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第780节
这一次,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给予了孙傅等人一个答复,派人送去《帅府再下举人》令。
该令指出,孙傅等人要金军元帅府推择,可是在金军中的都是河北汉儿,现在已经属于大金国的子民。
如果推举一个河北之人当南朝皇帝,则与大金国统一了疆土无异,实违大金国保存南朝的圣旨之意。
因此,元帅府要求孙傅等前宋大臣继续推荐贤人。
如果当真选不出人来,就命前宋朝廷诸官各叙名衔,报到金军元帅府定夺。
孙傅等大臣收到金军元帅府的命令后,依然拖延时日,从二月八日到二月十日再次连上三道乞立赵氏的状子。
这些状子无非就是老调重弹,先吹捧金军元帅仁慈爱民,给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戴高帽子。
接着,就说赵桓皇帝还是好的,所有的错事都是身边奸佞大臣干的。赵氏还是很得民心,实在找不出可以替代他们的贤人。
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见宋朝大臣推三阻四,心中大怒,于二月十一日连下两道札子,命孙傅等大臣当日必须推荐一人,并将太子等赵氏宗族滞留在京之人送到金军大营,否则后果自负。
面对金军的威胁,孙傅等大臣不敢再一起上书为赵氏求情。但签书枢密院事张叔夜还是以个人名义连夜上书状,继续乞立赵氏。
当日是金军的最后时限,从金军使者口中得知金军有立前宋宰相张邦昌为帝的心意后,孙傅等人不敢不从,上《乞命张邦昌治国状》,向金军推荐了尚在金军大营的张邦昌。
张邦昌这个人选推荐出来了,接下来就是朝中大臣们表态,是否支持张邦昌为帝。
迫于形势,孙傅、王时雍等七十多个大臣都表态支持张邦昌,此时御史中丞秦桧这个强硬的保皇党却跳出来表示反对。
如秦桧一般持反对意见的有三十多个大臣,在朝臣中不足半数,新立张邦昌为帝之事在朝堂上得以通过。
秦桧羞于与孙傅等人为伍,愤而辞去了御史中丞的职务。
随后,秦桧以致仕大臣的身份上书金军元帅府,状乞立赵氏。
此前,金军已经禁止亡宋大臣们上书为赵氏求情,秦桧此举,实有触怒金人,性命不保之忧。
然而,秦桧依然平静地做了触犯金军逆鳞之事,静待命运的发落。
此时若论秦桧的忠奸,毫无疑问他是最坚定的忠臣。
其实,历史上秦桧回归赵构的小朝廷后,在金强宋弱的形势下力主和议,为南宋赢得了生存空间,何尝不是对赵宋皇室的效忠?
不论后世如何评断秦桧,历史上秦桧的一生始终都是忠诚于赵氏的。
当然,如今西门庆穿越而来,秦桧是再无机会效忠赵氏了。因为唯一不在京城的赵氏皇族康王赵构已经被西门庆假扮金军除掉了。
亡宋还有大臣敢违令请立赵氏,完颜宗翰与完颜宗望二人本该勃然大怒。可是,当他二人看清上书之人是致仕的御史中丞秦桧时,却相视一笑,暗道西门庆兄弟果然料事如神。
西门庆前些日子与完颜宗翰二人密会时,曾经说过自己的朋友秦桧是个不怕死的大宋忠臣,一定会在废立之事上与金国唱反调。
西门庆希望完颜宗翰二人能够网开一面,在撤军时将秦桧交给自己。
如今秦桧的表现,果然都被西门庆说中!
完颜宗翰二人感叹之余,虽说不会真的伤害秦桧,但该演的戏还得演完。
很快,《元帅府要秦桧惩断》札子就被金军送入城中。
留守大臣孙傅展开一看,单见上面写着:
“……今据前中丞秦桧状,尚言乞立赵氏,特系违令,合要本官惩断,速起发前来。”
金军点名索要秦桧,孙傅等人不敢不从,只得将秦桧抓住,送入金军大营之中。
秦桧的夫人王氏担心秦桧此行凶多吉少,决定追随夫君一同赴死。
因而,王氏收拾行礼,不听秦桧之劝说,毅然决然地跟在夫君身后来到了金军大营。
其实,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等金国贵族也是尊敬有气节之人的,只要不像李若水那般辱骂金军将帅,即使是反对金军政策的宋朝官员,也不会有性命之忧。
秦桧夫妇的无畏表现就让完颜宗翰等人暗自欣赏。
到了金军大营后,金军将帅并未治秦桧之罪,只是将他夫妇单独关押在一处,听候日后发落。
接下来,就该册封张邦昌为帝了。
穿越水浒之西门大官人 p
第九百五十六章 楚国初创
张邦昌得知自己被推举为替代赵氏的新皇帝后,吓得面如土色,百般推脱,不敢从命。
张邦昌能够做到宰相的位置上,自然也不是傻子。他明白自己手中无兵,威望也不够,根本坐不稳皇帝之位。
赵氏与士大夫共天下,虽然对黎民百姓盘剥得厉害,但是在士大夫群体中还是很受拥戴。
张邦昌知道,自己在金人的安排下代赵氏称帝,天下的士大夫只怕会将自己视作叛徒汉奸,对自己唾弃不止。
没有天下士大夫的支持,这江山坐得稳么?
显而易见,赵氏被废后,这皇帝宝座可是一个随时爆发的字》,《与楚计会陕西地书》和《与楚减免银绢钱书》。
《行府告谕亡宋诸路立楚文字》是告谕已经灭亡的宋朝天下各路、州、县官员,宋朝已灭,楚国已立。并且说明张邦昌是最合适立为新君的人选,要求各路官员向楚国、向新皇帝张邦昌效忠。
亡宋各路官员是否相信张邦昌值得效忠,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可不想管。
此时册封胆小怕事的张邦昌,不过是为了方便西门庆兄弟将来对他取而代之而已。
既然西门庆兄弟有信心压制天下群雄,那就将南朝交给他去折腾吧!
为了帮助西门庆立威,完颜宗翰在《与楚计会陕西地书》中按照西门庆的计策,在给楚夏两国划定边界时,有意无意地偷了一个懒,于两国边境上划了一条完颜宗翰线。