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当侯爷 第1972节
“不曾!”
杜烨如实道:“祖父带着儿臣,顶多就是外出帝京城,在帝京城外看看。儿臣这些年一直看咱们夏国的地图,从帝京城开始,再到东面最远的辽东道,横贯东西,幅员辽阔,地方广袤。只是儿臣如今,却是不曾去过这些地方。”
说到这里,杜烨的眼中,流露出一抹憧憬,说道:“父皇,儿臣这辈子的想法,便是要踏遍我夏国的疆土,从南到北,从西到东,见识我夏国的不同风情。”
“好,好志向。”
杜启点了点头,赞道:“不愧是我儿,有志向。”
杜烨道:“父皇谬赞了。”
杜启说道:“烨儿,眼下你就有一个机会。”
杜烨道:“儿臣有外出去看看的机会吗?”
“是!”
杜启点头就回答。
杜烨一下就激动了起来,兴奋道:“父皇,当真?儿臣真的可以离开帝京城,去我夏国的疆域看一看。要知道,儿臣是东宫储君,师傅们都说,儿臣是要坐镇帝京城,更是要垂拱而治,不能轻易离开。”
杜启说道:“烨儿,这世间事,没什么是绝对的。你师傅们的道理,没有错,但也并不是完全正确。任何事情,从不同的角度看,自然有不一样的结果。”
杜烨听到后有些懵。
一时间,不怎么理解杜启的这句话。
杜启道:“不明白吗?”
杜烨道:“是!”
杜启说道:“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按照朝中许多官员的想法,应该是百姓越是听话越好。按照这一理论,那就是读书越少越好。因为读书少,见识不多,自然是越是听话。如此一来,要教化地方,要让百姓听话也就更容易,对吧。”
杜烨想了想,道:“有一定道理。”
杜启说道:“可是站在百姓的角度,百姓唯有读书,才能明智。唯有读书,才能开拓眼界,才能走出贫穷。如果不读书,那就永远是懵懵懂懂的。朝廷说什么,那就是什么。这样的一个情况,对百姓真的好吗?”
杜烨摇头道:“不好,因为人读了书,才能做官,才能有更广阔的眼界。祖父时常带着儿臣,去大夏军事学院,去科技大学,儿臣所见所闻,那都是要读书,才能开拓眼界。”
杜启颔首道:“所以朝堂诸公的话,以及你师傅们的话,未必就真的是真理,未必就绝对的正确,只是符合他们的利益罢了。”
“远的不说,就拿你父皇来说。”
“对朝中士大夫来说,许多人认为如今的夏国,已经是很广袤了,应该是好好治理夏国。或许穷极为父一辈子的力量,也不可能把每一处地方都发展起来。所以朝中的人,就希望为父留在这里,一直不对外作战。”
“可是,父皇还是要出兵。”
杜启说道:“朕要出兵,开疆拓土,将来要打下更广袤的疆土。这,又是朕的志向。烨儿,你是支持朝中大臣,还是支持父皇呢?”
杜烨听到了后,愣了愣。
没想明白,杜启一下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来。
杜烨思索一番后道:“父皇,儿臣支持您。”
杜启道:“为什么呢?”
杜烨正色道:“原因很简单,如果没有父皇开疆拓土,就没有如今的夏国。我夏国的一切,都是父皇带着大军一刀一剑杀出来的。”
“哈哈哈…”
杜启听到后,捋须一笑。
很是欣慰。
杜烨的一番话,很是让杜启舒心,这是极为不错的。
杜启点了点头道:“行了,你去收拾一下,向你母后、千雪姨告别,再向你祖父祖母告别。这些年,可是多亏了你祖父教诲你。”
杜烨点了点头就告辞离去。
杜启则是继续处理着政务,毕竟杜烨要去告别,一大圈下来,也需要消耗很多时间。约莫过了一个时辰,杜烨回来了。
杜烨来到杜启面前,郑重道:“父皇,儿臣收拾妥当了。而且,也想祖父、祖母,和母亲、千雪姨他们告别了。只是二妹、三弟和四妹,我不曾去告别。因为一旦去告别,他们肯定哭喊着要跟着儿臣一起,到时候就走不掉了。”
杜启说道:“可以。”
这时候杜启打量着杜烨身上的衣衫,是一件很简单的粗布衣衫,不是什么名贵的衣衫。因为杜烨时常随杜如晦出去转悠,所以他深知宫中的衣衫不能穿,那般名贵的丝绸布匹,一传出去,便彰显出身份的不同。
杜启也是更换了一身衣衫,便把摩勒多喊来,带上了一队护卫就离开。这一次,甚至于连厨子都不曾带上,只是带了摩勒多。
等到离开了帝京城,杜启却是又做出了改变,让摩勒多带着军队在后方跟着,只是让摩勒多调来了一个个子不高的禁军护卫跟着,确保杜启和杜烨的安全。
毕竟摩勒多的身形太显眼了。
有摩勒多跟着,容易暴露身份,所以让摩勒多跟在后面。
待出了帝京城后,杜启就带着杜烨往北去,这一次杜启的目的,那是从帝京城往北,抵达了健驮罗州后,然后往西域去,再从西域穿越进入中原。
第1414章 触动
触动
杜启和杜烨这一路北上,不是乘坐马车,是骑马赶路。两匹马,都不算是什么好马,而且杜烨还是一批小马驹。两人还有一个护卫,不急不慢的赶路,这一路上,杜烨完全成了一个话痨,看着周围的景象,一副期待模样。
只是这样的日子,走了三天下来,杜烨那原有的兴奋感,却是渐渐的褪去,再无任何的兴奋,因为很多地方都相差不多的,没有太大的区别。
来来往往,看到了很多人。
杜烨如实道:“祖父带着儿臣,顶多就是外出帝京城,在帝京城外看看。儿臣这些年一直看咱们夏国的地图,从帝京城开始,再到东面最远的辽东道,横贯东西,幅员辽阔,地方广袤。只是儿臣如今,却是不曾去过这些地方。”
说到这里,杜烨的眼中,流露出一抹憧憬,说道:“父皇,儿臣这辈子的想法,便是要踏遍我夏国的疆土,从南到北,从西到东,见识我夏国的不同风情。”
“好,好志向。”
杜启点了点头,赞道:“不愧是我儿,有志向。”
杜烨道:“父皇谬赞了。”
杜启说道:“烨儿,眼下你就有一个机会。”
杜烨道:“儿臣有外出去看看的机会吗?”
“是!”
杜启点头就回答。
杜烨一下就激动了起来,兴奋道:“父皇,当真?儿臣真的可以离开帝京城,去我夏国的疆域看一看。要知道,儿臣是东宫储君,师傅们都说,儿臣是要坐镇帝京城,更是要垂拱而治,不能轻易离开。”
杜启说道:“烨儿,这世间事,没什么是绝对的。你师傅们的道理,没有错,但也并不是完全正确。任何事情,从不同的角度看,自然有不一样的结果。”
杜烨听到后有些懵。
一时间,不怎么理解杜启的这句话。
杜启道:“不明白吗?”
杜烨道:“是!”
杜启说道:“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按照朝中许多官员的想法,应该是百姓越是听话越好。按照这一理论,那就是读书越少越好。因为读书少,见识不多,自然是越是听话。如此一来,要教化地方,要让百姓听话也就更容易,对吧。”
杜烨想了想,道:“有一定道理。”
杜启说道:“可是站在百姓的角度,百姓唯有读书,才能明智。唯有读书,才能开拓眼界,才能走出贫穷。如果不读书,那就永远是懵懵懂懂的。朝廷说什么,那就是什么。这样的一个情况,对百姓真的好吗?”
杜烨摇头道:“不好,因为人读了书,才能做官,才能有更广阔的眼界。祖父时常带着儿臣,去大夏军事学院,去科技大学,儿臣所见所闻,那都是要读书,才能开拓眼界。”
杜启颔首道:“所以朝堂诸公的话,以及你师傅们的话,未必就真的是真理,未必就绝对的正确,只是符合他们的利益罢了。”
“远的不说,就拿你父皇来说。”
“对朝中士大夫来说,许多人认为如今的夏国,已经是很广袤了,应该是好好治理夏国。或许穷极为父一辈子的力量,也不可能把每一处地方都发展起来。所以朝中的人,就希望为父留在这里,一直不对外作战。”
“可是,父皇还是要出兵。”
杜启说道:“朕要出兵,开疆拓土,将来要打下更广袤的疆土。这,又是朕的志向。烨儿,你是支持朝中大臣,还是支持父皇呢?”
杜烨听到了后,愣了愣。
没想明白,杜启一下抛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来。
杜烨思索一番后道:“父皇,儿臣支持您。”
杜启道:“为什么呢?”
杜烨正色道:“原因很简单,如果没有父皇开疆拓土,就没有如今的夏国。我夏国的一切,都是父皇带着大军一刀一剑杀出来的。”
“哈哈哈…”
杜启听到后,捋须一笑。
很是欣慰。
杜烨的一番话,很是让杜启舒心,这是极为不错的。
杜启点了点头道:“行了,你去收拾一下,向你母后、千雪姨告别,再向你祖父祖母告别。这些年,可是多亏了你祖父教诲你。”
杜烨点了点头就告辞离去。
杜启则是继续处理着政务,毕竟杜烨要去告别,一大圈下来,也需要消耗很多时间。约莫过了一个时辰,杜烨回来了。
杜烨来到杜启面前,郑重道:“父皇,儿臣收拾妥当了。而且,也想祖父、祖母,和母亲、千雪姨他们告别了。只是二妹、三弟和四妹,我不曾去告别。因为一旦去告别,他们肯定哭喊着要跟着儿臣一起,到时候就走不掉了。”
杜启说道:“可以。”
这时候杜启打量着杜烨身上的衣衫,是一件很简单的粗布衣衫,不是什么名贵的衣衫。因为杜烨时常随杜如晦出去转悠,所以他深知宫中的衣衫不能穿,那般名贵的丝绸布匹,一传出去,便彰显出身份的不同。
杜启也是更换了一身衣衫,便把摩勒多喊来,带上了一队护卫就离开。这一次,甚至于连厨子都不曾带上,只是带了摩勒多。
等到离开了帝京城,杜启却是又做出了改变,让摩勒多带着军队在后方跟着,只是让摩勒多调来了一个个子不高的禁军护卫跟着,确保杜启和杜烨的安全。
毕竟摩勒多的身形太显眼了。
有摩勒多跟着,容易暴露身份,所以让摩勒多跟在后面。
待出了帝京城后,杜启就带着杜烨往北去,这一次杜启的目的,那是从帝京城往北,抵达了健驮罗州后,然后往西域去,再从西域穿越进入中原。
第1414章 触动
触动
杜启和杜烨这一路北上,不是乘坐马车,是骑马赶路。两匹马,都不算是什么好马,而且杜烨还是一批小马驹。两人还有一个护卫,不急不慢的赶路,这一路上,杜烨完全成了一个话痨,看着周围的景象,一副期待模样。
只是这样的日子,走了三天下来,杜烨那原有的兴奋感,却是渐渐的褪去,再无任何的兴奋,因为很多地方都相差不多的,没有太大的区别。
来来往往,看到了很多人。
上一篇:大明神级木匠皇帝
下一篇: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