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256节
杨溥叹息一声,说道:“是。除却英国公还有谁?”
徐晞心中有些不舒服,因为他是兵部尚书,乃是兵相,而今皇帝军国大事却要英国公意见而决断。
他的兵部尚书的权力体现在什么地方?
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武英殿之中。
朱祁镇等着英国公张辅
只是而今英国公张辅的气息却柔和了许多。
无他,虽然英国公张辅比朱祁镇大了不知道多少岁,但是他与朱祁镇有一个相同的好事,那就是张辅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在六十高龄的情况下,终于再次有了儿子。
英国公一脉后续有人了。
这对英国公来说,是天大的喜事。
而今英国公本人也有退下去的意思,特别是皇帝变得如此难伺候的时候。比如这一次关于哈密卫的事情。
如果在之前,皇帝定然第一个问英国公。
而且却是朱祁镇一直留着英国公没有召见。却派亲信将关于哈密卫的大小事务全部发给英国公。
所以在朝廷因为哈密卫之事议论纷纷的时候,英国公却一直闭门不出。
英国公从朱祁镇的态度,再加上朱祁镇之前所说过的话,自然品味出味道,那就是皇帝本人他并不是想听所谓的放弃哈密卫而来的。
但是张辅也从军事角度衡量过救援哈密的可能。他与杨溥的意见几乎是一致的。
大明没有进取西域,决计不是大明对西域没有野心。更多是基于现实的考虑。永乐年间六次出击草原,几乎都是从东部北伐,从开平卫横渡大漠,那么为什么汉击匈奴,又击西域,断匈奴一臂的战略决策。但是明朝却要经营东北。
这里面原因很复杂,但是西北残破却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张辅也知道,朱祁镇不可能不在这一件事情上,对瓦刺还以颜色。秉承这个态度,他心中已经有方案。
朱祁镇与英国公说了几句家常。几句话之内,就拐入正题,说道:“而今瓦刺攻哈密,哈密王求援,国公乃是天下名将,朝廷柱石,不知道何以教朕?”
英国公张辅说道:“陛下,瓦刺心怀叵测,臣反复思量,瓦刺未必没有引大军决战于哈密的想法,如此则派兵少,不能建功于异域,反而折损大明之威。派兵多了,且不说战事如何,一旦大军到哈密,瓦刺退却,大军不可长期驻扎哈密,一旦大军回失,则瓦刺复来,该如何处置?”
朱祁镇听了,不得不沉默。
大明一点一点的放弃了漠南,也就形成了而今步兵居多,马兵比较少的局面,即便是杨洪出塞的一万骑,已经是大同大半骑兵了。
骑兵缺少,尤其是成建制骑兵集团的缺少,让大明军队的机动能力下降了不少。
蒋贵成名之战,前后骑兵参战也不超过三万骑。就能看出西北的骑兵规模。但是比起瓦刺骑兵数目,瓦刺掌握了选择战场的能力。
这种情况之下,朱祁镇越发明白,张辅所制定的长城决战方案,固然有些泄气,但是总体上来说,已经是明军最有可能执行下去的方案了。
不过,朱祁镇依旧不甘心,带着几分苦笑说道:“难到英国公让朕回复哈密忠顺王,让他妹妹嫁到瓦刺,朕还要赐婚,送嫁妆不成。”
英国公说道:“陛下,朝廷固然对哈密鞭长莫及,但是对有些人却是可以打的?”
朱祁镇听出了英国公弦外之音,说道:“国公的意思是?”
英国公说道:“瓦刺之所以敢西进,就是因为兀良哈在东,安顿瓦刺后方,既然兀良哈敢在大明与瓦刺之间做出选择,就要承受这个选择的代价。”
“瓦刺可以下哈密,朝廷也可破兀良哈。”
朱祁镇听了,心中猛地想起一句话,那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此刻他立即明白,原来自己被也先一手棋限制了思路
如果自己的想法一直局限在哈密这一件事情该怎么处理的话,那么就走不出也先的套路。朱祁镇心中暗道:“张辅果然是名将,最少在这个战略分析之上,决计在我之上。”
最少朱祁镇之前没有想过这一件事情。
只是这个想法一冒出来,朱祁镇就有不少想法冒了出来。
朱祁镇其实并不想与瓦刺提前决战,毕竟河北水利还没有完工,即便是完工了,河北的民力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等河北粮草积蓄,非数年不可。
朝廷盐税虽然一点点增长出来,但是完成所有的改革,也是需要时间的。宁波倭寇之事,固然不大,但是朱祁镇也知道海运并不是太安稳的。
这样一来,朝廷调配南方物资的速度,就要受到运河的限制。
一年四百万的粮食,在承平时期还好,但是一旦打起仗来,完全不够看。
千言万语一句话,朱祁镇还没有做好准备。最少没有准备好,与瓦刺进行长期的鏖战。至于停战,想都不要想。
不是朱祁镇不想,朱祁镇固然不想向瓦刺低头。但是已经进化成政治生物的朱祁镇,更多思考都是基于利益,如果利益足够大,朱祁镇不介意低头。
是因为大明与蒙古的世仇关系。
一旦打起来,朱祁镇想要议和,必然要损失自己的政治威信。一旦瓦刺与大明正式开战,朱祁镇是决计不是要喊停那一个。
但是一时间大明没有能力将兵力投放到漠北去。灭不掉瓦刺,所以战事长期化,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所以,基于战事长期化的准备。
朱祁镇并没有做好。
财政的积累,资源的调配,乃至军事的改革,特别是军事的改革,根本就是流于表面,根本没有深入。
所以,朱祁镇问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瓦刺的反应,说道:“国公,如果大军出塞击兀良哈,成算几何?还有瓦刺会不会因此与朝廷大战?”
张辅说道:“兀良哈虽然有数万骑,但是绝非朝廷之对手,只需大同,宣府,辽东三镇合兵,足以击溃兀良哈,成国公朱勇,从太宗皇帝数次北征,经验丰富,轻车熟路,足以破兀良哈。”
“至于瓦刺的反应?”张辅轻轻一笑说道:“臣敢说也先,决计不会与朝廷撕破脸。原因有三,其一,瓦刺主力在西北,对东北鞭长莫及,即便与朝廷撕破脸于他又有什么好处?其次乃是兀良哈总就不是瓦刺本部,也先不会在意兀良哈的损失。其三就是瓦刺通过朝贡,获利不少,让他放弃这利益,也先即便肯。但是瓦刺很人都未必肯。”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事情。”张辅说道:“这兀良哈的存在并不符合瓦刺的利益。陛下如果坐在也先的位置上,陛下如何考虑南下之事?”
朱祁镇沉吟了片刻说道:“朕不做好万全的准备,是不会南下的。”朱祁镇顿时想明白了。也先恐怕要清场。
老大与老二打仗,老三倒霉。
从来如是。
虽然朱祁镇忌惮瓦刺,但是有一个事情却是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即便是大明军方的实力有所衰弱,在国力上,依旧是大明胜过瓦刺。
瓦刺攻大明,是以弱攻强,所以也先必定先整合好资源,尽量的吞并版图。再者从永乐年间草原之上,就有一个规律。
那就是大明敌人都不是大明打死的。
比如阿鲁台所部,如果不是太宗皇帝将阿鲁台给打残了,瓦刺想要拿下阿鲁台也要费好大功夫,而也先的爷爷,马哈木之事,更说明问题,他刚刚与太宗皇帝打了一场忽兰忽失温之战,随即就被阿鲁台追上,一场大战,让瓦刺伤亡惨重,如果不是脱欢是一个人杰,几乎要退出草原之争了。
这样的教训在前,也先与大明作战之前,会允许兀良哈旁观吗?
第八章 辽东之战的战略规划
第八章 辽东之战的战略规划
估计瓦刺甚至乐见其成。
朱祁镇想明白之后,对这一场战事,心中就同意了大半。
他甚至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
这也是朱祁镇对大明军方一种感觉。
朱祁镇不想对大明军队进行改革吗?不是不想,他一直在想,但是他怎么折腾官,即便出了事情,朱祁镇也能承受。
但是对军队的改革,一旦搞不好,估计就是政变。朱祁镇自然要谨慎。
他军方改革,从两个方向深入,一方面是提拔自己的人。孟瑛,郭登,等诸将的结果。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制度上的改革,就是武学。
但是他觉得两方面都推进不下去了。
制度方面暂且不说,这里牵扯太大。自然是不能轻举妄动。但是在提拔亲信方面为什么推进下去。
朱祁镇思考过,那就是军队太过稳定了。
朱祁镇虽然要提拔人,但是前提是要提拔能打仗的人 ,而不是随随便便提拔一个人。但是怎么知道一个人能不能打仗?
朱祁镇又没有火眼金睛,自然是打仗了。
西北之乱,朱祁镇发现了蒋贵。麓川之战,朱祁镇确定了孟瑛等人。他心中模模糊糊有一种感觉,对军事改革,很多时候是需要外力的。
他宁可打一打,只要打仗才能看出军队的战斗力,也只有打仗,才能大浪淘金,朱祁镇可以将底层能打的将领,一一的提拔出来,完成大明军方的更新换代。
所以,朱祁镇心中已经同意了,但是嘴上却不说,而是说道:“此事太过重大,不可不查,你上一个题本,先在内阁之中商议一下。”
张辅说道:“臣明白。”
朱祁镇送走了张辅,只觉的心结解开了。对于杨溥放弃哈密卫折子,也看顺眼。上面杨溥拟出来的意见,那就是如果关西七卫终于朝廷,令蒋贵在嘉峪关接应,安置在关内,如果关西七卫依附瓦刺,则朝廷宽大为政,不罪也。甚至允许朝贡如旧。
这也是杨溥为政老道的地方。
虽然关西七卫依附瓦刺是背叛了大明,但是因为经济上的关联性,关西七卫天然想依附朝廷。
而且看瓦刺的举动,瓦刺想与哈密王联姻,想来并没有将本地势力一网打尽的意思。
那么继续维系与关西七卫经济上的联系,等将来瓦刺主力不在了,甚至派一个使臣就能将关西七卫拉回来。
毕竟瓦刺会在关西七卫吸血,而大明却是在送钱。这种利益倾向,足以让瓦刺与关西七卫之间的联系不会紧密。
瓦刺维护统治,也是需要成本的。
与大明相比,瓦刺也是如此的,他维持一个战略方向,就多一分开支,与大明比家底,杨溥却是不怕的。
朱祁镇叹息一声,虽然还觉得不舒服,但是在上面圈点了一下,扔在一边,也就是表示看过了。
不过,朱祁镇随即传令道:“令辽东总兵官曹义,辽东镇守太监亦失哈来京。”
朱祁镇从来是对辽东有想法的。
之前各种政策推进不太好,虽然亦失哈也在推进辽东屯田种稻上很有力度,但是要知道大明从太祖皇帝开始,对辽东屯田之事,从来是很重视的。
朱祁镇的重视,不过是一直以来政策的延续。甚至在永乐年间,就有流放罪犯到辽东屯田的,这种长态关注之下,辽东官员在屯田上面,可以说能想到办法,都想过了。但是辽东人口有限,屯田的面积也是有限的。
甚至这一两年以来,辽东屯田最大的亮点,不是别的,就是凤凰卫屯田,因为吸引了很多朝鲜百姓,这种额外的人口流入,反而成为屯田最大的动力。
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并没有太大的进展。
甚至朱祁镇将精兵强将都调遣到辽东,比如现任辽东巡抚乃是王翱。就是一名很有能力的大臣。
朱祁镇心中酝酿很久的规划,想知道能不能在借助这一战推进朝廷在东北扩展,最少重新建立起流官在奴儿干都司存在。
朱祁镇快马急召辽东军事首脑入京的时候。成国公朱勇也来拜访张辅了。
成国公与英国公都是靖难勋贵出身,与宫中的关系硬得很。张辅在武英殿召对的事情,成国公朱勇心中就有揣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