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276节
太监没人权。
不过,即便太监没有人权。有些事情也缺不了他们。
“叫金英过来。”朱祁镇一声吩咐,立即有人去传话了。
为了尽快恢复司礼监的运作,朱祁镇要找一个有经验的人,而金英就是这样一个人。至于金英在这件事情中,所扮演的角色。
朱祁镇先当做不知道,秋后算账不迟。
金英来了,朱祁镇就没有正眼看金英,说道:“王振不在了,司礼监不能没有人主持,你卸任东厂,来主持司礼监吧。”
金英却没有被这个天上掉馅饼给砸中,他很冷静。
对于而今的变化,金英是又喜又忧,喜的是王振死了。最少能喘一口气了,但是忧的是,皇帝会不会迁怒。
特别是金英来的时候,见到了一大片被杖毙的太监。
金英更是心中发寒。金英立即说道:“陛下,老奴年老体衰,不堪造就,正准备请辞东厂提督一职。司礼监之任,老奴委实承担不起了。”
朱祁镇听了,说道:“金英,你是想撂摊子不干吗?”
金英说道:“不,不,不,老奴是推荐一个人,决计能胜任司礼监。”
朱祁镇说道:“是谁?”
金英说道:“乃是范弘。他与奴婢在司礼监行走多年,决计不会耽搁陛下的事儿。”
朱祁镇心中缓缓念这个名字。也是一个老臣了。
他是越南人出身,读过书,字很好,伺候过仁宗皇帝,宣宗皇帝。但是正统初年,太皇太后为了给王振让路,就将他个按下去了。
在宫中当一个闲职。
这样太监不少。不过,这些太监年纪都大了,在数年之内,连连凋零。剩下的太监之中,范弘算是资历不错的了。
一想起越南的太监,朱祁镇就想起了阮安。
阮安协助于谦治水做得相当不错,而今已经在水利学院任教了,虽然水利学院之中,以宦官为多。不知道还以为又是一个内书堂。
但是朱祁镇对阮安的爱护却是实打实。
“好。”朱祁镇说道:“就让范弘去主持司礼监吧。”
金英暗地里松了一口气。
他直觉感受到,他如果真担任司礼监。将来恐怕难逃一死。毕竟司礼监这位置,权力重,想要找茬弄死一个人,也很容易。金英而今何止是没有圣眷?他觉得自己已经深深的得罪了陛下,正是想办法脱身。
哪里会想什么司礼监。
朱祁镇对金英说道:“我记得先帝给你免死金牌?”
金英汗毛都竖起来了,说道:“确有此事。”
朱祁镇说道:“将此物交给宫中,在东厂待上半年,如何没有出纰漏,朕就放你还乡。”
“先帝的面子,朕还是要给的。”
金英立即跪地磕头道:“谢陛下开恩,谢陛下开恩。”
金英头上的死亡阴云,算是散去了不少。金英心算是能放下来一点。
当然了,伴君如伴虎的道理,金英是知道的。
他一日不离开北京城,一日不敢完全放松。
朱祁镇打发了金英,立即召集了范弘。
新任司礼监太监,就走马上任了。
至于其他方面,朱祁镇扩大了皇后的权力,一些本属于太监的权力,由皇后掌管,又挑了一些没有派系太监,放在管事的位置上。
朱祁镇想来,宫中会清净一段时间了。
这样的格局,能够维持一段时间。
处理好这些事情之后,朱祁镇才召集,五军都督府,各公侯,兵部 ,内阁,刑部,都察院各部分在武英殿开御前会议。
王振的死,不能白死,朱祁镇也要借王振这个死猴子,敲打一下这些边将们。有些事情,必须要停止了。
朱祁镇在宫中这么大的动作,各方大佬也都有自己的眼线,太具体的东西,打听不出来,但是王振之死,宫中的大清洗,却还是能打听的到的。
听闻朱祁镇召见,这些大臣们心中就好像是装着一个兔子。忐忑不安的来见朱祁镇。
第三十九章 整顿九边
第三十六章 整顿九边
武英殿之中。
朱祁镇直接问道:“徐晞,你来说。”
徐晞立即说道:“是。”
徐晞目光扫过所有人,落在杨溥身上,与杨溥的目光一处,随即分散开来。
随即徐晞将各边镇走私的大概情况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朱祁镇没有听具体内容,他目光如电,看着所有人的目光。
张辅听了,眉毛都树起来。随即才将怒火慢慢的按捺下去了。
孟瑛听了,眼睛之中玩味的神色一闪而过,似乎有几分幸灾乐祸。
成国公朱勇听了,似乎脸色不变,但是朱祁镇发现朱勇的肌肉绷紧了。
至于官这边,有人面如深渊,一点消息也露不出来,有人的怒不可遏,就不一一细说了。
朱祁镇自然不会完全相信这种判断,但是这方面也让朱祁镇确定了一点,成国公似乎真参与其中。
这个时候,徐晞的声音也停了下来。
朱祁镇淡淡的说道:“王振参与其中,他死了。本朝与鞑子,数世之敌,从太祖开国到现在,从来没有变过,凡是资敌之人,该怎么处置,你们商量的办。朕要一个结果。”
朱祁镇随即拂袖而去。
这一下子,让众人有些傻眼。
这还是朱祁镇第一次如此。
杨溥咳嗽两声,说道:“陛下自己这样说了,大家就议一议吧。”
其实,并没有什么好议的。
无非是五军都督府,兵部,刑部,都察院,全部派出人联合巡视九边。将走私案清理一遍而已。
一行人商议过后,就将这题本递给宫中了。
散会之后,张辅将朱勇叫在英国公府之中,厉声问道:“这一件事情,你参与了没有?”
成国公朱勇有些期期艾艾的。
张辅见状,心中就有数了,顿时大怒,一拍桌子,顿时茶碗震到地面之上,说道:“朱勇,你堂堂成国公府,难道缺这一点钱吗?什么钱你都敢用,如果叔父还在,他定然会打死你的。”
朱勇几十岁的人了,这个时候哀求道:“哥,我刚刚开始不知道啊,只知道是下面的孝敬钱,谁知道是这钱,但是而今知道也晚了。”
张辅说道:“什么不知道?你是装糊涂而已。”
朱勇说道:“哥,你说现在怎么办?”
张辅冷笑一声,说道:“你现在知道怕了。”
朱勇说道:“我也没有想到,陛下动真格的,这种事情,其实也是常有的。”
军队参加走私,叫做回易,真要说起来,历史那是特别的悠久。最少宣德年间与北边打仗少了,这种事情,也从零零星星的变得多了起来。
张辅说道:“什么也不用说了,我去陛下面前卖我这张老脸吧。,”
没有办法,张辅也很清楚,他与成国公,以及下面的将领关系太密切了。分都分不开的。不过,张辅倒不害怕牵扯到自己。
毕竟张辅对钱财从来不太看重的,毕竟永乐朝赐下的田地,就足足有数万亩之多,养活英国公一家怎么都够了。
张辅虽然有私心,但也不是没有公心的。
瓦刺与朝廷已经过了一手了,虽然脸还没有撕破,但是谁都知道太平的日子不会太久了,这个时候在军中掀起大案,动摇军心,逼近了再有几个边将投奔瓦刺,对大明来说都不是好消息。
这其中的危险,张辅觉得有必要提醒一下皇帝。
不过,在张辅准备入宫的时候。
朱祁镇与杨溥再谈了。
杨溥其实也暗示这个意思,这个案子要查,大查,但不能大办。
朱祁镇却没有与杨溥说这个,而是说道:“徐晞从九边归来的时候,朕就准备整修边墙,只是当时时机不对。”
“但是而今,朝廷渐渐从河北抽身了,就有财力投到九边之中了。这一次要兵部派得力的人手,将宣大给我好好测量一下,为将来修整边墙做准备。”
杨溥咳嗽两声,说道:“陛下,朝廷连年大工,虽然周尚书竭力支持,但是国中储蓄不多,一旦有事,恐怕国库为之一空。以臣之见,莫过量入为出,这修边墙的事情,慢慢的来吧。”
朱祁镇之前的财政政策,很有几分量出为入的做法。
为了填补河北治水的财政缺口,才有周忱的上台。
但是周忱上台之后,虽然颇有作为,但整体上财政走向都没有变化。
朝廷之中,除却内库之中有千万两白银左右的积蓄,户部的太仓银库,与京仓粮库之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进出出。
周忱各种改革,只能维持了朝廷平衡。特别是废除开中法之后,周忱也将驰道提上了日程,第一道从北京到宣府的驰道已经在修建之中了。
虽然一旦用驰道将北京从九边相连,朝廷调动粮食的耗损就低到了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
朝廷的开支还能进一步压缩。
但是这都是远景。
眼前的问题是,朝廷刚刚不用支付一年八百万两左右的修河款。占据国家年入的三分之一左右的款项。
朱祁镇想要与瓦刺打仗的姿态,谁都看得出来,杨溥也知道,这一战即便朝廷不打,瓦刺也是要打的。
所以杨溥也在准备战争。
但是杨溥准备战争的办法与朱祁镇不同,杨溥准备战争的办法,就是存钱。
杨溥是经历过永乐北伐的老人,他太清楚打仗,打的就是钱。所以在临战之前,让朝廷手中捏着更多钱。
而杨溥的存钱办法,就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财政办法,量入为出,想要更多的结余,就砍掉其他的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