就准备为郭登善后了,决定明日与杨溥,张辅沟通一下,并追封战死在叶留宗之乱的福建军官。
不管他们是笨蛋还是白痴,是跌死而撞死,凡是战死在叶留宗之乱的官员,一律加厚抚恤。追加身后功名。
这就是表明朝廷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