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当侯爷 第1767节
蓝昌河激动道:“陛下圣明!”
杜启道:“你要钱,朕给你钱;你要粮,朕给你粮食;总之一句话,朕给你兜底。但朕希望今年秋天,长安乃至于京州不会再缺少粮食。甚至于,京州会作为夏国的粮仓,供应粮食。”
蓝昌河道:“陛下,臣有一个建议。”
杜启道:“说!”
蓝昌河道:“臣不知道陛下接下来,打算如何攻伐李唐。但臣认为,可以在秋收之前,不再出兵攻打李唐,而是把军队的士兵,留下来军屯。在整个京畿道内,从陇州、岐州,以及如今的京州等地,全线军屯。”
“地方上的百姓很少,到处的农田荒芜。只需要军屯一个季节,那么整个关中就盘活了,不会给陛下造成隐患,甚至整个关中的百姓,都会支持陛下,都会追随陛下。”
“反过来说,如果陛下继续进兵,后果便极为危险。因为百姓的日子不好过,后方就不稳定。甚至于百姓缺粮后,可能导致百姓作乱。总之一句话,民以食为天。”
蓝昌河说道:“唯有先确保百姓的肚子,再
考虑其他。”
杜启点头道:“朕会考虑的。”
“臣告退!”
蓝昌河已经说完了事情,便起身告退。待蓝昌河已经是退下,杜启思虑了一番后,便安排了人把上官仪喊来。上官仪一副兴奋的样子,说道:“陛下,难道我们准备启程南下,攻打李世民了吗?”
如今萧元奇已经率军离开,虽说马远、苏定方还不曾抵达,但不影响杜启的大军出战。故而在当下,上官仪已经迫不及待的准备出战,要随杜启一起南下江都,彻底灭掉李世民的大军。
杜启摇头道:“不,我们暂时不出兵。”
上官仪听到后,顿时惊讶。
觉得不可思议。
上官仪心中思索着道:“陛下,莫非出现了什么变故,陛下要推迟南下江都?”
杜启说道:“刚才蓝昌河来禀报,说了当下关中的情况。如今的京州境内,乃至于陇州、岐州,甚至在陇右道境内,实际上地广人稀,百姓少,土地多。毕竟连番的战事,地方凋敝,百姓日子不好过。”
上官仪也是点头道:“陛下,蓝刺史所言不假,关中疲敝,人烟稀少,的确是存在的问题。大唐数次和我夏国开战,折损无数的士兵。尤其大唐方面,都是从地方上征召的府兵。所以接连的损失后,无数的百姓战死沙场。亦或是,被我们迁移到夏国境内。故而如今京畿道、陇右道人都少,民生多艰,很不容易。”
杜启道:“眼下我们的粮食,是全靠国内支撑。虽说国内不缺粮食,但从夏国运输而来,很不容易,路途实在是太远。即便有水泥路的存在,消耗也很大。在此前提下,这般从国内运输粮食,很不容易。朕打算,把此次攻打大唐做出一个调整。”
上官仪问道:“陛下,如何调整呢?”
杜启的分析,上官仪认为没错。
只是具体要如何调整,那就是一个重大的问题。上官仪一时间,暂时不知道杜启打算如何调整。但是上官仪也担心,害怕调整不妥当,他不希望在攻伐大唐最关键的时候出问题。
第1246章 关中军屯
关中军屯
杜启心中已有腹稿,不假思索的道:“朕的打算是,萧元奇、马远、苏定方率领的三路大军按照原定计划继续进攻,不做调整。毕竟以夏国的国力,要支撑三路大军作战并不难。”
“我们所率领的这一路大军,便暂时留下来春耕,争取在春天结束之前军屯一番。整个京畿道境内,我们都军屯,这一季下来,百姓的负担小,而我们的粮食也充足,甚至于有了这一批粮食后,后续再开战我们都不需要再从国内抽调,只需在关内抽调即可。”
“这,是长久之道。”
“同时对于国内的负担,也能减轻许多,确保国内不至于受到影响。毕竟长时间作战,国内负担也很大,这么一来,让国内有缓过来的机会。”
杜启说道:“这是朕当下的打算。”
上官仪听到后,沉默下来,只是他仔细的考虑一番,却不得不承认,杜启的提议是老成之谋。如果李世民不曾分兵,夏国的军队汇聚在一起,要一鼓作气覆灭李世民可以。
问题是眼下涉及到诸多大军开战,如果全线同时开战,又不考虑后方的稳定,极容易导致后方不稳。杜启一行人留下来,一方面是稳定后方,另一方面是耕种补充粮食,给百姓缓过来的机会,这是长远考虑的好办法。
上官仪思虑一番,有些不情愿的道:“陛下,臣赞同您的安排。”
他惋惜不能立刻南下江都和李世民开战,如果能立刻南下,就可以早一些覆灭大唐。只是眼下,需要耽搁一些时间,但这又是最佳的安排。
杜启道:“既然赞同,按照这一计划贯彻下去,早些把军屯的事情在关内铺开。”
“是!”
上官仪立刻应下。
眼下已经是三月,军队要进行军屯,就涉及到要划定军队军屯的地点,以及要抽调粮种,还得调度军队,这些都是要安排的,必须要尽快协调安排完,所以上官仪直接就出宫去安排。
杜启则是留在宫中。
接下来,他倒是可以琢磨一下,南下江都和李世民开战的事情。
先考虑一下大计划。
有半年左右的时间筹备,那么计划就能考虑更为周全。
在杜启琢磨时,上官仪出宫先往刺史府去,毕
竟要涉及到军屯,就得涉及到京州的土地,以及涉及到其余各地的土地,要和蓝昌河交接一番。
上官仪抵达刺史府时,在书房中见到了忙得脚不沾地的蓝昌河。如今蓝昌河新官上任,尤其涉及到春耕,忙得昏天暗地的。不过即便如此,他见到了上官仪,也是立刻停下手中的事情,起身行礼道:“上官阁首!”
上官仪为内阁之首。
更是杜启的左膀右臂,更是心腹谋士,蓝昌河可不敢得罪。
上官仪拱手回礼。
两人各自落座后,蓝昌河主动道:“上官阁首莅临刺史府,是陛下有什么吩咐吗?”
上官仪正色道:“蓝刺史,陛下让我来,是因为陛下调整了攻打大唐的打算。朝廷攻打大唐,苏定方
杜启道:“你要钱,朕给你钱;你要粮,朕给你粮食;总之一句话,朕给你兜底。但朕希望今年秋天,长安乃至于京州不会再缺少粮食。甚至于,京州会作为夏国的粮仓,供应粮食。”
蓝昌河道:“陛下,臣有一个建议。”
杜启道:“说!”
蓝昌河道:“臣不知道陛下接下来,打算如何攻伐李唐。但臣认为,可以在秋收之前,不再出兵攻打李唐,而是把军队的士兵,留下来军屯。在整个京畿道内,从陇州、岐州,以及如今的京州等地,全线军屯。”
“地方上的百姓很少,到处的农田荒芜。只需要军屯一个季节,那么整个关中就盘活了,不会给陛下造成隐患,甚至整个关中的百姓,都会支持陛下,都会追随陛下。”
“反过来说,如果陛下继续进兵,后果便极为危险。因为百姓的日子不好过,后方就不稳定。甚至于百姓缺粮后,可能导致百姓作乱。总之一句话,民以食为天。”
蓝昌河说道:“唯有先确保百姓的肚子,再
考虑其他。”
杜启点头道:“朕会考虑的。”
“臣告退!”
蓝昌河已经说完了事情,便起身告退。待蓝昌河已经是退下,杜启思虑了一番后,便安排了人把上官仪喊来。上官仪一副兴奋的样子,说道:“陛下,难道我们准备启程南下,攻打李世民了吗?”
如今萧元奇已经率军离开,虽说马远、苏定方还不曾抵达,但不影响杜启的大军出战。故而在当下,上官仪已经迫不及待的准备出战,要随杜启一起南下江都,彻底灭掉李世民的大军。
杜启摇头道:“不,我们暂时不出兵。”
上官仪听到后,顿时惊讶。
觉得不可思议。
上官仪心中思索着道:“陛下,莫非出现了什么变故,陛下要推迟南下江都?”
杜启说道:“刚才蓝昌河来禀报,说了当下关中的情况。如今的京州境内,乃至于陇州、岐州,甚至在陇右道境内,实际上地广人稀,百姓少,土地多。毕竟连番的战事,地方凋敝,百姓日子不好过。”
上官仪也是点头道:“陛下,蓝刺史所言不假,关中疲敝,人烟稀少,的确是存在的问题。大唐数次和我夏国开战,折损无数的士兵。尤其大唐方面,都是从地方上征召的府兵。所以接连的损失后,无数的百姓战死沙场。亦或是,被我们迁移到夏国境内。故而如今京畿道、陇右道人都少,民生多艰,很不容易。”
杜启道:“眼下我们的粮食,是全靠国内支撑。虽说国内不缺粮食,但从夏国运输而来,很不容易,路途实在是太远。即便有水泥路的存在,消耗也很大。在此前提下,这般从国内运输粮食,很不容易。朕打算,把此次攻打大唐做出一个调整。”
上官仪问道:“陛下,如何调整呢?”
杜启的分析,上官仪认为没错。
只是具体要如何调整,那就是一个重大的问题。上官仪一时间,暂时不知道杜启打算如何调整。但是上官仪也担心,害怕调整不妥当,他不希望在攻伐大唐最关键的时候出问题。
第1246章 关中军屯
关中军屯
杜启心中已有腹稿,不假思索的道:“朕的打算是,萧元奇、马远、苏定方率领的三路大军按照原定计划继续进攻,不做调整。毕竟以夏国的国力,要支撑三路大军作战并不难。”
“我们所率领的这一路大军,便暂时留下来春耕,争取在春天结束之前军屯一番。整个京畿道境内,我们都军屯,这一季下来,百姓的负担小,而我们的粮食也充足,甚至于有了这一批粮食后,后续再开战我们都不需要再从国内抽调,只需在关内抽调即可。”
“这,是长久之道。”
“同时对于国内的负担,也能减轻许多,确保国内不至于受到影响。毕竟长时间作战,国内负担也很大,这么一来,让国内有缓过来的机会。”
杜启说道:“这是朕当下的打算。”
上官仪听到后,沉默下来,只是他仔细的考虑一番,却不得不承认,杜启的提议是老成之谋。如果李世民不曾分兵,夏国的军队汇聚在一起,要一鼓作气覆灭李世民可以。
问题是眼下涉及到诸多大军开战,如果全线同时开战,又不考虑后方的稳定,极容易导致后方不稳。杜启一行人留下来,一方面是稳定后方,另一方面是耕种补充粮食,给百姓缓过来的机会,这是长远考虑的好办法。
上官仪思虑一番,有些不情愿的道:“陛下,臣赞同您的安排。”
他惋惜不能立刻南下江都和李世民开战,如果能立刻南下,就可以早一些覆灭大唐。只是眼下,需要耽搁一些时间,但这又是最佳的安排。
杜启道:“既然赞同,按照这一计划贯彻下去,早些把军屯的事情在关内铺开。”
“是!”
上官仪立刻应下。
眼下已经是三月,军队要进行军屯,就涉及到要划定军队军屯的地点,以及要抽调粮种,还得调度军队,这些都是要安排的,必须要尽快协调安排完,所以上官仪直接就出宫去安排。
杜启则是留在宫中。
接下来,他倒是可以琢磨一下,南下江都和李世民开战的事情。
先考虑一下大计划。
有半年左右的时间筹备,那么计划就能考虑更为周全。
在杜启琢磨时,上官仪出宫先往刺史府去,毕
竟要涉及到军屯,就得涉及到京州的土地,以及涉及到其余各地的土地,要和蓝昌河交接一番。
上官仪抵达刺史府时,在书房中见到了忙得脚不沾地的蓝昌河。如今蓝昌河新官上任,尤其涉及到春耕,忙得昏天暗地的。不过即便如此,他见到了上官仪,也是立刻停下手中的事情,起身行礼道:“上官阁首!”
上官仪为内阁之首。
更是杜启的左膀右臂,更是心腹谋士,蓝昌河可不敢得罪。
上官仪拱手回礼。
两人各自落座后,蓝昌河主动道:“上官阁首莅临刺史府,是陛下有什么吩咐吗?”
上官仪正色道:“蓝刺史,陛下让我来,是因为陛下调整了攻打大唐的打算。朝廷攻打大唐,苏定方
上一篇:大明神级木匠皇帝
下一篇:重生八零:媳妇有点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