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 第190节
“如此消耗也就不用太大了。”
朱祁镇这才知道以工代赈与朝廷正常工程之中消耗差了多少。
虽然明朝徭役制度,很难说是合理,更多是朝廷对老百姓体力剥削。百姓对徭役也是怨声载道。
朱祁镇都是有所耳闻的。
但是有时候用起来,真觉得好。
也就是这种能够无偿的让百姓劳动的权力,才能修建出这么多的大工程。
但是这些徭役都是建立在完善的黄册之上的,随着黄册失效,徭役之中的猫腻也就越来越多,士大夫不服徭役,有办法的逃避徭役,但是徭役数量不少,自然让百姓逃避。
这种国家动员机制,自然崩溃了。
朱祁镇说道:“那么河北的黄册就让先生多费心了。”
于谦说道:“臣自然会一一核实各地黄册,决计不会让百姓受怨蒙屈的。”
朱祁镇说道:“有一件事情,也是先提前给先生打一个招呼,太祖定下各地税额,但是而今时过境迁。有些事情也是要改变了,比如这一次,朝廷投入河北银钱粮食,何止千万,如果河北定额还是如同当初。朕这些努力又有什么用?”
“如果与朝廷没有利益,即便朕再推动,今后恐怕也不会有人愿意这样做了。”
“所以,朕想要动一动河北各地的税额。”
于谦好像要说什么,朱祁镇一伸手,说道:“先生先听朕说完,朕虽然年幼,但是也是读圣贤书,自然知道爱民的道理。所以,朕也不要横征暴敛,只不过想让先生按照太祖皇帝定下的赋税,一一核实,否则有些人可以交税,有些人却不用交税,岂不是不平等。”
于谦说道:“陛下,自从永乐以来,列代先帝为了增加河北人口,都有诏书,言在河北开荒,永不征科。”
“有这事情?”朱祁镇一时间愣住了。
于谦说道:“臣在河北河南任职多次,断然不可能欺君,如果陛下不信,臣立即去找来永乐十一年,十三,十九的诏书,必在其中。”
朱祁镇一时间头大。
只觉得别人老子爷爷都是给后世留下好东西,但是他的太祖太宗皇帝。都是给他留下坑。
朱祁镇想了想说道:“永不起课,乃是开荒本人永不起课,并不是子孙后世都不起课,如果开荒的土地,还是本人在,那么朕就遵太宗皇帝之意,不起课,如果本人不在了,子孙在,却是要起课的。”
于谦说道:“陛下,如此也”于谦一时间不知道怎么说了。
朱祁镇叹息一声,说道:“先生,并非朕贪图升斗小民之财,只是民不患寡而患不均,虽然之前是开荒,但是一代人下来,这荒地与良田何异?为什么别人要交税,他不交税,人心苦不平。”
“而且交税之后,就在朝廷登记造册了,乃是民产,如果不交税,黄册上有他们吗?”
“这对他们未必是好事。”
于谦顿时明白了,他久列地方官,特别是在顺天府做过,自然知道权贵的嘴脸。
特别是孙家,黄册上有的需要交税的土地,想要的话,自然是花钱卖。但是那些不在黄册上的,在朝廷的登记之中还算荒地的,却有很多章要做。
朱祁镇就差点中计,会昌伯就做过这样的事情,他来向朱祁镇说,某某有一处荒地,他想开荒,让朱祁镇划给他。
朱祁镇当时觉得开荒是好事,差点答应了,如果不是多个心眼,私下问了锦衣卫。这一个村子就成了会昌伯家的产业了。
第七十六章 田园将芜胡不归
第七十六章 田园将芜胡不归
朱祁镇从此多了一个心眼,凡是以开荒为名来朱祁镇这里请地,他是一概不准。
但是朱祁镇这里不行,这些人就没有办法了吗?
这些勋贵有的是办法,也就是于谦整顿顺天府之后,小吏被换了一个遍,这才稍稍止住了这种事情。
对于在朝廷黄册之中土地,稍有骨气的地方官自然给顶回去,即便是他们想吞并,也要增加不少成本。
毕竟是天子脚下,谁被逼急了去敲登闻鼓,就不好办了。
但是那些不在朝廷黄册之中的,即便是闹到衙门,也不好办。
因为这些有权有势的人说之前是荒地,朝廷黄册上也是荒地。又是登记在这些有权有势的人名下。
在法律上也是找不到错处的。
至于很可能一年数口,忙了好几年,才堪堪将生地养成了熟地,就这样变成别人家的了。
不能说登记在黄册上就很安全了,大明朝还有过改黄册的案例。
只是最少成本上提高了不知道多少倍,黄册一式三分,县,府,后湖,甚至朱祁镇也准备在北京再建一个黄册库,想要将这些都改了,非大能耐不可。
一般地方,根本没有这样通天手笔的人。
于谦说道:“臣准陛下之意,在治水之余重修黄册,并亲按百姓,不偏一人,不少一个,但是定额增减,非臣所知了。”
朱祁镇听了,轻轻一笑,知道于谦同意了。只是嘴硬而已。
毕竟而今距离洪武二十四年,已经有五十多年了,两代人有余了,地方上田亩不可能会与洪武二十四年相同。
即便是按大明税制,不加一分税,每一县的定额也应该大有增长才对。
朱祁镇说道:“还有一件事情,先生代朕走一趟。”
于谦说道:“陛下请讲。”
朱祁镇说道:“杨首辅今日请病,朕不好去探望,你就代朕去一趟吧。记得告诉他,朕一日也离不开他,让他好生养病。朕在宫中等着他的。”
朱祁镇又命王振去太医院准备了一分赏赐,什么辽东人参,何首乌,等等珍贵药材,都加了进去,让于谦带给杨士奇。
朱祁镇知道,他这一次摆了杨士奇一道。在杨士奇不在的时候,将河北水利这一件事情敲定了。
虽然朱祁镇也按杨士奇的意思,并没有弄什么昭告天下,明发上喻,但是朝中上下谁不知道,大内与户部共同要出四百万两,足够刘中敷咬牙切齿了。
所以朱祁镇也要给杨士奇一些面子。一些台阶下。
毕竟朱祁镇仅仅想做成事情,并不是故意想打击杨士奇的。
只是有些时候,是不是故意的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有些事情,已经发生了。朱祁镇还并没有察觉。
于谦出了皇宫,领了药材去了杨府。
杨府管家并没有将于谦引进书房,而是引进了卧室。
杨士奇的病是真的。
毕竟人老了,抵抗力弱,一点风吹雨打,就要修养好几天。
于谦向杨士奇行礼之后,将皇帝送的礼物给送上来了。
杨士奇见于谦来了,本来很高兴,让侍女垫了垫被子,靠着坐着,但是见于谦代皇帝送来这么多珍贵药材,脸色却有一些微变。将左右赶出去,低声问道:“你进过宫了?”
于谦说道:“是。”
杨士奇说道:“河北的水利,已经敲定了?”
于谦说道:“是。”
杨士奇缓缓的靠在被子上,嘴角勾出一丝笑容,却不知道是自嘲还是嘲笑别人,随即问道:“说说吧,陛下准备怎么做?”
于谦随即将他的治水方案和盘托出,请杨士奇指点。
杨士奇叹息一声,说道:“廷益啊,你答应我一件事情。”
于谦说道:“老师请讲。”
杨士奇说道:“你一辈子不要当内阁首辅。”
于谦一时间愣住了,说道:“老师何出此言?”
杨士奇说道:“以陛下对你的圣眷,你不在内阁胜在内阁,以你的能力这一辈子自然也能功成名就,但是你如果担任内阁首辅,我恐怕你纵然有圣眷,也难逃流放三千里。”
于谦说道:“学生”
杨士奇说道:“你不是不明白,而是不想信,陛下厌恶我了。我当了十几年内阁首辅,而今也该退下来了。”
于谦说道:“学生以为陛下不会如此,他还是很看重老师的。”
杨士奇说道:“陛下的心思,我还是了解几分的,只是他太年轻了,对我很是尊重,每日奏对,就好像是君王与丞相,我如果年轻二十岁,不,十岁,我都会好好辅佐陛下,成就君臣知遇之名。但是我老了。”
“很多时候,陛下怎么想,没有关系。百官以为陛下怎么想,才是问题。”
“我大明没有丞相,只有内阁首辅,内阁首辅终究不是宰相。”
“内阁首辅的权威,在于圣眷。圣眷在,则不是丞相胜过丞相,但是圣眷不在,就是风中之烛,所去之日,不多了。”
“陛下今日没有这个意思,但是百官却以为陛下一定是有了换马之想。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陛下亲政也有一年了。”
“有东西也该换一换了。更何况有人等不及了?”
于谦说道:“那么学生这就去告诉陛下。”
杨士奇说道“不用,陛下所需要的不是杨士奇,而是一个能坐镇中枢,能实现陛下心中韬略之人。而且我也老了,是时候归乡了。你回去之后,陛下问你 ,就是我一切都好,明日就去内阁。”
“不过,你这一次出京之后,明年夏天之前,就不要来京了,想来陛下大婚在即,他们不会在大婚之前给陛下与太皇太后添堵的,也就是大婚之后了。”
“安安心心在外做事吧,内阁不适合你。”
于谦听了杨士奇这样说,心中无数感觉涌上心头。
虽然在杨士奇看来于谦在政治上还是太嫩了,但是于谦并非一点嗅觉都没有的,在当时开会的时候,于谦看杨士奇不在。
就感觉情况不妙,但是到底是哪里不妙,当时不清楚。此刻终于清楚了。
于谦说道:“老师,您就放心得下陛下吗?”
杨士奇说道:“其实一朝天子一朝臣也不错,陛下正是意气风发,我这老朽已经跟不上陛下,只是给陛下上最后一堂课了。”
“身为君王,为什么要喜怒不形于色了。”
于谦说道:“老师”
杨士奇一摆手说道:“我意已决,无需再用,你记得我刚刚的提醒,最后不要在中枢,在中枢也不要担任内阁首辅。”
“你的才华不在内,而在外。”
杨士奇对于谦也是彻底失望了。他之前还想让于谦接他衣钵,但是而今看来,真正能接他衣钵的,不是于谦,而是曹鼐。
特别是曹鼐在于谦来之前,已经探望过他了,但是曹鼐什么也没有说。
但是杨士奇却不以为曹鼐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想不到。
只是曹鼐做出了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那就是装作不知道。
杨士奇对曹鼐又是伤心,又是欣慰,欣慰是曹鼐固然无情,却是一个做的了内阁首辅的人。同样的原因,杨士奇对曹鼐的培养,并不比于谦少。
甚至对曹鼐接班人的地位,早有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