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第361节

在他的势力没有占稳脚跟之前,他也不准备告诉任何人,不然的话,又是一场血雨腥风,他可不想自己是被吞噬的那方。

所以,他此次让船队在这块区域选择几个有利的据点,葡萄牙人也没什么意见。

毕竟双方现在是盟友,而且那块大陆有那么大一块地方,他们葡萄牙人也吃不下。

葡萄牙人也想借助大明的力量与西班牙人竞争一番,墨西卡的白银和经济收益,谁不喜欢?

正因为如此,他们带回的坏消息是,西班牙人对船队抵达墨西卡反应很激烈,双方还发生了摩擦。

最终,见于西班牙的势力更强大,损失几十人之后,船队主动退走北上,在墨西卡西岸几处位置登陆勘察一番然后又继续北上。

此番船队收获巨大,但损失同样也不小,出发时一共有六百余人十艘船,回来时只剩六艘船,不到四百人,期间他们经历了海上风暴、病痛、战争等等。

鉴于他们的巨大功劳,唐宁亲自对整支船队予以嘉奖,几个船长、大副还有表现英勇的船员都获得了唐宁亲自颁发的勇士勋章。

每个船员也得到了不同的奖励,至于那些死难者,家属都可以获得一笔丰厚的抚恤金,包括那些葡萄牙人。

之所以连葡萄牙人的抚恤和奖励都由大明承担,主要原因是此次行动是以大明为主导的,葡萄牙只提供冒险者。

此番对葡萄牙人也进行奖赏,是为了以后能够吸引更多的葡萄牙勇敢者加入进来。

毕竟葡萄牙人玩大航海已经有两百余年历史了,是公认的世界上建立最早,持续最久的殖民帝国。

这也正是唐宁愿意与葡萄牙人加强合作的主要原因之一,借助葡萄牙人的丰富经验,很多事情就会简易很多。

有了目标和发现,唐宁就不再耽搁,立即进行下一步行动,他组建了一支更加庞大的船队,由战船和商船组成。

船队总人数有近八千人,此行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在檀香山建立据点。

然后直抵墨西卡以北的北美洲西海岸,在葡萄牙据点萨克拉门托的北部和南部建立三个据点,这几个地方都是后世的大都市,所以被唐宁选中。

此次远航虽然前期投资会非常巨大,但后期的收益肯定是非常可观的,所以筹集资金的过程也相对比较顺利,毕竟很多人已经在前几次的远洋贸易中尝到了不小的甜头。

先不说其他,首先在檀香山发现的大量檀香木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当地人对此木的价值没有任何认知,只将其当成普通的木材作为燃料。

聪明的大明商人自然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一些敢于冒险的商会会员,甚至不准备进行进一步确认,就决定随同船队一起出发。

因为他们清楚,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大。

檀香山距离大明甚远,往返恐要大半年时间,既然光明王都说了那里有很多檀香木,那还有必要再进行确认吗?抓紧时间成为第一批开发者,才有最大的收益。

此时,已经有一些人渐渐的形成了垄断的概念,这是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结果。

唐宁现在倒是不很担心这些,因为垄断的形成,从另一个方面看,也是资本市场渐渐成熟的一种标志,所以现在谈论这些还有些早。

毕竟世界市场那么大,大明商人现在还只能算是真正的迈出去。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第三零八章 进军察哈尔部

在休养了两年多之后,唐宁觉得是时候该逐步清除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了。

先不说强大的喀尔喀部,几十年之后说不定强大的准噶尔汗国依然会崛起,还有北方的罗刹国,皆是大患,必须要将这些威胁尽快扼杀在摇篮中。

当然,这些只是一方面原因,说白了,他不想落下西方殖民者,也想参与这场浩大的竞争中,否则的话,以后自己就要成为被掠夺者了。

唐宁聚集了五十多万大军,其中十五个骑兵师、三十六个步兵师,分三路从漠南开始进攻。

一路从北直隶直接北上进攻察哈尔部,一路从辽东进攻察哈尔部,另一路从努尔干都司进入科尔沁部未归顺的部落。

面对大明汹涌而来的大军,科尔沁未归顺各部纷纷归降,一方面确实是威慑于大明军的强大实力,另一方面也是孝庄和明安达礼等出身科尔沁部的人影响的结果。

科尔沁部投降的四万多降军,除了少部分直接留用作为向导之外,其余皆调入关内接受改编和训练。

随即,三路大军开始从南、北、东三个方向对察哈尔部发起进攻。

曾经的清廷察哈尔亲王阿布奈很是悲愤,痛斥唐宁不守信用。

其实,当初唐宁与他们并未达成任何协议,只是进行了一次短暂的合作而已,双方各自得到了好处,现在说唐宁不守信用,好无道理。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达成了什么协议和条约又能如何?

协议和条约的签定,本就是为了撕毁的,只看是什么时候罢了。

当初察哈尔部各首领相信了新军使者的话,觉得双方最大的敌人是清廷,只要将清廷重创,双方都可以安定下来了。

察哈尔部可以摆脱清廷的控制,大明可以收复辽东,皆大欢喜。

察哈尔部甚至坚信大明短时间之内无法对察哈尔构成什么威胁。

但事实变化太快了,他们怎么都没想到,唐宁将清廷从关内赶出之后,还不满足,居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又迅速的发起了进攻。

更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曾经那么不可一世的满八旗,一败再败,一退再退,直到退无可退,然后只能无奈的向新军投降。

从退出关内到灭亡,前后加起来不足半年时间,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但事实已经发生,也不由得察哈尔部各首领不信,立即加强了对大明的提防。

但是,大明在灭亡清廷之后,却没有再妄动,只是安心的经营努尔干都司,大量汉人迁入人烟稀少的关外地区,开垦荒地,建立村庄、修建城池。

短短两年时间,原本人烟稀少的关外地区,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汉人开垦了大量的荒地,种植了诸如玉米、马铃薯、番薯、水稻等农作物,而且产量都不低。

没想到荒芜的关外不毛之地,居然这般适合农耕,听说这是光明王唐宁大力推举的结果,特别是水稻。

之前在关外是很少种植水稻的,但光明王为了推广水稻,不但免费提供种子,还提供各种补助,这才让一些人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种植风险高得多的水稻。
首节 上一节 361/3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大汉皇权

下一篇:清末之帝国崛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