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当侯爷 第1957节
“臣遵命!”
马周心下感激不已。
杜启再逗留半个月的时间,他执政辽东就更加的稳定。
杜启摆手道:“去吧,顺便,把崔永利喊来。”
“臣告退!”
上官仪、马周和关之澜齐齐应下。
三人起身告退,出了大殿后,上官仪让关之澜去通知崔永利,然后上官仪看向马周,笑道:“马周,恭喜了。如今你牧守一方,成为夏国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可喜可贺。”
马周说道:“阁首客气,其实阁首留在陛下的身边,那才是天大的福气。以阁首的资历,等到外放为官时,必然是朝中中枢之地的封疆大吏。我如今不过是一个外邦异域之地,不足为奇。这些年在内阁,多谢阁首指点。”
上官仪道:“客气了,你我之间,不必如此客气。说起来,你我同是内阁的人,理应多多
扶持才是。在内阁是这样,如今各自位置虽说不同,各在一方,但也自当相互扶持。”
马周道:“阁首所言甚是,同为内阁之人,自当相互扶持。”
两人相互聊着天,说了一会儿后便各自离去,
毕竟马周接下来有太多事情要做,没过多长的时间,崔永利进入了宫中。
崔永利先前已经从关之澜的口中,听到了口风,所以内心颇为激动。他见到杜启后,抱拳道:“末将崔永利,拜见陛下。”
杜启颔首道:“坐!”
崔永利道谢后落座,这时候的崔永利颇为紧张,正襟危坐,一副严肃神情。
杜启道:“崔永利,你入军中多少年了?”
崔永利道:“八年了。”
杜启点了点头道:“八年时间,不算短了。你如今在军中,是一军中郎将,到辽东道这里,在高句丽的这一战中,你精准伏击扶余藩和金春秋,阻止他们撤离。后续攻伐各地,你也是指挥得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很是不错。”
崔永利道:“都是仰赖陛下圣明。”
杜启道:“该是你的功劳,便是你的功劳,不必说什么朕圣明。朕再怎么圣明,在行军打仗上,都是你们在前线负责。”
顿了顿,杜启道:“估摸着关之澜已经告诉了你,朕要安排军队镇守辽东,你麾下的军队坐镇辽东,且你的军队脱离马远的大军,独立成第六军,你为第六军主将。”
崔永利道:“谢陛下隆恩。”
杜启道:“你坐镇辽东期间,只管辽东军事,不参与政务。你麾下将士的升迁,全权由朝廷决定,和地方无关。辽东事情,你要全权协助辽东道总管马周。”
崔永利不是傻子,一下就明白了杜启的意思,说道:“请陛下放心,臣坐镇辽东期间,不会参与政务。除需要调动军队的事情,臣会全力协助外马总管,其余的事情一概不理会。”
杜启道:“你明白就好,下去吧。”
“臣告退。”
崔永利行了一礼,便转身告退。
第1401章 回帝京
回帝京
时间流逝,转眼便是二月下旬。
天气渐暖。
这时候天天都是阳光明媚的天气,而杜启在这样的天气下拔营启程,自辽东道启程离开。在杜启坐镇辽东的这段时间,马周已经完成了辽东道的改革,重新设定了辽东道的各州,把各州的刺史人选一一安排妥当。
暂时来说,各州的官员都是高句丽、新罗和百济曾经的官员。只不过这些人的官职,是相互打乱了的,没有让本地人治理本州,避免形成土皇帝的情况。
至于高狄、金玉祯,以及沙千秋、燕久这样的一些人,都要随杜启一起离开。所以如今的辽东道,看似有些困难,但也不是特别难。
只要马周好好经营,一切都会好转起来。
杜启暂时不去管辽东道,他如今要调整的是全国,毕竟天下已经大一统,已经没了此前的混乱局势。不过打江山容易,治江山却难,这一点杜启是很清楚的。
接下来治理国家,才是真正的硬仗。
甚至更为复杂。
行军打仗上,如果有敌人,夏国直接杀过去就是。毕竟夏国的实力强横,武器先进,具备了碾压对手的实力,这是夏国最为有优势的地方。可治理国内,那是自己人内部的事情,是官员和百姓的事情,尤其各种情况盘根错节,不是三言两语能解决的。
杜启率领的大军,自辽东离开,回到渔阳县境内,已经是三月中旬。如今的马远,伤势已经恢复过来,他直接和杜启汇合,便率军南下往长安的方向去。
待杜启的大军回到长安,已经是三月底。这一路南下返回长安,是乘坐战船南下,借助运河之力,在短短时间就返回。
大军回到长安,军队暂时驻扎休整。
薛仁贵是坐镇长安的,杜启没有去皇城宫殿,在军中直接召见薛仁贵,询问国内的情况。薛仁贵禀报了如今国内的局面,北方苏定方已经解决了突厥的问题,且所有突厥人归附夏国。除此外,萧元奇也平定了黔中道,北上回到长安驻扎。
三大军返回长安,对杜启来说这是极好的事情。
天下终于彻底平定。
唯一的遗憾,是此前在韶州曲江县时,李世民虽说已经死了,但李震带着李治去了广州。而南下夺取广州时,李治却已经离开广州出海去了,暂时找不到李震和李治人在何处?
薛仁贵禀报完大体情况,便道:“陛下,时至今日,天下已经全部平定。我们是否要准备,返回帝京城了呢?”
杜启颔首道:“朕的确是准备要返回帝京城,毕竟整个夏国天下,已经是大体平定。接下来,是稳定国内的局势。待国内休养生息结束后,再考虑其他的安排。”
薛仁贵道:“陛下圣明!”
马周心下感激不已。
杜启再逗留半个月的时间,他执政辽东就更加的稳定。
杜启摆手道:“去吧,顺便,把崔永利喊来。”
“臣告退!”
上官仪、马周和关之澜齐齐应下。
三人起身告退,出了大殿后,上官仪让关之澜去通知崔永利,然后上官仪看向马周,笑道:“马周,恭喜了。如今你牧守一方,成为夏国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可喜可贺。”
马周说道:“阁首客气,其实阁首留在陛下的身边,那才是天大的福气。以阁首的资历,等到外放为官时,必然是朝中中枢之地的封疆大吏。我如今不过是一个外邦异域之地,不足为奇。这些年在内阁,多谢阁首指点。”
上官仪道:“客气了,你我之间,不必如此客气。说起来,你我同是内阁的人,理应多多
扶持才是。在内阁是这样,如今各自位置虽说不同,各在一方,但也自当相互扶持。”
马周道:“阁首所言甚是,同为内阁之人,自当相互扶持。”
两人相互聊着天,说了一会儿后便各自离去,
毕竟马周接下来有太多事情要做,没过多长的时间,崔永利进入了宫中。
崔永利先前已经从关之澜的口中,听到了口风,所以内心颇为激动。他见到杜启后,抱拳道:“末将崔永利,拜见陛下。”
杜启颔首道:“坐!”
崔永利道谢后落座,这时候的崔永利颇为紧张,正襟危坐,一副严肃神情。
杜启道:“崔永利,你入军中多少年了?”
崔永利道:“八年了。”
杜启点了点头道:“八年时间,不算短了。你如今在军中,是一军中郎将,到辽东道这里,在高句丽的这一战中,你精准伏击扶余藩和金春秋,阻止他们撤离。后续攻伐各地,你也是指挥得当,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很是不错。”
崔永利道:“都是仰赖陛下圣明。”
杜启道:“该是你的功劳,便是你的功劳,不必说什么朕圣明。朕再怎么圣明,在行军打仗上,都是你们在前线负责。”
顿了顿,杜启道:“估摸着关之澜已经告诉了你,朕要安排军队镇守辽东,你麾下的军队坐镇辽东,且你的军队脱离马远的大军,独立成第六军,你为第六军主将。”
崔永利道:“谢陛下隆恩。”
杜启道:“你坐镇辽东期间,只管辽东军事,不参与政务。你麾下将士的升迁,全权由朝廷决定,和地方无关。辽东事情,你要全权协助辽东道总管马周。”
崔永利不是傻子,一下就明白了杜启的意思,说道:“请陛下放心,臣坐镇辽东期间,不会参与政务。除需要调动军队的事情,臣会全力协助外马总管,其余的事情一概不理会。”
杜启道:“你明白就好,下去吧。”
“臣告退。”
崔永利行了一礼,便转身告退。
第1401章 回帝京
回帝京
时间流逝,转眼便是二月下旬。
天气渐暖。
这时候天天都是阳光明媚的天气,而杜启在这样的天气下拔营启程,自辽东道启程离开。在杜启坐镇辽东的这段时间,马周已经完成了辽东道的改革,重新设定了辽东道的各州,把各州的刺史人选一一安排妥当。
暂时来说,各州的官员都是高句丽、新罗和百济曾经的官员。只不过这些人的官职,是相互打乱了的,没有让本地人治理本州,避免形成土皇帝的情况。
至于高狄、金玉祯,以及沙千秋、燕久这样的一些人,都要随杜启一起离开。所以如今的辽东道,看似有些困难,但也不是特别难。
只要马周好好经营,一切都会好转起来。
杜启暂时不去管辽东道,他如今要调整的是全国,毕竟天下已经大一统,已经没了此前的混乱局势。不过打江山容易,治江山却难,这一点杜启是很清楚的。
接下来治理国家,才是真正的硬仗。
甚至更为复杂。
行军打仗上,如果有敌人,夏国直接杀过去就是。毕竟夏国的实力强横,武器先进,具备了碾压对手的实力,这是夏国最为有优势的地方。可治理国内,那是自己人内部的事情,是官员和百姓的事情,尤其各种情况盘根错节,不是三言两语能解决的。
杜启率领的大军,自辽东离开,回到渔阳县境内,已经是三月中旬。如今的马远,伤势已经恢复过来,他直接和杜启汇合,便率军南下往长安的方向去。
待杜启的大军回到长安,已经是三月底。这一路南下返回长安,是乘坐战船南下,借助运河之力,在短短时间就返回。
大军回到长安,军队暂时驻扎休整。
薛仁贵是坐镇长安的,杜启没有去皇城宫殿,在军中直接召见薛仁贵,询问国内的情况。薛仁贵禀报了如今国内的局面,北方苏定方已经解决了突厥的问题,且所有突厥人归附夏国。除此外,萧元奇也平定了黔中道,北上回到长安驻扎。
三大军返回长安,对杜启来说这是极好的事情。
天下终于彻底平定。
唯一的遗憾,是此前在韶州曲江县时,李世民虽说已经死了,但李震带着李治去了广州。而南下夺取广州时,李治却已经离开广州出海去了,暂时找不到李震和李治人在何处?
薛仁贵禀报完大体情况,便道:“陛下,时至今日,天下已经全部平定。我们是否要准备,返回帝京城了呢?”
杜启颔首道:“朕的确是准备要返回帝京城,毕竟整个夏国天下,已经是大体平定。接下来,是稳定国内的局势。待国内休养生息结束后,再考虑其他的安排。”
薛仁贵道:“陛下圣明!”
上一篇:大明神级木匠皇帝
下一篇: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