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香江1981 第1113节
而对于乔布斯来说,杨辰的安排无疑非常对他的胃口,他本来就不习惯去操心研发以外的事情,当初他积力邀请斯卡利担任苹果CEO,为的就是能够让自己专心搞研发。
只不过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亲自邀请过来的人,最后不仅没有帮到自己,反而把自己赶了出来。
现在杨辰将王安电脑公司权利一份为二,让他们互不干涉彼此,这对于乔布斯来说,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第1018章 一家子戏精
与两人谈完事情后,杨辰便让两人离开了。
对于明确两人的权利,杨大老板自然是有自己的心思,分权不代表分裂,王安电脑公司规模那么大,不可能将整个公司权利集中在一个人手上。
就算集中,也只能集中在他这个大老板手上。
对待下面的人,则有必须要进行分权制衡,只有这样他这个老板才能更好的掌控这家公司。
至于两人分权会不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杨辰倒不是特别担心,公司跟家庭一样,总是需要一个主外,一个主内,这样才能家庭和睦。
两人负责的方向不同,且又没有利益牵扯,只要不是野心膨胀之辈,就不可能去干涉另一方。
当然了,公司会不会生乱,主要还是得看杨大老板的态度,不管是约翰·钱伯斯,还是乔布斯,两个人身份都差不多,说的难听一点,就是一个打工仔。
只要杨大老板明确支持谁,另一方不管意见如何都只能配合,不配合,就滚蛋。
就这么简单,就这么直接。
乔布斯离开苹果公司,主要还是资本家的贪婪,那些股东容不下他这个创始人,所以乔布斯才被迫离开。
如果没有那些股东的支持,单凭一个外来户,就算当上CEO,又如何有本事跟乔布斯这为创始人作对。
约翰·钱伯斯和乔布斯两人,杨辰看重的只有乔布斯一人,即便约翰·钱伯斯再厉害,也不可能超过乔帮主,前者并非不可代替,后者才是真正不可取代。
如果约翰·钱伯斯能够好好配合乔布斯,支持乔布斯的想法,那么总经理的位置,自然能够一直坐下去。
如果两人闹出矛盾,无论谁对谁错,最终离开的人,都不可能是乔帮主。
有关代工厂一事,杨辰自然是根据后世科技公司发展来决定的,后世科技巨头公司大多都没有自己组建生产线一说,基本上都需要一家代工厂负责产品生产。
剥离生产线,可以将公司的资源和精力更大程度上转移到产品研发上去。
对于个人电脑,王安电脑公司还需要进一步的升级,现在落后于人,就需要尽快追赶上去。
收购王安电脑只是第一步,将王安电脑打造成未来的苹果公司,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为什么不把王安电脑打包搬到香江去,理由很简单,在科技方面,美国这边的优势很明显,将王安电脑留在美国,才能让王安电脑得到更好的发展。
等个人电脑彻底成熟,互联网科技起来以后,再通过王安电脑的经验和技术,在香江或者内陆打造第二家苹果公司,那才是最稳妥的发展路线。
科技发展不是靠个人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支持,后世内陆互联网公司之所以成长那么快,能够追赶上美国的科技公司,这一切全都得益于国家把经济发展起来了。
现在内陆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就算他把王安电脑搬过去,以内陆的市场,也支撑不起公司的发展。
所以,经过多方考虑,杨辰觉得暂时先等乔布斯把王安电脑带上正轨再说,现在IBM和苹果以及微软等科技公司都在加快占领个人电脑市场份额。
如果王安电脑再继续拖延下去,到时候恐怕就得重蹈前世覆辙,那样他的钱,可就白花了。
“老板,你的电话。”
“谁啊?”杨辰抬头看向蓝美人。
见蓝美人不说话,杨辰有些奇怪的看了她一眼,接过电话,“我是杨辰”。
“摁?”听到话筒传过来的声音,杨辰明显愣了一下,随即道:“副总统先生,你怎么有空给我打电话?”
“当然,我随时都有时间。”
杨辰皱了皱眉头道:“你是说,总统先生想要见我?”
“什么时候?”
“我知道了,到时候我一定准时到场。”
“好,晚上见。”
挂掉电话,杨辰脸色有些不怎么好看。
他没有想到里根竟然想见自己,而且还专程让老布什给自己打电话。
杨氏财团如今跟布什家族的合作,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正是因为有老布什那位副总统的庇护,杨氏财团才能顺利进入美国发展。
对于里根,老实说,这个时候杨辰并不是很愿意去见对方,因为他知道对方想见自己是为了什么。
现如今美国股灾热火朝天,用屁股想都知道对方找他干嘛,绝不可能是参加晚会那么简单。
相比较里根,杨辰其实更愿意跟老布什打交道,因为老布什背后有布什家族存在。
家国家国,华人讲究先家后国,同样的欧美人也不例外,家族利益优先于国,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与老布什打交道,只要他能够给布什家族带来利益,那么双方就有合作的基础。
而里根不一样,里根背后没有庞大的家族,所以他上台之后,更多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这样的人,用钱收买不了。
与此同时,如果让对方觉得自己的存在,对美国弊大于利,那么便会毫不犹豫出手。
对于美国市场,杨辰一惯的主张是能不投资实体,就不投资实体,多赚钱少花钱。
杨氏财团大部分实体投资都集中制香江、内陆以及澳洲和东南亚地区。像美国和岛国以及英国,大部分资金都集中在股市金融,只存在少部分实体企业。
杨氏财团如此布局,看上去并没有什么问题,毕竟很多欧美财团现在也是这样子做,实体工厂尽量往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转移,只留下少部分实体企业,多余资金投入股市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