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明天子

明天子 第214节

第一百一十章 约期

华殿之中,书香扑鼻。

于谦对杨溥的感情有一点复杂,但是于谦被杨士奇决定政治敏感度不行。但是他毕竟当了这么多年地方大员,该有的城府还是有的。脸上不动神色行礼说道:“拜见陛下,拜见杨大人。”

似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朱祁镇说道:“于先生免礼,给先生看坐。朕半年不见先生,先生可好?”

于谦说道:“臣谢陛下关心,臣食饱睡足,没有不好的。”

朱祁镇却长叹一声,说道:“先生见老了。”

于谦或许自己不知道,但是朱祁镇一眼就看得出来于谦脸色有遮掩不住的疲惫。

毕竟这么大的工程,所用之钱粮,简直如山如海,上关系着国家大战略,下面联系河北百姓生死存亡。

于谦不敢不谨慎,不能不谨慎。

大有工程他没有不细细盯着,不管是挑选人手,还是账目核实,于谦都要亲手过一道。简直是事必躬亲。

不是,于谦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而是杨士奇当初对于谦所说的话,似乎起了反效果了。

于谦自然是知道,他这个位置的凶险,才不容一丝错误。更是将治水之事,当做自己一辈子最大的,也许也是最后的一件事情来做。

如果能将这一条命填进河里,就能让河北水利治好了。于谦大抵就愿意将自己的性命填进去。

如此性命都放在心上,他又怎么会在乎区区身体上的疲惫。

于谦说道:“治水以来,死在河工上的百姓,已经有数百人了。比起他们,臣区区老像又能算得了什么?”

即便后世做工程,也从来没有说不工伤的。

更不要说这个时代,动则数十万人的大工程,没有人员伤亡,反而是咄咄怪事。

杨溥向朱祁镇行了一礼,随即对于谦说道:“于大人的辛苦,满朝上下,谁不知道,今年有事大旱,河北上下,全靠水利救命,却不知道于大人,去年一年所修的河,可以灌溉几何?”

于谦看了一眼朱祁镇,沉声回答道:“自唐以来,南方水利大兴,而河北水利发展几乎停滞,而今朝廷虽然大力修建,然却承宋元之弊,此不是一时间可以扭转的。”

杨溥说道:“前朝之事,朝廷自然是知道的,但是这些旧事无须再提,本堂只想知道,今年如果如去年一般,一春无雨,则今年五月,河北收成如何?朝廷如果要赈济的话,又需要多少?”

于谦说道:“下官可以作保,今年或许大旱,但是直隶一省,足以自足,只需朝廷免直隶钱粮,下官保证直隶一省,决计不会有一个流民。”

杨溥说道:“于大人,这可是御前问话,说话可是要谨慎啊。”

于谦说道:“回大人,下官到任以来大兴水利,虽多抗洪之举,但多为救旱之策,特别是开春以来,已经下令做打井机数以千计,河北水位很浅,决地一丈足以出水,很多地方临近湖泽,更是数尺足以出水。”

“今春,下官已经准备打了足够的水井。足以渡过今春,或许不能丰收,但是却可保住百姓之口粮。”

朱祁镇听了,说道:“先生果然是救时之臣。”

河北只能能产出一石,就为朝廷节省了数石粮食。即便仅仅能保证百姓口粮,但是就给朝廷减轻了不少财政负担。

从去年以来,为了弥补朝廷仓库之空缺。南方源源不断向北方运输粮食。不管是漕运还是海运。

但是如果还如去年一般,朝廷定然会元气大伤。

而今听于谦这样一说,朱祁镇顿时觉得身上的千斤重任去了一半,想来今年耗费之大,决计比不上去年。

杨溥饶有兴趣的看了于谦一眼,也不知道他看出了什么。他转过头来向朱祁镇行礼说道:“恭喜陛下得此能臣,我朝后继有人。于谦将来必能坐在臣的位置上。”

还不等于谦说话,朱祁镇就说道:“于先生自然是要做朕的丞相。”

这一句话,朱祁镇大多出于真心。不提于谦在历史上的名声,单单是于谦在治水工程之上的能力与操守,足以让朱祁镇认清一件事情,那就是于谦可托大事。

天下之大,有什么大事,比得上内阁首辅。

所以,让于谦成为内阁首辅,朱祁镇心中一直有这个想法,而今不过是说出口而已。

杨溥说道:“那么臣的建议,陛下以为如何?”

朱祁镇说道:“先生说说吧,让于先生也有一个准备。”

杨溥说道:“是。”随即杨溥将边关形势,瓦刺也先的动向,一一说明了,最后总结道:“所以,不管是英国公还是内阁都觉得,瓦刺定然是要南下,朝廷与瓦刺之间,一定会有一场大战。”

“所以朝廷的国力不能一直消耗在治水之上,所以于大人一定要加快速度。”

于谦听了,立即皱眉,说道:“大人有所不知,而今河北民力,已经用尽,即便朝廷供应粮草,但是河北人丁不过一千万有余,动用数处大工,人力已经是相当紧张了,想快就快不起来。”

杨溥转过身来,向朱祁镇说道:“陛下,于大人所言也极是,臣以为当派京营出京助于大人一臂之力。”

朱祁镇说道:“动用京营参与水利工程?这好不好?”

杨溥说道:“此事本就有先例,营建北京城的时候,本来就动用了京营士卒。京营士卒也分为京卫与班军,京卫自然不能动,而班军每年都有替换,只需将这数年的班军不用来京师服役,直接隶属直隶省名下即可。”

朱祁镇说道:“北方班军有多少兵额?”

杨溥说道:“一十四万。”

朱祁镇沉吟了一会儿,他对京营的组织也是很清楚的。大明的京营号称五十多万,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京卫,也就是北京附近而七十二京卫。总人数在四十多万。还有班军,也就是北方卫所之中挑选出战兵,到京城服役。春秋轮换。

所以说大明京营有五十多万,镇压天下,也是真的。

但是而今京营到底有多少人,却是一个朱祁镇不想知道,不敢知道,不知道该不该知道的数字了。

想想吧,全国卫所缺额在一百二十万,难道地方卫所都是坏的,京卫都是好的,这一百二十万缺额都在地方,就不在京营之中。

只是凡是涉及到了军队,都不能轻举妄动。

但是朱祁镇想来,军队再怎么差劲,也要比寻常百姓强吧,这可是十四万壮汉。即便一千万人丁之中,成年壮丁也没有多少人。

朱祁镇说道:“于先生以为如何?”

于谦说道:“除却人丁之外,还有钱粮”

杨溥说道:“此事你不用担心,只要你答应了,后日早朝,就当着满朝武宣布这一件事情,户部即便是有一钱,我也将拔给你,而且周忱即将到任。有周财神在,决计不会断了你的钱粮。吴中已经决议致仕了,本堂之意,你可以加工部尚书之衔,主管都水清丈司,上上下下绝无掣肘。”

“只是你要给朝廷一个明确的时间。”

“朝廷不可能一直支持河北大工。总要给一个期限。”

杨溥眼睛死死的盯着于谦。于谦一时间有一阵口干舌燥,额头微微见汗,一根青筋在太阳穴处崩崩直跳,几乎要崩开一样。

杨溥一口要期限,于谦一时间哪里有精确的预估。只是心中反复的想,细细的核算,也给不出一个期限来。

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

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

于谦说道:“此事关系重大,下官一时难以核算清楚。”

杨溥说道:“于大人过谦了,之前看于大人奏疏,河北虽大,也不过是于大人指掌之间。然朝廷决策,刻不容缓,你也看见了,最近朝廷人心不稳,正需早定大计以安人心。所以一刻也拖不得。”

“而今只有于大人定下计划。朝廷才好着手,是万万不拖了。”

“而且本堂的意思,也并非说这几年之后,朝廷就不管直隶水利了,只是到时候拨款少了而已,于大人也可以先修一些,等将来瓦刺平定了。再重修河北水利不迟。”

朱祁镇听了,也没有说话。

因为杨溥所言,其实正合朱祁镇的心思。

毕竟瓦刺在北,朱祁镇睡觉都睡不安稳。

大修河北水利,自然有因为河北旱情一年比一年严重,即便不修水利。赈灾也要费好大的力气。

而且这本身也是北击瓦刺计划的一部分。

没有足够的粮草,如何与瓦刺在草原之上决胜负。

只有河北成为北京的粮仓,才能够给大军足够的后勤支持。

所以,朱祁镇表面不说,但是心中其实有一点焦急的,特别是看见也先一步步壮大自己的势力。

朱祁镇就好几次梦见自己站在一个小城之上,眼前却是无数大明将士横尸遍野,瓦刺骑兵向他直冲过来。

而这个小城的名字,就是土木堡。

朱祁镇刚刚穿越过来的时候,还相当鄙视历史上的正统。但是随着时间流转,距离正统十四年越近,朱祁镇心中反而越是不安。

所以,他也想让于谦河北水利上,给出一个时间表,好让他将精力投放在军事方面。

于谦心中很明白,杨溥所言,等大败瓦刺之后,再重修河北水利,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首先这样大规模投入重金修建河北水利,本就是一件不寻常的事情,明代上一波修水利的狂潮,还是在洪武年间。

但是洪武年间修建水利,大多是以恢复为主的。恢复因为战争而损坏的水利设施。而这种集中力量,修建某一地方的水利,在大明只有修建运河可以与之相比。

但是这种投入,可不可持续?

于谦并不知道,他是当过地方官的,自然知道,如果是寻常时间从工部要来修河的银子,有多难。大多数地方官只能修建一些自己的辖区之中的水利工程,这种跨府县,大规模修建,根本不可能做到。他自然是想趁着这个时间,为河北百姓多谋一些福祉。他所想到不是能修水利需要花多长时间,而是算算瓦刺有多长时间做好南下的准备。

“瓦刺想要南下,而今已经与兀良哈联姻,朝廷预计他将要西进,大军西进,不管打谁,打成什么样子。他今明两年,就不可能安稳下来。”

“瓦刺要与朝廷作战,定然要好好准备,即便他西征大胜,回师漠北,也要修整一两年才能南下。”

“四年,距离朝廷与瓦刺的大战,最少有四年。”

于谦说道:“臣以为想修建五河三湖,还有入海主干道最少需要四年。”

“好。”杨溥说道:“正统五年算起,正统九年,朝廷对河北水利的倾斜就结束了。你心中有一个准备。”

于谦一愣,他算得是以今年开始,到正统十年,却不想被杨溥生生的砍了一年。

杨溥也不管于谦是怎么想的,向朱祁镇行礼说道:“班军出京,也需要一员重将镇守,协助于大人治水。”

于谦说道:“臣也有此意。”

在京畿不远的地方,直接统领十万大军,于谦也不想沾染这个麻烦。

朱祁镇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说道:“先生以为当选何人?”

杨溥说道:“此事本问英国公最合适,不过陛下问老臣。老臣以为镇远侯顾兴祖最合适。”

朱祁镇想起顾兴祖,立即皱眉,说道:“为何选此人?”

顾兴祖在朱祁镇眼中不过是老纨绔而已,指望他打仗,真是不知所谓,不过看在老镇远侯有功于国,他的荣华富贵,朱祁镇自然会给,但是他一辈子就当一个闲散勋贵吧。

杨溥说道:“臣选镇远侯,不过是为了事权统一而已。”

朱祁镇一听顿时明白了。也是,如果派了保定侯去,孟瑛估计不甘心被于谦指挥。但是镇远侯就不一样了。

正因为他无能,他才没有底气反抗于谦。

朱祁镇想了想说道:“就领平江伯陈豫副之吧。”

对于勋贵之中的人才,朱祁镇也是不吝提拔的,平江伯陈豫在于谦麾下治水,不敢说表现多出众,但也是可圈可点的。

首节 上一节 214/10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是科技大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