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第233节

“嗬噫……”这个荷军士兵本能的叫了一声,然后就看到这个新军士兵消失在眼前,他立即从城墙边沿伸出脑袋向下方察看。

这一看不要紧,一下子发现下方紧贴着墙沿站着一排人,脸色顿时大变。

正在这时,轰的一声巨响,整个热堡都剧烈的颤动了一下,这个将半个身子伸出来往下看的荷军士兵只感觉脚掌猛的一怔,然后惨叫一声的坠落下来。

突然掉下来一个大活人,甚至把下方的新军士兵都吓了一跳,还是排长反应迅速,看这家伙未死,掏出手枪就是一枪。

“冲……”随着一声令下,士兵们从破开的城门鱼贯而入。

“砰砰砰……”枪声不断。

“嗖嗖嗖……”一枚枚手榴弹被扔上了城头,然后轰轰轰的爆炸开来。

听到剧烈的声响,在热堡居住区内休息的荷军争先恐后的冲出来,穿衣服的穿衣服,找武器的找武器,好不忙活。

可是,即便找到武器又能怎么样呢?他们现在配备的火器还是火绳枪,新军士兵会给他们装填弹药的时间吗?

现在最好用的武器恐怕是剑吧,所以很多反应迅速的荷军士兵便找到佩剑准备战斗,结果可想而知。

在新军士兵成功的冲进来之后,战斗几乎没有太大的悬念。

唐宁为了尽快而且更稳妥的拿下大员,可是把新军最精锐的一支部队给带来了。

当吴团长带着主力准备赶来支援的时候,战斗已经结束,热堡内的荷军被杀得一个不剩,即便投降也一个不留。

很不幸,还是有两个新军士兵受了伤,一个荷军军官和一个荷军士兵各用一把火铳将他们打伤。

在这种近距离混战中,这似乎也无可避免。不过还好,没有打中要害,暂时没有生命危险。

荷军在此岛上也只有这一个据点,被拔除后,此岛便被新军占领了,一行人立即向着岛的南部而去。

此时在热兰遮城的荷军,还根本不知道新军已经进入大员海域,并已经占领了北线尾岛。

此刻,唐宁所率新军船队已经抵达北线尾岛东南侧,最开始从鹿耳门分出来的那支由二十五艘战船组成的船队已经到了北线尾岛西南侧。

两只船队皆派出侦察船与北线尾岛上的新军联络,以确认两支船队的方位,方便配合发起攻击。

西南侧的船队先行向大员港的西侧靠近过去,而唐宁所率的船队,则是隐藏在北线尾岛东南侧。

北线尾岛看起来像一只袜子,西南侧方向成一定的弧度,像是袜子脚跟处。

所以这里的视野比较开阔,只要靠近到一定的距离,就很容易被大员港和热兰遮城上的荷军发现。

而唐宁所率领的船队,则是隐藏在袜子脚尖的后面,被阻挡了视线。

这里又处在台江,荷兰人现在根本没想到新军主力已经穿过了鹿耳门港。

所以也不会想到北线尾岛东南侧角落会埋伏一支更庞大的船队,只当那支二十五艘战舰组成的船队是新军船队的主力了,此番是想强闯大员港。

此时,荷军在大员的船队主力就在大员港内,只有三艘前往了赤嵌城。

昨夜的大雨已经停歇,清晨的阳光驱散了云雾,预示今天又是一个不错的天气。

两个荷军士兵的心情似乎不错,在“格兰弗兰”号的甲板上轻松的聊着天。

“呜,该死的,昨晚的风雨真是好大,都搅坏了我的美梦。”

“嘿,埃德温,你都在这里生活两年了,还没有适应吗?这见鬼的天气可是说变就变,我想你应该早适应了。”

“哦,帕德里克,我想我不可能完全适应这里。”

帕德里克微叹一声说道,“是啊伙计,不管在哪里,都没有家乡好,我已经五年没有回尼德兰了。”

“我离开的时候,我的儿子丹尼斯还不满一岁,现在他快六岁了……”

埃德温说道“哦,伙计,别说这么伤感的事情,我也想我的女儿了。”

两人的神情顿时有些落寞,并移开了视线。

突然,埃德温目光一凝,指向远方说道“嘿,帕德里克,看,那是什么?船队?”

帕德里克一愣,随即看去,然后又迅速跑进船舱拿出一个望远镜察看起来,神色随即一松,说道“是我们的船,我都看到上面的旗帜了。”

埃德温眉头一挑,嘀咕道“没听说最近会有我们的船队过来啊?而且,这支船队是从北面来的,从巴达维亚方向来的船队,应该来自南面的。”

帕德里克笑道“嘿,昨晚那么大风浪,我怀疑他们应该是偏离了航线。”

埃德温随手接过望远镜察看起来,果然看到船队的旗杆上挂着醒目的荷兰旗帜,而且船只也是他熟悉的荷兰三桅帆船,随即放下心来。

毕竟福尔摩沙距离巴达维亚那么远,有时候消息传递不及时也很正常,昨天晚上那么恶劣的天气,航线有些偏离也很正常。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继续聊起来,开始聊一些轻松的话题。

发现船队的不止他们两人,但观察了一下之后,都没怎么当回事。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第一九四章 收复大员(二)

“嘿嘿,那些荷兰人好像真的上当了,立即下令,全速前进。”

挂着荷兰旗帜的甲板上,一个军官拿着一个蔡司望远镜观察着大员港的动静。

发现那些隐约可见的人影并没有出现任何慌乱,所有船只也没有要立即驶出港口的迹象,显然是将自己的船队当成了他们荷兰人的船队。

能使用蔡司望远镜的,自然是新军。
首节 上一节 233/3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之大汉皇权

下一篇:清末之帝国崛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